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土干旱土是什么意思

干旱土是指发育在干旱水分条件下具有干旱表层和任一表下层的土壤。相当于土壤发生学分类中的棕钙土、灰钙土、高山及亚高山草原土、灰棕漠土、棕漠土。广泛分布于世界干旱半干旱地区。中国在年降水量小于350mm地区广为发育。植被为旱生丛生禾草,旱生和超旱生小半灌木及灌木,覆盖度1%~5%,干旱程度愈高的地区植被愈稀疏,总生物量随降水量减少而降低。土壤淋溶弱,形成具有低腐殖质含量的特征表层,碳酸钙,石膏,易溶盐在剖面不同部位积聚。干旱和半干旱气候与植被条件下形成的土壤。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大陆和澳大利亚中、西部,南、北美洲也有较小范围持布。

干旱土是指发育在干旱水分条件下具有干旱表层和任一表下层的土壤。相当于土壤发生学分类中的棕钙土、灰钙土、高山及亚高山草原土、灰棕漠土、棕漠土。广泛分布于世界干旱半干旱地区。中国在年降水量小于350mm地区广为发育。植被为旱生丛生禾草,旱生和超旱生小半灌木及灌木,覆盖度1%~5%,干旱程度愈高的地区植被愈稀疏,总生物量随降水量减少而降低。土壤淋溶弱,形成具有低腐殖质含量的特征表层,碳酸钙,石膏,易溶盐在剖面不同部位积聚。干旱和半干旱气候与植被条件下形成的土壤。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大陆和澳大利亚中、西部,南、北美洲也有较小范围持布。

土壤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它是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没有土壤就没有农业,也就没有人们赖以生存的衣、食基本原料。由于人口不断增加,人类对食物的需求越来越大,土壤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人们必须更深入的了解土壤,利用和保护土壤。干旱土主要诊断层有:①干旱表层②土表至100cm范围内有一层或更多的如下土层:粘化层、雏形层、钙积层、石灰磐等等干旱土区,年平均降水量多不超过200毫米,甚至仅数毫米或终年无雨。日温差较大,植被稀疏矮小,代表性植物属旱生、超旱生小半灌木和灌木荒漠类型。成分简单,多为肉汁、深根耐旱种属。半干旱地区平均降水量稍高(200~500毫米),植被以蒿属为主,具有短命或类短命植物。干旱土形成中,生物累积过程较弱,土壤水分属非淋溶型。表层有机质的含量普遍都很低,整个剖面均含有碳酸盐,并具有较明显的石膏累积和残余盐化特征,土壤盐基高度饱和,一般呈中性至碱性反应。粘土矿物主要为水云母,干热下的干旱土可有高岭石。分布于温带的干旱土有棕钙土和灰钙土,灰漠土、灰棕漠土和棕漠土;热带、亚热带有红棕漠土;中国青藏高原有高山漠土。在中国南疆干旱土区雨量小,对现代石膏聚集的影响不大;石膏含量和形态与母质类型有关,不受质地的影响;石膏层常发生在拱积扇的上部,稳定的高阶地,时间较长,是一种地质形成物。西北内陆干旱地区,水分稀缺,阻滞着地球化学过程的顺利发展,在土壤与风化壳中石灰与石膏以及其他易溶性盐类均得以保存,形成含盐风化壳和盐渍干旱土;半干旱地区雨量稍多,土壤风化壳具有明显的钙化过程,发育了碳酸盐风化壳和草原钙积干旱土、半干润松软腐殖土,前者如棕钙土、灰钙土,后者如黑钙土、栗钙土等。东部湿润地区雨量丰沛,在排水良好的情况下,地球化学过程大大加强,土壤与风化壳中不仅易溶性盐类多被淋失,就是难于迁移的硅、铝、铁等元素,在一定条件下也发生迁移和聚积,粘化过程和富铝化过程占统治地位,发育了硅铝风化壳,发育的土壤为湿润硅铝土、铁硅铝土和铁铝土,自北而南,随热量增加,粘化过程和富铝化过程加强,主要地带性土壤由寒棕壤递变为暗棕壤、棕壤、黄棕壤、黄壤、红壤、赤红壤和砖红壤。

