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老照片:洪水让大批百姓成为饥民,有人吃树叶草根灾民官府

1906-1907年,慈禧太后统治末期,长江中下游和淮河中下游持续降雨,导致洪水泛滥,多个省份受灾,其中尤以江苏省北部最为严重。由于农田被淹,庄稼严重歉收甚至颗粒无收,大饥荒伴随着洪水汹涌而至,大批百姓沦为饥民,在生死线上挣扎。我们通过一组老照片,回到当时的历史环境,看看那些嗷嗷待哺的饥民的悲惨境遇。

1906年秋,两江总督端方、江苏巡抚陈夔龙在向朝廷汇报灾情的奏折中写道:“查苏省居长江下游,历来潦多旱少。本年春夏之际,以湘汉大水建瓴下注,水较之往岁已觉增多。五、六月间,淫雨为灾,晴霁日少,山水暴发,江湖并涨,积潦横溢,无计疏消,低处田庐悉遭淹没。被灾情形以徐州所属之宿迁、睢宁、邳州,海州及其所属之赣榆、沭阳,淮安所属之安东为最重……兼之运河迭启闸坝泄水,下游各处晚稻多淹……合计本年水灾之巨,遍及八府一州,而江北徐、海、淮安各属灾情最重,难民尤多。”

逃离灾区,搭窝棚居住。

洪水造成无数灾民流离失所,风餐露宿。到1906年冬,饥饿与寒冷双双降临灾区,无情地吞噬着灾民的健康和生命。据上海《通问报》报道:“江北徐海等属饥民数千万,灾区千百里日日饥饿而死者不可计数。”

饥民求生不得,四处流动寻找活命的机会。有《逃荒行》诗云:“淮徐大水凤颖旱,千人万人争逃荒,逃荒却欲往何处,闻道江南多富庶;锁门担爸辞亲邻,全家都上黄泥路。”自1906年夏天开始,江苏北部的饥民陆续南下,但是江南也遭受水灾,当地无力解决饥民的饮食问题。

1907年春,灾情更趋严重,灾民以树叶和草根充饥。有报道称,“日前闻有食树叶者、食草根者,转眼树干草枯,将树叶草根而无食矣”。再后来,甚至发生“食婴之惨闻”。

饥民聚众闹事的事件时有发生。1907年3月初,饥民1万多人哄抢高邮大地主杨某家所藏粮食,捣毁其住宅;扬州、南通一带饥民结伙吃大户;上海及其附近各县饥民成群结队,抢富户,拦截米船。饥民张贴揭帖说:“年岁饥荒,米价高昂,官富无状,贫苦难当,约期已定,砻坊供粮,若有阻隔,拚命抵偿。”为了一口吃食,他们已经无所顾忌。

老妇向提供食物的善人磕头。

面对嗷嗷待哺的灾民,官府进行了赈济。将聚集各处的灾民设厂留养,每天发钱大口三十文,小口二十文,并提供稻草给饥民御寒、发放薪柴。两江官府拼尽全力,总共筹款三百八十七万四千二百六十两白银,可以说所有可用财政资源都被罗掘一空,对于救助灾民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赈济机构在破庙里为灾民做饭。

赈济机构为灾民提供食物。

不过,官方赈灾效率低下,力度不够,始终没有解决缺钱缺粮的难题,赈济流于表面,效果不佳。

官府所存为数不多的钱粮,在下拨过程中还被层层盘剥,到灾民手中的数量大大缩水。时人已指出:“积谷原以备荒,并非为官绅利用而设。今遇灾荒散振,不能动用积谷,而专求索官款,此中情形不言可知。”

在无奈之下,官府请求义赈参与赈济活动,官府与各地士绅合作,以补官赈之不足。据统计,义赈总共募款约七十三万两白银,有效缓解了灾区缺钱缺粮的情况,挽救了大批灾民的生命。

在此次赈灾过程中,一个新兴的赈灾组织值得关注——华洋义赈会。该会由西方传教士组成,釆用欧美慈善社团的组织结构,对赈款实行独立的审查监督,在财务方面更为透明。华洋义赈会总共募集了约一百二十余万两银子,在募捐方面可谓成绩斐然。

