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的行列里,有一位外籍将领,他便是1955年被授予开国少将军衔的越南人洪水。他不仅是中国人的将军,还是越南人民军的少将,在中越两国的大地上,洪水留下了属于自己的人生传奇。
1923年,15岁的洪水考入了越南的一所师范学校,在这一年的假期,他随学校教育考察团第一次走出国门,来到了法国,有幸结识了越南在法国的共产主义小组负责人胡志明,并受他的启发,开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24年12月,胡志明来到广州,为国产国际的顾问鲍罗廷担任秘书兼翻译。洪水很快也响应胡志明的号召,于1925年初来到了广州,他一开始帮胡志明做一些传递信息、联络国内青年革命者的工作。
在广州期间,胡志明、范文同、洪水等9名越南革命者因为共同的理想,结成了“九兄弟”,胡志明年纪最大,成了大哥,洪水年纪最小,被他们亲切德称为“山弟”。
后来洪水又结识了毛泽东、刘少奇等中国共产党人,1926年3月,他在李富春、蔡畅等人的介绍下,进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就读,和林彪、刘志丹等人成为了同学。
进入黄埔军校以后,洪水把自己的名字由“武元博”改成了“武鸿秀”,因为越南有一座山叫“鸿岭”,这个名字意在鞭策自己如同山中“鸿岭”,成为越南人民反对法国殖民者和封建统治者的革命斗争的中坚和俊杰。
洪水于当年10月毕业,他遵照胡志明的指示,继续留在黄埔军校工作,并加入了中国国民党。
大革命失败以后,洪水目睹蒋介石叛变革命,非常愤怒,他毅然选择脱离了国民党,并于1927年8月在陈一民的介绍下,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7年底,洪水跟随叶剑英参加了广州起义,起义失败以后,他共产党员的身份也暴露了,无法在国内活动,便去了泰国协助胡志明、黄文欢等人,将在泰国的越侨青年组成“合作会”、“亲爱会”、“越南革命青年同志会”这三个支部和一个总支部,领导越侨开荒种植,既维持生计,也为越南革命筹措经费。
1928年,时任广东省委军委书记的聂荣臻联系到了洪水,希望他能够再次回到中国从事革命工作,洪水欣然同意,并表示:革命不成功,绝不回越南!
洪水回中国以后,先是在广东的东江游击队担任连队指导员、团政委等职务。1930年,他又被派往福建,先后担任红12军34师团政委、师政治部主任等职。
这个时期,国民党反动派经常攻击红军是“洪水猛兽”,洪水非常气愤,他觉得自己之前的名字“武鸿秀”太过秀气,于是对同志们说:“敌人不是骂我们是洪水猛兽吗?那我以后就叫‘洪水’了!”从此以后,他正式改名为“洪水”。
洪水的另一位越南籍战友听了他的话后,马上决定改名为“猛兽”,但不幸的是,在随后的战斗中,“猛兽”不幸牺牲了。
1932年,洪水被调到红色首都瑞金工作,历任红军学校政治文化教员、马列主义研究会成员、红军学校宣传科长,开始从事宣传教育和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工作。
洪水本人确实也有搞文艺工作的天赋,他从小读书很多,才华横溢,又会法语、英语,同时还创作过大量的戏剧、诗歌,很多作品他还自己上台表演,很快把苏区的文化工作搞得有声有色。
此后洪水跟随中央红军走完了长征,1936年6月,中国工农红军大学在陕北瓦窑堡开学,洪水是红军大学的第一批学员。当时的条件非常艰苦,学员们只能用石头搭桌子和凳子进行学习,毛泽东非常关心洪水,有一次问他说:“小洪,你这个南蛮子,对北方的生活习惯吗?”
