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康疗:解读《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自我康疗71:解读《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虚虚实实,空空色色。有无相生,道化阴阳,三生万物。无形之气,化生有形之象。有形之象,归于无形之气。内外表里,气升气降,生生灭灭,气象万千。太虚阴阳有日月,天道运行有五星。木火土金水,相生相克循环往复。天度有数,地理有方。寒热湿燥风,天气地气升降有胜复。岁运相随,变化异常有常数。气候更替变化节律有五调,人体气血循环盛衰相应有五脏。音乐养生康疗,法术万变道不变。

知道中国医术可以防治瘟疫,这只是知其然。知道西医科学不能防治新冠瘟疫,这也只是知其然。知道运用阴阳五行方法论能够养生治病,这同样只是知其然。只有通晓了中国大道认识论,才能够对宇宙万象变化知其然。

网络信息高科技时代的中国人,如果没有读过大道文化经典《道德经》,就没有资格讲道理。如果没有读过大道文化经典《黄帝内经》,也就没有资格讲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如果架空黄帝和老子,甚至崇洋媚外迷信西方科学主义“市场神教”,就必然是欺师灭祖的蝇营狗苟之辈。

《黄帝内经》告诉我们,庚子年和庚午年,这两年皆为同天符之年。天干庚年为阳年金运,地支子年为阳年水运,地支午年为阳年火运。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运生寒风凉气劲急,运化表现为雾露萧瑟,气候异常变动表现为寒风肃杀草木凋零,会引发人体产生下部清寒郁滞病变。应人体五脏为肺脏,音合五调为太商。客运变化的五个节律,初起为太商,二变为少羽,三变为少角,四变为太徵,终变为少宫。主运变化的五个节律,初起为少角,二变为太徵,三变为少宫,四变为太商,终变为少羽。

庚午年和庚子年,皆为同天符。上为少阴火,中合五调太商应五脏肺脏金运,下为阳明金。天干庚年为阳年金运,地支午年为阳年火运,地支子年为阳年水运。少阴司天,热气化生为七。岁逢金运,清气化生为九。阳明在泉,燥气化生为九。此所谓,正气化生之日。司天热气产生的疾病,应当采用咸味寒性膳食化解。岁运清气产生的疾病,就应当与辛辣味温性膳食化解。阳明在泉,燥气产生的疾病,应当采用酸味温性膳食化解。此所谓,调养身体,药食同源,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显然,如果缺失了文言文知识传承,现代中国人就很难读懂《黄帝内经》原著。如果缺乏阴阳五行方法论文化常识,同样很难理解其中的大道奥义。

遥想黄帝时代,距离现在已经有五千年了。在这五千年“传道受业解惑”的过程中,“黄老之学”早已“大音希声”。我们很难想象,五千年前的老祖宗,为何就能够发现“天人合一”的大道玄机?为何能够掌握五运六气与人体五脏的变化节律?如果没有“伏羲氏教民推演易八卦”,哪里会有阴阳五行方法论?哪里又会有“神农氏尝百草教民稼穑”?又怎么会有大道文化经典《黄帝内经》呢?

当然,有人会说,我们大可不必去探究这个大道源头,只要会用阴阳五行方法论就行了。问题恰恰在于,即便是可以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现在能够熟练运用阴阳五行方法论的人,又会有多少呢?我们的文化建设吃老本,还能再吃五千年吗?

道为术之本,术为道之用,知其然必须知其所以然。先以《内经》注我,才能使我注《内经》大道归一。不忘根本,返朴归真,闻道问道,还是必须重读经典。穿越五千年的心灵对话,就是一场自我康疗的文化长征寻根之旅。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静心解读和感悟《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原文

黄帝问曰:六化六变,胜复淫治,甘苦辛咸酸淡先后,余知之矣。夫五运之化,或从天气,或逆天气,或从天气而逆地气,或从地气而逆天气,或相得,或不相得,余未能明其事。欲通天之纪,从地之理,和其运,调其化,使上下合德,无相夺伦,天地升降,不失其宜,五运宣行,勿乖其政,调之正味,从逆奈何?

岐伯稽首再拜对曰:昭乎哉问也!此天地之纲纪,变化之渊源,非圣帝孰能穷其至理欤!臣虽不敏,请陈其道,令终不灭,久而不易。

帝曰:愿夫子推而次之,从其类序,分其部主,别其宗司,昭其气数,明其正化,可得闻乎?

岐伯曰:先立其年以明其气,金木水火土运行之数,寒暑燥湿风火临御之化,则天道可见,民气可调,阴阳卷舒,近而无惑,数之可数者,请遂言之。

帝曰:太阳之政奈何?

岐伯曰:辰戌之纪也。

太阳,太角,太阴。壬辰,壬戌。其运风,其化鸣紊启拆,其变振拉摧拔,其病眩、掉、目瞑。太角(初正)、少徵、太宫、少商、太羽(终)。

太阳,太徵,太阴。戊辰,戊戌,同正徵。其运热,其化暄暑郁燠,其变炎烈沸腾,其病热郁。太徵、少宫、太商、少羽(终)、少角(初)。

太阳,太宫,太阴。甲辰岁会(同天符),甲戌岁会(同天符)。其运阴埃,其化柔润重泽,其变震惊飘骤,其病湿、下重。太宫、少商、太羽(终)、太角(初)、少徵。

太阳,太商,太阴。庚辰,庚戌。其运凉,其化雾露萧飋,其变肃杀凋零,其病燥、背瞀、胷满。太商、少羽(终)、少角(初)、太徵、少宫。

太阳,太羽,太阴。丙辰天符,丙戌天符。其运寒,其化凝惨凛冽,其变冰雪霜雹,其病大寒留于溪谷。太羽(终)、太角(初)、少徵、太宫、少商。

凡此太阳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先天,天气肃,地气静,寒临太虚,阳气不令,水土合德,上应辰星、镇星。其谷玄、黅,其政肃,其令徐。寒政大举,泽无阳焰,则火发待时。少阳中治,时雨乃涯,止极雨散,还于太阴,云朝北极,湿化乃布,泽流万物,寒敷于上,雷动于下,寒湿之气,持于气交。民病寒湿,发肌肉萎、足痿不收、濡泻、血溢。

初之气,地气迁,气乃大温,草乃早荣,民乃厉,温病乃作,身热、头痛、呕吐、肌腠疮疡。二之气,大凉反至,民乃惨,草乃遇寒,火气遂抑。民病气郁中满,寒乃始。三之气,天政布,寒气行,雨乃降。民病寒,反热中、痈疽、注下、心热、瞀闷,不治者死。四之气,风湿交争,风化为雨,乃长,乃化,乃成。民病大热,少气、肌肉萎、足痿、注下、赤白。五之气,阳复化,草乃长,乃化,乃成。民乃舒。终之气,地气正,湿令行,阴凝太虚,埃昏郊野。民乃惨凄,寒风以至,反者孕乃死。

必折其郁气,先资其化源,抑其运气,扶其不胜,无使暴过而生其疾,食岁谷以全其真,避虚邪以安其正,故岁宜苦以燥之温之(读注:此句经文原在本段首,为错简,调整至此)。适气同异,多少制之,同寒湿者燥热化,异寒湿者燥湿化,故同者多之,异者少之,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有假者反常。反是者病,所谓时也。

帝曰:善!阳明之政奈何?

岐伯曰:卯酉之纪也。阳明,少角,少阴,清热胜复同,同正商。丁卯岁会,丁酉。其运风清热。少角(初正)、太徵、少宫、太商、少羽(终)。

阳明,少徵,少阴,寒雨胜复同,同正商。癸卯(同岁会),癸酉(同岁会)。其运热寒雨。少徵、太宫、少商、太羽(终)、太角(初)。

阳明,少宫,少阴,风凉胜复同。己卯,己酉。其运雨风凉。少宫、太商、少羽(终)、少角(初)、太徵。

阳明,少商,少阴,热寒胜复同,同正商。乙卯天符,乙酉岁会、太一天符,其运凉热寒。少商、太羽(终)、太角(初)、少徵、太宫。

阳明,少羽,少阴,雨风胜复同。辛卯,少宫同。辛酉、辛卯,其运寒雨风。少羽(终)、少角(初)、太徵、少宫、太商。

凡此阳明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后天,天气急,地气明,阳专其令,炎暑大行,物燥以坚,淳风乃治,风燥横逆,流于气交,多阳少阴,云趋雨府,湿化乃敷,燥极而泽。其谷白、丹,间谷命太者,其耗白甲品羽,金火合德,上应太白、荧惑。其政切,其令暴,蛰虫乃见,流水不冰。民病咳、嗌塞、寒热、发暴、振栗、癃闭。清先而劲,毛虫乃死,热后而暴,介虫乃殃,其发暴,胜复之作,扰而大乱,清热之气,持于气交。

初之气,地气迁,阴始凝,气始肃,水乃冰,寒雨化。其病中,热胀、面目浮肿、善眠、鼽、衂、嚏、欠、呕、小便黄赤甚则淋。二之气,阳乃布,民乃舒,物乃生荣。厉大至,民善暴死。三之气,天政布,凉乃行,燥热交合,燥极而泽。民病寒热。四之气,寒雨降,病暴仆、振栗、谵妄、少气、嗌干引饮,及为心痛、痈肿、疮疡、疟寒之疾、骨痿、血便。五之气,春令反行,草乃生荣。民气和。终之气,阳气布,候反温,蛰虫来见,流水不冰。民乃康平,其病温。

故食岁谷以安其气,食间谷以去其邪,岁宜以咸、以苦、以辛,汗之清之、散之,安其运气,无使受邪,折其郁气,资其化源。以寒热轻重少多其制,同热者多天化,同清者多地化。用凉远凉,用热远热,用寒远寒,用温远温,食宜同法。有假者反之,此其道也。反是者,乱天地之经,扰阴阳之纪也。

帝曰:善。少阳之政奈何?

岐伯曰:寅申之纪也。

少阳,太角,厥阴。壬寅(同天符),壬申(同天符)。其运风鼓,其化鸣紊启坼,其变振拉摧拔,其病掉、眩、支胁、惊骇。太角(初正)、少徵、太宫、少商、太羽(终)。

少阳,太徵,厥阴。戊寅天符,戊申天符。其运暑,其化暄嚣郁燠,其变炎烈沸腾,其病上热郁、血溢、血泄、心痛。太徵、少宫、太商、少羽(终)、少角(初)。

少阳,太宫,厥阴。甲寅,甲申。其运阴雨,其化柔润重泽,其变震惊飘骤,其病体重、胕肿、痞饮。太宫、少商、太羽(终)、太角(初)、少徵。

少阳,太商,厥阴。庚寅,庚申,同正商。其运凉,其化雾露清切,其变肃杀凋零,其病肩背胷中。太商、少羽(终)、少角(初)、太徵、少宫。

少阳,太羽,厥阴。丙寅,丙申。其运寒肃,其化凝惨凛冽,其变冰雪霜雹,其病寒,浮肿。太羽(终)、太角(初)、少徵、太宫、少商。

凡此少阳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先天,天气正,地气扰,风乃暴举,木偃沙飞,炎火乃流,阴行阳化,雨乃时应,火木同德,上应荧惑、岁星。其谷丹、苍,其政严,其令扰。故风热参布,云物沸腾,太阴横流,寒乃时至,凉雨并起。民病寒中,外发疮疡,内为泄满,故圣人遇之,和而不争。往复之作,民病寒热、疟、泄、聋、瞑、呕吐、上怫肿色变。

初之气,地气迁,风胜乃摇,寒乃去,候乃大温,草木早荣。寒来不杀,温病乃起,其病气怫于上,血溢、目赤、咳、逆、头痛、血崩、胁满、肤腠中疮。二之气,火反郁,白埃四起,云趋雨府,风不胜湿,雨乃零,民乃康。其病热郁于上,咳、逆、呕吐、疮发于中、胷嗌不利、头痛、身热、昏愦、脓疮。三之气,天政布,炎暑至,少阳临上,雨乃涯。民病热中,聋、瞑、血溢、脓疮、咳、呕、鼽、衂、渴、嚏、欠、喉痹、目赤,善暴死。四之气,凉乃至,炎暑间化,白露降,民气和平。其病满、身重。五之气,阳乃去,寒乃来,雨乃降,气门乃闭,刚木早凋。民避寒邪,君子周密。终之气,地气正,风乃至,万物反生,霿雾以行。其病关闭不禁、心痛、阳气不藏而咳。

抑其运气,赞所不胜,必折其郁气,先取化源,暴过不生,苛疾不起,故岁宜咸、宜辛、宜酸,渗之泄之;渍之发之。观气寒温以调其过,同风热者多寒化,异风热者少寒化。用热远热,用温远温,用寒远寒,用凉远凉,食宜同法,此其道也。有假者反之。反是者病之阶也。

帝曰:善。太阴之政奈何?

岐伯曰:丑未之纪也。

太阴,少角,太阳,清热胜复同,同正宫。丁丑,丁未。其运风清热。少角(初正)、太徵、少宫、太商、少羽(终)。

太阴,少徵,太阳,寒雨胜复同。癸丑,癸未。其运热寒雨。少徵、太宫、少商、太羽(终)、太角(初)。

太阴,少宫,太阳,风清胜复同,同正宫。己丑太一天符,己未太一天符。其运雨风清。少宫、太商、少羽(终)、少角(初)、太徵。

太阴,少商,太阳,热寒胜复同。乙丑,乙未。其运凉热寒。少商、太羽(终)、太角(初)、少徵、太宫。

太阴,少羽,太阳,雨风胜复同,同正宫。辛丑(同岁会),辛未(同岁会)。其运寒雨风。少羽(终)、少角(初)、太徵、少宫、太商。

凡此太阴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后天,阴专其政,阳气退避,大风时起,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原野昏霿,白埃四起,云奔南极,寒雨数至,物成于差夏。民病寒湿,腹满、身䐜愤、胕肿、痞逆、寒厥、拘急。湿寒合德,黄黑埃昏,流行气交,上应镇星、辰星。其政肃,其令寂,其谷黅、玄。故阴凝于上,寒积于下,寒水胜火,则为冰雹,阳光不治,杀气乃行。故有余宜高,不及宜下,有余宜晚,不及宜早,土之利,气之化也,民气亦从之,间谷命其太也。

初之气,地气迁,寒乃去,春气正,风乃来,生布万物以荣,民气条舒,风湿相薄,雨乃后。民病血溢、筋络拘强、关节不利、身重、筋痿。二之气,大火正,物承化,民乃和。其病温、厉大行,远近咸若。湿蒸相薄,雨乃时降。三之气,天政布,湿气降,地气腾,雨乃时降,寒乃随之。感于寒湿,则民病身重、胕肿、胷腹满。四之气,畏火临,溽蒸化,地气腾,天气否隔,寒风晓暮,蒸热相薄,草木凝烟,湿化不流,则白露阴布,以成秋令。民病腠理热、血暴溢、疟、心腹满热、胪胀,甚则胕肿。五之气,惨令已行,寒露下,霜乃早降,草木黄落,寒气及体,君子周密,民病皮腠。终之气,寒大举,湿大化,霜乃积,阴乃凝,水坚冰,阳光不治。感于寒,则病人关节禁固、腰脽痛,寒湿持于气交而为疾也。

必折其郁气而取化源,益其岁气无使邪胜。食岁谷以全其真,食间谷以保其精。故岁宜以苦燥之、温之,甚者发之、泄之。不发不泄则湿气外溢,肉溃皮拆而水血交流。必赞其阳火,令御甚寒,从气异同,少多其判也。同寒者以热化,同湿者以燥化,异者少之,同者多之。用凉远凉,用寒远寒,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假者反之。此其道也,反是者病也。

帝曰:善。少阴之政奈何?

