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丘”

从古代的地名上可以见出古人的地理观念,如州、里、丘、陵、都、邑,都是。现在就先从“丘”说起。

《左传·昭十二年》,记楚灵王狩于州来,使荡侯等帅师围徐以惧吴,自己停在乾溪以为后援。灵王靠着自己的武力,骄傲得很,瞎吹了一顿;右尹子革只管将顺他。那时有人私下责问子革:“你为什么不加匡救呢!”他答道:“你等着罢!”一忽儿,王出来,恰巧左史倚相趋过,王指了他向子革道:

“是良史也,自善视之!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子革道:“他不算什么!我曾问他《祈招》之诗,他答不出呢!(《祈招》之诗是祭公谋父为了周穆王欲肆其心,要使天下都有自己的车辙马迹而作的)”。周灵王问他:“你背得出吗?”子革就背了出来,惭愧得灵王几天没有吃饭睡觉。

在这一段故事里,出来了一个“九丘”之名,与《三坟》、《五典》并列。杜预注云:“皆古书名”,说得浮泛得很。贾逵注云:

“《九丘》,九州亡国之戒。”(《左传疏》引)

他所以这样说,李贻德在《左传贾服注辑述》(卷十六)里替他作了一个说明:

“'九’是九州之数。九州者,《禹贡》之九州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也。知为亡国之戒者,《楚辞·哀郢》'曾不知夏之为丘兮’,注:'丘,虚也’,是亡国者为丘墟矣。”

由我想来,贾逵的这话恐怕是受了扬雄《十二州箴》的影响来的。总之,无论是否亡国之戒,《九丘》与九州必有关系。

这不仅是贾逵个人的设想如此,马融也说:

“九丘,九州之数也。”(《左传疏》引)

刘熙的《释名》也说:

“《九丘》,丘,区也,别九州之土气教化所宜施者也。”(《释典艺》)

伪孔安国的《尚书序》也说:

“九州之志谓之《九丘》:丘,聚也,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风气所宜,皆聚此书也。”

照他们的话,《九丘》简直就是《禹贡》和《职方》的放大本。因此孔颖达的《疏》说:

“别而言之,土地所生,若《禹贡》之厥贡厥篚也;风气所宜,若《职方》其畜若干,其民若干男、若干女是也。”

《九丘》即九州之志,就这样地决定了。但“丘”本是土高之名,只有小地名是用它的,为什么九州之志要用它来作代表呢?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左传》中这段文字是不见于《史记》的。《左传》这部书,在司马迁是叫什么名字是另一个问题,但司马迁是一定看见过的,《史记》里引它的文字不知有多少。楚灵王次于乾溪以及向子革夸口的一段话,《史记·楚世家》里全有,单单灵王夸奖倚相及子革微词託讽的话则一字没有。在《周本纪》里,也没有祭公谋父谏劝穆王的《祈招》之诗。这是什么缘故呢?说是司马迁删削罢,在子革是“曲终奏雅”,为什么偏把雅的删掉?而且“《三坟》、《五典》、《八索》、《九丘》”既是古书,是何等重要的古史材料,他又如何忍心删削?

说到这儿,又牵涉到今古文问题。我以为这段文字是刘歆重编《左传》时加入的。这里所谓“《三坟》、《五典》”,正和《周官》外史“掌三皇、五帝之书”相映照。所谓“《九丘》”,正和《古文尚书》的“帝釐下土,方设居方,别生分类,作……《九共》九篇”相映照。他在群书中埋伏了证据,好作左右的掩护。这些古书名,在司马迁时代还没有哩!

二、《春秋》及《左传》中的“丘”

我们现在就从《春秋》和《左传》二书中,看春秋时以丘名地的有多少。固然这一定很不完备,但也未尝不可看出一个约略。

一、晋地:

1、邢丘(《左传》宣六年:“赤狄伐晋,围怀及邢丘”。又昭五年:“晋侯送女于邢丘,子产相郑伯会晋侯于邢丘”。)

2、苕丘(《经》成十六年:“晋人执季孙行父,舍之于苕丘”。按《公羊经》作“招丘”。)

3、瓠丘(《传》襄元:“晋以宋五大夫在彭城者归,置诸瓠丘”。)

4、英丘(《传》哀二十三:“齐人取我英丘。君命瑶……治英丘也”。)

二、卫地:

1、犬丘(《传》隐八:“宋公……卫侯……遇于犬丘”。《经》作“垂”。)