洪水笑着答道:“报告主席,一切都习惯。”
抗战全面爆发后,洪水跟随115师来到山西五台山地区开辟革命根据地,担任五台县四区区委书记。当时五台县是阎锡山的老家,他拥有众多的武器弹药,却不肯拿出来支援抗战,当地的人民群众在一气之下抄了他的家。
毛泽东得知此事后评价说:“洪水的性格是执著透明的,他对中国革命的态度是忠诚的。这样的干部使用的好,是驰骋千里的骏马,否则就是尥蹶的烈马。”
1938年3月,洪水被调到了晋察冀边区《抗敌报》报社担任副社长,并主持报社的日常工作,他马上发挥自己在宣传方面的特长,积极带领编辑、工人撰稿、刻石、印刻,他们还购置了一台铅印机。在洪水的带领下,《抗敌报》的影响越来越大。
当年年底,洪水由于工作调动,离开了《抗敌报》的工作岗位,报社社长邓拓专门赋诗一首,赞扬他的贡献:
回首红河创痛深,人间从此任浮沉。北来壮志龙仙运,南国诗情天下心。十载风波三万里,千秋血泪一生吟。东方望眼浪潮急,莫道飘蓬直到今。
1945年8月,胡志明在越南发动了“八月革命”,迫切需要大批干部,洪水于是在当年11月回到了越南。
临行前,洪水专门去向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辞行,周恩来叮嘱他说:“从国外回到越南的干部有两种,一种是从欧洲、苏联回去的干部;一种是穿草鞋的、从中国回去的干部。你回去以后要注意团结,注意解决问题的方式。”
洪水回国以后,由于斗争形势的需要,他改名为“阮山”。洪水与胡志明自1927年在广州分别后,已经有18年没见了,胡志明看见他以后非常高兴,任命他为越南南方抗战委员会主席兼第五、六两个战区司令员和政治委员,负责整个越南南方的抗法战争。
洪水由于在中国革命实践中摔打过,实战经验非常丰富,回国以后,他指挥部队取得了很多胜利,而且还撰写了很多军事著作,特别是《战术》、《越南革命的战略力量——民兵》,为越南的革命军事理论奠定了基础。
1948年1月,洪水被授予越南人民军少将军衔,但他本人对此却有意见,因为和他资历差不多的武元甲被授予了大将,而且他还参加过两万五千里长征,他认为自己理应得到更高的军衔。
于是洪水给胡志明写了一封信,说自己要把这个军衔让给其他的同志。胡志明当然知道洪水的实际想法,于是给他回了一封信:
赠山弟:胆欲大,心欲细,智欲圆,行欲方。
这几句话出自我国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写给友人刘照林的赠言,原文是“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胡志明将其稍加改动,既表扬洪水胆大心细、办事顾全大局,又希望他继续发扬这种精神。
洪水很快明白了老大哥的良苦用心,他愉快地接受了少将军衔,继续为越南的革命斗争而奋斗。
但由于洪水性格耿直,口无遮拦,常常得罪一些人,导致他在越南人民军中逐渐被孤立、受排挤,处境十分困难。
胡志明本着爱护洪水的角度,通过中国驻越南顾问团团长罗贵波转告中共中央:洪水已经不适合在越南工作,请将他调回中国,以加强越中两党、两国、两军的联络,更好地了解情况,协调援越抗法事宜。
于是在1950年5月,洪水再次来到了中国,不久后,他被安排到中央统战部二处担任越南组负责人。1951年,洪水奉命调入南京军事学院政治系学习,1954年,他以优异成绩毕业,被分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部条令局任副局长。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启动军衔制,洪水的军衔最初被定为中将,但我军的干部部门在征求胡志明的意见时,胡志明认为洪水的军衔还是同越南人民军的军衔与军队建制的级别取得一致为好,所以洪水的军衔最终被定为正师级少将。
几天以后,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接见被授衔的将军们,他见洪水肩扛少将军衔,便笑着问:“小洪,给你定了个什么级别?”
洪水说自己是正师级,毛泽东马上对身边的相关领导说:“这不适合,洪水同志是黄埔时期就参加军队的,是否可以改为正军级?”在毛泽东的亲自关心下,洪水被重新定为正军级少将。
1956年初,洪水突然咳嗽不止,经检查,被确诊为肺癌晚期,中共中央想送他去苏联治疗,但洪水考虑到当时中苏两国已经出现矛盾,而且自己的病已到晚期,即使去了也不会有太大效果,于是坚决表示不去,并表示希望能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回到祖国越南。
周恩来还亲自安排了洪水的回国事宜,他批准了国防部给洪水提取3万元人民币的现金,在当时,这是一笔相当大的数目。
9月30日,洪水回到了越南河内,他和胡志明见面以后,两人互相拥抱,都流下了热泪,胡志明安排他住进了河内最好的捷克红十字医院。
洪水为什么会说出这句话?这就不得不提到他的几段婚姻了。
第一任妻子黄氏艳
1923年初,洪水在河内北圻师范学校读书时,家里给他娶了一个大他4岁的妻子黄氏艳,妻子在第二年给他生了一个女儿,取名武清阁。但不久以后,洪水便跟着胡志明来到广州从事革命活动,此后再也没有见过这位妻子,而黄氏艳也在洪水走后的第5年改嫁了。
第二任妻子陈剑戈
抗战全面爆发后,洪水在担任五台县四区区委书记时,认识了自己的第二任妻子陈玉英。陈玉英是太原女子师范学校的毕业生,1935年2月加入共青团,抗战爆发后,她回到家乡五台县,参加四区动委会工作,成为唯一的妇女委员,是洪水的直接下级。
洪水身材高大、浓眉大眼,而且口才很好,善于做宣传工作,给陈玉英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有一天洪水和陈玉英在一起闲聊,陈玉英问他是哪里人,洪水回答:“越南河内。”
陈玉英吓了一跳:“什么?你是越南人?”
