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教育资讯交流平台
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 高中地理 人教2003课标版
通过褶皱山和断块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掌握褶皱和断层的概念,认识褶皱山和断块山的形成及基本形态,并能够绘制褶皱构造的示意图,判断褶皱的基本类型。让通过读图、实验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思考和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前一节课的内容当中学生已经学习过了内力和外力作用,但是对于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在形成地表形态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还是知之甚少,对于板块构造学说在初中时学生知道有六大板块的基础。大多数学生外出旅游的机会并不多,很多地质构造没有亲眼见过,或者见过但是不知道其名称以及形成的原因,本节课应该多培养学生探究地理原理的特点。
重点:
1.山地的类型的判断。
难点:
1.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
2.阅读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地貌表现。
图片导入:展示天山、华山和火山的图片,这些山脉是怎样形成的呢,它们的形成相同吗?
学生通过阅读课本73页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正常状态下岩层有什么特点,是怎样分布的,岩层的新老关系如何?
(2)什么叫褶皱,它是发生的,褶皱的基本单位是什么?(引导学生用书本模拟褶皱的形成,学生看书后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并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思考:背斜和向斜各自会形成怎样的地形呢?
学生回答:略
(展示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讨论1:图中为什么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讨论2:那么,假如你是一名地质学家,你会怎样判断背斜和向斜呢?(展示背斜、向斜图,引导学生观察不同部位岩层的新老的新老关系)
小结:背斜、向斜从形态特征、岩层新老和地形特征方面列对比表格小结。
(1)图中A、B、C、D四处,属背斜的是 。(2)从地形上看,C处是______,形成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泰山的成因与图中 处一致。(4)图中四个部位不宜建地下隧道的是 ____,良好的储油构造是 。(1)图中A、B、C、D四处,属背斜的是 。(2)从地形上看,C处是______,形成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泰山的成因与图中 处一致。(4)图中四个部位不宜建地下隧道的是 ____,良好的储油构造是 。
练习册相应题目
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
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
图片导入:展示天山、华山和火山的图片,这些山脉是怎样形成的呢,它们的形成相同吗?
学生通过阅读课本73页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正常状态下岩层有什么特点,是怎样分布的,岩层的新老关系如何?
(2)什么叫褶皱,它是发生的,褶皱的基本单位是什么?(引导学生用书本模拟褶皱的形成,学生看书后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并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思考:背斜和向斜各自会形成怎样的地形呢?
学生回答:略
(展示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讨论1:图中为什么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讨论2:那么,假如你是一名地质学家,你会怎样判断背斜和向斜呢?(展示背斜、向斜图,引导学生观察不同部位岩层的新老的新老关系)
小结:背斜、向斜从形态特征、岩层新老和地形特征方面列对比表格小结。
(1)图中A、B、C、D四处,属背斜的是 。(2)从地形上看,C处是______,形成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泰山的成因与图中 处一致。(4)图中四个部位不宜建地下隧道的是 ____,良好的储油构造是 。(1)图中A、B、C、D四处,属背斜的是 。(2)从地形上看,C处是______,形成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泰山的成因与图中 处一致。(4)图中四个部位不宜建地下隧道的是 ____,良好的储油构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