2、桃丘(《经》桓十:“公会卫侯于桃丘”。)

3、楚丘(《传》闵二:“封卫于楚丘”。又《经》僖二:“城楚丘”。)

4、帝丘(《经》僖三十一:“卫迁于帝丘”。又《传》昭十七:“卫,颛顼之虚也,故帝丘”。)

5、清丘(《经》宣十一:“晋人、宋人、卫人……同盟于清丘”。)

6、平丘(《经》昭十三:“公会刘子、晋侯……于平丘”。)

三、齐地:

1、葵丘(《传》庄八:“齐侯使连称、管至父戍葵丘”。)

2、贝丘(《传》庄八:“齐侯……遂田于贝丘”。)

3、牡丘(《经》僖十五:“公会齐侯、宋公……盟于牡丘”。)

4、郪丘(《经》文十六:“公子遂与齐侯盟于郪丘”。按《公羊经》作“犀丘”,《谷梁经》作“师丘”。)

5、句渎之丘(《传》襄十九:“执公子牙于句渎之丘”。又襄二十一:“执公子买于句渎之丘”。又襄二十八:“贾在句渎之丘”。)

6、重丘(《经》襄二十五:“诸侯同盟于重丘”。又《传》襄二十八:“重丘之盟未可忘也”。)

7、廪丘(《传》襄二十六年:“齐乌余以廪丘奔晋”。又宣八:“公侵齐,攻廪丘之郛”。又哀二十:“会于廪丘”。又哀二十四:“臧石帅师会之,取廪丘”。)

8、渠丘(《传》昭十一:“齐渠丘实杀无知”。)

9、丰丘(《传》哀十四:“丰丘人执之以告”。)

10、犁丘(《传》哀二十三:“战于犁丘,齐师败绩”。)

四、莒地:

1、渠丘(《传》成八:“申公巫臣如吴,假道于莒,与渠丘公立于池上”。又成九:“楚子重自陈伐莒,围渠丘”。)

五、鲁地:

1、中丘(《经》隐七:“城中丘”。又隐十:“公会齐侯、郑伯于中丘”。)

2、祝丘(《经》桓五:“城祝丘”。又桩四:“夫人姜氏享齐侯于祝丘”。)

3、咸丘(《经》桓七:“焚咸丘”。)

4、乘丘(《经》庄十:“公败宋师于乘丘”。)

5、戾丘(《传》文十五:“一人门于戾丘”。)

6、巢丘(《传》成二:“齐侯伐我北鄙,……取龙。遂南侵,及巢丘”。)

7、泉丘(《传》昭十二:“泉丘人有女……奔僖子”。)

六、邾地:

1、于余丘(《经》庄二:“公子庆父帅师伐于余丘”。按杜注谓是国名,《公》、《谷》则俱为邾地。)

2、虚丘(《传》僖元:“虚丘之戍将归者”。)

3、闾丘(《经》襄二十一:“邾庶其以漆、闾丘来奔”。)

七、曹地:

1、重丘(《传》襄十七:“卫孙蒯田于曹隧,饮马于重丘”。)

2、黍丘(《传》哀七:“筑五邑于其郊,曰黍丘、揖丘……”。)

3、揖丘(见上。)

八、宋地:

1、楚丘(《经》隐七:“戎伐凡伯于楚丘”。又《传》襄十:“宋公享晋侯于楚丘,请以《桑林》”。)

2、谷丘(一作“句渎之丘”。《经》桓十二:“公会宋公、燕人盟于谷丘”。《传》作“公及宋公盟于句渎之丘”。“谷”盖“句渎”之合音也。)

3、梁丘(《经》庄三十二:“宋公、齐侯遇于梁丘”。)

4、葵丘(《经》僖九:“公会宰周公、齐侯、宋子……于葵丘”。又:“九月戊辰,诸侯盟于葵丘”。)

5、长丘(《传》文十一:“宋武公……败狄于长丘”。)

6、幽丘(《传》成十八:“郑伯……会楚子伐宋,去幽丘”。)

7、犬丘(《传》襄元:“郑子然侵宋,取犬丘”。)

8、商丘(《传》襄九:“陶唐氏火正阏伯居商丘”。又昭元:“迁阏伯于商丘,主辰,商人是因”。)

9、赭丘(《传》昭二十一:“与华氏战于赭丘”。)

10、老丘(《传》定十五:“郑罕达破宋师于老丘”。)

11、雍丘(《经》哀九:“宋皇瑗帅师取郑师于雍丘”。)

