唐山大地震亲历记()五具尸体上压着的一封委托埋尸信

唐山纪念碑广场建成于1986年,也就是唐山大地震十周年,距现在快四十年了。

每年我都会到这里,远远的看那四根直插云霄的“手指”,再轻轻的走到近前,抚摸那经历岁月打磨的浮雕。

每到这个时候,我总会想起一位外地作家写的一首小诗:

我不敢在纪念碑广场走过

在每一块方砖下

都有一个长眠不醒的灵魂

我怕,踩疼了他们

是的,我总觉得我大姐的灵魂就藏在其中一块方砖下……

就在地震的前一天,我和大姐在火车站相遇,她怎么会在第二天就离开我呢?

“庆洲啊,咱俩合写个短篇小说吧,反映铁路工人的。”

“马老师,您也太看得起我了,我哪有这方面的生活经历啊。”

“没问题,我看你文笔很好,我给你提供素材,你执笔,写完后我给你把把关。”

“好啊,先谢谢马老师了。”

7月27日上午,我拿着小说初稿交到马老师手中。

“明天,天津铁路局有个通讯报道会,咱俩今晚就去天津,明天开会时,让李子林老师改改稿子。”

“明天早起去赶不上吗?我应该回去和家里打个招呼。”

“又不是出远门,怕啥?咱这就出发,提前一天去,心里踏实。”

一小时后,我和马老师来到唐山火车站。

在那里,正巧遇到我大姐。

没想到,大姐和马老师早就认识。大姐让马老师好好关照我,我告诉大姐,让她把我去天津的消息告诉母亲。

列车启动时,大姐在站台上挥手和我俩道别,夏日的微风将大姐的齐耳短发轻轻拂起……

谁也没想到,十小时后,一场大地震突然袭来。

当时,我们住在天津宁园铁路招待所。我被喊声惊醒,一把抓过背心套在身上,光着脚往外跑,还没出门口,脚后跟被身后一个穿皮鞋的小伙子狠狠踩了一脚。

会是开不了了。分局领导说,震中在天津塘沽,让我们到那里抢险。

火车走得很慢,后来越来越慢,到达塘沽时,我看到火车站已被震波颠歪。

晚上8点,火车停了,有消息传来:震中在唐山……

所有来自唐山的通讯员都瞪大了眼睛。

不久,我们被告知:东线火车停驶,汽车也不通了,所有唐山的同志,只能步行回家。

每人发了四个馒头和一块咸菜,一群人沿铁路线踏上了回家之路。

天慢慢黑下来,下起了雨,虽然不大,全身也被淋湿。

过了汉沽蓟运河铁路桥不久,我看到有抬门板的人,一前一后,门板上是一床棉被,两只脚从被子下伸出。

“就这么草草埋了?”我小声嘀咕。

“唉,你看这废墟,没准死多少人呢,”马老师说。

到了茶淀火车站附近,一列客车躺倒在路基上,旁边支起一块苫布,不远处点着一堆篝火,十几名司乘人员围坐在篝火旁。

原来,在大地震发生时,经历过海城地震的列车司机看到前方突然出现三个大火球,马上想到有地震发生,立即启动制动设备,保证了旅客生命安全。

此时,旅客已被接走,剩下司务人员处理善后工作。

在京山线走了一夜,天快要亮时,雨终于停了。

我们来到一处有人执守的铁路口,土黄色的值班房旁,坐着一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光着膀子,前胸处贴着一张报纸,报纸撕成不规则的圆形,凑到近前,才发现血迹已把报纸浸透。

“兄弟,你家是唐山的吗?”马老师问道。

“是啊,我是从市里逃出来的。”

“我看你这问题不大啊,准备去哪?”

“没目标,只要离开唐山就行,反正市里是不敢待了,陡河水库大坝马上要垮,还有很多地方翻沙冒水呢。”

“你自己跑出来,家人呢?”

“还有啥家人,我家七口人,除了我,都砸里面了。”

所有人都沉默了,马老师给了他一个馒头。

中年人也不客气,抓过去三下五除二就塞到了嘴里,想咽,又很费力,只得瞪大眼睛,眼泪都被憋了出来。

太阳高高的照着,铁路线两旁的小道上,别说是车,连一个人都看不到。

我们十几人商议,离开铁路线,顺小路走一段,找条马路拦辆车。

大概走了一个多小时,前面出现两座大桥,一座老桥,一座新桥。老桥因地震断成了三截,新桥也七扭八歪的,河床上有很长的一段陷落,形成了两米多宽的深沟。

“咱们到稻地公社啦,这里是陡河,”马老师说。

我放眼望去,只见东西河岸上各站着一群人,手拿铁钩,正向河道里推死尸呢!