官赈、义赈、华洋义赈会三方筹募钱款合计将近六百万两白银,赈济灾民七百三十万四千六百四十八口。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漳州1960年:“6.9特大洪水”洪灾洪峰灾民山洪泥石流水灾后我们兄妹6人与母亲在农展馆前的合影 以上老照片源自冯水国收藏品 作者简介:李哲文,漳州人,现年68岁,工艺美术师、旅行者、摄影师。 LOOKERS鹭客社 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欢迎关注鹭客社,投稿联系微信号:DONGE110 本篇图文均为原创,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欢迎转发、群发给你的朋友,欢迎分享到朋友圈。但未经许可jvzquC41f{428<3eqo5bt}neng5JFSH3L2:17=6CGJI/j}rn
1.老照片1939年天津大水灾天津城被淹了一个半月福岛街77号的铃木洋行。福岛街,即今天的多伦道。 寿街,现在的兴安路。 位于市中心的旭街(今和平路),是天津的商业中心。 在大水里浸泡了一个半月以后,1939年10月初,洪水才告退。大灾之后,是大疫。水灾过后,霍乱、伤寒和痢疾等病肆虐天津。 平台声明jvzquC41o0ypj~3eqo5b1=<::5724:d6:4683
2.每天老照片1万883这是一组花园口决堤和抗战胜利后花园口堤防修复工程的老照片: 1938年掘开黄河花园口大堤现场 黄河决堤后一片泽国,逃难的百姓 洪水淹没的村庄 航拍水灾照片 水灾形成的黄泛区 郑州附近,水中灾民 郑州附近,国民政府救济队 郑州附近,军民协力抢堵黄河决口 黄河花园口封堵工程顾问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塔德(Oliver J. Todd)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21373486413;59<=87a?59;572:?/uqyon
3.【老照片】1931年武汉洪水照片洪水是严重危害地區性安全的自然灾害,回顾中国历史,洪水时有暴发,灾情程度也不尽相同,且近代水灾发生的频率远远高于古代。据《中国历史大洪水》记载,从1583年到1840年超过两个半世纪的时间里,长江流域发生2次大水灾,而从1840年到1949年这不到110年的时间里,长江流域就发生了9次大水灾。其中,1931年江淮洪水肆虐,被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31291;86416:35;;5;a?789987;
4.1939年天津大水灾老照片灾害1939年天津大水灾老照片2022-04-28 09:28:06 来源: 周山文化 举报 0 分享至 1939年天津水灾是发生8月至10月期间,这场灾害造成当时天津市区百分之八十的地区被洪水所淹,超过10万间房屋被冲毁,六十五万天津及其周边居民成为灾民。 可以看到,此时的天津只能依靠船只出行。 天津历史上曾经多次发生过水灾,其中,比较严重的就是1917 jvzquC41yy}/3?80eqs0f‚4ctvodnn4J83MU2@L2778:OZ;0jvsm
5.雷鸣远司铎的“巴比伦流放”——雷鸣远在绍兴的三年特殊岁月社会学家西德尼.甘博1917年在天津拍摄的水灾时教堂照片 9月,天津被洪水冲破河堤,洪水突涌市区,天津西、南区部全部被淹,水深处竟达丈余。就连日、法、英、德租界也未能幸免,全市数十万民众流离荡析,栖食无所。 雷神父义不容辞参加救灾工作,在《益世报》发出声音,赵主教积极参与雷神父的救灾行动,甚至将他苦像上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41282385219919?744a713?<;54650|mvon
6.回忆洪灾中的采访在灾害面前,也是对我们新闻人的考验。水灾后,8月份的天气,每天都是烈日当空照,发霉腐烂的街道上的泥巴散发出难闻的味道。 我推着车子,边走边看边拍照。只要是看到了好的场面马上记录这难得的瞬间。 原安康电影院对面安悦街的糖业烟酒门市部外,一个战士和营业员抢救出来的钱清理后,和账本上的分文不差。真的是jvzq<84yyy4bm|0ep5og€x1cpqbpp4cmpkxu8724531:65316:2:?60jvsm
7.张学良曾自驾飞机察看荆州水灾但并未在荆州落脚新据当年沙市荆报社蔡清泉主编出版的《荆沙水灾写真》记述:古城荆州城外,登时淹毙者几达三分之二。其幸免者,或攀树巅,或骑屋顶,或站高埠,均鹄立水中,延颈待食。不死于水者,将悉死于饥,并见有剖人而食者。 近年英国一家名为H.M.S.Falcon的网站,发布了一组大水漫城、街能行船的老照片,记录了1935年宜昌受jvzq<84yyy4k|wjyu0ipo7hp1eunpn|u1utvnr1427419;14;513:5;83970|mvon
8.今日高邮经过1991年特大水灾,我市抢抓国家加大水利投入的机遇,全面拉开河湖堤防达标建设,先后投入30多亿元,加固湖西大堤,实施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兴建环湖防洪旅游大道、高邮湖控制线漫水闸等一大批国家重点工程,这些水利工程设施的新建和完善,使高邮湖防洪大堤标准得到进一步提高, 昔日的洪水走廊变成了安全生态通道。据市水利jvzq<84yyy4h{}tfc{4dp8yd1462;65:/3?099<550nu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