岐伯曰:子午之纪也。

少阴、太角、阳明。壬子、壬午。其运风鼓,其化鸣紊启拆(别本作坼),其变振拉摧拔,其病支满。太角(初正)、少徵、太宫、少商、太羽(终)。

少阴、太徵、阳明。戊子天符、戊午太一天符。其运炎暑,其化暄曜郁燠,其变灸烈沸腾,其病上热血溢。太徵、少宫、太商、少羽(终)、少角(初)。

少阴、太宫、阳明。甲子、甲午。其运阴雨,其化柔润(别本作顺)时雨,其变震惊飘骤,其病中满身重。太宫、少商、太羽(终)、太角(初)、少徵。

少阴、太商、阳明。庚子(同天符)、庚午(同天符),同正商。其运凉劲,其化雾露萧飋,其变肃杀凋零,其病下清。太商、少羽(终)、少角(初)、太徵、少宫。

少阴、太羽、阳明。丙子岁会、丙午。其运寒,其化凝惨栗冽,其变冰雪霜雹,其病寒下。太羽(终)、太角(初)、少徵、太宫、少商。

凡此少阴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先天,地气肃,天气明,寒交暑,热加燥,云驰雨府,湿化乃行,时雨乃降,金火合德,上应荧惑、太白。其政明,其令切,其谷丹、白。水火寒热,持于气交而为病始也,热病生于上,清病生于下,寒热凌犯而争于中,民病咳、喘、血溢、血泄、鼽、嚏、目赤、眦疡、寒厥入胃、心痛、腰痛、腹大、嗌干、肿上。

初之气,地气迁,燥将去,寒乃始,蛰复藏,水乃冰,霜复降,风乃至,阳气郁。民反周密,关节禁固,腰脽痛。炎暑将起,中外疮疡。二之气,阳气布,风乃行,春气以正,万物应荣,寒气时至。民乃和,其病淋、目瞑、目赤、气郁于上而热。三之气,天政布,大火行,庶类蕃鲜,寒气时至。民病气厥心痛,寒热更作,咳、喘、目赤。四之气,溽暑至,大雨时行,寒热互至。民病寒热,嗌干、黄瘅、鼽、衂、饮发。五之气,畏火临,暑反至,阳乃化,万物乃生、乃长荣,民乃康。其病温。终之气,燥令行,余火内格,肿于上、咳、喘,甚则血溢。寒气数举,则霿雾翳,病生皮腠,内舍于胁,下连少腹而作寒中。地将易也。

必抑其运气,资其岁胜,折其郁发,先取化源,无使暴过而生其病也。食岁谷以全真气,食间谷以避虚邪,岁宜咸以软之而调其上,甚则以苦发之以酸收之而安其下,甚则以苦泄之。适气同异而多少之,同天气者以寒清化,同地气者以温热化。用热远热,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寒远寒,食宜同法。有假则反。此其道也,反是者病作矣。

帝曰:善。厥阴之政奈何?

岐伯曰:巳亥之纪也。

厥阴、少角、少阳,清热胜复同,同正角。丁巳天符、丁亥天符。其运风清热。少角(初正)、太徵、少宫、太商、少羽(终)。

厥阴、少徵、少阳,寒雨胜复同。癸巳(同岁会)、癸亥(同岁会)。其运热寒雨。少徵、太宫、少商、太羽(终)、太角(初)。

厥阴、少宫、少阳,风清胜复同,同正角。己巳、己亥。其运雨风清。少宫、太商、少羽(终)、少角(初)、太徵。

厥阴、少商、少阳,热寒胜复同,同正角。乙巳、乙亥。其运凉热寒。少商、太羽(终)、太角(初)、少徵、太宫。

厥阴、少羽、少阳,雨风胜复同。辛巳、辛亥。其运寒雨风。少羽(终)、少角(初)、太徵、少宫、太商。

凡此厥阴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后天,诸同正岁,气化运行同天。天气扰,地气正,风生高远,炎热从之,云趋雨府,湿化乃行,风火同德,上应岁星、荧惑。其政挠,其令速,其谷苍、丹,间谷言太者,其耗文角、品羽。风燥火热,胜复更作,蛰虫来见,流水不冰,热病行于下,风病行于上,风燥胜复形于中。

初之气,寒始肃,杀气方至。民病寒于右之下。二之气,寒不去,华雪水冰,杀气施化,霜乃降,名草上焦,寒雨数至,阳复化。民病热于中。三之气,天政布,风乃时举。民病泣出、耳鸣、掉、眩。四之气,溽暑湿热相薄,争于左之上。民病黄瘅而为胕肿。五之气,燥湿更胜,沉阴乃布,寒气及体,风雨乃行。终之气,畏火司令,阳乃大化,蛰虫出见,流水不冰,地气大发,草乃生,人乃舒,其病温、厉。

必折其郁气,资其化源,赞其运气,无使邪胜。岁宜以辛调上,以咸调下,畏火之气,无妄犯之。用温远温,用热远热,用凉远凉,用寒远寒,食宜同法。有假反常。此之道也,反是者病。

帝曰:善。夫子之言,可谓悉矣,然何以明其应乎?

岐伯曰:昭乎哉问也!夫六气者,行有次,止有位,故常以正月朔日平旦视之,覩其位而知其所在矣。运有余,其至先,运不及,其至后,此天之道,气之常也。运非有余,非不足,是谓正岁,其至当其时也。

帝曰:胜复之气,其常在也,灾眚时至,候也奈何?

岐伯曰:非气化者,是谓灾也。

帝曰:天地之数,终始奈何?

岐伯曰:悉乎哉问也!是明道也。数之始,起于上而终于下,岁半之前天气主之,岁半之后地气主之,上下交互气交主之,岁纪毕矣。故曰:“位明气月,可知乎。”所谓气也。

帝曰:余司其事,则而行之,不合其数,何也?

岐伯曰:气用有多少,化洽有盛衰,衰盛多少,同其化也。

帝曰:愿闻同化何如?

岐伯曰:风温春化同,热曛昏火夏化同,胜与复同,燥清烟露秋化同,云雨昏暝埃长夏化同,寒气霜雪冰冬化同,此天地五运六气之化,更用盛衰之常也。

帝曰:五运行同天化者,命曰天符,余知之矣。愿闻同地化者何谓也?

岐伯曰:太过而同天化者三,不及而同天化者亦三;太过而同地化者三,不及而同地化者亦三。此凡二十四岁也。

帝曰:愿闻其所谓也?

岐伯曰:甲辰、甲戌,太宫,下加太阴;壬寅、壬申,太角,下加厥阴;庚子、庚午,太商,下加阳明,如是者三。癸巳、癸亥,少徵,下加少阳;辛丑、辛未,少羽,下加太阳;癸卯、癸酉,少徵,下加少阴,如是者三。戊子、戊午,太徵,上临少阴;戊寅、戊申,太徵,上临少阳;丙辰、丙戌,太羽,上临太阳,如是者三。丁巳、丁亥,少角,上临厥阴;乙卯、乙酉,少商,上临阳明;己丑、己未,少宫,上临太阴,如是者三。除此二十四岁,则不加不临也。

帝曰:加者何谓?

岐伯曰:太过而加同天符,不及而加同岁会也。

帝曰:临者何谓?

岐伯曰:太过不及,皆曰天符,而变行有多少,病形有微甚,生死有早晏耳。

帝曰:夫子言用寒远寒,用热远热,余未知其然也,愿闻何谓远?

岐伯曰:热无犯热,寒无犯寒,从者和,逆者病,不可不敬畏而远之,所谓时兴六位也。

帝曰:温凉何如?

岐伯曰:司气以热,用热无犯;司气以寒,用寒无犯;司气以凉,用凉无犯;司气以温,用温无犯。间气同其主无犯,异其主则小犯之,是谓四畏,必谨察之。

帝曰:善。其犯者何如?

岐伯曰:天气反时则可依时,及胜其主则可犯,以平为期而不可过,是谓邪气反胜者。故曰:“无失天信,无逆气宜,无翼其胜,无赞其复,是谓至治。”

帝曰:善。五运气行,主岁之纪,其有常数乎?

岐伯曰:臣请次之。

甲子、甲午岁:上少阴火,中太宫土运,下阳明金。热化二,雨化五,燥化四。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咸寒,中苦热,下酸热,所谓药食宜也。

乙丑、乙未岁:上太阴土,中少商金运,下太阳水,热化寒化胜复同。所谓邪气化日也。灾七宫。湿化五,清化四,寒化六,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苦热,中酸和,下甘热,所谓药食宜也。

丙寅、丙申岁:上少阳相火,中太羽水运,下厥阴木。火化二,寒化六,风化三,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咸寒,中咸温,下辛温,所谓药食宜也。

丁卯(岁会)、丁酉岁:上阳明金,中少角木运,下少阴火,清化热化胜复同。所谓邪气化日也。灾三宫。燥化九,风化三,热化七,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苦小温,中辛和,下咸寒,所谓药食宜也。

戊辰、戊戌岁:上太阳水,中太徵火运,下太阴土。寒化六,热化七,湿化五,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苦温,中甘和,下甘温,所谓药食宜也。

己巳、己亥岁:上厥阴木,中少宫土运,下少阳相火,风化清化胜复同。所谓邪气化日也。灾五宫。风化三,湿化五,火化七,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辛凉,中甘和,下咸寒,所谓药食宜也。

庚午(同天符)、庚子岁(同天符):上少阴火,中太商金运,下阳明金。热化七,清化九,燥化九,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咸寒,中辛温酸温,所谓药食宜也。

辛未(同岁会)、辛丑岁(同岁会):上太阴土,中少羽水运,下太阳水,雨化风化胜复同。所谓邪气化日也。灾一宫。雨化五,寒化一,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苦热,中苦和,下苦热,所谓药食宜也。

壬申(同天符)、壬寅岁(同天符):上少阳相火,中太角木运,下厥阴木。火化二,风化八,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咸寒,中酸和,下辛凉,所谓药食宜也。

癸酉(同岁会)、癸卯岁(同岁会):上阳明金,中少徵火运,下少阴火,寒化雨化胜复同。所谓邪气化日也。灾九宫。燥化九,热化二,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苦小温,中咸温,下咸寒,所谓药食宜也。

甲戌(岁会、同天符)、甲辰岁(岁会、同天符):上太阳水,中太宫土运,下太阴土。寒化六,湿化五,正化日也。其化上苦热,中苦温,下苦温,药食宜也。

乙亥、乙巳岁:上厥阴木,中少商金运,下少阳相火,热化寒化胜复同。邪气化日也。灾七宫。风化八,清化四,火化二,正化度也。其化上辛凉,中酸和,下咸寒,药食宜也。

丙子(岁会)、丙午岁:上少阴火,中太羽水运,下阳明金。热化二,寒化六,清化四,正化度也。其化上咸寒,中咸热,下酸温,药食宜也。

丁丑、丁未岁:上太阴土,中少角木运,下太阳水,清化热化胜复同。邪气化度也。灾三宫。雨化五,风化三,寒化一,正化度也。其化上苦温,中辛温,下甘热,药食宜也。

戊寅(天符)、戊申岁(天符):上少阳相火,中太徵火运,下厥阴木。火化七,风化三,正化度也。其化上咸寒,中甘和,下辛凉,药食宜也。

己卯、己酉岁:上阳明金,中少宫土运,下少阴火,风化清化胜复同。邪气化度也。灾五宫。清化九,雨化五,热化七,正化度也。其化上苦小温,中甘和,下咸寒,药食宜也。

庚辰、庚戌岁:上太阳水,中太商金运,下太阴土。寒化一,清化九,雨化五,正化度也。其化上苦热,中辛温,下甘热,药食宜也。

辛巳、辛亥岁:上厥阴木,中少羽水运,下少阳相火,雨化风化胜复同。邪气化度也。灾一宫。风化三,寒化一,火化七,正化度也。其化上辛凉,中苦和,下咸寒,药食宜也。

壬午、壬子岁:上少阴火,中太角木运,下阳明金。热化二,风化八,清化四,正化度也。其化上咸寒,中酸凉,下酸温,药食宜也。

癸未、癸丑岁:上太阴土,中少徵火运,下太阳水,寒化雨化胜复同。邪气化度也。灾九宫。雨化五,火化二,寒化一,正化度也。其化上苦温,中咸温,下甘热,药食宜也。

甲申、甲寅岁:上少阳相火,中太宫土运,下厥阴木。火化二,雨化五,风化八,正化度也。其化上咸寒,中咸和,下辛凉,药食宜也。

乙酉(太一天符)、乙卯岁(天符):上阳明金,中少商金运,下少阴火,热化寒化胜复同。邪气化度也。灾七宫。燥化四,清化四,热化二,正化度也。其化上苦小温,中苦和,下咸寒,药食宜也。

丙戌(天符)、丙辰岁(天符):上太阳水,中太羽水运,下太阴土。寒化六,雨化五,正化度也。其化上苦热,中咸温,下甘热,药食宜也。

丁亥(天符)、丁巳岁(天符):上厥阴木,中少角木运,下少阳相火,清化热化胜复同。邪气化度也。灾三宫。风化三,火化七,正化度也。其化上辛凉,中辛和,下咸寒,药食宜也。

戊子(天符)、戊午岁(太一天符):上少阴火,中太徵火运,下阳明金。热化七,清化九,正化度也。其化上咸寒,中甘寒,下酸温,药食宜也。

己丑(太一天符)、己未岁(太一天符):上太阴土,中少宫土运,下太阳水,风化清化胜复同。邪气化度也。灾五宫。雨化五,寒化一,正化度也。其化上苦热,中甘和,下甘热,药食宜也。

庚寅、庚申岁:上少阳相火,中太商金运,下厥阴木。火化七,清化九,风化三,正化度也。其化上咸寒,中辛温,辛凉,药食宜也。

辛卯、辛酉岁:上阳明金,中少羽水运,下少阴火,雨化风化胜复同。邪气化度也。灾一宫。清化九,寒化一,热化七,正化度也。其化上苦小温,中苦和,下咸寒,药食宜也。

壬辰、壬戌岁:上太阳水,中太角木运,下太阴土。寒化六,风化八,雨化五,正化度也。其化上苦温,中酸温,下甘温,药食宜也。

癸巳(同岁会)、癸亥(岁同岁会):上厥阴木,中少徵火运,下少阳相火,寒化雨化胜复同。邪气化度也。灾九宫。风化八,火化二,正化度也。其化上辛凉,中咸和,下咸寒,药食宜也。

凡此定期之纪,胜复正化,皆有常数,不可不察。故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此之谓也。

帝曰:善。五运之气亦复岁乎?

岐伯曰:郁极乃发,待时而作也。

帝曰:请问其所谓也?

岐伯曰:五常之气,太过不及,其发异也。

帝曰:愿卒闻之。

岐伯曰:太过者暴,不及者徐,暴者为病甚,徐者为病持。

帝曰:太过不及,其数何如?