十几个人都惊出了一身冷汗。

后来,我们了解到,地震后,市区遇难尸体无法处理,都堆在三角地附近(此地离稻地公社很近),堆满了,就往沟里卸。

放到路边的尸体,免不了被雨水冲,跑出来的猪、狗,开始撕咬尸体,有些尸体就到了河里。

太多尸体,太多没有衣服遮掩的尸体,让人无法直视。

开始时,公社组织过小分队,从陡河里把尸体捞上来就地掩埋,但以后越来越多,陡河河道一度被堵死,放眼望去,满河道漂的都是死尸。

为疏通河道,公社只好安排40人,东西两岸各20人,拿挠钩(长木杆上,安一个铁钩子)分流,能流走的就顺流而下,实在流不走的就拉上来,找个地方埋掉。

在一处大路口,终于看到有卡车通过,连着挥手,却没有一辆停下来。

不得以,我们十几人站在马路中央,拦住一辆解放卡车。

终于到了市区西山口,我跳下车来,到处是废墟,根本找不到家的方向。

我来到齿轮厂门前一棵柳树下休息,那里一拉溜摆着五具尸体,三具尸体是大人,两具是小孩。

在最前面大人的一具尸体上,用石子压着一张纸,纸上用铅笔写着三行歪歪扭扭的字:

看到这封信的叔叔阿姨:

我受伤转外地了,帮我把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埋了吧。

谢谢了!

你是男孩,还是女孩?你转到哪里去了?你回来以后怎么办?

无数问题在我脑海里滋生,没有答案,泪水在我眼眶中无声的滑落。

拦了好几辆车,终于又拦到一辆运尸的军卡。

我给开卡车的小战士看了那封信,他二话没说,朝车上挥挥手,又下来两位解放军战士,没用两分钟,五具尸体就被抬到车斗里。

那封信装进了小战士衣兜。

孩子,你交给我的任务完成了,在这个下午,让你的信和你家人一起,永远长眠于地下吧。

再往前走,终于,我看到了那个已变成废墟的家,看到夕阳下,白发苍苍的老母亲。

“孩子,你回来就好,可千万别伤心啊,你看,这一地的死尸,哪个不比咱家严重啊,咱五个小家,没了两个,算是好的了……”

我上面三个姐姐,两个哥哥,都已成家,如今,大姐却走了。让我没想到的是,7月27日火车站和大姐的那一面,竟是生离死别。

我父亲没的早,大姐为了这个大家庭,28岁才结婚。

大姐也是被军卡拉走的,至今我都不知道她埋在了哪里。后来,我听说郊区的塌陷坑那里埋了几万人,我上那里去过几次,烧过几次纸。

2008年底,地震遗址公园建成后,我每年都去那里祭奠。

那里有四组长500米的纪念墙,上面镌刻着罹难24万同胞的姓名。

纪念墙墙高7.28米,代表7月28日,墙体距水面19.76米,代表1976年。

24万逝者名字的雕刻者之一的孟庆江说:“建设地震纪念墙是唐山人的特定需求,它给地震遇难者找到了家,这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名字,能够让老百姓面对面与逝去的亲人交流,表达思念情感。让逝者安息,让生者安心!这就是我做这件事的全部意义。”