棕钙土:半荒漠植被下的土壤。中国主要分布于内蒙古高原中西部、鄂尔多斯高原西部、新疆准噶尔盆地北部。表层腐殖质含量为1%左右。有明显的钙积层,以及石膏累积和盐渍化特征。灰钙土:同为半荒漠条件下的干旱土。中国主要分布于甘肃兰州一带的黄土高原、新疆伊犁河谷地等。灰钙土发育于黄土母质上,与棕钙土比较腐殖质积累稍有增强,有假菌丝状钙积层,有时可见不明显的石膏和盐分累积。灰漠土:处于温带荒漠边缘,发育于细土物质上。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达1.0%,孔状结皮和片状层发育良好,石灰有弱度移动,石膏和易溶盐有弱度聚积,大多具有碱化特征。灰棕漠土:分布于温带荒漠的中心地带,气候极端干旱,母质多具粗骨性,植被稀疏,地面几乎全部裸露,呈现一片黑色砾幂。同灰漠土比较,表层有机质累积减少,多不超过0.5%,有褐棕色或浅红棕色紧实层,碳酸钙表聚性明显。石膏含量因地区和地形部位不同而异,高者可达30%以上,低者尚不到1%。石膏和易溶性盐含量低时,具有弱碱化特征。棕漠土:暖温带极端干旱气候条件和粗骨性母质上发育的土壤。地面植被简单稀疏,地表通常为具有黑褐色荒漠漆皮的砾石所覆盖,当地称为“黑戈壁”。中国主要分布于吐鲁番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土壤剖面的特点是:在弱度发育的孔状结皮下,为红棕色或玫瑰红色紧实层,再下的石膏层含量可高达30%左右。有的石膏层下部出现厚度达10~30厘米的黑色坚硬盐盘层,含盐量可达30~40%,表层石灰含量最高,有机质含量很低,多小于0.3%。红棕漠土:见于亚热带、热带。主要分布于非洲大陆、阿拉伯半岛和澳洲大陆的荒漠地区。土壤剖面发育较弱,在很薄的孔状结皮和鳞片状层下,紧实层呈现红棕色或淡红色,其下往往有石灰胶结体或结晶状和瘤状石膏聚积层,石膏含量可达40~60%。易溶性盐含量不高,有机质含量低于1.0%。其中北非红棕漠土,表面有铁壳及砾幕存在,并附有黑色漆皮和红棕色沙土,呈微酸性反应。高山漠土:高海拔(4200~4500米)干寒条件下形成的土壤。植被多为矮小莲座状的荒漠类型,生长稀疏。土壤发育原始,但具有明显的漠土特征。地表具有多角形裂隙,常有盐斑,结皮层很薄,其下有4~10厘米的片状或鳞片状层,全剖面呈石灰性反应,表层有机质含量多在1.0%以下。

西北内陆干旱地区的干旱土壤粘粒含量(指淀积层)约14—17%,粘土矿物以水云母为主。干草原区的土壤粘粒含量19%左右,粘土矿物以水云母-蒙脱石为主,其成土过程主要表现为钙化过程和盐渍化过程。森林与森林草原植被下发育的褐土和棕壤,粘粒含量约25—30%,粘土矿物以水云母-蛭石为主,有时出现高岭石。北亚热带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植被下的黄棕壤,粘粒含量达30%,粘土矿物以水云母-蛭石-高岭石为主,说明粘粒中矿物脱钾、脱硅作用较棕壤明显。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下的红、黄壤,粘粒含量达30%以上,粘土矿物以高岭石-水云母为主,高岭石居突出地位。发育在南亚热带与热带地区雨林与季雨林植被下的赤红壤和砖红壤,粘粒含量高达39—60%,粘土矿物以高岭石、三水铝矿及赤铁矿、针铁矿为主。