岐伯曰:太过者其数成,不及者其数生,土常以生也。

帝曰:其发也何如?

岐伯曰:土郁之发,岩谷震惊,雷殷气交,埃昏黄黑,化为白气,飘骤高深,击石飞空,洪水乃从,川流漫衍,田牧土驹。化气乃敷,善为时雨,始生始长,始化始成。故民病心腹胀,肠鸣而为数后,甚则心痛,胁䐜,呕吐,霍乱,饮发,注下,胕肿,身重。云奔雨府,霞拥朝阳,山泽埃昏,其乃发也,以其四气。云横天山,浮游生灭,怫之先兆。

金郁之发,天洁地明,风清气切,大凉乃举,草树浮烟,燥气以行,霿雾数起,杀气来至,草木苍干,金乃有声。故民病咳,逆,心胁满引少腹,善暴痛,不可反侧,嗌干,面陈色恶。山泽焦枯,土凝霜卤,怫乃发也,其气五。夜零白露,林莽声凄,怫之兆也。

水郁之发,阳气乃辟,阴气暴举,大寒乃至,川泽严凝,寒雾结为霜雪,甚则黄黑昏翳,流行气交,乃为霜杀,水乃见祥。故民病寒客,心痛,腰脽痛,大关节不利,屈伸不便,善厥逆,痞坚,腹满。阳光不治,空积沉阴,白埃昏暝而乃发也。其气二火前后。太虚深玄,气犹麻散,微见而隐,色黑微黄,怫之先兆也。

木郁之发,太虚埃昏,云物以扰,大风乃至,屋发折木,木有变。故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鬲咽不通、食饮不下,甚则耳鸣,眩转,目不识人,善暴僵仆。太虚苍埃,天山一色,或气浊色,黄黑郁若,横云不起雨,而乃发也,其气无常。长川草偃,柔叶呈阴,松吟高山,虎啸岩岫,怫之先兆也。

火郁之发,太虚曛翳,大明不彰,炎火行,大暑至,山泽燔燎,材木流津,广厦腾烟,土浮霜卤,止水乃减,蔓草焦黄,风行惑言,湿化乃后。故民病少气,疮疡,痈肿,胁腹、胷背、面首、四肢䐜愤,胪胀,疡疿,呕逆,瘈瘲,骨痛,节乃有动,注下,温疟,腹中暴痛,血溢流注,精液乃少,目赤,心热,甚则瞀闷懊憹,善暴死。刻终大温,汗濡玄府,其乃发也,其气四。动复则静,阳极反阴,湿令乃化乃成,华发水凝,山川冰雪,焰阳午泽,怫之先兆也。

有怫之应而后报也,皆观其极而乃发也。木发无时,水随火也。谨候其时,病可与期,失时反岁,五气不行,生化收藏,政无恒也。

帝曰:水发而雹雪,土发而飘骤,木发而毁折,金发而清明,火发而曛昧,何气使然?

岐伯曰:气有多少,发有微甚,微者当其气,甚者兼其下,徵其下气而见可知也。

帝曰:善。五气之发,不当位者,何也?

岐伯曰:命其差。

帝曰:差有数乎?

岐伯曰:后皆三十度而有奇也。

帝曰:气至而先后者何?

岐伯曰:运太过则其至先,运不及则其至后,此候之常也。

帝曰:当时而至者,何也?

岐伯曰:非太过非不及则至当时,非是者眚也。

帝曰:善。气有非时而化者,何也?

岐伯曰:太过者当其时,不及者归其己胜也。

帝曰:四时之气,至有早晏高下左右,其候何如?

岐伯曰:行有逆顺,至有迟速,故太过者化先天,不及者化后天。

帝曰:愿闻其行何谓也?

岐伯曰:春气西行,夏气北行,秋气东行,冬气南行。故春气始于下,秋气始于上,夏气始于中,冬气始于标;春气始于左,秋气始于右,冬气始于后,夏气始于前,此四时正化之常。故至高之地,冬气常在,至下之地,春气常在,必谨察之。

帝曰:善。

黄帝问曰:五运六气之应见,六化之正,六变之纪,何如?

岐伯对曰:夫六气正纪,有化有变,有胜有复,有用有病,不同其候,帝欲何乎?

帝曰:愿尽闻之。

岐伯曰:请遂言之。夫气之所至也,厥阴所至为和平,少阴所至为暄,太阴所至为埃溽,少阳所至为炎暑,阳明所至为清劲,太阳所至为寒雰。时化之常也。

厥阴所至为风府、为璺启;少阴所至为火府、为舒荣;太阴所至为雨府、为员盈;少阳所至为热府、为行出;阳明所至为司杀府、为庚苍;太阳所至为寒府、为归藏。司化之常也。

厥阴所至为生、为风摇;少阴所至为荣、为形见;太阴所至为化、为云雨;少阳所至为长、为蕃鲜;阳明所至为收、为雾露;太阳所至为藏、为周密。气化之常也。

厥阴所至为风生,终为肃;少阴所至为热生,中为寒;太阴所至为湿生,终为注雨;少阳所至为火生,终为蒸溽;阳明所至为燥生,终为凉;太阳所至为寒生,中为温。德化之常也。

厥阴所至为毛化,少阴所至为翮化,太阴所至为倮化,少阳所至为羽化,阳明所至为介化,太阳所至为鳞化。德化之常也。

厥阴所至为生化,少阴所至为荣化,太阴所至为濡化,少阳所至为茂化,阳明所至为坚化,太阳所至为藏化。布政之常也。

厥阴所至为飘怒大凉,少阴所至为大暄寒,太阴所至为雷霆骤注烈风,少阳所至为飘风燔燎霜凝,阳明所至为散落温,太阳所至为寒雪冰雹白埃。气变之常也。

厥阴所至为挠动、为迎随;少阴所至为高明焰、为曛;太阴所至为沉阴、为白埃、为晦暝;少阳所至为光显、为彤云、为曛;阳明所至为烟埃、为霜、为劲切、为凄鸣;太阳所至为刚固、为坚芒、为立。令行之常也。

厥阴所至为里急,少阴所至为疡胗、身热,太阴所至为积饮否隔,少阳所至为嚏、呕、为疮疡,阳明所至为浮虚,太阳所至为屈伸不利。病之常也。

厥阴所至为支痛,少阴所至为惊惑、恶寒、战栗、谵妄,太阴所至为稸满,少阳所至为惊躁、瞀昧、暴病,阳明所至为鼽、尻阴股膝髀腨胻足病,太阳所至为腰痛。病之常也。

厥阴所至为緛戾,少阴所至为悲、妄、衂、蔑,太阴所至为中满、霍乱、吐下,少阳所至为喉痹、耳鸣、呕涌,阳明所至为皴揭,太阳所至为寝汗痉。病之常也。

厥阴所至为胁痛、呕泄,少阴所至为语、笑,太阴所至为重、胕肿,少阳所至为暴注、瞤、瘛、暴死,阳明所至为鼽、嚏,太阳所至为流泄、禁止。病之常也。

凡此十二变者,报德以德,报化以化,报政以政,报令以令,气高则高,气下则下,气后则后,气前则前,气中则中,气外则外,位之常也。故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泄甚则水闭胕肿,随气所在,以言其变耳。

帝曰:愿闻其用也。

岐伯曰:夫六气之用,各归不胜而为化,故太阴雨化,施于太阳;太阳寒化,施于少阴;少阴热化,施于阳明;阳明燥化,施于厥阴;厥阴风化,施于太阴。各命其所在以征之也。

帝曰:自得其位何如?

岐伯曰:自得其位常化也。

帝曰:愿闻所在也。

岐伯曰:命其位而方月可知也。

帝曰:六位之气,盈虚何如?

岐伯曰:太少异也。太者之至徐而常,少者暴而亡。

帝曰:天地之气盈虚如何?

岐伯曰:天气不足,地气随之;地气不足,天气从之,运居其中而常先也。恶所不胜,归所同和,随运归从而生其病也。故上胜则天气降而下,下胜则地气迁而上。多少而差其分,微者小差,甚者大差,甚则位易气交,易则大变生而病作矣。《大要》曰:“甚纪五分,微纪七分,其差可见。”此之谓也。

帝曰:善。论言热无犯热,寒无犯寒,余欲不远寒,不远热,奈何?

岐伯曰:悉乎哉问也!发表不远热,攻里不远寒。

帝曰:不发不攻,而犯寒犯热何如?

岐伯曰:寒热内贼,其病益甚。

帝曰:愿闻无病者何如?

岐伯曰:无者生之,有者甚之。

帝曰:生者何如?

岐伯曰:不远热则热至,不远寒则寒至。寒至则坚否、腹满、痛急、下利之病生矣。热至则身热、吐下、霍乱、痈疽、疮疡、瞀郁、注下、瞤、瘛、肿胀、呕、鼽、衂、头痛、骨节变、肉痛、血溢、血泄、淋闭之病生矣。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时必顺之,犯者治以胜也。

黄帝问曰:妇人重身,毒之何如?

岐伯曰:有故无殒,亦无殒也。

帝曰:愿闻其故,何谓也?

岐伯曰: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过者死。

帝曰:善。郁之甚者,治之奈何?

岐伯曰: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然调其气,过者折之,以其畏也,所谓泻之。

帝曰:假者何如?

岐伯曰:有假其气则无禁也。所谓:“主气不足,客气胜也。”

帝曰:至哉圣人之道!天地大化,运行之节,临御之纪,阴阳之政,寒暑之令,非夫子孰能通之!请藏之灵兰之室,署曰《六元正纪》,非斋戒不敢示,慎传也。

白话文翻译

黄帝问道:六气生化异变,胜复淫邪病气主治表现、甘苦辛咸酸淡诸气味生化情况,这些我都已经知道了。五行运气生化,或顺应司天之气,或违逆与司天之气,或顺应司天之气而却违逆在泉之气,或顺应在泉之气却违逆司天之气,或主气客气相生,或主气客气相克。这些问题,我还没有搞明白。我想通晓天道运行纲纪,遵从地理规律,和顺五行运气,调节六气生化,使天气地气上下相合,不产生违背伦常的冲突,天气地气升降不失常规,五行运气施布不僭越主政时令,阴阳协调运化五味正味,这该怎样进行顺治或逆治呢?

岐伯拜了两拜回答说:你的提问表达很清楚啊!这就必须追溯天道地理的纲纪和万物变化的本源。若非圣明大帝,谁能够穷尽其至理啊!虽然我对此感悟不够透彻,为了使大道奥义持续流传不绝、永远不被更改,我就来讲讲自己初浅的认识和体会吧。

黄帝说:希望先生能够提纲挈领全面论述,按照天干地支属类和排列顺序,分列天气和地气的主治部位,排出主气与客气的作用变化,揭示流年运气变化的常数,阐明五运变化的正气和邪气,可以讲给我听吗?

岐伯回答说:首先必须确立纪年的天干,才能明白主岁之气与金木水火土五运值年之数。然后,再根据地支分析天地寒暑燥湿风火六气的加临运化,这样就能够洞察出天道了。据此,人们就可以顺应天道调养自身气血循环的阴阳平衡,眼下就不会再有焦虑和困惑了。要想知道其中的哪些数理推算,你就尽管问吧。

黄帝问:太阳值年主政是怎样的情形?

岐伯回答说:地支辰戌之纪,太阳司天值年主政,太阴在泉。

每逢壬辰年和壬戌年,天干壬年为阳年水运,地支辰年为阳年土运,地支戌年为阳年土运,应人体五脏为肝脏,音合五调为太角。水生木,应春季东风,运化表现为大地苏醒、百鸟齐鸣、草木萌芽开枝散叶。如果发生气候异常变动,就会出现狂风怒吼、震天动地、摧拔草木灾害,引发人体产生头晕目眩、肢体振颤、视觉模糊病变。主运与客运交变产生相同的五个节律,初起为太角,二变为少徵,三变为太宫,四变为少商,终变为太羽。

每逢戊辰年和戊戌年,天干戊年为阳年土运,地支戌年为阳年土运,地支辰年为阳年土运,应人体五脏为心脏,音合五调为太徵同正徵。土克水,木克土,水克火,运生暑热,运化表现为蒸热郁闷。如果发生气候异常变动,就会出现烈日焦灼、水汽沸腾灾害,引发人体产生热邪郁滞病变。客运变化的五个节律,初起为太徵,二变为少宫,三变为太商,四变为少羽,终变为少角。主运变化的节律,初起为少角,为太徵,三变为少宫,四变为太商,终变为少羽。

每逢甲辰年和甲戌年,岁会皆同天符。天干甲年为阳年木运,地支辰年为阳年土运,地支戌年为阳年土运,应人体五脏为脾脏,音合五调为太宫。木克土,土克水,运生阴雨雾霾天气,运化表现为柔润湿泽。如果发生气候异常变动,就会出现暴风骤雨、震天动地等灾害。引发人体产生湿邪病变。客运变化的五个节律,初起为太宫,二变为少商,三变为太羽,四变为太角,终变为少徵。主运变化节律,初起为少角,二变为少徵,三变为太宫,四变为少商,终变为太羽。

每逢庚辰年和庚戌年,天干庚年为阳年金运,地支辰年为阳年土运,地支戌年为阳年土运,应人体五脏为肺脏,音合五调为太商。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运生秋季清凉气,运化表现为雾露萧瑟。如果发生气候异常变动,就会出现肃杀凋零灾害,引发人体产生津液干燥、背部沉重、胸胁满闷等病变。客运变化的五个节律,初起为太商,二变为少羽,三变为少角,四变为少徵,终变为少宫。主运变化节律,初起为少角,二变为太徵,三变为少宫,四变为太商,终变为少羽。

每逢丙辰年和丙戌年,岁会皆同天符。天干丙年为阳年火运,地支辰年为阳年土运,地支戌年为阳年土运,应人体五脏为肾脏,音合五调为太羽。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运生秋冬寒气,运化表现为冷凝、凄惨、凛冽。如果发生气候异常变动,就会出现冰雪霜雹灾害,引发人体产生大寒留滞筋肉关节空隙处的病变。客运变化的五个节律,初起为太羽,二变为太角,三变为少徵,四变为太宫,终变为少商。主运变化节律,初起为太角,二变为少徵,三变为太宫,四变为少商,终变为太羽。

每逢地支辰戌之纪,太阳司天值年主政,阳气就会先于天时而至。天气肃杀,地气清静,阴寒水气弥漫太空,阳气不能行令,水土二气共同发生作用,上应于水星与土星亮度异常,影响黑色和黄色主粮谷物成熟。太阳司天主政严肃,在泉行令迟缓,导致寒气僭越主政行令,湖泽黯然无光,火热阳气只能待时行令。少阳主气行令推迟,应时雨云遇阻,止极云散。等到太阴主令之时,云潮涌向北极,湿气才得以布化,万物得以润泽。这时,水寒湿气散布于上,雷火热气躁动于下,水寒湿气持续交变,会引起人体产生寒湿疾病,发病表现为肌肉痿弱、两足痿软不收、腹泻、经脉溢血等症状。

运气初起时,地气迁移,温气盛行,草木提前荣发。会引起人们产生瘟疫疠病,温热疠病发作时,表现为身体发热、头痛、呕吐、肌肤生疮疡等症状。运气二变时节,反见寒凉气盛行,人们就会感觉到凄惨,草木遇寒萎靡不振,火热阳气受到抑制,会引起人们产生肝气淤滞、腹中胀满等疾病。这时,寒气就会开始出现。运气三变时节,太阳司天主政行令,恰逢寒气盛行,就会产生降雨。会引起人们产生外寒内热疾病,发病表现为痈疽、下痢如注、心热、情绪烦闷等症状。外寒内热伤心神,患者治疗不及时就会死亡。运气四变时节,热风湿气交争,湿气风化为雨水,万物才得以运化生长成熟,会引发人们产生大热、气短、肌肉痿弱、两足痿软、下痢赤白等疾病。运气五变时节,阳气重新施化,草木又得以得运化生长成熟,人们会感觉到身体舒畅。运气终变时节,地气主政,湿气盛行,寒风阴气凝集太空,尘埃昏暗笼罩郊野,人们就会感觉到凄惨。若遇寒风突起,甚至会导致孕妇死亡。

每逢地支辰戌之纪,太阳司天值年主政,人们就必须挫折抑郁阴气,首先补充阳气运化的不足,再抑制有余的阴郁运气,抑强扶弱扶正祛邪,才能阻止过盛的运气产生病变。然后,食用应时五谷五蔬以调养保全自身真气,规避虚邪贼风以安正神。因时因地因人制宜食用苦味,以燥治湿,以温治寒。根据当年天地五行运气变化的异同,确定膳食五味的多少。运气与湿寒相同时,以燥热克化。运气与湿寒不同时,以燥湿克化。相同时邪气强,克化的五味就食用多一些。不同时邪气弱,克化的五味就食用少一些。服用寒味药物,应避开寒气主令的季节。服用凉味药物,应避开凉气主令的季节。服用温味药物,应避开温气主令的季节。膳食调养,也必须遵循这个常规。若遇气候异常,则应打破常规。如果违反这些基本原则,就必然会产生疾病,此便是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黄帝说:明白了!那么,阳明值年主政又是怎样的情形呢?

