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农业生态前沿青年论坛通知(第二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院况简介

院领导集体

侯建国

吴朝晖

孙也刚

周 琪

汪克强

丁赤飚

何宏平

孙晓明

王 华

文 亚

王大同

机构设置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科技专项

中国科学院院级科技专项体系包括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重点部署科研专项、科技人才专项、科技合作专项、科技平台专项5类一级专项,实行分类定位、分级管理。

文化副刊

诗 歌

书 画

摄 影

散 文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一、论坛简介

农业生态前沿青年论坛由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青年创新促进会小组主办,邀请国内青年专家、学者,围绕农业生态科学的前沿性、基础性、创新性科研领域开展学术交流,搭建一个农业生态研究领域青年学者交流与合作平台,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引领农业生态创新思维,服务脆弱生态系统恢复、生态服务功能提升、健康养殖科技、生态高值农业的应用实践。

论坛顾问:印遇龙院士、王克林研究员、谭支良研究员、吴金水研究员、陈洪松研究员

论坛将在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举行,论坛围绕“农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设三个主题:“农田生态过程与流域环境治理”、“畜禽健康养殖与农牧复合”、“生态过程与服务功能提升”。 聚焦农业生态领域三个主题研究的前沿态势、新思路以及新技术和方法。

二、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承办组织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青年创新促进会小组

协办组织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广州分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生命科学分会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地球科学分会

湖南省环境保护入河湖湿地生态修复工程技术中心

山东新航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中山市能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

三、会议信息

会议地点: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长沙市远大二路644号)

住宿地点:长沙星沙亚朵酒店(长沙市芙蓉区星沙大道汇一城A栋)

四、日程安排

日期

日程安排

10月20日

全天

报到、研究生论坛

10月21日

08:30-12:00

开幕式、大会报告

13:30-18:00

大会报告

10月22日

08:30-12:00

分会场报告

13:30-18:00

分会场报告

15:00-18:00

畜禽健康养殖与农牧复合中与企业内部座谈

10月23日

08:30-18:00

湘江生态考察、离会

五、大会报告

内容

报告人

单位

21日上午

08:30-08:50

开幕式

08:50-09:20合影

特邀大会报告

09:20-09:50

种养循环农业助力“碳达峰碳中和”

印遇龙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09:50-10:20

待定

张宏福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10:20-10:50

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系统耦合的协同与权衡

余新晓

北京林业大学

10:50-11:20

耕地健康的理念与实践

曾希柏

中国农科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11:20-11:50

南方喀斯特区植被恢复的固碳服务效应研究

王克林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午餐

21日下午

13:30-14:00

单细胞和微生物宏基因组分析揭示瘤胃反刍功能的遗传机制

李孟华

中国农业大学

14:00-14:30

新功能型微生态制剂创制与畜禽

健康养殖

王春凤

吉林农业大学

14:30-15:00

山羊胃肠道微生物协同参与氨基酸感应和转运的分子机制

谭支良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茶歇(15:00-15:20)

15:20-15:50

西南山地森林生态水文过程的时空分异规律与模拟

王根绪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15:50-16:20

结合监测、实验和模拟理解森林

生物多样性

储诚进

中山大学

16:20-16:50

新时期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展望

刘宏斌

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16:50-17:20

地质高背景重金属环境过程与污染控制

刘承帅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17:20-17:50

青藏高原热融湖塘碳排放及其对外源养分输入的响应

杨元合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晚餐

六、分会场报告

(1)农田生态过程与流域环境治理

内容

报告人

单位

22日上午

08:30-08:55

青藏高原水体碳代谢与碳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特邀)

高扬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08:55-9:20

唤醒农田沉睡的土壤硝态氮同化过程

程谊

南京师范大学

09:20-09:45

土壤胶体磷组成机制与生物有效性探究

梁新强

浙江大学

09:45-10:10

稻油复种土壤培肥机理及优势机制挖掘

张振华

湖南农业大学

茶歇(10:10-10:20)

10:20-10:45

土壤水中温室气体存储与迁移研究(特邀)

