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专题高考地理中的土壤剖面,太阳视运动财经头条

指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剖面,由一些形态特征各异的、大致呈水平展布的土层所构成。

土壤层

特点

有机层

土壤表层的植物残体堆积层,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

腐殖质层

土壤腐殖质积累而形成的暗色土层,呈灰黑色或黑色

淋溶层

由于淋溶作用使得物质迁移和损失的土层,有机质含量低,色泽较淡

淀积层

淀积层常与淋溶层相伴存在,是土壤物质沉淀、积累的层次,质地黏重、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

母质层

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

是土壤形成发育的原始物质基础

母岩层

坚硬的岩石

2.耕作土壤剖面

自然土壤经过人为耕作就变成耕作土壤

(1)耕作层:又称表土层或熟土层,土质疏松,有机质比例高,颜色较暗。一般15-30厘米厚。

(2)犁底层:又称亚表土层,土层紧实,颜色较浅,具有保肥保水作用。

(3)自然土层:未经耕作熟化,不利于作物生长。

3.森林土壤剖面

(1)森林土壤是指森林植被下发育的土壤。

(2)森林土壤一般分布于湿润(降水量大于800mm)和半湿润地区(400-800mm),从亚寒带到热带均有广泛分布。在森林植被下,有机质主要以地表枯枝落叶的形式进入土壤,因而腐殖质明显地集中在土壤表层,向下突然减少。

(3)棕壤发育在温带落叶阔叶林下,剖面具有鲜棕色的淀积层,土层较厚,质地黏重,表层有机质含量高,自然肥力较高。

(4)红壤发育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下,剖面呈均匀的土红色,有机质分解快、流失多,腐殖质少,质地较黏重,肥力较低。

4.草原土壤剖面

(1)草原土壤是指草原植被下发育的土壤。

(2)草原土壤主要分布在温带和热带的大陆内部,我国的草原土壤主要分布在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以西、长城以北、贺兰山以东的广大地区。由于气候较干旱,除黑土外,土壤下部均有明显的钙积层,有机质主要以根系的形式进入土壤,腐殖质含量自表层向下逐渐减少。

(3)黑土是在草甸草原植被下发育,具有深厚而肥沃黑土层的土壤。黑土层较厚,有机质含量丰富,土壤肥力高。表层疏松,通气透水;底土黏重,保水保肥。土壤结构良好,易于耕作。

(4)黑钙土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和草原植被下发育的暗黑色土壤。剖面上部具有深厚的腐殖质层,自然肥力较高,结构良好。

5.典型自然环境下的土壤特征

(1)高寒环境:土壤发育程度低,土层薄,土壤贫瘠,冻土广布。

(2)湿热环境:有机质分解快,土壤淋溶作用强,土壤贫瘠,偏酸性。

(3)干旱环境:土壤水分少,土壤发育程度低,土壤贫瘠,偏碱性。

(4)冷湿环境:有机质分解慢,累积在表土层,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二、中国土壤类型

黑土:采至东北黑土地,包括东北黑土、黑钙土、草甸土等

黄土:来源于中原黄土地,为黄河冲洪积和西北风沙积形成,矿物质流失所致。

红土:西南诸省高温多雨下发育而成的红色土壤,土壤含铁.铝成分较多,特别是云南的红土高原,是全世界除巴西里约热内卢之外,最有气势的红土地。

青土:中国东南多雨水,盛产水稻,土地因长年被水浸泡,土壤中的氧化铁常被还原成浅绿色的氧化亚铁,土壤便成了灰绿色。

白土:西部高原土地矿物资丰富,多含有较高的镁、钠等盐类的盐土和碱。土地常呈现白色。

我国土壤pH大多在4.5~8.5范围内,由南向北pH值递增,长江(北纬33°)以南的土壤多为酸性和强酸性,如华南、西南地区广泛分布的红壤、黄壤,pH值大多在4.5~5.5之间;华中华东地区的红壤,pH值在5.5~6.5之间;长江以北的土壤多为中性或碱性,如华北、西北的土壤大多含CaCO3,PH值一般在7.5~8.5之间,少数强碱性土壤的pH值高达10.5。