岐伯回答说:地支卯酉之纪,阳明司天值年主政,少阴在泉。

丁卯岁会年,丁酉年,天干丁年为阴年火运,地支卯年阴年为木运,地支酉年为阴年金运,应人体五脏为肝脏和肺脏,音合五调为少角同正商。火克金,金克木,清热胜复运气相同,运生清热风。客运与主运变化的五个节律相同,初起为少角,二变为太徵,三变为少宫,四变为太商,终变为少羽。

癸卯年,癸酉年,皆为同岁会。天干癸年为阴年水运,地支卯年为阴年木运,地支酉年为阴年金运,应人体五脏为肺脏,音合五调为正商。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寒雨胜复运气相同,运生热寒雨。客运变化的五个节律,初起为少徵,二变为太宫,三变为少商,四变为太羽,终变为少角。主运变化节律,初起为少角,二变为少徵,三变为太宫,四变为少商,终变为太羽。

己卯年,己酉年,天干已年为阴年土运,地支卯年为阴年木运,地支酉年为阴年金运,应人体五脏为脾脏,音合五调为少宫。土克水,木克土,金克木,风凉胜复运气相同,运生雨风凉。客运变化五个节律,初起为少宫,二变为太商,三变为少羽,四变为少角,终变为太徵。主运变化节律,初起为少角,二变为太徵,三变为少宫,四变为太商,终变为少羽。

乙卯年为天符,乙酉年为岁会亦为太一天符。天干乙年为阴年木运,地支卯年为阴年木运,地支酉年为阴年金运,应人体五脏为肺脏,音合五调为少商。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热寒胜复运气相同,运生凉热寒。客运变化五个节律,初起为少商,二变为太羽,三变为太角,四变为少徵,终变为太宫。主运变化节律,初起为太角,二变为少徵,三变为太宫,四变为少商,终变为太羽。

辛卯年,辛酉年,天干辛年为阴年金运,地支卯年为阴年木运,地支酉年为阴年金运,应人体五脏为肾脏,音合五调为少羽。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雨风胜复运气相同,运生寒雨风。客运变化五个节律,初起为少羽,二变为少角,三变为太徵,四变为少宫,终变为太商。主运变化节律,初起为少角,二变为太徵,三变为少宫,四变为太商,终变为少羽。

每逢卯酉之纪,阳明司天主政,阳气就会后于天时而至,天气急切,地气明朗,阳气主政行令之时,炎热暑气盛行至极,万物干燥坚硬,便会招来淳风湿气主治,湿燥风气交变,阳气多而阴气少,云潮涌向雨府,湿气散布运化,干燥至极则生雨泽,影响白色和丹红色主粮谷物成熟。杂粮间谷则成熟太过,损耗白色甲虫和羽虫,金气与火气相合发生作用,上应金星和火星亮度异常。阳明司天主政急切,在泉行令暴躁,归藏的蛰虫又复出,流水不能结冰,引起人们产生咳嗽、咽喉肿塞、寒热、发抖颤栗、大小便不通等病变。如果清冷凉气早至且劲急,就会导致毛虫死亡。如果热气后至且暴躁,就会使介虫类遭殃。清气热气胜复发作急暴,就会扰乱四季循环的正常规律,使清气热气持续发生交变。

运气初起时,地气迁移,阴气开始冷凝,天气开始肃杀,水面结冰,运化寒雨。引起人体产生内热疾病,发病表现为身体、热胀、面目浮肿、犯困瞌睡、流鼻涕、流鼻血、打喷嚏、打哈欠、呕吐、小便黄赤、淋漓不尽等症状。运气二变时节,阳气施布,人们才会感觉身体舒适,万物生长繁荣。这时,寒气突至,人们经常会出现暴死病变。运气三变时节,阴气主政行令,寒气盛行,寒湿气与燥热气交合,燥热至极生雨泽,会引发人体产生外寒内热疾病。运气四变时节,会有寒雨降临,引发人体产生突然跌倒、寒冷颤栗、言语混乱、呼吸气短、咽喉干燥、渴饮、心痛、痈肿、疮疡、疟寒症、骨痿、血便等病变。运气五变时节,反见春季行令,草木生发繁荣,人们就会感觉气血和畅。运气终变时节,阳气施布,征候反见温暖,蛰虫伏藏又复出,流水不结冰。这时,人们就会得到康泰平安,也会产生温病。

因此,每逢阳明司天主政值年,人们就应当食用应时五谷安养正气,食用得间气的谷物祛除邪气。当年宜用咸味、苦味和辛辣味,通过发汗清淤散湿,安养运气预防邪气折损郁气,以滋补生化本源。要根据寒热轻重,决定食补用量多少。若当年天地五运变化的热气相同时,就应多用司天凉气补品化解。若当年凉气相同时,则应多用在泉热气相同的补品化解。服用凉药时,就应避开凉气主令季节。服用热药时,应避开热气主令季节。服用寒药时,应避开寒气主令季节。服用温药时,应避开温气主令季节。膳食调养时,遵循同样的常规。若遇气候异常,就要打破常规。如果违背这些基本原则,就会扰乱天地运化规律和阴阳变化纲纪。

黄帝说:明白了!那么,少阳司天值年主政是怎样的情形呢?

岐伯回答说:地支寅申之纪,少阳司天值年主政,厥阴在泉。

壬寅年和壬申年,皆为同天符。天干壬年为阳年水运,地支寅年为阳年木运,地支申年为阳年金运,应人体五脏为肝脏,音合五调为太角。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运生风气鼓动,运化表现为大地苏醒草木生发,气候异常变动表现为大风怒吼、震天动地、摧拔草木,会引起人体产生肢体震颤、头晕眩目、两胁支满、神魂惊骇等病变。主运与客运交变产生相同的五个节律,初起为太角,二变为少徵,三变为太宫,四变为少商,终变为太羽。

戊寅年和戊申年,皆为天符。天干戊年为阳年土运,地支寅年为阳年木运,地支申年为阳年金运,应人体五脏为心脏,音合五调为太徵。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运生暑热,运化表现为热气蒸腾郁闷,气候异常变动表现为烈日炎炎水汽沸腾,会引起人体产生上部热郁、血溢、血泄、心痛等病变。客运变化的五个节律,初起为太徵,二变为少宫,三变为太商,四变为少羽,终变为少角。主运变化节律,初起为少角,二变为太徵,三变为少宫,四变为太商,终变为少羽。

甲寅年和甲申年,天干甲年为阳年木运,地支寅年为阳年木运,地支申年为阳年金运,应人体五脏为脾脏,音合五调为太宫。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运生阴雨,运化表现为温柔润泽,气候异常变动则表现为狂风震天、云滚雨骤,会引起人们产生身体沉重、浮肿、水饮痞满等病变。客运变化五个节律,初起为太宫,二变为少商,三变为太羽,四变为太角,终变为少徵。主运变化节律,初起为太角,二变为少徵,三变为太宫,四变为少商,终变为太羽。

庚寅年和庚申年,天干庚年为阳年金运,地支寅年为阳年木运,地支申年为阳年金运,应人体五脏为肺脏,音合五调为太商。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运生清凉,运化表现为雾露、清冷、凄切,气候异常变动表现为肃杀、凋零,会引起人们产生肩背和胸部疾病。客运变化的五个节律,初起为太商,二变为少羽,三变为少角,四变为太徵,终变为少宫。主运变化节律,初起为少角,二变为太徵,三变为太宫,四变为太商,终变为少羽。

丙寅年和丙申年,天干丙年为阳年火运,地支寅年为阳年木运,地支申年为阳年金运,应人体五脏为肾脏,音合五调为太羽。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运生寒冷肃杀气,运化表现为凝敛凄惨、寒风凛冽,气候异常变动表现为冰雪霜雹,会引起人们产生寒症和浮肿等病变。客运变化五个节律,初起为太羽,二变为太角,三变为少徵,四变为太宫,终变为少商。主运变化节律,初起为太角,二变为少徵,三变为太宫,四变为少商,终变为太羽。

每逢寅申之纪少阳司天主政,阳气会先于天时而至。天气得正位,地气扰动不止,引发大风突起,树木倾倒,飞沙走石。炎热火气盛行,阴气阳化,就会有应时雨水降临,木火相合共同发生作用,上应火星和木星亮度异常,影响赤色和青色主粮谷物成熟。少阳司天主政严厉,行令会被地气扰动。风热参合施布,云雾水汽沸腾,太阴湿气横流,就会经常招来寒气,导致凉雨并起。引起人们出现内寒病变,身体外表生疮疡,内有泄泻和胀满等症状。因此,圣人遇到这种情况时,就会顺势调和,而不会与天地相争。寒热交变反复发作,会引起人们产生寒热病症,发表表现为疟疾、泄泻、耳聋、目瞑、呕吐、胸部胀肿、面色改变等症状。

运气初起时,在泉地气迁移,司天风气盛行摇动不宁,寒冷阴气消退,气候急剧升温,草木提前生长繁荣。寒气偶来却不能行令杀伐,就会引起人体产生温热疾病,发病表现为气郁上焦、血液外溢、目赤、咳嗽、气逆、头痛、血崩、胁部胀满、皮肤肌腠生疮等症状。气候二变时,火气反被抑制,白色烟尘四起,云潮涌向雨府,司天风气不胜在泉湿气,就会有雨水降临,人们会感觉到平安康泰。同时,也会产生热郁上焦、咳嗽、气逆、呕吐、体内生疮疡、胸中和咽喉呼吸不畅、头痛、身体发热、神志昏愦不清和脓疮等病变。气候三变时,少阳司天主政,炎热暑气到来,火气过盛,雨水长久不能降临,会引起人们产生内热疾病,发病表现为耳聋、目瞑、血外溢、脓疮、咳嗽、呕吐、鼻塞、流鼻血口渴、打喷嚏、打呵欠、喉痹、目赤等症状,容易导致突然死亡。

气候四变时,凉气才会到来,炎热暑气间或散化,白露降临,人们感觉到气血和畅。同时,会产生胀满和身体沉重等病变。气候五变时,阳气消退,寒气到来,阴雨降临,万物气门关闭,刚强的树木会提早凋零。人们应避开寒邪,得道者会密闭自己的居住环境。气候终变时,在泉地气得其正位,温热风气到来,万物反常生发,导致霿雾流行,引起人们产生气机关闭不禁、心痛、阳气不能收藏、咳嗽等病变。

每逢少阳司天主政值年,人们就必须抑制有余的水运湿气,补充不足的火气,折损水湿郁气,滋养生化本源。从而使得暴虐戾气不能产生,沉疴新疾不能发病。当年膳食宜咸味、酸味和辛辣味,以渗泄浸渍蒸发水湿郁气。观察气候寒热变化,调治过盛的邪气。若遇天地五运变化风热气相同,就多用寒性食品化解。若遇风热气不同,就少用一些寒性食品。服用热性药品,应避开热气主令季节。服用温性药品,应避开温气主令季节。服用寒性药品,应避开寒气主令季节。服用凉性药品,应避开凉气主令季节。采用膳食调养,也必须遵循同样的常规。若遇气候反常,就要反其道而行之。如果违背这些基本法则,就必然会助长疾病发生。

黄帝说:明白了!那么,太阴司天主政值年又是怎样的情形呢?

