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我校地理科学学院/灾害风险管理研究院姜彤教授团队于2020年9月在《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IF:8.766)101卷第8期上发表题为“Each 0.5℃ of warming increases annual flood losses in China by more than 60 billion USD”的科学论文,2021年2月,该刊102卷再次以“China’s Escalating Flood Coast-Massive Economic Loss for Every half-degree of Climate Warming”为题,对此项成果的科学发现和社会意义进行了评述;BAMS在发表评述论文的同时,刊发了对论文通讯作者、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海外院士、波兰科学院院士Zbigniew W Kundzewicz教授关于未来洪水社会经济风险研究前景的采访。
全球洪水灾害每年造成数百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和数千人员的死亡。1984-2018年,中国暴雨洪涝灾害造成的年平均直接经济损失为192亿美元(按2015年市值计算),为气象灾害直接总损失的54%,约占中国GDP的0.5%。1998、2010和2016年洪水损失更是达到了497亿、646亿和493亿美元,其中1998年洪水灾害的直接经济损失占当年度GDP的3.0%。
气候变暖背景下,全球和中国未来可能面临更严重的洪水灾害。相对于工业化革命前,全球温升1.5oC、2.0oC、2.5oC、3.0oC、3.5oC和4.0oC水平下,中国100年一遇洪水将分别变为71、68、59、50、42年一遇的事件,洪水事件更频繁。全球温升1.5oC时,中国暴雨洪涝直接经济损失将达到1120亿美元,是当前现状(2006-2018年)的4倍。全球平均气温每升高0.5oC,中国将增加670亿美元的直接经济损失。
从损失占GDP的比重来看,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洪水损失占当年度的GDP比重从1984-2005年的0.92%下降为2006-2018年的0.28%。但未来气候的进一步变暖,洪水损失占GDP比重的减少趋势将发生逆转。全球平均气温1.5oC和4.0oC时,洪水损失占GDP的比重将分别达到0.53%和0.71%。
控制温升可以有效减少中国区域的洪水灾害损失,特别是易受洪涝灾害影响的长江流域的经济损失。中国洪涝灾害风险研究科学地回答了控制全球温升的重要性。
黄教授
半导体新材料制备与应用技术
[院校]
徐教授
精细化学品制备及应用技术
[院校]
介教授
半导体新材料制备与应用技术
[院校]
李教授
纳米及粉末冶金新材料制备技术
[院校]
施老师
[院校]
张教授
系统仿真与自动化技术
[院校]
童教授
其他
[院校]
骆教授
计算机及终端设计与制造技术
[院校]
梅教授
通信网络技术
[院校]
科技创新主体的“云端会议”工具,可在线直接或预约发起云会议,可生成会议邀请码、进行视频会议、对外直播视频会议和会议管理。
[政府园区]
以平台科技成果资源为基础,平台运营单位、高校、科研院所等可设定关键技术词,系统根据关键技术词,可自动匹配、集成科技资源,并自动排版制作生成技术专题栏目进行推广展示。
[政府园区]
以平台科技成果资源为基础,平台运营单位、高校、科研院所等主体可根据行业主题配置科技成果资源,并自动排版、编制形成科技成果电子汇编手册供推广展示。
[政府园区]
促进高校、科研院所等的科技成果、技术能力向产业、企业进行转移转化与应用服务对象: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
[高校院所]
从工信部遴选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择优选定;最高600万奖补
[企业服务]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间竞争需要越来越聚焦于技术创新。越是能够正视技术短板,快速、高效地解决技术难题,提升技术能力并藉此形成技术优势的企业,更可能在市场竞争中构建更宽阔的技术护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