01

规律总结

01

太阳视运动规律

1.(一天中)太阳视运动轨迹

一天中,日出以后太阳高度逐渐增大,正午达最大值,之后,太阳高度逐渐减小,其中正午的太阳高度称为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

2.(一年中)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轨迹

(1)该地夏至日的太阳视运动为轨迹①,该日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极昼、极夜地区除外)。

(2)该地春秋分日的太阳视运动为轨迹②,该日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3)该地冬至日的太阳视运动为轨迹③,该日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极昼、极夜地区除外)。

02

太阳视运动规律的应用

在掌握太阳视运动规律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据此获取一些与之有关的时空信息(以北半球为例):

(1)判断季节(或节气):若太阳东北升起、西北落下,则为北半球的夏半年(夏至);若太阳东南升起、西南落下,则为北半球的冬季(冬至);若太阳正东升起、正西落下,则为北半球的春、秋分。

2.推知空间(方位)信息

夏至日太阳升起的方位是东北方,太阳落下的方位是西北方;冬至日太阳升起的方位是东南方,太阳落下的方位是西南方。春、秋分日太阳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3.太阳视运动与物体影子

(2)影子方向:与太阳方位相反。

(3)影子移动方向:与太阳视运动方向相反,呈顺时针在地面上移动。

4.特殊地点的太阳视运动

(1)有极昼现象的地区(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当发生极昼时,一天之中可见太阳。

(2)北极点上,太阳高度不变。

02

例题

[典例] (2019·江苏高考)雾灵山位于北京与承德交界处,海拔2 ,素有“京东第一峰”的美称,是观赏日出和日落的理想之地。下表为雾灵山部分日期的日出和日落时刻表。据此回答(1)~(2)题。

(1)四个日期中,太阳直射点最靠近赤道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一游客于7月某日去雾灵山旅游,当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是(  )

答案:(1)B (2)B

03

习题训练

(2018·江苏高考)如图为某地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线①所示太阳视运动轨迹出现时的节气为(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2.该地所属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

A.琼    B.新    C.苏    D.赣

解析:1.D 2.B 第1题,根据题意分析,图的中心为观测者的位置,视运动轨迹与NS线交点处的度数为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可以看出线①所示太阳视运动轨迹出现时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小,且正午太阳都位于正南方,所以该地为北半球,为冬至日,D对。根据前面分析可知,位置最北的一条为夏至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线,B错。中间一条为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视运动轨迹线,A、C错。第2题,根据图示,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为23°左右,位于北半球,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计算可知,当地纬度为44°N左右,新疆(新)的纬度位置符合。海南(琼)、江苏(苏)和江西(赣)的纬度均远低于44°N。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下图是40°N某地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示意图,K、L、M三条曲线为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曲线。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a、b、c、d分别表示地平面上的四个方位,其中代表北方的是(  )

A.a   B.b  C.c    D.d

4.有关K、L、M所对应的日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K——天安门广场升旗时刻为一年中最迟

C.M——此时该地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

D.L——长江口外海域盐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解析:3.C 4.A 第3题,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因此,对于40°N而言,一年中各个季节正午时太阳均位于正南方的上空,由于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天中太阳高度的最大值,则可从图中判断出a点表示南方,则c点表示北方。第4题,从上题分析可知,a、b、c、d四个方位分别是南、东、北、西。北半球夏半年,全球大部分地区日出东北方向、日落西北方向,因此,图中M线是夏至日该地太阳视运动路线;北半球冬半年,全球大部分地区日出东南方向、日落西南方向,因此,图中K线是冬至日该地太阳视运动路线;则L线表示该地二分日太阳视运动路线。冬至日北半球昼长达到一年中最短,北京日出最晚,升旗最晚,A对;二分日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北京和南京昼长相同,B错;夏至日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C错;夏季长江水量最大,河口处盐度最低,D错。

(2020·湖州模拟),一位观测者在某条回归线上使用位置、角度固定的普通相机,以相同的时间间隔持续拍摄太阳,再通过叠加获得当日从日出到日落的太阳视运动图(如图),太阳在R位置时树影最短。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6~7题。