朱青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10:45-11:10

湖泊水体不同碳组分遥感模型研究

段洪涛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11:10-11:35

整合微生物特征预测土壤有机碳变化研究

王超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11:35-12:00

粮食安全与温室气体减排:气候、土壤和管理的角色

覃章才

中山大学

午餐

22日下午

13:30-13:55

全球湖泊沉积物有机碳内、外源贡献变化时空特征与机制(特邀)

刘建宝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

研究所

13:55-14:20

湿地关键脱氮过程的多尺度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

刘文治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14:20-14:45

酸性农田土壤中驱动氨氧化过程的关键微生物

林永新

福建师范大学

14:45-15:10

耐缺氧型好氧甲烷氧化联合反硝化工艺微生物作用机制研究

张召基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15:10-15:35

水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发与工程应用

张义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茶歇(15:35-15:45)

15:45-16:10

流域水氮循环多过程耦合实验与模拟(特邀)

张永勇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16:10-16:35

稻田面源污染监测、评估与防控

庄艳华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16:35-17:00

亚热带小流域氮循环与调控研究

沈健林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17:00-17:25

水钠锰矿全位点的铅吸附CD-MUSIC-EDL模型研究

赵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17:25-17:45

河道水生态修复工程实践

黄佳

湖南鑫远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畜禽健康养殖与农牧复合

内容

报告人

单位

22日上午

08:30-08:50

鸡蛋蛋壳生物矿化与力学特性调控的研究进展

王晶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

08:50-09:10

绵羊胚胎附植与母胎互作的分子调控机制

贾功雪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09:10-09:30

孤儿核受体防治猪霉菌毒素中毒的作用机制及其营养调控

蔡德敏

扬州大学

09:30-09:50

甘露寡糖调控绵羊生长及生产初探

郑琛

甘肃农业大学

09:50-10:10

优质高效猪肉生产技术研发及应用

徐康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茶歇

10:20-10:40

瘤胃可降解淀粉调控奶畜消化道健康及高效泌乳的宿主-微生物互作机制

武圣儒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10:40-11:00

基于肠道菌群解析腹泻仔猪肠道损伤修复的机制

陶诗煜

华中农业大学

11:00-11:20

奶牛全周期甲烷排放规律及减排措施

董利锋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

11:20-11:40

过瘤胃蛋白介导肠道微生物影响山羊营养物质消化机理

吴建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11:40-12:00

噬菌体的研发进展和应用前景

熊海涛

山东新航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午餐

22日下午

13:30-13:50

Multi-omics in 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

曹阳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13:50-14:10

牦牛瘤胃酸中毒机理研究

彭全辉

四川农业大学

14:10-14:30

木聚糖及其降解产物改善猪肠道健康的微生物代谢机制

韩丹丹

中国农业大学

14:30-14:50

反刍家畜饲草提质和甲烷减排调控研究

张秀敏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14:50-15:10

NCG在动物养殖中的应用

黄喜妹

中山市能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茶歇

15:30-15:50

我国药用蜂蜜开发与质量控制研究

王凯

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

15:50-16:10

乳仔猪肠道Th17/Treg平衡机制及调控研究

钟儒清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16:10-16:30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产系统草畜营养均衡下的牦牛高效生态生产