九、郑地:

1、桐丘(《传》庄二十八:“子元伐郑,郑人将奔桐丘”。又哀二十七:“晋荀瑶帅师伐郑,次于桐丘”。)

2、顷丘(《传》哀十二:“宋郑之间有隙地焉,曰弥作、顷丘……”。)

十、陈地:

1、壶丘(《传》文九:“楚侵陈,克壶丘”。)

十一、楚地:

1、阳丘(《传》文十六:“楚大饥,戎……伐其东南,至于阳丘”。)

2、宗丘(《传》昭十四:“楚子使然丹简上国之兵于宗丘”。)

以上所举,以丘名地的以宋为多,得十一;次齐,得十;又次鲁,得七;又次卫,得六;又次晋,得四;又次曹与邾,皆得三;又次楚,得二;最少为莒与陈,皆得一。总共四十八名,宋与齐都超过五分之一。只有渭水流域的秦和江湖之间的吴、越,一个都没有。

三、对于上列现象的解释

看了上面这个表,我们可以清楚知道,“丘”这个名字是和水患有关系的。当“秋水时至”之时,或“山洪暴发”之日,只有住在高丘上的人能够免于水患,所以“丘”就给当时人所注意了。

晋的南境当于黄河下游;卫则正在河济两大流间;齐当济水的下游;鲁则以济水为西界,济水所潴的大野泽在鲁境内;邾在鲁的南首,与鲁有相同的利害;曹在南济与北济之间;宋在南济与睢水之间。这一带正是平原广野,又兼河济挟百川入海,其势汹涌,又自荥泽以东,触处潴水成泽,一年一度的水患(也就是水利,因为它挟着沉淀物俱来,可以作肥料)是不可免的,所以多的是丘了。我们只要翻开杨守敬的《春秋列国地图》的南二卷“中”与“西一”来,就可以在这尺幅之中见到多少个丘名。

其实《禹贡》中已经透露了这个消息。这一带地方(除晋外)在《禹贡》中属于兖、青、徐、豫四州的。《兖州章》云:

“九河既道,雷夏既泽。……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厥土黑坟。”

《青州章》云:

“厥土白坟,滨海广斥。”

《徐州章》云:

“大野既猪,东原底平。厥土赤埴坟。”

《豫州章》云:

“荥泽既猪。导菏泽,被孟猪。厥土惟壤,下土坟垆。”

这四州中尽多河的支汊和湖泊,而很少山。(兖、豫二州完全没有山,青仅有岱,徐仅有蒙、羽、峄等小山。)提到“土”,都有一个“坟”字,这是其它五州所没有的,大概这就是所谓“丘”吧?至于“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这说得更明显了。关于这一句,伪孔《传》的解释是:

“地高曰丘。大水去,民下丘居平土,就桑蚕。”

孔颖达的《疏》是:

“宜桑之土既得桑养蚕矣。洪水之时,民居丘上,于是得下丘陵,居平土矣。……计下丘居土,诸处皆然,独于此州言之者,郑玄云:“此州寡于山,而夹川两大流之间,遭洪水,其民尤困。水害既除,于是下丘居土,以其免于厄尤喜,故记之。”