6.太阳位于R所指位置时,相机朝向和他所在纬度分别是(  )

A.朝北 23°26′N

B.朝北 23°26′S

C.朝南 23°26′S

D.朝南 23°26′N

7.若观测者要在同一地点,使用同样方法再次获得完全相同的太阳视运动图,在不考虑天气状况的条件下,拍摄日期应选择在(  )

A.前后 B.前后

C.前后 D.前后

解析:6.B 7.C 第6题,东北日出、西北日落。如果在23°26′N观测则镜头必需朝南才能拍摄正午的太阳视位置,但因相机是固定的,故无法拍摄到东北日出、西北日落,与题意不吻合。故B选项为正确答案。此外,也可从图中直观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较低而确定观测点位于23°26′S。第7题,只有太阳直射纬度与的太阳直射纬度相同时,才能再次获得完全相同的太阳视运动图,即下次拍摄日期与关于夏至日对称。

10.该月可能是(  )

A.2月 B.5月

C.8月 D.11月

11.该月从1日到28日,该地(  )

A.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

B.日落方位逐渐向南偏移

C.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

D.日出方位逐渐向南偏移

解析:10.A 11.C 第10题,图示两天昼长都小于12小时,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为北半球冬半年;同时1日昼长比28日短,说明该月该地昼长逐渐变长,则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据此可判断可能是2月。第11题,因该地位于北半球,由上题分析可知,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则该地从1日到28日,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