岐伯回答说:地支丑未之纪,太阴司天主政,太阳在泉。

丁丑年和丁未年,天干丁年为阴年火运,地支丑年为阴年土运,地支未年亦为阴年土运。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运生风清热,清热胜复变化运气相同,应人体五脏为肝脏和脾脏,音合五调为少角同正宫。客运与主运变化的五个节律相同,初起为少角,二变为太徵,三变为少宫,四变为太商,终变为少羽。

癸丑年和癸未年,天干癸年为阴年水运,地支丑年为阴年土运,地支未年亦为阴年土运。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运生热寒雨,寒雨胜复变化运气相同,应人体五脏为心脏,音合五调为少徵。客运变化五个节律,初起为少徵,二变为太宫,三变为少商,四变为太羽,终变为太角。主运变化节律,初起为太角,二变为少徵,三变为太宫,四变为少商,终变为太羽。

已丑年和已未年,皆为太一天符。天干已年为阴年土运,地支丑年为阴年土运,地支未年亦为阴年土运。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运生雨风清,风清胜复变化运气相同,应人体五脏为脾脏,音合五调为少宫同正宫。客运变化的五个节律,初起为少宫,二变为太商,三变为少羽,四变为少角,终变为太徵。主运变化节律,初起为少角,二变为太徵,三变为少宫,四变为太商,终变为少羽。

乙丑年和乙未年,天干乙年为阴年木运,地支丑年为阴年土运,地支未年亦为阴年土运。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运生凉热寒,热寒胜复变化运气相同,应人体五脏为脾脏,音合五调为太宫。客运变化五个节律,初起为少商,二变为太羽,三变为太角,四变为少徵,终变为太角。主运变化节律,初起为太角,二变为少徵,三变为太宫,四变为少商,终变为太羽。

辛丑年和辛未年,皆为同岁会。天干辛年为阴年金运,地支丑年为阴年土运,地支未年亦为阴年土运。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运生寒雨风,雨风胜复变化运气相同,应人体五脏为肾脏,音合五调为少羽。客运变化的五个节律,初起为少羽,二变为少角,三变为少宫,四变为太商,终变为少羽。

每逢地支丑未之纪太阴司天主政,地气运化就会后于天时而至,阴气独治主政行令,导致阳气退避,经常会有大风突起,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原野雾气昏暗,白色烟尘弥漫,云潮涌向南极雨府,寒雨频频降临,万物成熟于夏秋之交。会引起人们产生寒湿疾病,发病表现为腹部胀满、全身肿胀、浮肿、痞满气逆、寒气厥逆、筋脉拘急等症状。湿气寒气相合发生作用,黄黑色尘埃遮天蔽日,阴寒湿气交变运行,上应于土星和水星亮度异常。

太阴司天主政严肃,在泉行令寂静,影响黄色和黑色主粮谷物丰收。阴气凝集于上,寒气积聚于下,寒湿水气克制火气,就会产生冰雹。阳光火气不能施治,寒肃杀气盛行。因此,寒气有余之年,粮食谷物应在高地谷物种植。寒气不足之年,应在低地种植。寒气有余之年适宜晚种,不足之年适宜早播。地利随气势运化,人们的气血循环也必须顺应,杂粮间谷物则成熟太过。

运气变化初起,在泉地气迁移,寒气消退,春季木气得正位,东风到来,万物生发繁荣,人们就会感觉到气血和畅筋骨舒展。由于湿气与风气相争,春雨就会迟后降临,引起人们产生血液外溢、筋络拘急僵直、关节不灵活、身体沉重、筋脉痿软等病变。气候二变时,暑热火气得正位,万物开始生长兴旺,人们就会感觉到心平气和。同时,又会产生瘟疫疠病大流行,远近疫情皆相同。水湿蒸气相争,经常会有大雨降临。气候三变时,太阴司天主政行令,湿气下降,地气上腾,经常会有雨水降临,寒气随之而至。会引起人们产生寒湿疾病,发病表现为身体沉重、浮肿、胸腹胀满等症状。

气候四变时,暑热火气降临,湿气蒸发,地气升腾,天气地气升降阻滞,早晨和黄昏就会出现寒风,湿气蒸热相争,草木凝烟沾露,湿气不能散化,显现出白露阴布的秋令景象,会引起人们产生腠理发热、血液暴溢、疟疾、心腹满热、腹胀和浮肿等病变。气候终变时,秋季凄惨清凉寒气行令,寒露降临,霜降提前,草木萎黄凋落。寒气侵害人体,得道者就会密闭居住环境,人体疾病会产生在皮肤腠理。这时,寒气大起,湿气彻底散化,冷霜聚积,阴气凝滞,水结坚冰,阳光热气不能施治。寒邪伤害人体,会产生关节禁固、腰部和臀部疼痛等病变,这都是阴寒湿气交变所致。

因此,每逢太阴司天主政值年,人们就必须折损有余的阴郁湿气,滋养生化本源,补充不足的岁气,不能让邪气过盛。要食用应时谷类主粮以保全自身真气,食用间气化生的杂粮以保养精气。当年宜用苦味膳食,以燥去湿,以温去寒,甚则采用发汗和通泄疗法去湿邪。如果不发不泄,湿气就会外溢,引发人体产生肌肉溃烂、皮肤破裂、水血交流等病变。当年必须滋补阳火,抵御大寒邪气。要根据天地五运变化的寒湿异同,确定相应补品的多少。天地五运变化的寒气相同,就用热性补品。湿气相同,就用燥性补品。相同就多用一些补品,不同就少用一些补品。服用凉性药物,应避开凉气主令季节。服用寒性药物,应避开寒气主令季节。服用温性药物,应避开温气主令季节。服用热性药物,应避开热气主令季节。采用膳食调养,也必须遵循同样的常规。若遇气候反常,就必须反其道而行之。如果违背这些基本法则,就会招致疾病祸殃。

黄帝说:明白了!那么,少阴司天主政值年又是怎样的情形呢?

岐伯回答说:地支子午之纪,少阴司天主政,阳明在泉。

壬子年和壬午年,天干壬年为阳年水运,地支子年为阳年水运,地支午年为阳年火运。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运生木风气鼓动,运化表现为大地苏醒、草木生发,气候异常变动表现为大风震撼、摧拔草木,会引发人体产生胁下支撑胀满病变。应人体五脏为肝脏,音合五调为太角。客运与主运变化的五个节律相同,初起为太角,二变为少徵,三变为太宫,四变为少商,终变为太羽。

戊子年为天符年,戊午年为太一天符年。天干戊年为阳年土运,地支子年为阳年水运,地支午年为阳年火运。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运生炎暑,运化表现为光曜郁热,气候异常变动表现为烈日炎炎水气蒸腾,会引发人体产生上部郁热和血液外溢病变。应人体五脏为心脏,音合五调为太徵。客运变化的五个节律,初起为太徵,二变为少宫,三变为太商,四变为少羽,终变为少角。主运变化的五个节律,初起为少角,二变为太徵,三变为少宫,四变为太商,终变为少羽。

甲子年和甲午年,天干甲年为阳年木运,地支子年为阳年水运,地支午年为阳年火运。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运生阴雨,运化表现为经常会有温润细雨,气候异常变动表现为暴风骤雨震天动地,会引发人体产生腹中胀满和肢体沉重病变。应人体五脏为脾脏,音合五调为太宫。客运变化的五个节律,初起为太宫,二变为少商,三变为太羽,四变为太角,终变为少徵。主运变化的五个节律,初起为太角,二变为少徵,三变为太宫,四变为少商,终变为太羽。

庚子年和庚午年,这两年皆为同天符之年。天干庚年为阳年金运,地支子年为阳年水运,地支午年为阳年火运。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运生寒风凉气劲急,运化表现为雾露萧瑟,气候异常变动表现为寒风肃杀草木凋零,会引发人体产生下部清寒郁滞病变。应人体五脏为肺脏,音合五调为太商。客运变化的五个节律,初起为太商,二变为少羽,三变为少角,四变为太徵,终变为少宫。主运变化的五个节律,初起为少角,二变为太徵,三变为少宫,四变为太商,终变为少羽。

丙子年为岁会年和丙午年,天干丙为阳年火运,地支子年为阳年水运,地支午年为阳年火运。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运生寒气,运化表现为冷凝凄惨、颤栗凛冽,气候异常变动表现为冰雪霜雹,会引发人体产生下部寒性病变。应人体五脏为肾脏,音合五调为太羽。客运变化的五个节律,初起为太羽,二变为太角,三变为少徵,四变为太宫,终变为少商。主运变化的五个节律,初起为太角,二变为少徵,三变为太宫,四变为少商,终变为太羽。

每逢地支子午之纪少阴司天主政,运气生化先于天时,在泉地气肃杀,天气光明。天气地气寒燥暑热交变,云潮涌向雨府,湿气流行,经常会有雨水降临,雨乃应时而降,金气火气相合发生作用,上火星和金星亮度异常。少阴司天主政光明,在泉行令急切,影响赤色和白色主粮谷物成熟。水火寒热运气交变相持,会引发人体产生疾病,热性病变发生在上部,凉性病变发生在下部,寒气与热气相争于中部,发病表现为咳嗽、气喘、血溢、血泄、鼻塞、打喷嚏、目赤、眼角疮疡、寒厥逆入胃部、心痛、腰痛、腹部胀大、咽喉干燥、上部肿胀等症状。

运气变化初起,在泉地气迁移,燥气消退,寒气开始到来,蛰虫再次归藏,水面结冰,冷霜复降,寒风袭来,阳气抑郁,人们重新密闭房屋,会产生关节僵硬、腰部和臀部疼痛等病变。炎热暑气即将到来时,会引发体内和体外产生疮疡疾病。气候二变时,阳气施布,风气畅行,春季木气得正位,万物开始荣发,经常会有寒气到来。人们感觉到气血和畅,同时也会产生小便淋沥、视觉昏花、两眼红赤、热气郁于上部等病变。气候三变时,少阴司天主政行令,火气盛行,万物繁茂生辉,经常会有寒气到来。会引发人体产生气厥上逆和心痛等病变。寒热交替发作时,会出现咳嗽、气喘、目赤等症状。

气候四变时,暑热湿气并至,经常会有大雨降临,寒热天气交互出现。会引起人体产生寒热疾病,发病表现为咽喉干燥、黄疸、鼻塞、流鼻血、渴饮等症状。气候终变时,暴烈火气到来,暑气复现,阳气生化,万物又出现生长繁荣景象,人们会感觉到平安康泰。同时,会产生温病。气候终变时,燥气行令,余火内敛,会引发人体产生上部肿胀、咳嗽、气喘和血溢等病变。寒气频频来袭,露水雾气弥漫,会引起人体产生肌肤病变。如果邪气内滞胁部,下连少腹,就产生内寒病变。气候终变时之末,标志着在泉地气将要改变了。

每逢少阴司天值年,人们就必须抑制有余的运气,补充不足的岁气,折损郁气,滋养生化本源,避免过盛的运气发生疾病。要食用得岁气主粮谷物以保全真气,食用得间气的杂粮谷物以避虚邪。当年宜用咸味膳食软化调和司天郁气,甚则用苦味发散、用酸味收敛在泉地气,甚则用苦味通泄祛邪。要根据天地五行变化的运气同异,确定膳食补品的多少。同为热者用寒凉补品化解,同为凉者用温热补品化解。服用热性药物时,应避开热气主令季节。服用凉性药物时,应避开凉气主令季节。服用温性药物时,应避开温气主令季节。服用寒性药物时,应避开寒气主令季节。采用膳食调养时,也必须遵循同样的常规。若遇气候反常,就必须反其道而行之。如果违背这些基本法则,就必然会导致疾病发生。

黄帝说:明白了!那么,厥阴司天主政值年又是怎样的情形呢?

岐伯回答说:地支巳亥之纪,厥阴司天主政值年,少阳在泉。

丁巳年和丁亥年,皆为天符年。天干丁年为阴年火运,地支巳年为阴年火运,地支亥年为阴年水运。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清热胜复相同,运生风清热,应人体五脏为肝脏,音合五调为少角同正角。客运和主运变化的五个节律相同,初起为少角,二变太徵,三变为少宫,四变为太商,终变为少羽。

癸巳年和癸亥年,此二年皆为同岁会。天干癸年为阴年水运,地支巳年为阴年火运,地支亥年为阴年水运。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寒雨胜复相同,运生热寒雨,应人体五脏为心脏,音合五调为少徵。客运变化的五个节律,初起为少徵,二变为太宫,三变为少商,四变为太羽,终变为少角。主运变化的五个节律,初起为太角,二变为少徵,三变为太宫,四变为少商,终变为太羽。

已巳年和已亥年,天干已年为阴年土运,地支巳年为阴年火运,地支亥年为阴年水运。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风清胜复相同,运生雨风清,应人体五脏为脾脏,音合五调为少宫。客运变化的五个节律,初起为少宫,二变为太商,三变为少羽,四变为少角,终变为太徵。主运变化的五个节律,初起为少角,二变为太徵,三变为少宫,四变为太商,终变为少羽。

乙巳年和乙亥年,天干乙年为阴年木运,地支巳年为阴年火运,地支亥年为阴年水运。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热寒胜复相同,运生凉热寒,应人体五脏为肺脏,音合五调为少商。客运变化的五个节律,初起为少商,二变为太羽,三变为太角,四变为少徵,终变为太宫。主运变化的五个节律,初起为太角,二变为少徵,三变为太宫,四变为少商,终变为太羽。

辛巳年和辛亥年,天干辛年为阴年金运,地支巳年为阴年火运,地支亥年为阴年水运。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雨风胜复相同,运生寒雨风,应人体五脏为肾脏,音合五调为少羽。客运变化的五个节律,初起为少羽,二变为少角,三变为太徵,四变为少宫,终变为太商。主运变化的五个节律,初起为少角,二变为太徵,三变为少宫,四变为太商,终变为少羽。

凡此巳亥之际厥阴司天主政,运气生化后于天时。音合同正诸年,在泉地气运化与天气相同。厥阴司天,少阳在泉,天气被扰动,在泉地气得正位,天风生于高远之处,炎热地气跟从而上,云潮涌向雨府,湿气生化蒸腾,风气火气相合发生作用,上应木星和火星亮度异常。厥阴司天主政被阻挠,在泉行令迅速,影响青色和赤色主粮谷物成熟,杂粮间谷得间气太过而大熟,耗损纹身角虫和淡色羽虫。风燥火热胜复循环交替发作,蛰虫出现,流水不能结冰,下半年热病流行,上半年风病流行,风气与燥气交变发生在年中。

气候变化初起时,寒气开始整肃,杀气方至,会引起人体右侧下方产生寒病。气候二变时,寒气不去,雪花飞扬,水面结冰,杀气施化,冷霜降临,草尖枯焦,寒雨频降,阳气复化,会引发人体产生内热病变。气候三变时,厥阴司天行令,经常有大风出现,引发人体产生两目流泪、耳鸣、抽搐、头晕目眩等病变。气候四变时,濡湿暑热交争,会引发人体产生黄疸和浮肿病变。气候五变时,燥气与湿气胜负交替,阴气沉降施布,寒气侵害人体,天气多风多雨。气候终变时,暴烈火气主令,阳气大化,蛰虫出现,流水不结冰,地气大发,草类生长繁荣。人们会感觉到身体舒适,发病则为温病和疫疠症状。

每逢厥阴司天值年,人们就必须折损有余的郁气,滋养生化本源,补充不足的运气,避免邪气过盛。当年宜用辛味食品调治司天风邪,用咸味食品调治在泉之火邪。火邪暴烈,不可轻易触犯,必须慎重调治。服用温性药物时,应避开温气主令季节。服用热性药物时,应避开热气主令季节。服用凉性药物时,应避开凉气主令季节。服用寒性药物时,应避开寒气主令季节。采用膳食调养,也必须遵循同样的常规。若遇气候反常,就必须反其道而行之。如果违背这些基本法则,就必然会导致疾病发生。

黄帝说:明白了!先生所讲已经很详尽了,然而怎样才能证明应验不应验呢?

岐伯回答说:你的问题很尖锐啊!

五运六气变化,运行有次序,终止有方位。通常在正月初一日寅时(下午3点至5点)进行观察,根据六气主时所在的位置,就可知运气所在。如果当年运气有余,气候就会先于天时而至。如果运气不足,气候就会后于天时而至。这是天之道,也是五运六气变化的常规。如果当年运气既非是有余亦非不足,这就称为“正岁”平气,气候便会应时而至。

黄帝问:胜气和复气经常存在,灾变发生时,会出现怎样的征候呢?

岐伯回答说:如果不属正常气候变化景象,就是灾变征兆。

黄帝问:天气地气变化,开始和终止有常数吗?

岐伯回答说:你问的很详细,这是要弄明白大道啊!天地五运六气变化之数,起于司天止于在泉。岁半以前司天主运,岁半以后在泉主运。天气地气上下相交之时,气交主运。一年气数变化的纲纪,全部在于此。古人有言:“明白了司天在泉主运的方位,就可以知晓六气应于哪个月份了。”

黄帝问:我现在就肩负着这项职责,而且严格依照这些基本法则行事,却发现气数并不完全相合。这是为什么呢?