郑玄之说很近情理,足以说明河、济两大流之间所以多“丘”的地名的缘故,也就足以证明把“九丘”代表九州的缘故了。

关于这个问题,还有好些意见要说,只以限于本刊的篇幅,待下次续论吧。

【原刊于《禹贡半月刊》第一卷第四期P2-6,禹贡学会,民国二十三年(1934)四月十六日出版】

THE END
0.什么是潦水潦水名词解释定义是什么?急流选项解释:潦水是指山洪暴发后,山间溪流因水量剧增而形成的急流。它通常发生在雨季或汛期,具有来势迅猛、流速快、破坏力强等特点。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潦水常被用来比喻人生的坎坷、曲折。 问题:以下关于“潦水”的描述,哪个是正确的? A. 潦水是指山洪暴发后,山间溪流因水量剧增而形成的急流。 B. 潦水是平静的河流jvzquC41ewr/uxmw0eun1j4:46=9:?93a382;?=287
1.“山笑”的意思“山笑”词语解释首页>词典> 山笑 广告x 词语名称:山笑 词语读音:山(shān)笑(xiào) 词典解释: 1.方言。山洪暴发。 2.人熊的别称。 山蛮山霭山观山龛山籁山夔山关山魑山颠山额山隘山湫山道山词山集山岚山落山琛山紬山菌子 阿空加瓜山 阿里山 阿耨达山 jvzquC41vqum0qyvret/exr1Jvsm1`ttf172989;94813:<;8:4tj}rn
2.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资料(14篇)(6)黄鹤楼 孟浩然 广陵 辞别 唯一 山洪暴发 猛涨 绾裤懒惰 稳定 俗语 平衡 有序 伏下 海峡 桂树移植 台湾 彼岸 袭击 多余 怀念 空旷 暂停 骨肉同胞 血脉相连 (7)帝国主义 模范 大伯 租界 非凡 巡警 吵嚷 妇女 惩处 振奋 闯进 推荐 翻到 眼帘 删掉 动词 燥热握手 融洽 黄昏 客厅 模糊 jvzq<84vgciig{3twk}fp7hqo1pjcxxjk|ohg8knkgp1<9476
3.搭石教学设计1、 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风景、协调有序、理所当然”等词语。 2、培养学生能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的能力。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学习通过抓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探究jvzquC41yy}/qq6220ipo8pcqunj1sncqz{fuqjlk1<54A8:0jznn
4.山笑山笑怎么念山笑的解释山笑 首页>汉语词典 《山笑》 词语山笑 拼音shān xiào注音ㄕㄢㄒㄧㄠˋ 解释1.方言。山洪暴发。 2更多:https://www.bmcx.com/.人熊的别称。 其它“山”字典“笑”字典jvzquC41ekjjcw3doe~/exr1ujgozrfqa6|4ahhkfkgoeqfzwp5
5.大水的解释在线词典大水的解释 大水 dàshuǐ [flood] 长时间降雨之后形成山洪暴发或河流泛滥,即洪水 大水过后,留下一片凄凉景象 大水的引证解释 1. 洪水;水灾。 《管子·七臣七主》:“四者俱犯,则阴阳不和,风雨不时,大水漂州流邑。” 《礼记·月令》:“季秋行夏令,则其国大水。” 孔颖达 疏:“其国大水,天灾。” 2. 指jvzq<84ekfobp7pzwg4dqv4o1eo0fjxjwk8/j}rn
6.山笑解释山笑拼音山笑造句查字典 > 汉语字典 > 组词 > 山笑的解释 《山笑》 更新时间:2023-07-05 07:29:41词语 山笑 拼音 shān xiào 书写 山 笑 解释 1.方言。山洪暴发。 2.人熊的别称。山笑造句 山笑造句 1、百年沧桑,风雨洗礼,一朝回归,万民欢庆,澳门领土,祖国血肉,血脉情深,岂容践关于山笑的作 待到jvzquC41o0iicƒnfkct/exr1|wij/.J7'D7&D:*G9'GD'B61
7.2024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释义最新版全文法律法规而且,气象灾害又是其他自然灾害的源灾害,因为它既可能引发山洪暴发、洪水泛滥、山体滑坡,也可能引发森林、草原火灾以及农业病虫害等。加强气象工作,防灾减灾、趋利避害及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气候资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项带有战略性的任务。依靠气象科技进步,充分利用气候资源,提高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的能力,成为国民jvzquC41yy}/|jnncy4dp8kciwo03@522878;<<:66<50qyon
8.话说五岳·东岳(下)泰山360°导游全讲解有人说泰山山神发怒的时候,就有乌云黑雨,山洪暴发,人畜都要冲走。秦始皇心中有鬼,以为得罪了山神,拔腿就往山下跑,手下一批人也紧跟而逃。这伙人刚刚跑到五松亭这个地方,只听得一声惊雷,瓢泼大雨就劈头盖脑地下来了。秦始皇养尊处优惯了,休说山洪,这场大雨就淋得站立不住,眼看要被冲下山去。正在危急时候,忽然jvzquC41yy}/ojkgpi}p0ls1iqthnj1|kpwnpi1:2;:990jznn
9.易经讲解:学问与治事又好像台风来的情形一样。风雨交 加,一个人骂条小船在海洋上漂;又像山洪暴发,人被卷入这个洪流之中,像一片树叶……这种境界就是火雷噬嗑,就卦象上看是如此。也像吃牛排一样,一块牛排送到嘴里用牙齿咬,这也是火雷噬嗑的景象。 孔子对火雷噬嗑被 九爻爻辞提出了他的意见: jvzquC41okv/t~nygp4dqv4ygp~vg8~klkth1:>264;/j}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