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评述地科院全球温升对中国洪水风险研究成果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科研成果

继我校地理科学学院/灾害风险管理研究院姜彤教授团队于2020年9月在《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IF:8.766)101卷第8期上发表题为“Each 0.5℃ of warming increases annual flood losses in China by more than 60 billion USD”的科学论文,2021年2月,该刊102卷再次以“China’s Escalating Flood Coast-Massive Economic Loss for Every half-degree of Climate Warming”为题,对此项成果的科学发现和社会意义进行了评述;BAMS在发表评述论文的同时,刊发了对论文通讯作者、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海外院士、波兰科学院院士Zbigniew W Kundzewicz教授关于未来洪水社会经济风险研究前景的采访。

全球洪水灾害每年造成数百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和数千人员的死亡。1984-2018年,中国暴雨洪涝灾害造成的年平均直接经济损失为192亿美元(按2015年市值计算),为气象灾害直接总损失的54%,约占中国GDP的0.5%。1998、2010和2016年洪水损失更是达到了497亿、646亿和493亿美元,其中1998年洪水灾害的直接经济损失占当年度GDP的3.0%。

气候变暖背景下,全球和中国未来可能面临更严重的洪水灾害。相对于工业化革命前,全球温升1.5oC、2.0oC、2.5oC、3.0oC、3.5oC和4.0oC水平下,中国100年一遇洪水将分别变为71、68、59、50、42年一遇的事件,洪水事件更频繁。全球温升1.5oC时,中国暴雨洪涝直接经济损失将达到1120亿美元,是当前现状(2006-2018年)的4倍。全球平均气温每升高0.5oC,中国将增加670亿美元的直接经济损失。

从损失占GDP的比重来看,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洪水损失占当年度的GDP比重从1984-2005年的0.92%下降为2006-2018年的0.28%。但未来气候的进一步变暖,洪水损失占GDP比重的减少趋势将发生逆转。全球平均气温1.5oC和4.0oC时,洪水损失占GDP的比重将分别达到0.53%和0.71%。

控制温升可以有效减少中国区域的洪水灾害损失,特别是易受洪涝灾害影响的长江流域的经济损失。中国洪涝灾害风险研究科学地回答了控制全球温升的重要性。

黄教授

半导体新材料制备与应用技术

[院校]

徐教授

精细化学品制备及应用技术

[院校]

介教授

半导体新材料制备与应用技术

[院校]

李教授

纳米及粉末冶金新材料制备技术

[院校]

施老师

[院校]

张教授

系统仿真与自动化技术

[院校]

童教授

其他

[院校]

骆教授

计算机及终端设计与制造技术

[院校]

梅教授

通信网络技术

[院校]

科技创新主体的“云端会议”工具,可在线直接或预约发起云会议,可生成会议邀请码、进行视频会议、对外直播视频会议和会议管理。

[政府园区]

以平台科技成果资源为基础,平台运营单位、高校、科研院所等可设定关键技术词,系统根据关键技术词,可自动匹配、集成科技资源,并自动排版制作生成技术专题栏目进行推广展示。

[政府园区]

以平台科技成果资源为基础,平台运营单位、高校、科研院所等主体可根据行业主题配置科技成果资源,并自动排版、编制形成科技成果电子汇编手册供推广展示。

[政府园区]

促进高校、科研院所等的科技成果、技术能力向产业、企业进行转移转化与应用服务对象: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

[高校院所]

从工信部遴选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择优选定;最高600万奖补

[企业服务]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间竞争需要越来越聚焦于技术创新。越是能够正视技术短板,快速、高效地解决技术难题,提升技术能力并藉此形成技术优势的企业,更可能在市场竞争中构建更宽阔的技术护城河。

THE END
0.研究中心董广辉专家工作站开展岷江流域人类活动遗址与灾害链金沙江流域古今人类活动与生存环境变化的关系,推进昭通学院金沙江流域研究中心董广辉专家工作站科研项目建设,4月13日,由兰州大学董广辉教授、马敏敏教授、彭飞博士后、昭通学院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凡净博士、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黄明博士及兰州大学在读5位自然地理学硕士研究生一行在岷江流域进行了人类活动遗址与灾害链综合科学jvzquC41yy}/|}z0gf{/ew4kphu039741369:?3jvo
1.知道灾害是怎么回事,那你知道灾害链么?科普中国堰塞湖溃堤洪水淹没汽车(图片来源:新华网) 除此之外,重现型灾害链则是指同一种自然灾害二次或多次重新出现的情况。如地震之后发生的余震等;互斥性灾害链则是指当某种自然灾害发生时另一种自然灾害反而相应减弱的情况;偶排型灾害链则是指某些灾害偶然地在相近的时间段内、相近的地区内发生的现象。 正是由于灾害链往往是灾害出现的主要形式,因此jvzq<84mr|m/rntrng4dqv3ep1MC1w6142771:5421i52=8;2/899B7;834ivvq
2.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以灾害链聚研究链—新闻—科学网然而,这样的风险如何实现准确的预测,又是否存在其他更有效的防治手段——这些来自“山地灾害博物馆”的拷问,将困扰当下山地灾害研究的难题暴露在了科研人员面前。 “要做山地灾害链的研究,很多科研设备都需要自己设计制造。”山地所副所长陈晓清说,对灾害链的研究,需要模拟振动、温控、降雨三种工况叠加下的灾害情况。 jvzquC41pg}t0|hkgpifpny0ep5ivvqpgyy049691954::9:50yivv
3.先进典型党建工作当前已取得的成果主要包括:(1)在国际上首次建立了InSAR与机器学习相结合的青藏高原东缘区域滑坡灾害(链)预测的新方法;(2)揭示了缓慢复活型滑坡水文过程与间歇性运动机制,构建了基于物理过程的滑坡启动阈值指标体系;(3)利用大型现场物理模型试验揭示了滑坡堵江-溃决洪水灾害链动力过程与演进机制,并构建了新的预测评价jvzquC41gcxuj7q|w0kew7hp1jjndr4dcu5dqudfgvgjn7ujrAoe?=:47
4.卫星遥感·格物致知丨卫星遥感的力量——自然灾害监测的太空之眼由于SAR成像中水体的后向散射系数相对较低,利用该特征结合地形、纹理等可采用阈值分割、决策树分类、深度学习等方法提取水体范围信息,与灾前水体范围进行比较提取洪水淹没范围。在洪涝灾害过程中,通过SAR卫星辅以光学卫星数据的动态跟踪监测为及时了解灾情,调度救灾物资、人力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jvzquC41dnuh0lxfp0tfv8r2a8<9;;9491gsvrhng1jfvjnnu1746<83:86
5.遴选高频考点防汛救灾从灾害链看,强降雨天气就会形成灾害链,这是甘肃防汛工作非常显著的特点,往往洪水造成的次生灾害大于洪灾本身,2020年陇东南“8·13”特大暴洪灾害就是很好的例证。洪水造成灾害损失为什么这样重,就是与我省特殊的地形地貌有一定关系。我省陇东南地区的地形地貌可概括为“江河为经、沟汊为纬”,江河都是东西走向,自西jvzq<84nzi~lu7hqo1qbqmncp1mbqynpmcuekjs14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