岐伯回答说:每年运气有太过和不及的多少差异,四时主治运化有盛衰调节的程度不同。气候盛衰调节变化的多少,与运气太过和不及的差异多少相同。

黄帝追问:先生能给我再讲讲同化是怎么回事吗?

岐伯回答说:风温与春季的气化相同,蒸闷热火与夏季的气化相同,胜气与复气的气化相同,燥清烟露与秋季的气化相同,云雨雾霾沙尘与长夏的气化相同,寒霜雪冰与冬季的气化相同。这是天地五运六气的变化规律,也是运气盛衰循环更替的常规。

黄帝说:五运值年与司天气化相同就称为“天符”,我已经知道了。请先生再给我讲讲五运与在泉气化相同又是怎样的情形?

岐伯回答说:岁运太过而与司天气化相同的有三类,岁运不及而与司天气化相同的也有三类,岁运太过而与在泉气化相同的有三类,运气不及而与在泉气化相同的也有三类。出现这几类情况的年份,共有二十四年。

黄帝问:先生能给我详细讲解一下吗?

岐伯解释说:甲辰和甲戌年,岁运音合五调为太宫,下加太阴湿土在泉,为土运太过。

壬寅和壬申年,岁运音合五调为太角,下加厥阴风木在泉,为木运太过。

庚子和庚午年,岁运音合五调为太商,下加阳明燥金在泉,为金运太过。

像这类岁运太过而与在泉气化相同的情况,有以上三种。

癸巳和癸亥年,岁运音合五调为少徵,下加少阳相火在泉,为火运不及。

辛丑和辛未年,岁运音合五调为少羽,下加太阳寒水在泉,为水运不及。

癸卯和癸酉年,岁运音合五调为少徵,下半年加临少阴火在泉,为火运不及。

像这类岁运不及而与在泉气化相同的情况,有以上三种。

戊子和戊午年,岁运音合五调为太徵,上临少阴火司天,为火运太过。

戊寅和戊申年,岁运音合五调为太徵,上临少阳相火司天,为火运太过。

丙辰和丙戌年,岁运音合五调为太羽,上临太阳寒水司天,为水运太过。

像这类岁运太过而与司天气化相同的情况,有以上三种。

丁巳和丁亥年,岁运音合五调为少角,上临厥阴风木司天,为木运不及。

乙卯和乙酉年,岁运音合五调为少商,上临阳明燥金司天,为金运不及。

己丑和己未年,岁运音合五调为少宫,上临太阴湿土司天,为土运不及。

像这类岁运不及而与司天气化相同的情况,有以上三种。

除过上述二十四年,就是岁运与司天在泉不加不临的年份。

黄帝问:这里的“加”是什么意思呢?

岐伯回答说:岁运太过而与在泉相加的六年,是天符相同。岁运不及而与在泉相加的六年,是岁会相同。

黄帝又问:这里的“临”是什么意思呢?

岐伯回答说:岁运太过或不及而上临司天,这十二年都是天符。然而,岁运太过或不及有变化多少的不同,引发的人体病变就有轻重差异,生死也有早晚的差别。

黄帝说:先生所言“用寒远寒用热远热”,我不知其所以然,还想听听“远”是怎么回事?

岐伯回答说:人们服用热性药物,不可触犯天气主时令之热。服用寒性药物,不可触犯主时令之寒。遵守这个法则就会和顺,违背这个法则就会加重疾病。道法自然,人不可违逆天道。对主时令之气,不可不敬而远之。这就是说,必须顺应时令之气所兴的六个方位。

黄帝问:温凉之气,究竟应该怎样化解呢?

岐伯回答说:如果主时令之气为热,服用热性药物时就不可触犯。如果主时令之气为寒,服用寒性药物时就不可触犯。如果主时令之气为凉,服用凉性药物时就不可触犯。如果主时令之气为温,服用温性药物时就不可触犯。间气与主气相同时不可触犯,间气与主气不相同时,可以轻微触犯。寒热温凉四气不可随意触犯,这就称为“四畏”,必须谨察慎行。

黄帝说:明白了!那么,在何种情况下可以触犯呢?

岐伯回答说:如果天气与主时令之气相反,就要以主时令之气为依据。天气胜过主气,就可以触犯。要以平衡为标准,不可太过。这就称为邪气反胜主气。古人有言:“不要错失天气的信号,不要违逆了五运六气的相宜,不可帮助胜气,不可资助复气,这就是最高的治疗原则。”

黄帝说:明白了!那么,五行运气变化与岁运纲纪,有没有常数可循呢?

岐伯回答说:就让我按次序讲给你听吧。

甲子年和甲午年,上为少阴火,中合五调太宫应五脏脾脏土运,下为阳明金。天干甲年为阳年木运,地支子年为阳年水运,地支午年为阳年火运。少阴司天,火气热化生为二。岁逢土运,雨气化生为五。阳明在泉,金气燥化生四。凡土运之年,上临下加,运气变化无胜无复,皆为正气生化之日。司天热气产生的疾病,应当采用咸味寒性膳食化解。岁运土气产生的疾病,应当采用苦味热性膳食化解。在泉凉气变化产生的疾病,应当采用酸味热性膳食化解。此所谓,调养身体,药食同源,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乙丑年和乙未年,上为太阴土,中合五调少商应五脏肺脏金运,下为太阳水。天干乙年为阴年木运,地支丑年为阴年土运,地支未年为阴年土运。岁逢金运,如果岁气不及,就会出现热化胜气与寒化复气。此所谓,邪气生化之日,灾变兆示在兑位卦象的西方七宫。太阴司天,土气湿化生五。岁逢金运,清气化生为四。太阳在泉,寒气化生为六。这时,就不出现胜气和复气。此便是,正气所化之日。司天湿气产生的疾病,应当采用苦味热性膳食化解。岁运清气产生的疾病,应当采用酸味中和膳食化解。在泉寒气产生的疾病,应当采用甘甜味热性膳食化解。此所谓,调养身体,药食同源,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丙寅年和丙申年,上为少阳火,中合五调太羽应五脏肾脏水运,下为厥阴木。天干丙年为阳年火运,地支寅年为阳年木运,地支申年为阳年金运。少阳司天,火气热化生为二。岁逢水运,寒气化生为六。厥阴在泉,风气化生为三。此所谓,正气生化之日。司天热气产生的疾病,应当采用咸味寒性膳食化解。岁运寒气产生的疾病,应当采用咸味温性膳食化解。在泉风气产生的疾病,应当采用辛辣味温性膳食化解。此所谓,调养身体,药食同源,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丁卯岁会年和丁酉年,上为阳明金,中合五调少角应五脏肝脏木运,下为少阴火。天干丁年为阴年火运,地支卯年为阴年木运,地支酉年为阴年金运。岁逢木运,如果岁气不及,就会出现清化胜气与热化复气。此所谓,邪气生化之日,灾变兆示在震位卦象的东方三宫。阳明司天,燥气化生为九。岁逢木运,风气化生三。少阴在泉,热气化生为七。这时,就不会出现胜气和复气。此所谓,正气生化之日。司天燥气产生的疾病,应当采用微苦温性膳食化解。岁运清气产生的疾病,应当采用辛辣味中和膳食化解。在泉热气产生的疾病,应当采用咸味寒性膳食化解。此所谓,调养身体,药食同源,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戊辰年和戊戌年,上为太阳水,中合五调太徵应五脏心脏火运,下为太阴土。天干戊年为阳年土运,地支辰年为阳年土运,地支戌年为阳年土运。太阳司天,寒气化生为六。岁逢火运,热气化生为七。太阴在泉,湿气化生为五。此所谓,正气化生之日。司天寒气产生的疾病,应当采用苦味温性膳食化解,岁运热气产生的疾病,应当采用甘甜味中和膳食化解。太阴在泉,湿气产生的疾病,应当采用甘甜味温性膳食化解。此所谓,调养身体,药食同源,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己巳年和己亥年,上为厥阴木,中合五调少宫应五脏脾脏土运,下为少阳相火。天干己年为阴年土运,地支巳年为阴年火运,地支亥年为阴年水运。岁逢土运,如果岁气不及,就会出现风化胜气与清化复气。此所谓,邪气生化之日,灾变兆示在中位卦象的中央五宫。厥阴司天,风气化生为三。岁逢土运,湿气化生为五。少阳在泉,火气化生七。此所谓,正气化生之日。司天风气产生的疾病,应当采用辛辣味凉性膳食化解。岁运湿气产生的疾病,应当采用甘甜味中和膳食化解。少阳在泉,火气产生的疾病,应当采用咸味寒性膳食化解。此所谓,调养身体,药食同源,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庚午年和庚子年,皆为同天符。上为少阴火,中合五调太商应五脏肺脏金运,下为阳明金。天干庚年为阳年金运,地支午年为阳年火运,地支子年为阳年水运。少阴司天,热气化生为七。岁逢金运,清气化生为九。阳明在泉,燥气化生为九。此所谓,正气化生之日。司天热气产生的疾病,应当采用咸味寒性膳食化解。岁运清气产生的疾病,就应当与辛辣味温性膳食化解。阳明在泉,燥气产生的疾病,应当采用酸味温性膳食化解。此所谓,调养身体,药食同源,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辛未年和辛丑年,皆为同岁会。上为太阴土,中合五调少羽五脏肾脏水运,下为太阳水。天干辛年为阴年金运,地支未年为阴年土运,地支丑年为阴年土运。岁逢水运,如果岁气不及,就会出现雨化胜气与风化复气。此所谓,邪气生化之日,灾变兆示在坎位卦象的北方一宫。太阴司天,雨气化生为五。岁逢水运,太阳在泉,寒气皆化生为一。此所谓,正气化生之日。司天雨气产生的疾病,应当采用苦味热性膳食化解。岁运寒气产生的疾病,就应当采用苦味中和膳食化解。太阳在泉,寒气产生的疾病,应当采用苦味热性膳食化解。此所谓,调养身体,药食同源,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壬申年和壬寅年,皆为同天符。上为少阳相火,中合五调太角应五脏肝脏木运,下为厥阴木。天干壬年为阳年水运,地支申年为阳年金运,地支寅年为阳年木运。少阳司天,火气化生为二。岁逢木运,厥阴在泉,风气化生均为八。此所谓,正气化生之日。司天火气产生的疾病,应当采用咸味寒性膳食化解。岁运风气产生的疾病,应当采用酸味膳食调和。厥阴在泉,寒气产生的疾病,应当采用辛辣味凉性膳食化解。此所谓,调养身体,药食同源,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癸酉年和癸卯年,皆为同岁会。上为阳明金,中合五调少徵应五脏心脏火运,下为少阴火。天干癸年阴年水运,地支酉年阴年金运,地支卯年为阴年木运。岁逢火运,如果岁气不及,就会出现寒化胜气与雨化复气。此所谓,邪气生化之日,灾变兆示在离位卦象的南方九宫。阳明司天,燥气化生为九。岁逢火运,少阴在泉,热气化生均为二。此所谓,正气化生之日。司天燥气产生的疾病,应当采用清淡温性膳食化解。岁运热气产生的疾病,应当采用咸味温性膳食化解。少阴在泉,寒气产生的疾病,应当采用咸味寒性膳食化解。此所谓,调养身体,药食同源,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甲戌年和甲辰年,此二年既是岁会,又是同天符。上为太阳水,中合五调太宫应五脏脾脏土运,下为太阴土。天干甲年为阳年木运,地支戌年为阳年土运,地支辰年为阳年土运。太阳司天,寒气化生为六。岁逢土运,太阴在泉,湿气化生均为五。此所谓,正气化生之日。司天寒气产生的疾病,应当采用苦味热性膳食化解。岁运湿气产生的疾病,应当采用苦味温性膳食化解。太阴在泉,湿气产生的疾病,应当采用苦味温性膳食化解。此所谓,调养身体,药食同源,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乙亥年和乙巳年,上为厥阴木,中合五调少商应五脏肺脏金运,下为少阳相火。乙年为阴年木运,地支亥年为阴年水运,地支巳年阴年火运。岁逢金运,如果岁气不及,就会出现热化胜气与寒化复气。此所谓,邪气生化之日,灾变兆示在西方七宫。厥阴司天,风气化生为八。岁逢金运,清气化生为四。少阳在泉,火气化生为二。此所谓,正气化度之日。司天风气产生的疾病,应当采用辛辣味凉性膳食化解。岁运清气产生的疾病,应当采用酸味膳食调和。少阳在泉,火气产生的疾病,应当采用咸味寒性膳食化解。此所谓,调养身体,药食同源,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丙子岁会年和丙午年,上为少阴火,中合五调太羽应五脏肾脏水运,下为阳明金。天干丙年为阳年火运,地支子年为阳年水运,地支午年为阳年火运。少阴司天,热气化生为二。岁逢水运,寒气化生为六。阳明在泉,清气化生为四。此所谓,正气化度之日。司天热气产生的疾病,应当采用咸味寒性膳食化解。岁运寒气产生的疾病,应当采用咸味热性膳食化解。阳明在泉,清气产生的疾病,应当采用酸味温性膳食化解。此所谓,调养身体,药食同源,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丁丑年和丁未年,上为太阴土,中合五调少角应五脏木运,下为太阳水。天干丁年为阴年火运,地支丑年为阴年土运,地支未年为阴年土运。岁逢木运,如果岁气不及,就会出现清化胜气与热化复气。此所谓,邪气化度之日,灾变天象兆示在东方三宫。太阴司天,雨气化生为五。岁逢木运,风气化生化为三。太阳在泉,寒气化生为一。此所谓,正气化度之日。司天雨气产生的疾病,应当采用苦味温性膳食化解。岁运风气产生的疾病,应当采用辛辣味温性膳食化解。太阳在泉,寒气产生的疾病,应当采用甘甜味热性膳食化解。此所谓,调养身体,药食同源,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戊寅年和戊申年,皆为天符年。上为少阳相火,中合五调太徵应五脏心脏火运,下为厥阴木。天干戊年为阳年土运,地支寅年为阳年木运,地支申年为阳年金运。少阳司天,岁逢火运,火气化生均为七。厥阴在泉,风气化生为三。此所谓,正气化度之日。司天火气产生的疾病,应当采用咸味寒性膳食化解。岁运火气产生的疾病,应当采用甘甜味膳食调和。厥阴在泉,风气产生的疾病,应当采用辛辣味凉性膳食化解。此所谓,调养身体,药食同源,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己卯年和己酉年,上为阳明金,中合五调少宫应五脏脾脏土运,下为少阴火。天干己年为阴年土运,地支卯年为阴年木运,地支酉年为阴年金运。岁逢土运,如果岁气不及,就会出现风化胜气与清化复气。此所谓,邪气化度之日,灾变天象兆示在中央五宫。阳明司天,清气化生为九。岁逢土运,雨气化生为五。少阴在泉,热气化生为七。此所谓,正气化度之日。司天清气产生的疾病,应当采用苦味小温膳食化解。岁运产生的疾病,应当采用甘甜味膳食调和。少阴在泉,热气产生的疾病,应当采用咸味寒性膳食化解。此所谓,调养身体,药食同源,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庚辰年和庚戌年,上为太阳水,中合五调太商应五脏肺脏金运,下为太阴土。天干庚年为阳年金运,地支辰年为阳年土运,地支戌年为阳年土运。太阳司天,寒气化生为一。岁逢金运,清气化生为九。太阴在泉,雨气化生为五。此所谓,正气化度之日。司天寒气产生的疾病,应当采用苦味热性膳食化解。岁运清气产生的疾病,应当采用辛辣味温性膳食化解。太阴在泉,雨气产生的疾病,应当采用甘甜味热性膳食化解。此所谓,调养身体,药食同源,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辛巳年和辛亥年,上为厥阴木,中合五调少羽应五脏肾脏水运,下为少阳相火。天干辛年为阴年金运,地支巳年为阴年火运,地支亥年为阴年水运。岁逢水运,如果岁气不及,就会出现雨化胜气与风化复气。此所谓,邪气化度之日,灾变天象兆示在北方一宫。厥阴司天,风气化生为三。岁逢水运,寒气化生为一。少阳相火在泉,火气化生为七。此所谓,正气化度之日。司天风气产生的疾病,应当采用辛辣味凉性膳食化解。岁运寒气产生的疾病,应当采用苦味膳食调和。在泉火气产生的疾病,应当采用咸味寒性膳食化解。此所谓,调养身体,药食同源,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壬午年和壬子年,上为少阴火,中合五调太角应五脏肝脏木运,下为阳明金。天干壬年为阳年水运,地支午年为阳年火运,地支子年为阳年水运。少阴司天,热气化生为二。岁逢木运,风气化生为八。阳明在泉,清气化生为四。此所谓,正气化度之日。司天热气产生的疾病,应当采用咸味寒性膳食化解。岁运风气产生的疾病,就应当采用酸味凉性膳食化解。在泉清气产生的疾病,应当采用酸味温性膳食化解。此所谓,调养身体,药食同源,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癸未年和癸丑年,上为太阴土,中合五调少徵应五脏心脏火运,下为太阳水。天干癸年为阴年水运,地支未年为阴年土运,地支丑年为阴年土运。岁逢火运,如果岁气不及,就会出现寒化胜气与雨化复气。此所谓,邪气化度之日,灾变天象兆示在北方九宫。太阴司天,雨气化生为五。岁逢火运,火气化生为二。太阳在泉,寒气化生为一。此所谓,正气化度之日。司天雨气产生的疾病,应当采用苦味温性膳食化解。岁运火气产生的疾病,应当采用咸味温性膳食化解。在泉寒气产生的疾病,应当采用甘甜味热性膳食化解。此所谓,调养身体,药食同源,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甲申年和甲寅年。上为少阳相火,中合五调太宫应五脏脾脏土运,下为厥阴木。天干甲年为阳年木运,地支申年为阳年金运,地支寅年为阳年木运。少阳司天,火气化生为二。岁逢土运,雨气化生为五。厥阴在泉,风气化生为八。此所谓,正气化度之日。司天火气产生的疾病,应当采用咸味寒性膳食化解。岁运雨气产生的疾病,应当采用咸味膳食调和。在泉风气产生的疾病,应当采用辛辣味凉性膳食化解。此所谓,调养身体,药食同源,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乙酉年为太一天符年,乙卯年为天符年。此二年上为阳明金,中合五调少商应五脏肺脏金运,下为少阴火。天干乙年为阴年木运,地支酉年为阴年金运,地支卯年为阴年木运。岁逢金运,如果岁气不及,就会出现热化胜气与寒化复气。此所谓,邪气化度之日,灾变天象兆示在西方七宫。阳明司天,燥气化生为四,岁逢金运,清气化生为四。少阴在泉。热气化生为二。此所谓,正气化度之日。司天燥气产生的疾病,应当采用苦味小温膳食化解。岁运清气产生的疾病,应当采用苦味膳食调和。在泉热气产生的疾病,应当采用咸味寒性膳食化解。此所谓,调养身体,药食同源,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丙戌年和丙辰年,皆为天符年。上为太阳水,中合五调太羽应五脏肾脏水运,下为太阴土。天干丙年为阳年火运,地支戌年为阳年土运,地支辰年为阳年土运。太阳司天,岁逢水运,寒气化生均为六。太阴在泉。雨气化生为五。此所谓,正气化度之日。司天寒气产生的疾病,应当采用苦味热性膳食化解。岁运寒气产生的疾病,应当采用咸味温性膳食化解。在泉雨气产生的疾病,应当采用甘甜味热性膳食化解。此所谓,调养身体,药食同源,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丁亥年和丁巳年,皆为天符年。上为厥阴木,中合五调少角应五脏肝脏木运,下为少阳相火。天干丁年为阴年火运,地支亥年为阴年水运,地支巳年为阴年火运。岁逢木运,如果岁气不及,就会出现清化胜气与热化复气。此所谓,邪气化度之日,灾变天象兆示在东方三宫。厥阴司天,岁逢木运,风气化生均为三。少阳在泉,火气化生为七。此所谓,正气化度之日。司天风气产生的疾病,应当采用辛辣味凉性膳食化解。岁运风气产生的疾病,应当采用辛辣味调和。在泉火气产生的疾病,应当采用咸味寒性膳食化解。此所谓,调养身体,药食同源,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戊子年为天符年,戊午年为太一天符年。此二年上为少阴火,中合五调太徵应五脏心脏火运,下为阳明金。天干戊年为阳年土运,地支子年为阳年水运,地支午年为阳年火运。少阴司天,岁逢火运,热气化生均为七。阳明在泉,清气化生为九。此所谓,正气化度之日。司天热气产生的疾病,应当采用咸味寒性膳食化解。岁运热气产生的疾病,应当采用甘甜味寒性膳食化解。在泉清气产生的疾病,应当采用酸味温性膳食化解。此所谓,调养身体,药食同源,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己丑年和己未年,皆为太一天符年。上为太阴土,中合五调少宫应五脏脾脏土运,下为太阳水。天干己年为阴年土运,地支丑年为阴年土运,地支未年为阴年土运。岁逢土运,如果岁气不及,就会出现风化胜气与清化复气。此所谓,邪气化度之日,灾变天象兆示在中央五宫。太阴司天,岁逢土运,雨气化生均为五。太阳在泉,寒气化生为一。此所谓,正气化度之日。司天雨气产生的疾病,应当采用苦味热性膳食化解。岁运雨气产生的疾病,应当采用甘甜味膳食调和。在泉寒气产生的疾病,应当采用甘甜味热性膳食化解。此所谓,调养身体,药食同源,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庚寅年和庚申年,上为少阳相火司天,中合五调太商应五脏肺脏金运,下为厥阴木在泉。天干庚年为阳年金运,地支寅年为阳年木运。地支申年为阳年金运。少阳司天。火气化生为七。岁逢金运,清气化生为九。厥阴在泉,风气化生为三。此所谓,正气化度之日。司天火气产生的疾病,应当采用咸味寒性膳食化解。岁运清气产生的疾病,应当采用辛辣味温性膳食化解。在泉风气产生的疾病,应当采用辛辣味凉性膳食化解。此所谓,调养身体,药食同源,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辛卯年和辛酉年,上为阳明金司天,中合五调少羽应五脏肾脏水运,下为少阴火在泉。天干辛年为阴年金运,地支卯年为阴年木运,地支酉年为阴年金运。岁逢水运,如果岁气不及,就会出现雨化胜气与风化复气。此所谓,邪气化度之日,灾变天象兆示在北方一宫。阳明司天,清气化生为九。岁逢水运,寒气化生为一。少阴在泉,热气化生为七。此所谓,正气化度之日。司天清气产生的疾病,应当采用苦味小温膳食化解。岁运寒气产生的疾病,应当采用苦味调和。在泉热气产生的疾病,应当采用咸味寒性膳食化解。此所谓,调养身体,药食同源,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壬辰年和壬戌年,上为太阳,中合五调太角应五脏肝脏木运,下为太阴土。天干壬年阳年水运,地支辰年为阳年土运,地支戌年为阳年土运。太阳司天,寒气化生为六。岁逢木运,风气化生为八。太阴在泉,雨气化生为五。此所谓,正气化度之日。司天寒气产生的疾病,应当采用苦味温性膳食化解。岁运产生的疾病,应当采用酸味膳食调和。在泉雨气产生的疾病,应当采用甘甜味温性膳食化解。此所谓,调养身体,药食同源,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癸巳年和癸亥年,皆为同岁会。上为厥阴木,中合五调少徵应五脏心脏火运,下为少阳相火。天干癸年为阴年水运,地支巳年为阴年火运,地支亥年为阴年水运。岁逢火运,如果岁气不及,就会出现寒化胜气与雨化复气。此所谓,邪气化度之日,灾变天象兆示在南方九宫。厥阴司天,风气化生为八。岁逢火运,少阳在泉,火气化生均为二。此所谓,正气化度之日。司天风气产生的疾病,应当采用辛辣味凉性膳食化解。岁运火气产生的疾病,应当采用咸味膳食化解。在泉火气产生的疾病,应当采用咸味寒性膳食化解。此所谓,调养身体,药食同源,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凡此五运六气定期变化的纲纪,胜气复气正邪化度皆有常数,不可不察。掌握了纲要,一句话就可以贯穿始终。不掌握纲要,就会杂乱无章找不到边际。