像去唐山纪念碑广场一样,每次到这里来,我也是轻轻的来,再轻轻的走。

我不敢直视那一个个用刻刀雕出来的名字,因为,那里有我亲人的亡魂。

同样,我也不敢直视那些极力压抑悲痛的悼念者,因为他们的眼中同样装满泪水。

我怕,我这如七月暴雨般的泪水倾盆时,惊扰到天边素裹的云。

(注:本文主人公张庆洲,1959年出生,笔名晓洲,河北唐山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THE END
0.1976年7·28唐山大地震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3.8秒,号称震撼世界的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中国河北省唐山丰南一带(东经118.2°,北纬39.6°)发生了强度里氏7.8级(矩震级7.5级)地震,震中烈度11度,震源深度12千米,地震持续约23秒。地震造成242769人死亡,16.4万人重伤,位列20世纪世界地震史死亡人数第二,仅次于海原地震。 jvzquC41yy}/onnrkct/ew476;xff€h
1.唐山大地震钱钢著(读书摘记)我和我的唐山——1986年版前言 1.这些在大地震中,曾像浪中船桅一样剧烈摇荡过的老树,这些曾目睹过当年一幕幕惨状的老树,它们至今还在默默地,忠实地守护着什么呢?那一根根形状弯曲的枝条,使人想起它细密的根须。十年来,老树的根须一点一点地伸向死难者长眠的大地深处,是在为地上和地下,生者与死者传递着什么吗jvzquC41yy}/onnrkct/ew46wvl4xt6
2.唐山大地震(豆瓣)出版年: 1986年 页数: 262 定价: 1.35 装帧: 平 统一书号: 10137-157 豆瓣评分 8.8 466人评价 5星 56.0% 4星 36.7% 3星 6.2% 2星 0.9% 1星 0.2% 评价: 写笔记 写书评 加入购书单 分享到 推荐 内容简介 ··· 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大地震,是迄今为止四百多年世界地震史上最重要最悲惨的一jvzquC41dqul0mtwdct/exr1uwhkgly137686>;1
3.唐山大地震上世纪世界最惨痛的地震灾难发生了…… 新华网唐山7月27日电(记者杨新河 张洪河)1976年7月28日凌晨,一场7.8级大地震使唐山这个有百万人口的工业重镇遭受灭顶之灾,瞬间夷为平地,24万多鲜活的生命葬身瓦砾之中。 弹指一挥30年。唐山人民在战胜灾难、重建家园中凝结成的抗震精神,其所涵容的团结、坚韧、勇于克服jvzq<84yyy4vpsx0eqs0z~jzk1wvcwpg146269:48261295a32<83@50jvsm
4.唐山地震博物馆(下)1882年中国第一个火车站建于唐山 1906年交通大学唐山学校是中国最早创建的铁路高等学府 1889年生产了中国第一桶水泥 1914年生产出了中国第一件卫生瓷 影像唐山 水池中央是一组群雕 纪念水池与罹难者纪念墙 相距19.76米 唐山大地震罹难者纪念墙 墙高7,28米 jvzquC41yy}/onnrkct/ew47df=rsw6
5.热烈欢庆母校~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成立七十周年76年夏我第三中队学员在马辛春付校长带领下赴河北遵化.沙石峪参观学农,经历唐山大地震并参与当地抗震救灾。 军旗猎猎旅顺口 1989年郑和舰远航出访,在太平洋与美国海军英格索尔导弹驱逐舰相遇。 1988年军事体育教研室部分教官 学院的远洋风帆训练舰 80年代学院门诊部部分人员 jvzquC41yy}/onnrkct/ew44ld9i2@7
6.唐山大地震40周年:在巨灾中挺立,在毁灭中新生­ 距离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大地震,已整整40年。“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总会由进步来补偿。”废墟上站起来的唐山,借改革开放伟力,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如今,这座资源型城市还有更大的手笔正在挥写——树立和落实新发展理念,着力实现由投入增长型向创新驱动转变,由资源依赖型发展向沿海开放拉动转变,努力成为东jvzq<84yyy4np€3ep1tfy|4ejktb1:7:628:0qyon
7.华北地震发生日期之间关系的讨论——纪念唐山大地震35周年1郭增建;郭安宁;1966~1976华北大震高潮回顾性预测——纪念唐山大震34周年[J];内陆地震;2011年01期 2郭增建,秦保燕大震发生日期的预报——异年倍九律(英文)[J];西北地震学报;1986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前30条 1郭增建;郭安宁;华北地震发生日期之间关系的讨论——纪念唐山大地震35周年[J];高jvzquC41yy}/ewpk0eun0ls1Ctzjeuj1ELLEVxycn/MZFc7233652970jvs
8.唐山大地震40周年祭:一座城死与生的距离不过仅仅23秒,就将一座城夷为平地。生与死的距离,却再也跨越·不过去。生命有时就是这么地脆弱无比。今年是唐山大地震的40周年祭,看看下面的范文吧。 一座城死与生的距离 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53秒,中国河北省唐山、丰南一带发生7.8级地震。强震产生的能量相当于400颗广岛原子弹爆炸。23秒内,百年唐山jvzquC41okv/t~nygp4dqv4|wq}fp8}wujo06@>2734ivvq
9.唐山大地震震害.第一册唐山大地震震害. 第三册 作者:刘恢先 出版社:地震出版社 出版年:1985 作者:刘恢先 出版社:地震出版社 出版年:1985 作者:刘恢先 出版社:地震出版社 出版年:1986 作者:刘恢先 出版社:地震出版社 出版年:1986 唐山大地震害 第三册 作者:刘恢先 jvzquC41yy}/njx0ce4dp8ktqpz0dxtm1fkucrqAkfCg5n64f::e7=hg96>gh:g;e;?88k6e;;9
10.《唐山大地震》观后感(精选47篇)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你会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唐山大地震》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篇1 看了《唐山大地震》后,可以说让整个人的身心都受到深深的震撼当中,在心里久久的回荡,摸之不jvzquC41yy}/qq6220ipo8f142832;4644>49<3jv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