洪水笑了笑,然后向她详细地说了自己的身世,陈玉英这才相信。
陈玉英又问洪水:“你不是叫武元博吗?为什么又叫洪水啊?”
洪水于是详细解释了自己改名的原因,他还对陈玉英说:“陈玉英这个名字太俗气,缺乏战斗性。”
陈玉英想了想说:“那我就改名叫陈剑戈吧,既是剑又是戈,都是战斗的武器,你说好不好?”洪水高兴得拍手叫好。
1937年,在洪水的培养下,陈剑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两人在相处的过程中,感情日益深厚,终于在1938年春节前夕正式举行了婚礼,因为他们的结合是红军长征后的头一场军婚,也被称为“八路军中的第一婚”。
结婚当天,区动委会负责人马致远特地写了一首“洪水玉英恋爱纪念”的藏头诗,送给他们作为贺礼。
洪浪汪洋灌台东,水萍邂逅话长征。玉人素抱抗日志,英雄早怀游击心。恋君单矛出安南,爱侬双刀劈日本。纪功统一思壮志,念念不忘八路军。
但洪水却因此受到了严厉的批评,因为八路军中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抗战期间,前线干部不许结婚。此事引起了毛泽东和朱德的注意,他们考虑到完全禁止结婚太不近人情,于是中央在后来出台了“二八五团”的规定,既满足年龄28岁、5年军龄、团级干部这三个条件的,可以结婚。
后来很多年龄大的战友和洪水开玩笑说:“你虽然挨了批评,却为我们做了一件好事。”
1941年,在日军对边区进行扫荡时,已经怀孕8个月的陈剑戈与部队失散,她在荒山野岭中早产了她与洪水的第一个孩子,是一个男孩,取名为“暴风雨”,尽管夫妻俩对孩子十分疼爱,但由于当时条件艰苦,这个孩子只活了6个月就夭折了。
1943年4月,洪水被组织安排到延安参加整风学习,陈剑戈随行,他们在延安的窑洞里,生下了第二个孩子,因为正赶上延安大生产运动,所以他们给孩子取名为“小丰”,后改名为陈寒枫。
1945年11月,洪水在回越南前,胡志明为了避免累赘,规定回国的干部一律不许带家属。当时陈剑戈已经怀上了他和洪水的第三个孩子,他们也已经一起度过了7年的幸福时光,她尽管心里非常不舍,但还是决定支持丈夫回国。
洪水回国前嘱咐妻子说,肚子里的孩子不管是男是女,生下来以后都叫“小越”,意为纪念自己的祖国。洪水乘坐的飞机在昆明进行了停留,他专门买了一块花布给妻子寄过去,还给她写了一封信。
洪水回国以后,依然十分记挂陈剑戈和延安的两个孩子,1946年底,他专门托去中国的越南同志李班给妻子捎了一封信,但李班始终没有找到陈剑戈,但他听说内战全面爆发后,陈剑戈带着孩子在向太行解放区转移途中,由于敌机轰炸,他们都牺牲了。
第三任妻子黄氏兑
洪水得知陈剑戈牺牲后,悲痛欲绝,他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不停地抽烟,有时还对部属发脾气。女儿武清阁为了减轻父亲的悲痛,主动当起了红娘,给他介绍了部队里一位漂亮的女秘书黄氏兑,黄氏兑于是成为了洪水的第三位夫人。
1948年元旦,黄氏兑给洪水生下了一个女儿,叫阮梅林,但黄氏兑性格孤僻,孩子出生几个月以后,他就和洪水分手了。
第四任妻子黎恒熏
1948年夏天,洪水在战区一位领导的介绍下,和21岁的女青年黎恒熏结婚了。黎恒熏是越南一位著名的文学家的女儿,她的知识非常渊博,是一个温柔、善良的越南女子。
但在1949年,洪水在再次回到中国工作前,他的中国朋友传来了一个确切的消息:陈剑戈并没有死!胡宗南进攻延安时,她已经带着孩子们撤了出去,他们现在已经住在了北京。
