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一场罕见的特大洪水席卷了河南驻马店地区,灾情极为严重,超过一千万民众受灾,60多个水库相继发生溃坝。这次灾难被认为是全球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水库溃堤事件之一。根据幸存者的描述,洪水过后,农田里满是人畜尸体,仿佛插秧般密密麻麻,眼前尽是惨烈的人间惨状。
那么,这场灾难究竟是如何酿成的?为什么造成如此惨重的人员伤亡?接下来,我们将一起揭开“7·5·8特大洪水”背后的真相。
1975年8月,河南驻马店地区经历了异常反常的天气现象,连续多天的暴雨让人们惊恐不已。过去多年,这里从未出现过如此猛烈的降雨。与此同时,一股强大的台风“莲娜”以极不寻常的路径突然侵袭河南,停留时间异常长,进一步加剧了降雨的强度。
本来,这个台风的路径不该直接影响河南。按常理,台风进入内陆后应迅速消散,但由于途中遇上了南半球气流异常北上,以及海洋上的热带辐合线北移,这股台风反而异常顽固地向河南逼近。河南复杂的地形对台风起到了阻挡作用,导致台风滞留,并与冷空气剧烈交汇,产生了极为强烈的降雨。降雨峰值甚至超过1600毫米,驻马店三天的降雨量达到了以往整整一年的1.5倍。
当地居民回忆,那几天天空始终阴沉,乌云密布,白天如同夜晚一般昏暗。雨水如同倾盆大瀑布般倾泻,外面若放一个大缸,不到一会儿就能装满。驻马店的降雨量打破了国内历史记录,六小时降雨量更是刷新了世界纪录。山林中的鸟儿几乎无法幸存,到处散落着麻雀等鸟类的尸体。
驻马店地区最大的两座水库——板桥水库和石漫滩水库,原本都按照较高标准设计建造。石漫滩水库可以抵御500年一遇的洪水,板桥水库则具备千年一遇洪水的防御能力。然而,这次暴雨带来的水量远远超出了“千年一遇”的极限,水量甚至是设计标准的两倍。
8月5日,板桥水库水位已极为危急,蓄水量几乎触及警戒线,但暴雨依旧没有停歇。下游众多中小水库已经不堪重负,水面漫过了防洪堤。此时,正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由于雨势过大,板桥水库与外界的通讯联系几乎中断,通信室积水超过一米,电话线路也早已瘫痪。
地方干部紧急组织群众撤离,并请求部队支援通讯设备。然而,洪水已经冲垮了运送救援物资的队伍,板桥水库依然无法与上级取得有效联系。
到了8月7日,形势更加严峻。管理人员好不容易借来军用设备尝试向上级发出求救信号,但信息未能及时传达。迫不得已,管理部门决定紧急泄洪。此前,上级曾反对泄洪,担心下游早已洪灾泛滥,一旦板桥水库泄洪,灾情会更恶化。但眼下水库已难以承受,继续等待只会导致全面溃坝。最终,水库管理人员果断命令开闸泄洪。
然而,现场的一幕令所有人心头一紧:17个泄洪闸门中只有5个能正常开启,其他闸门因设备老化或被沙石堵塞无法使用。焦急的管理人员再次请求部队协助,用军用通讯设备连续发出两次紧急电报,请求派飞机炸开部分泄洪通道以减轻水库压力,但消息依然未传达上级。
8月8日凌晨1点,第三次特急电报发出,报告水库已经出现决口。凌晨4点,冒着雷电风险,救援战士爬上屋顶最高处联系军区,领导终于收到了消息,可回复依旧因通讯故障无法迅速返回。
最终,板桥水库彻底崩溃,伴随着震耳欲聋的轰鸣声,数亿立方米洪水瞬间倾泻而下,形成惊涛骇浪向下游席卷。
大多数人正处于梦乡,毫无防备,尤其是道文城公社,没料到自己居住的地方也会被洪水吞没,上万人丧生,200多户家庭被彻底摧毁。
灾情并未止步,板桥和石漫滩两座水库崩塌后的洪水,迅速冲垮下游数十座水库,水流汇集形成更大洪峰,持续肆虐驻马店大地。60亿立方米的水流将整个地区淹没,眼前是一片汪洋,满目苍白。
洪水冲击力极大,任何建筑都难以抵挡。重达数十吨的火车车厢被洪水卷飞数公里,遂平县的铁路轨道被水流扭曲成铁丝团。人在大自然面前无比渺小,有人紧紧抱着树木求生,但树木也难以抵挡洪水的威力。被洪水卷走的人们,有的撞击硬物致死,有的被绳索勒住脖子窒息,还有被冲入水下洞穴窒息的惨状。
这是一场极其惨痛的灾难。河南省30多个县市遭受洪水侵袭,1000多万人失去家园,死亡人数保守估计超过两万。京广铁路受损严重,数百公里路段被摧毁。
洪水退去后,幸存者站在满目疮痍的驻马店大地上,四周尽是废墟与残垣断壁,昔日的繁华只剩回忆。
河南地区历来重蓄水轻排水,未曾预料到几十座水库会因连锁反应造成如此灾难。直到洪水流入苏雅湖水库,洪势才有所缓解。
然而,洪水虽过,威胁并未消失,甚至疾病带来的痛苦更甚于洪水本身。大量人畜尸体未能及时清理,尸体腐烂发酵,滋生无数细菌,随水流扩散至各地。
居民只能饮用被污染的水源,缺乏煮沸设备,铁路交通瘫痪,物资无法及时运送。幸存者被迫忍受恶臭与疾病,身体状况急剧恶化。
病菌迅速蔓延,据统计,仅半个月内,驻马店就有超过300万人感染疾病。疟疾等病症缺乏药物治疗,救援物资难以抵达,医护人员眼见病人接连去世,倍感无奈。
尽管大量医疗队伍自发赶来协助,且幸存者积极清理环境,驻马店仍面临蝇虫横行、病菌传播的严峻局面。
中央高度重视此次灾害,紧急指令河南省全力救援。全国各地解放军迅速集结,奔赴灾区抢救生命。
因铁路中断、公路受损,战士们只能徒步深入灾区。群众自发沿途摆放干粮,支援战士将物资送往受灾群众手中。
洪水危机仍未结束,上游水量依旧巨大,苏雅湖水库溃坝风险也极高。该水库同样存在泄洪能力不足的问题。
部队果断决定,宁愿承担经济损失,也要炸开泄洪口,保护更下游居民免受洪灾。
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努力,驻马店的交通逐步恢复,援助物资顺利进入,灾区进入重建阶段,群众生活逐渐回归正轨。
这场“7·5·8”特大洪水造成惨重损失,暴露了诸多深层次问题:气象部门对极端天气预警不足,水库设计忽视泄洪功能,紧急通讯设备缺失,导致灾情未能及时通报。
这些教训付出了惨痛代价,必须引以为戒,防止悲剧重演。
灾后,河南省对水库进行了全面整改,板桥水库被列为国家重点工程,防洪标准大幅提升。水库旁建起纪念塔,提醒人们勿忘历史惨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