灰钙土是暖温带荒漠草原区弱淋溶的干旱土,表层弱腐殖化,土壤有机质含量1-2.5%,15-30cm处为假菌丝状或斑点状的钙积层,剖面中下部还可出现石膏淀积层与可溶盐淀积层。剖面构型与棕钙土近似,但干旱程度稍低,淋溶略强,且因多发育子黄土母质,土层通常较深厚。灰钙土土类划分4个亚类,本区均有分布。灰钙土亚类具土类典型特征;淡灰钙土亚类较干旱,表土有机质含量<1%;草甸灰钙土亚类腐殖化作用强,底土有锈色斑纹;盐化灰钙土亚类盐分聚明显。灰钙土归属下的土种:灰白土 忠和灰白土 榆中灰白土 海源黄白土 尖扎灰黄土 结皮灰黄土 巩留灰黄土 底砾灰黄土 霍城灰黄土 淡灰黄土 黄白泥土 灰黑砂土 石田灰白土 薄淡灰钙黄土 中淡灰钙黄土 同心白脑土 化隆灰白土 绵白土 白脑砂土 白脑泥土 白脑砾土 淡灰红土 石洞绵白土 寺滩绵白土 白脑锈土 咸红粘土 咸红砂土 咸性土 白脑土 破皮灰白土 咸石土 盐灰黄土 砂田咸灰土

寒性干旱土是具有寒性温度状况的干旱土。寒性干旱土的特征是:(1) 受寒冷温度影响,土壤有机质的分解速度减缓,有机质含量比低海拔同类干旱土高5g/kg左右;(2) 土壤CaCO3溶解度和迁移能力迅速提高,除发育在石灰性母质和高寒荒漠条件下者外,其表层或全剖面较少碳酸盐;(3) 土壤生物和化学风化作用很弱,石膏和易溶盐含量也远低于正常干旱土,但在昆仑山北侧,因受沙漠干热气流影响,含量相对增高。(4) 在最寒冷的寒性干旱土上,地面还有石环、石带、冻丘或多角形斑纹。寒性干旱土主要分布在帕米尔东缘木吉-塔什库尔干干旱谷地、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西段、西藏中西部和藏南雨影区等地区。