郝力壮

青海大学

16:30-16:50

日粮脂肪酸营养及其对猪肉品质的调控研究

郭秋平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晚餐

(3)生态过程与服务功能提升

内容

报告人

单位

22日上午

08:00-08:25

中国西南森林汞观测网络及大气零价汞汇的时空演化过程

王训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08:25-8:50

孙涛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08:50-09:15

基于被动微波遥感的北方森林碳汇格局

樊磊

西南大学

09:15-09:40

“以氮促碳”:青藏高原草地土壤碳库调控机制

薛凯

中国科学院大学

09:40-10:05

磷对陆地碳氮过程的调控作用

侯恩庆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茶歇

10:15-10:40

土壤生物与退化生态系统恢复

刘占锋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10:40-11:05

滨海湿地碳汇功能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王维奇

福建师范大学

11:05-11:30

土壤碳循环关键过程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

任成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11:30-11:55

森林地表碳通量主导北方森林生态系统碳平衡的差异

迟进舒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

11:55-12:20

将今论“汞”:森林汞循环环境效应

袁巍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午餐

22日下午

14:00-14:25

中国河流天然径流估算与模拟

缪驰远

北京师范大学

14:25-14:50

黄土高原典型恢复植被的生态水文过程及生态功能

高光耀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14:50-15:15

西北干旱区植被盖度阈值与承载力评估

贾小旭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15:15-15:40

青藏高原冰冻圈退化的水文泥沙效应

李东锋

北京大学

15:40-16:05

干旱环境土壤-水文-生态耦合机理与模拟

陈力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茶歇

16:15-16:40

地球关键带水文土壤-生态水文多维观测与综合集成

郭立

四川大学

16:40-17:05

山地流域水热过程遥感监测与应用展望

赵伟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17:05-17:30

植被生态系统对干旱响应研究初探

时伟宇

西南大学

17:30-17:55

黄土高原人工刺槐林生长衰退特征-基于树木年轮学证据

李宗善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17:55-18:15

农业生态系统温室气体通量与同位素测量方法综合应用

胡勇博

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

晚餐

七、研究生论坛

会议联合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生部设置研究生论坛,鼓励农业生态领域研究生参会交流。即日起征集研究生学术报告15个,额满为止。

