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教育资讯交流平台
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 高中地理 人教2003课标版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复述褶皱、断层的概念,认识褶皱山和断块山的形成及基本形态。
2.绘制褶皱构造的示意图,判断褶皱的基本类型。
3.描述火山的形成、结构和规模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阅读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地貌表现。
2.通过读图,分析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 通过分析各种山地的成因,初步培养读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内容的学习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已经在初中的时候接触到啦“板块构造学说”和“大陆漂移学说”的内容,对本节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高一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还有所欠缺,在讲述的过程中不能只照书本的内容进行描述,应利用实际物品对知识内容进行演示,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并记忆深刻。
教学重点
1. 山地的类型的判断。
教学难点
1.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
2.阅读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地貌表现。
高一地理必修
《山地的形成》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褶皱、断层的概念,能说出褶皱山和断块山的形成原理和基本形态特征。
2.知道火山的概念、结构。
3.根据数据,从技术要求、工程量和造就方面的差异,说明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培养运用数据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的形成、分布。分析山地地形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一、褶皱山
(1)什么是褶皱?褶皱有哪两种基本形态?分别形成怎样的地表形态?
(2)如何判断褶皱的基本形态?
(3)完成课本74页活动。
①判断甲、乙两处何处是背斜,何处是向斜?
②解释甲地成为山岭,乙地成为谷地的原因。
③假设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该选择甲地还是乙地?为什么?
二、断块山
1、什么是断层?断层可形成怎样的地表形态?请举例说明。
2.假如你是一位地理爱好者,到野外考察不同的山,你会怎样区分褶皱山和断块山(提示:从外貌景观和岩层内部构造两方面区分)。
三、火山
1、岩浆:①喷出地表:沿着 涌出,形成 高原。
沿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形成 。
②侵入地下 侵入岩(花岗岩)
2.火山由哪两部分组成? 。
3.火山锥由 和 堆积而成,上部坡度 ,下部坡度 。
练一练
(1)A、B、C、D四处,属于背斜的是 ,属于向斜的是_____。
(2)此时,背斜在地貌上是 ,原因是 ;向斜在地貌上是 ,原因是 。
(3)找油气应在图中的 处,找地下水应在 处。
(4)如果修建地下隧道,应选择在 处,原因是 。
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
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
高一地理必修
《山地的形成》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褶皱、断层的概念,能说出褶皱山和断块山的形成原理和基本形态特征。
2.知道火山的概念、结构。
3.根据数据,从技术要求、工程量和造就方面的差异,说明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培养运用数据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的形成、分布。分析山地地形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一、褶皱山
(1)什么是褶皱?褶皱有哪两种基本形态?分别形成怎样的地表形态?
(2)如何判断褶皱的基本形态?
(3)完成课本74页活动。
①判断甲、乙两处何处是背斜,何处是向斜?
②解释甲地成为山岭,乙地成为谷地的原因。
③假设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该选择甲地还是乙地?为什么?
二、断块山
1、什么是断层?断层可形成怎样的地表形态?请举例说明。
2.假如你是一位地理爱好者,到野外考察不同的山,你会怎样区分褶皱山和断块山(提示:从外貌景观和岩层内部构造两方面区分)。
三、火山
1、岩浆:①喷出地表:沿着 涌出,形成 高原。
沿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形成 。
②侵入地下 侵入岩(花岗岩)
2.火山由哪两部分组成? 。
3.火山锥由 和 堆积而成,上部坡度 ,下部坡度 。
练一练
(1)A、B、C、D四处,属于背斜的是 ,属于向斜的是_____。
(2)此时,背斜在地貌上是 ,原因是 ;向斜在地貌上是 ,原因是 。
(3)找油气应在图中的 处,找地下水应在 处。
(4)如果修建地下隧道,应选择在 处,原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