THE END
0.【专家视角】土地荒漠化及其恢复过程土壤动物生态学研究进展|生态系统针对未来荒漠生态系统中土壤动物的研究, 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实行室内微缩实验与野外控制实验相结合并长期监测, 整合地上地下生态系统开展荒漠化对土壤动物的多因素分析研究; 2)开展生态退化和恢复措施对土壤动物多维功能性状的影响研究, 重点关注群落内性状变化对荒漠化的响应机理, 从而为极端干旱环境中土壤动物适应性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fup4424;.2;2481jpe6npgo{ftz=4;37587xjvor
1.环境微生物专栏|近期重要期刊最值得看的研究进展盘点(20210512干旱低碳环境下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与生物量的比值最高,而低温高碳环境下微生物多样性与生物量的比值最低。之后的研究进一步表明,土地利用集约化和气候变化导致的土壤碳含量的降低可能导致微生物多样性-生物量比值的显著变化,并可能对大部分的土壤功能产生潜在的影响。jvzquC41yy}/ew2jgcrujlftg0ipo8ftvkimg€r142822>651euovnsv/382;A940jznn
2.笔记(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第二版))书评竺可桢:世界最古老的文明基本都起源于干旱的大河流域,如尼罗河流域的埃及,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的巴比伦,黄河流域的周、秦、汉、唐,正是干旱大河流域周边不利于人类生存的干旱环境,成功地阻隔了其他民族的人侵并保全了文明。(二)从黄河中下游地区走向长江流域夏、商、周三代中国进入国家阶段,这一时期国家的jvzquC41dqul0mtwdct/exr1tg|jg€4377=82B>1
3.中国膨胀土(二)膨胀土具有显著的胀缩性,其体积随水分的变化而发生显著变化。这种特性使得膨胀土在降雨或干旱等气候条件变化时,易发生严重的土壤侵蚀。此外,膨胀土的透水性较差,使得水分在土壤中难以渗透,导致地表径流增加,进一步加剧了水土流失的风险。同时,膨胀土的化学性质也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如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超标等。 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612;1;86915>55986a3734A6729=/uqyon
4.第八届农业生态前沿青年论坛(第二轮通知)论坛将在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举行,论坛围绕“农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设三个主题:“农田生态过程与流域环境治理”、“畜禽健康养殖与农牧复合”、“生态过程与服务功能提升”。 聚焦农业生态领域三个主题研究的前沿态势、新思路以及新技术和方法。 jvzquC41yy}/k|f0ecy/ew4v|im04975325u49753274a?>242>40qyon
5.北京城市不同绿地类型土壤及大气环境研究3陶晓;姚晓洁;杨春;戴允泽;徐小牛;城市不同绿地类型土壤碳氮分布特征[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6年05期 4王献溥;于顺利;城市绿地类型的划分及其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意义和作用[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08年04期 5粟志峰,刘艳,彭倩芳不同绿地类型在城市中的滞尘作用研究[J];干旱环境监测;2002年03期 jvzquC41efse0lsmk0ipo7hp1Cxuklqg1EJNF662248.495929=44>3jvo
6.油料作物抗旱技术研究.docx《油料作物抗旱技术研究》是一篇关于油料作物在干旱环境下的生长和抗旱性能的研究文章。其中,旱情监测与预警技术是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将对旱情监测与预警技术进行简要介绍。旱情监测与预警技术是指通过对油料作物生长环境的实时监测,收集土壤湿度、气温、风速等关键参数,运用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对旱情进行分析预测,为农业生 jvzquC41yy}/vjtfqey/exr1r/735B:582830qyon
7.国重室张超研究员在土壤微生物功能对气候响应研究中取得系列进展同时,在干旱环境中,微生物网络复杂性显著降低(例如,节点和边的数量减少,连接度、平均度、聚类系数和集中度均出现明显降低。在不同的干旱环境中,土壤微生物功能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更为干旱的环境中(>0.6干旱水平),纤维素、半纤维素、几丁质、木质素和果胶降解相关的基因以及与反硝化相关的基因(例如,nosZ、nosZ-jvzq<84umn4ju€h0ecy/ew4m{l€04976255u49762573a?65:4?/j}rn
8.2020ASLA住宅设计类荣誉奖:垂直绿洲:干旱气候下的绿色可持续此外,每个公寓单元都拥有自己专属的绿色屋顶露台,为居住者创造了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环境。 挑战 Optima项目是首个在真正干旱的环境中使用“大面积”浅层绿色屋顶系统的项目。场地中5英寸(12.7厘米)深的可用土壤层为设计团队带来了许多技术和管理方面的重大挑战。虽然这种屋顶系统曾应jvzquC41yy}/ixtqqf4dp872423buuf/tgyjfnsvkcr.fnxkip3byjwf/ql.jxsqt/|ft}necn3pc|nu/xksfjsv/u{tvjnpcdomk}~/kp3bp6ftkf3dnrrcvg3gnxtt/cytqlncvgy.kwh0jvs
9.科研|南开大学:多种重金属污染土壤中微生物群落和代谢特征对图5 非根际和根际土壤细菌类群、土壤特性(包括生物可利用HMs和理化性质)和土壤代谢物的共现分析。 节点大小与连接到节点的边数有关,边宽与相关性的绝对值有关。 结论 本研究主要探讨了多种HMs干扰非根际和根际微环境的机制。本研究结果证实,柽柳的生长通过吸收和稳定根际土壤中的HMs来减弱其生态毒性,尤其是CujvzquC41yy}/ew2jgcrujlftg0ipo8ftvkimg€r142832B791euovnsv/3:53@<;0jznn
10.农田土壤环境范文一方面可能是农产品中重金属含量的多种因素影响,如环境中重金属含量、农作物的不同生理特性、不同环境条件土壤理化特性、气候条件等、不同的生产栽培技术施肥、灌溉等等,相互作用相互叠加造成两者相关性较差;另一方面在土壤和农产品质量分析过程中质量监控措施不得力,造成监测结果偏差,影响正确结论。 3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的对策与建议 农 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76658/j}rn
11.未培养环境微生物培养方法的研究进展共培养作为一种新型培养法,考虑了真实自然环境下微生物互作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对于互生或共生关系的微生物针对性较强。但由于当前对微生物间的互作机制及其对生长特性的影响研究有限,所以成功筛选出的难培养微生物种类并不多,需要进一步加大微生物互作与生长之间关系的研究。 jvzq<84lqwxocux0ko4be7hp1jznn8|uyzzcew44247078yd43663@;70jz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