黄帝说:明白了!那么,五运六气也会有复气之年吗?

岐伯回答说:天地五行运气郁积至极,等待时机就会发作。

黄帝问:这是什么意思呢?

岐伯回答说:五行常气的太过与不及,发作时各有所异。

黄帝说:请先生给我详细讲解一下。

岐伯回答说:太过者发作暴躁,不及者发作缓慢。发作暴躁就会给人带来重病,发作缓慢则会使人病情持续难愈。

黄帝问:太过与不及的变化有常数吗?

岐伯回答说:五行常气太过者,气数变化为成数。不及者,气数变化为生数。土运常气变化,皆为生数。

黄帝追问:五气发作究竟是怎样的情形?

岐伯回答说:土气郁极而发时,山谷震撼,风雷激荡,沙尘弥漫,天昏地暗。湿气蒸发化为白气,暴风骤雨席卷旷野,乱石飞空,山洪暴发,江河泛滥。洪水过后,田园荒芜,只有野马野兔在草丛间出没。土地郁气得到发散,经常就会有应时雨水降临,万物又开始生长化成。这时,湿气过盛,就会使人体产生心腹胀满、肠鸣不断等病变。甚至会引发心痛、胁部胀满、呕吐、霍乱、渴饮、腹泻如注、浮肿、身体沉重等病症。云气奔向雨府,霞雾遮蔽朝阳,烟尘弥漫,山泽失色。这种土气郁极而发的景象,会出现在当年运气四变之际。如果发现云雾横贯天地山川,忽聚忽散,游动不定,这便是土气即将发作的先兆。

金气郁极而发时,天空如洗,大地明净,清风凄切,凉气大起,云烟笼罩草木,燥气流行四方,雾霾阵阵。肃杀之气来临,草木干枯凋落,秋声萧瑟凄凉。这时,燥气过盛,会使人们产生咳嗽、气逆、心胁胀满、引发小腹剧痛、不能转动、咽喉干燥、面色灰暗无光等病变。山泽干枯,地面凝霜如卤碱。这种金气郁极而发的景象,会出现在当年运行五变之际。如果发现夜降白露,密林间风声凄凉,这便是金气即将发作的先兆。

水气郁极而发时,阳气退避,阴气骤起,大寒天气来临,江河川泽严寒冰封,寒雾凝霜雪,甚则出现黄黑雾霾气流交变,一派霜雪肃杀景象,水面归于宁静。这时,寒气侵害人体,会使人们产生心痛、腰部和臀部疼痛、大关节活动不灵、四肢屈伸不便、经常厥逆、痞坚、腹部胀满等病变。阳气不能施治,阴气在空中聚积,天气阴沉,白色雾霾弥漫。这种水气郁极而发的景象,会出现在二火交变之际。如果发现太空高处气流散乱如麻,若隐若现,天气黑暗带有微黄色,这便是水气即将发作的先兆。

木气郁极而发时,太空尘埃昏暗,云潮翻滚,大风突起,屋顶被掀,树木被折,草木变色。这时,会使人们产生胃脘当心疼痛、上撑两胁、咽噎阻隔不通、食饮吞咽困难等病变。甚则引发耳鸣、头晕目眩、目不识人、经常会突然僵直跌倒等病症。太空尘埃苍茫,天地山川一片昏暗,有时会出现郁滞的黄黑色浊气。乌云横流,却不见降雨。这种木气郁极而发的景象,出现的时间不固定。如果发现平原的草木倒伏,柔嫩的叶子翻转向内,高山的青松风吹作响,山崖间传出虎啸声,这便是木气即将发作的先兆。

火气郁极而发时,太空被黄赤色气遮蔽,太阳失去光亮,炎热火气流行天地间,大暑天气来临,高山湖泽被热蒸火烤,树木流出液汁,高楼大厦热气升腾,地面上浮现出霜卤,湖水下降,蔓草焦枯干黄。风热过盛,会导致妖言惑众,湿气随后开始生化。这时,会使人们产生呼吸气短、疮疡、痈肿、胁腹疼痛、胸背疼痛、头面和四肢等浮肿胀满、腹胀、疡痱、呕逆、筋脉抽搐、骨痛、关节疼痛抽动、腹泻不止、温疟、腹中剧痛、血液外溢不止、精液减少、目赤、心中烦热甚则昏晕、情绪烦闷懊恼等病变,容易导致突然死亡。经过一个每昼煎熬,人体温度急剧升高,大汗溢出毛孔。这种火气郁极而发的景象,会出现在运气四变之际。万物动极必静,阳极必阴,湿气就会生化形成。如果发现花开时节水又凝冰,山川冰雪封冻,中午时分湖泽热气蒸腾,这便是火气即将发作的先兆。

有异象先兆,必有后报相应。皆观其极,必见发作生变。木气郁极而发,没有固定的时间。水气郁极而发,会出现在二火交变之际。平心静气等待时机,灾病都可预知。如果违反岁运变化规律,就会错失时机,导致天地五行运气紊乱。万物不能正常生化收藏,就是政令不能守常所致。

黄帝说:水气发作就会有冰雪霜雹,土气发作就会有暴风骤雨,木气发作就会毁物折木。那么,金气发作时天地清明,火气发作时天色黄赤昏暗,这又是为什么呢?

岐伯回答说:六气有太过与不及的多少差异,发作时会有轻重的不同。发作轻微者,只限于本气。发作严重者,则兼有下承之气。通过观察下承之气,就可预知发作的轻重了。

黄帝说:明白了!那么,五行运气发作,不在其主政行令之时,这又是为什么呢?

岐伯回答说:这是运气变化时差所致。

黄帝追问:这个时差有常数吗?

岐伯回答说:都是在其主政行令时节延后三十几天。

黄帝问:岁运到来会先于或后于天时,这又是为什么呢?

岐伯回答说:岁运太过,运气就会先于天时而至。岁运不及,运气就会后于天时而至,这是气候变化的常规。

黄帝问:如果岁运当其主政行令时节而至,这又是怎样的情形呢?

岐伯回答说:岁运既非太过亦非不及,就会正当其时而至。如果不是这样,就必然会发生灾害。

黄帝说:明白了!岁运非其时而生化,这又是为什么呢?

岐伯回答说:岁气太过,生化就会正当其时。岁气不及,生化就会归于克己之气。

黄帝说:四时节气的到来,会有早晚、高下和左右的差异,这些变化有没有征候先兆呢?