THE END
0.【专家视角】土地荒漠化及其恢复过程土壤动物生态学研究进展|生态系统针对未来荒漠生态系统中土壤动物的研究, 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实行室内微缩实验与野外控制实验相结合并长期监测, 整合地上地下生态系统开展荒漠化对土壤动物的多因素分析研究; 2)开展生态退化和恢复措施对土壤动物多维功能性状的影响研究, 重点关注群落内性状变化对荒漠化的响应机理, 从而为极端干旱环境中土壤动物适应性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fup4424;.2;2481jpe6npgo{ftz=4;37587xjvor
1.环境微生物专栏|近期重要期刊最值得看的研究进展盘点(20210512干旱低碳环境下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与生物量的比值最高,而低温高碳环境下微生物多样性与生物量的比值最低。之后的研究进一步表明,土地利用集约化和气候变化导致的土壤碳含量的降低可能导致微生物多样性-生物量比值的显著变化,并可能对大部分的土壤功能产生潜在的影响。jvzquC41yy}/ew2jgcrujlftg0ipo8ftvkimg€r142822>651euovnsv/382;A940jznn
2.笔记(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第二版))书评竺可桢:世界最古老的文明基本都起源于干旱的大河流域,如尼罗河流域的埃及,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的巴比伦,黄河流域的周、秦、汉、唐,正是干旱大河流域周边不利于人类生存的干旱环境,成功地阻隔了其他民族的人侵并保全了文明。(二)从黄河中下游地区走向长江流域夏、商、周三代中国进入国家阶段,这一时期国家的jvzquC41dqul0mtwdct/exr1tg|jg€4377=82B>1
3.中国膨胀土(二)膨胀土具有显著的胀缩性,其体积随水分的变化而发生显著变化。这种特性使得膨胀土在降雨或干旱等气候条件变化时,易发生严重的土壤侵蚀。此外,膨胀土的透水性较差,使得水分在土壤中难以渗透,导致地表径流增加,进一步加剧了水土流失的风险。同时,膨胀土的化学性质也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如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超标等。 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612;1;86915>55986a3734A6729=/uqyon
4.第八届农业生态前沿青年论坛(第二轮通知)论坛将在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举行,论坛围绕“农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设三个主题:“农田生态过程与流域环境治理”、“畜禽健康养殖与农牧复合”、“生态过程与服务功能提升”。 聚焦农业生态领域三个主题研究的前沿态势、新思路以及新技术和方法。 jvzquC41yy}/k|f0ecy/ew4v|im04975325u49753274a?>242>40qyon
5.北京城市不同绿地类型土壤及大气环境研究3陶晓;姚晓洁;杨春;戴允泽;徐小牛;城市不同绿地类型土壤碳氮分布特征[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6年05期 4王献溥;于顺利;城市绿地类型的划分及其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意义和作用[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08年04期 5粟志峰,刘艳,彭倩芳不同绿地类型在城市中的滞尘作用研究[J];干旱环境监测;2002年03期 jvzquC41efse0lsmk0ipo7hp1Cxuklqg1EJNF662248.495929=44>3jvo
6.油料作物抗旱技术研究.docx《油料作物抗旱技术研究》是一篇关于油料作物在干旱环境下的生长和抗旱性能的研究文章。其中,旱情监测与预警技术是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将对旱情监测与预警技术进行简要介绍。旱情监测与预警技术是指通过对油料作物生长环境的实时监测,收集土壤湿度、气温、风速等关键参数,运用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对旱情进行分析预测,为农业生 jvzquC41yy}/vjtfqey/exr1r/735B:582830qyon
7.国重室张超研究员在土壤微生物功能对气候响应研究中取得系列进展同时,在干旱环境中,微生物网络复杂性显著降低(例如,节点和边的数量减少,连接度、平均度、聚类系数和集中度均出现明显降低。在不同的干旱环境中,土壤微生物功能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更为干旱的环境中(>0.6干旱水平),纤维素、半纤维素、几丁质、木质素和果胶降解相关的基因以及与反硝化相关的基因(例如,nosZ、nosZ-jvzq<84umn4ju€h0ecy/ew4m{l€04976255u49762573a?65:4?/j}rn
8.2020ASLA住宅设计类荣誉奖:垂直绿洲:干旱气候下的绿色可持续此外,每个公寓单元都拥有自己专属的绿色屋顶露台,为居住者创造了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环境。 挑战 Optima项目是首个在真正干旱的环境中使用“大面积”浅层绿色屋顶系统的项目。场地中5英寸(12.7厘米)深的可用土壤层为设计团队带来了许多技术和管理方面的重大挑战。虽然这种屋顶系统曾应jvzquC41yy}/ixtqqf4dp872423buuf/tgyjfnsvkcr.fnxkip3byjwf/ql.jxsqt/|ft}necn3pc|nu/xksfjsv/u{tvjnpcdomk}~/kp3bp6ftkf3dnrrcvg3gnxtt/cytqlncvgy.kwh0jvs
9.科研|南开大学:多种重金属污染土壤中微生物群落和代谢特征对图5 非根际和根际土壤细菌类群、土壤特性(包括生物可利用HMs和理化性质)和土壤代谢物的共现分析。 节点大小与连接到节点的边数有关,边宽与相关性的绝对值有关。 结论 本研究主要探讨了多种HMs干扰非根际和根际微环境的机制。本研究结果证实,柽柳的生长通过吸收和稳定根际土壤中的HMs来减弱其生态毒性,尤其是CujvzquC41yy}/ew2jgcrujlftg0ipo8ftvkimg€r142832B791euovnsv/3:53@<;0jznn
10.农田土壤环境范文一方面可能是农产品中重金属含量的多种因素影响,如环境中重金属含量、农作物的不同生理特性、不同环境条件土壤理化特性、气候条件等、不同的生产栽培技术施肥、灌溉等等,相互作用相互叠加造成两者相关性较差;另一方面在土壤和农产品质量分析过程中质量监控措施不得力,造成监测结果偏差,影响正确结论。 3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的对策与建议 农 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76658/j}rn
11.未培养环境微生物培养方法的研究进展共培养作为一种新型培养法,考虑了真实自然环境下微生物互作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对于互生或共生关系的微生物针对性较强。但由于当前对微生物间的互作机制及其对生长特性的影响研究有限,所以成功筛选出的难培养微生物种类并不多,需要进一步加大微生物互作与生长之间关系的研究。 jvzq<84lqwxocux0ko4be7hp1jznn8|uyzzcew44247078yd43663@;70jz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