八、联系方式

总联系人

分论坛联系人

(1)农田生态过程与流域环境治理

(2)畜禽健康养殖与农牧复合

(3)生态过程与服务功能提升

(4)研究生论坛

九、费用说明

会议注册费:老师1000元/人,学生800元/人;会务组协助预订酒店,参会人员交通与食宿费自理。

THE END
0.【专家视角】土地荒漠化及其恢复过程土壤动物生态学研究进展|生态系统针对未来荒漠生态系统中土壤动物的研究, 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实行室内微缩实验与野外控制实验相结合并长期监测, 整合地上地下生态系统开展荒漠化对土壤动物的多因素分析研究; 2)开展生态退化和恢复措施对土壤动物多维功能性状的影响研究, 重点关注群落内性状变化对荒漠化的响应机理, 从而为极端干旱环境中土壤动物适应性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fup4424;.2;2481jpe6npgo{ftz=4;37587xjvor
1.环境微生物专栏|近期重要期刊最值得看的研究进展盘点(20210512干旱低碳环境下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与生物量的比值最高,而低温高碳环境下微生物多样性与生物量的比值最低。之后的研究进一步表明,土地利用集约化和气候变化导致的土壤碳含量的降低可能导致微生物多样性-生物量比值的显著变化,并可能对大部分的土壤功能产生潜在的影响。jvzquC41yy}/ew2jgcrujlftg0ipo8ftvkimg€r142822>651euovnsv/382;A940jznn
2.笔记(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第二版))书评竺可桢:世界最古老的文明基本都起源于干旱的大河流域,如尼罗河流域的埃及,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的巴比伦,黄河流域的周、秦、汉、唐,正是干旱大河流域周边不利于人类生存的干旱环境,成功地阻隔了其他民族的人侵并保全了文明。(二)从黄河中下游地区走向长江流域夏、商、周三代中国进入国家阶段,这一时期国家的jvzquC41dqul0mtwdct/exr1tg|jg€4377=82B>1
3.中国膨胀土(二)膨胀土具有显著的胀缩性,其体积随水分的变化而发生显著变化。这种特性使得膨胀土在降雨或干旱等气候条件变化时,易发生严重的土壤侵蚀。此外,膨胀土的透水性较差,使得水分在土壤中难以渗透,导致地表径流增加,进一步加剧了水土流失的风险。同时,膨胀土的化学性质也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如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超标等。 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612;1;86915>55986a3734A6729=/uqyon
4.第八届农业生态前沿青年论坛(第二轮通知)论坛将在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举行,论坛围绕“农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设三个主题:“农田生态过程与流域环境治理”、“畜禽健康养殖与农牧复合”、“生态过程与服务功能提升”。 聚焦农业生态领域三个主题研究的前沿态势、新思路以及新技术和方法。 jvzquC41yy}/k|f0ecy/ew4v|im04975325u49753274a?>242>40qyon
5.北京城市不同绿地类型土壤及大气环境研究3陶晓;姚晓洁;杨春;戴允泽;徐小牛;城市不同绿地类型土壤碳氮分布特征[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6年05期 4王献溥;于顺利;城市绿地类型的划分及其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意义和作用[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08年04期 5粟志峰,刘艳,彭倩芳不同绿地类型在城市中的滞尘作用研究[J];干旱环境监测;2002年03期 jvzquC41efse0lsmk0ipo7hp1Cxuklqg1EJNF662248.495929=44>3jvo
6.油料作物抗旱技术研究.docx《油料作物抗旱技术研究》是一篇关于油料作物在干旱环境下的生长和抗旱性能的研究文章。其中,旱情监测与预警技术是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将对旱情监测与预警技术进行简要介绍。旱情监测与预警技术是指通过对油料作物生长环境的实时监测,收集土壤湿度、气温、风速等关键参数,运用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对旱情进行分析预测,为农业生 jvzquC41yy}/vjtfqey/exr1r/735B:582830qyon
7.国重室张超研究员在土壤微生物功能对气候响应研究中取得系列进展同时,在干旱环境中,微生物网络复杂性显著降低(例如,节点和边的数量减少,连接度、平均度、聚类系数和集中度均出现明显降低。在不同的干旱环境中,土壤微生物功能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更为干旱的环境中(>0.6干旱水平),纤维素、半纤维素、几丁质、木质素和果胶降解相关的基因以及与反硝化相关的基因(例如,nosZ、nosZ-jvzq<84umn4ju€h0ecy/ew4m{l€04976255u49762573a?65:4?/j}rn
8.2020ASLA住宅设计类荣誉奖:垂直绿洲:干旱气候下的绿色可持续此外,每个公寓单元都拥有自己专属的绿色屋顶露台,为居住者创造了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环境。 挑战 Optima项目是首个在真正干旱的环境中使用“大面积”浅层绿色屋顶系统的项目。场地中5英寸(12.7厘米)深的可用土壤层为设计团队带来了许多技术和管理方面的重大挑战。虽然这种屋顶系统曾应jvzquC41yy}/ixtqqf4dp872423buuf/tgyjfnsvkcr.fnxkip3byjwf/ql.jxsqt/|ft}necn3pc|nu/xksfjsv/u{tvjnpcdomk}~/kp3bp6ftkf3dnrrcvg3gnxtt/cytqlncvgy.kwh0jvs
9.科研|南开大学:多种重金属污染土壤中微生物群落和代谢特征对图5 非根际和根际土壤细菌类群、土壤特性(包括生物可利用HMs和理化性质)和土壤代谢物的共现分析。 节点大小与连接到节点的边数有关,边宽与相关性的绝对值有关。 结论 本研究主要探讨了多种HMs干扰非根际和根际微环境的机制。本研究结果证实,柽柳的生长通过吸收和稳定根际土壤中的HMs来减弱其生态毒性,尤其是CujvzquC41yy}/ew2jgcrujlftg0ipo8ftvkimg€r142832B791euovnsv/3:53@<;0jznn
10.农田土壤环境范文一方面可能是农产品中重金属含量的多种因素影响,如环境中重金属含量、农作物的不同生理特性、不同环境条件土壤理化特性、气候条件等、不同的生产栽培技术施肥、灌溉等等,相互作用相互叠加造成两者相关性较差;另一方面在土壤和农产品质量分析过程中质量监控措施不得力,造成监测结果偏差,影响正确结论。 3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的对策与建议 农 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76658/j}rn
11.未培养环境微生物培养方法的研究进展共培养作为一种新型培养法,考虑了真实自然环境下微生物互作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对于互生或共生关系的微生物针对性较强。但由于当前对微生物间的互作机制及其对生长特性的影响研究有限,所以成功筛选出的难培养微生物种类并不多,需要进一步加大微生物互作与生长之间关系的研究。 jvzq<84lqwxocux0ko4be7hp1jznn8|uyzzcew44247078yd43663@;70jz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