这个问题如果处理得不好,除了会对洪水个人和两位妻子及他们的子女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外,还会影响到中越两国的关系,洪水一时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最终胡志明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按洪水的中国夫人意见办。
此时已经怀孕的黎恒熏知道这个消息以后,也非常纠结,她是一个传统的越南妇女,认为是自己对不起洪水的中国妻子在前,所以她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一是不愿意随洪水去中国 ;二是到中国后,不管出现什么情况,她都会随时返回越南。
1949年底,洪水一个人来到了中国,和陈剑戈在北京中南海见面了。陈剑戈心里也非常难受,她知道在战争年代,这并不能怪洪水,黎恒熏也不是第三者,她现在才20出头,还怀着孩子,如果真让她和洪水离婚了,那她以后应该怎么办?战争已经给自己带来了巨大的伤痛了,她不能再伤害另一个女人了,她决定退出,成全洪水和他的越南妻子。
1950年初,洪水带着黎恒熏来到了中国,他们在婚后一共育有4个孩子。但洪水一直牵挂着陈剑戈和孩子,他不仅每个月坚持给两个孩子送生活费,还去看过他们几次。
1956年初,洪水在回到越南前,还专门去看了一次陈剑戈,他希望陈剑戈能够再找一个,于是问道:“你为什么还不结婚呢?”
陈剑戈却说:“我若给孩子找个后爸爸,你心里就平衡了?”
洪水听后,心里很不是滋味,只好默默离去,这也成为了他们的永别。
洪水去世后,年仅30岁的黎恒熏没有再婚,她靠着自己微薄的工资抚养着4个孩子,她把洪水留下的钱全部捐给了越南政府,尽管她的日子过得很苦,但她一直教育孩子们:“要学会靠自己的劳动生活。你们只要好好学习,将来好好工作,什么都会有的。这样,你们的父亲才会高兴。”
后来在黎恒熏的培养教育下,她的4个孩子都成长成才,而且都上过前线,为越南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贡献。
陈剑戈也一直没有再婚,她把精力都投入到了工作和抚养两个孩子上,先后担任六一幼儿院副院长兼党支部书记、北京市教育局科长兼办公室主任、市妇联常委、市机关党委委员。
1974年1月,陈剑戈对自己的两个儿子陈寒枫、陈小越说:“你们的爸爸一去18年啦,你们长大了,该去为他扫墓了。到了那边,见了黎妈,要叫妈妈,不能有丝毫不敬。”两个孩子答应了。
两个孩子到越南后,黎恒熏非常高兴,她坚持让两个孩子住在自己家里,并感慨地对他们说:“你们的爸爸临终前说过,‘我的几个孩子,总有一天会到一块的。’这一天终于等到了啊!”
后来阮清霞曾多次来到中国看望陈剑戈,她遵循父亲的遗愿,为中越两国人民的友谊做了大量的工作。
1995年6月,陈寒枫应越南国防部的邀请,对越南进行了友好访问,武元甲将军亲切地接见了他,并对他说:“你的血管里有中国的血液,也有越南的血液,你完全可以担负起促进越中友好的重任。”
在访越期间,陈剑戈和两国的孩子们在越南女儿阮清霞的家里举行了一次大聚会,大家都非常高兴,陈剑戈感慨地说:“洪水的遗愿终于实现了!”
洪水将军虽然去世了,但他为中国革命和中越友谊作出的巨大贡献,将永远铭记在中国人民心中!
作者简介:帝哥,一位90后上班族,专职写作2年,已在各大自媒体平台发表多篇10万+的爆文。如果你对自媒体、写作、赚钱感兴趣,想每个月都能靠下班时间做副业、兼职,可以搜索关注我的公众号“帝哥说史”,一起探讨一起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