岐伯回答说:岁气运行变化有逆有顺,到来就会有快有慢。岁气太过,生化就会先于天时。岁气不及,生化就会后于天时。

黄帝追问:先生能给我再讲讲岁气顺行与逆行的情况吗?

岐伯回答说:春季木气,生于东而西行。夏季火气,生于南而北行。秋季金气,生于西而东行。冬季水气,生于北而南行。春季木气自下而上升,秋季金气自上而下降。夏季火气使万物生长,热气生化于内里。冬季水气冰冻封藏万物,寒气生化于外表。春季木气在东始于左,秋季金气在西始于右,冬季水气在北始于后,夏季火气在南始于前。这些,都是四时气候变化的正常规律。因此,地势最高的地方,常有寒冷的冬季气候。地势最低洼的地方,常有温暖的春季气候。必须因时因地制宜,认真进行准确观察判断。

黄帝说:明白了!

黄帝又问:五运六气变化的相应表现,正邪化度的变化纲纪,究竟是怎样的呢?

岐伯回答说:六气正邪化度的纲纪,有正常生化就会有异变,有胜气就会有复气,有养生作用就会有病毒邪气,各种情况各有不同的征候,你想了解哪方面的情况呢?

黄帝说:请先生给我全面讲述一下。

岐伯回答说:我就展开来吧。

五运六气所至,厥阴木气至时表现为温柔平和,少阴火气至时表现为温暖舒畅,太阴土气至时表现为濡湿润泽,少阳相火气至时表现为炎热酷暑,阳明金气至时表现为清凉刚劲,太阳水气至时表现为寒风彻骨。这些,都是四时气候变化的常态。

厥阴木气所至为风化之府,能够使万物裂纹开启。少阴火气所至为火化之府,能够使万物舒展繁荣。太阴土气所至为雨化之府,能够使万物圆润丰满。少阳火气所至为热化之府,能够使万物形态彰显。阳明金气所至为清化之府,能够使万物成熟收敛。太阳水气所至为寒化之府,能够使万物安顺归藏。这些,都是六气主政行令发生作用的常态。

厥阴木气所至,能够使万物生发,表现为和风摇曳。少阴火气所至,能够使万物生长繁荣,表现为形象彰显。太阴土气所至,能够使万物生育繁衍,表现为翻雨覆雨。少阳火气所至,能够使万物成长兴盛,表现为繁茂光鲜。阳明金气锁至,能够使万物成熟收敛,表现为雾露霜降。太阳水气所至,能够使万物归藏,表现为伏藏闭密。这些,都是六气变化的常态。

厥阴木气所至,始于风气发生,终于寒冷肃杀。少阴火气所至,始于热气发生,却又化生内寒。太阴土气所至,始于湿气发生,终于倾盆大雨。少阳火气所至,始于火气发生,终于湿热交蒸。阳明金气所至,始于燥气发生,终于清冷凄凉。太阳水气所至,始于寒气发生,却又化生内温。这些,都是六气德行的常态。

厥阴木气所至,能够化育毛虫类动物。少阴火气所至,能够化育翎鸟类动物。太阴土气所至,能够化育倮虫类动物。少阳火气所至,能够化育羽虫类动物,阳明金气所至,能化育介虫类动物,太阳水气至,能够化育鳞虫类动物。这些,都是六气德行化育万物的常态。

厥阴木气所至能使万物生化,少阴火气所至能使万物荣化,太阴土气所至能使万物润化,少阳火气所至能使万物茂化,阳明金气所至能使万物坚化,太阳水气至能使藏化。这都是六气主政施布的常态。

五运六气变化反常时,厥阴木气所至,狂风怒号,天气急剧转凉。少阴火气所至,天气急剧转寒。太阴土气所至,电闪雷鸣,带来暴风骤雨。少阳火气所至,清风凄切雾露凝霜。阳明金气所至,天气降温,落英缤纷。太阳水气至,寒雪冰雹突降,白色雾霾弥漫。这是五运六气异变的常态。

厥阴木气太过,随风往来就会扰动万物。少阴火气太过,艳阳高照就会使天空呈现出黄赤气色。太阴土气太过,就会使天气变得阴沉,白色雾霾弥漫,天地一片昏暗。少阳火气太过,会出现雷电彩虹和赤色浮云。阳明金气太过,就会产生烟云雾霾,冷气凝霜,清风萧瑟,声声凄切。太阳水气太过,寒风凛冽,会使万物变得刚硬锋利而坚挺。这是六气太过主政行令的常态。

厥阴木气太过,会使人产生胁部支撑疼痛等病变。少阴火气太过,会使人产生心神不宁、惊疑、恶寒、颤栗、谵言妄语等病变。太阴土气太过,会使人产生饮食郁积胀满等病变。少阳火气太过,会使人产生惊躁不安、神志不清、病情突发等病变。阳明金气太过,会使人产生鼻塞流涕、臀部疼痛、阴部疼痛、大腿疼痛、膝膝关节疼痛、小腿和双足疼痛等病变。太阳水气太过,会使人产生腰痛病变。这是六气太过引发人体病变的常态。

厥阴木气太过引发人体病变,会表现为筋肉拘急萎缩症状。少阴火气太过引发人体病变,会表现为善悲、妄语、流鼻血、翻白眼等症状。太阴土气太过引发人体病变,会表现为中满、霍乱、上吐下泻等症状。少阳火气太过引发人体病变,会表现为喉痹、耳鸣、呕涌等症状。阳明金气太过引发人体病变,会表现为气滞血枯皮肤皴裂等症状。太阳水气太过引发人体病变,会表现为夜眠盗汗和痉挛等症状。这都是六气太过引发人体病变的症状表现常态。

厥阴木气太过引发人体病变,会表现为胁痛和上吐下泻症状。少阴火气太过引发人体病变,会表现为多言多语和嬉笑不止症状。太阴土气太过引发人体病变,会表现为身体沉重和浮肿症状。少阳火气太过引发人体病变,会表现为急剧腹泻不止、肌肉抽搐和猝死症状。阳明金气太过引发人体病变,会表现为鼻塞和打喷嚏症状。太阳水气太过引发人体病变,会表现为大便泻利和循环阻塞不通症状。这也是六气太过引发人体病变的症状表现常态。

厥阴木气太过引发人体病变,会表现为腹内拘急等症状。少阴火气太过引发人体病变,会表现为疮疡、皮疹、身体发热等症状。太阴土气太过引发人体病变,会表现为饮食郁积、肠胃阻塞不通等症状。少阳火气太过引发人体病变,会表现为打喷嚏、呕吐、疮疡等症状。阳明金气太过引发人体病变,会表现为肌肤虛肿等症状。太阳水气太过引发人体病变,会表现为关节屈伸不灵便等症状。这还是六气太过引发人体病变的症状表现常态。

凡此五运六气的十二种变化,万物相应,报德以德,报化以化,报政以政,报令以令。岁气变化在上,产生的病邪就在人体上半身。岁气变化在下,产生的病邪就在人体下半部。岁气变化在后面,产生的病邪就在后面。岁气变化在前面,产生的病邪就在前面。岁气变化在内里。产生的病邪就在内里。岁气变化在外表,产生的病邪就在外表。这是六气变化引发人体病变的病位变化常态。因此,风木气过盛,就会使人躁动不安。热火气过盛,就会使人身体肿胀。燥金气过盛,就会使人干渴。寒水气过盛,就会使人浮肿。湿土气过盛,就会使人阳气外泄,甚至会产生津液阻滞和身体浮肿。仔细巡察六气变化的位置,就可以准确诊断人体的病变。

黄帝说:请先生再给我详细讲讲六气变化的作用。

岐伯回答说:五运六气变化的作用,各自体现在克己之气的变化。因此,太阴湿土的雨气生化,就会施布在太阳水气的寒冷生化。太阳水气的寒气生化,就会施布在少阴火气的热气生化。少阴火气的热气生化,就会施布在阳明金气的燥气生化。阳明金气的燥气生化,就会施布在厥阴木气的风气生化。厥阴木气的风气生化,又会施布在太阴湿土的雨气生化。通过观察五运六气各自所在方位,就可以预知其变化的征兆。

黄帝问:五运六气能够自得其本位吗?

岐伯回答说:六气自得其本位,就是正常的化度。

黄帝说:请先生再给我讲讲六气本位的作用。

黄帝追问:五运六气的位置变化,有没有虚实差异呢?

黄帝问:天气地气的太过与不及,又是怎样的情形?

岐伯回答说:天气不足时,地气就会上升。地气不足时,天气就会下降。岁运居其中,却常常会先于天气和地气升降。岁气不克天气和地气时,就会产生恶变。岁气与天气和地气相合时,就会同归其所化。岁气与天气和地气的归从相随,就会引发各种不同的灾病。因此,司天之气有余,天气就会下降。司天之气不足,在泉地气就会上升。升降变化的多少,取决于天气地气的胜负差异。差异较少,升降变化幅度就大。差异较多,升降变化幅度就小。差异更多时,就会导致天气地气交变易位。一旦出现天气地气交变易位,就会引发气候异常变化和严重病灾。《大要》有言:“显著差异有五分,微小差异就会有七分,这种差别由此就可见一斑。”

黄帝说:明白了!先生前面论述过,服用热性药物不可触犯主令之热,服用寒性药物不可触犯主令之寒。我希望患者服药可以不避热不避寒,能够做到吗?

岐伯回答说:你的提问真够周全详细啊!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治表可以不避热,攻里可以不避寒。

黄帝追问:如果不治表也不攻里,服药时触犯了寒热节令又会怎样呢?

岐伯回答说:如果寒热邪气侵害到人体内,病情就会更加严重了。

黄帝问:无病者触犯了寒热节令会怎样呢?

岐伯回答说:如果是这样,无病者就会生病,有病者就会病情加重。

黄帝又问:已经生病的人,应该怎么办呢?

岐伯回答说:如果不避热就会产生热症,不避寒就会产生寒症。寒症发病时,会出现腹部坚硬、痞闷、胀满、疼痛急剧、腹泻不止等症状。热症发病时,会出现身体发热、上吐下泻、霍乱、痈疽、疮疡、眼睛昏花、情绪郁闷、腹泻、肌肉抽动、筋脉抽搐、肿胀、呕吐、鼻塞、流鼻血、头痛、骨节变形、肌肉疼痛、血液外溢、血泄、小便淋沥、癃闭不通等症状。

黄帝问:这该怎样治疗呢?

岐伯回答说:必须顺应主时节气。如果触犯了主时节气,就必须补充克制主时节气的胜气进行调治。

黄帝又问:对于怀有身孕的妇女患者,可以采用以毒攻毒的药物克制病邪吗?

岐伯回答说:只要有相应的病邪存在,母体和胎儿就不会受到伤害。

黄帝追问:这是为什么呢?

岐伯回答说:患者体内有大积大聚的疾病,就可以采用以毒攻毒的药物进行克制。必须注意,当体内积聚的病邪已经衰减大半时,就要立即停止用药。否则,治疗过度,就会导致患者死亡。

黄帝说:明白了!那么,对于抑郁症严重的患者,应当怎样进行治疗呢?

岐伯回答说:如果是肝脏木气郁结,应当采用吞吐导引疗法进行疏通。如果是心脏火气郁结,应当采用发汗疗法纾解。如果是脾脏土气郁结,应当采用通泄疗法排解。如果是肺脏金气郁结,应当采用饮水通小便疗法进行渗泄。如果是肾脏水气郁结,应当采用逆治疗法进行折冲。通过调节五脏经脉循环的气机,扶持不足的正气,折损有余的邪气,让病邪望而生畏,这就是抑强扶弱系统调养的通泄疗法。

黄帝又问:不是岁气变化产生的疾病,而是假借之气产生的疾病,这应当怎样治疗呢?

岐伯回答说:如果是假借之气产生的疾病,就必须打破常规以奇攻奇了。因此说:“主气不足时,客气必胜之。”

黄帝说:先生所言,至真至善,堪称圣人之道啊!遵循天地生态大系统循环的变化节律,学习和运用天道法则的纲纪,顺应阴阳寒暑变化的主政行令,若非先生传授谁能通晓这些大道奥义啊!请允许我把这些讲义收藏在灵兰金匮玉室,之书房中,署名称为《六元正纪》。每天不经过斋戒沐浴,不敢随便打开诵读展示。如果不是正心诚意的可教之人,绝不会轻易给他传授。

解读启示

非物质文化是什么?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什么?我们究竟该怎样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问题,似乎都是高深的学术理论问题。有关研究专著和论文,也早已经是洋洋大观汗牛塞栋。不过,学术研究的目的,还是为了实际应用,更应该是“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正如当前这场全球化新冠疫情防控战的持久战,如果讲科学论科技含量,西医当然远远在中医之上。如果讲道理论效果,中医则远远在西医之上。再过五千年后,西医或许也会变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现在我们最关心的还是,中医算不算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多少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已经投身于疫情防控总体战的第一线?换而言之,如果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养兵千日”,却不能保证“用兵一时”,这是不是背离了“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初心?

有道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按照中国文化传统习惯,讲法理就必须讲道理,更必须讲天道自然法则常理。如果用西方文化表达范式解读中国文化,就必然会偏离天道常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开宗明义,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保存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该法所列的六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包括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也明确涵盖了中国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

毋庸讳言,在当今现实生活中,西洋音乐在中国占据主流地位,中国音乐在中国本土却处于末流地位。西医在中国占据主流地位,中医在中国本土也处于末流地位。这些反常现象的形成,就是“鸦片贸易战争”以来“西学东渐”的结果,也是西方文化殖民侵略和渗透的严峻现实。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保存工作,正是为了改变这种“西风压倒东风”的反常局面。

所谓道可道非常道的盗亦有道,都是正邪善恶道不同的认识论分野。文以载道、术以载道、艺以载道,则是属于方法论学术争鸣的“术为道之用”。到了实践论的应用层面,就是表达手段和形式的“法术万变而道不变”了。自“尧舜禹之变”和“夏禹传子家天下”开始,就产生了“大道废有仁义”的君臣父子等级礼法。“汤武革命”改朝换代和“礼崩乐坏”的“百家争鸣”,也同样都是“家天下”治理体系的“学术之争”。因此,才导致了大同社会“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大音希声”。

特别是自“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无论是“西天取经”的“佛法东传”,还是“科技崇拜”的“西学东渐”,都是私有制社会治理体系的“法术万变而道不变”。西方科学主义“市场神教”,则是钱奴制拜金主义丛林法则的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特质差异,恰恰就体现在中国文化讲天道常理,西方文化讲科学真理。中国文化是“天人合一”的系统性思维模式,西方文化则是“天人分离”的技术性单边思维模式。

因此,西方文化思维就讲科学重技术性形式,中国文化思维则是讲道理重系统性本质。由于“西学东渐”的长期影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执行过程中,就出现了“尊术轻道”甚至是“尊术失道”的形式主义倾向。因此,就造成了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养兵千日”,却不能保证“用兵一时”的时间损失和资源浪费。关键时刻出现这种情况,就折射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的严重失误。

环顾当下,面对“世界五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特别是面对疫情防控总体战常态化的持久战新形势,为了加快转变社会经济发展方式和全面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有关部门就必须及时制定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政策,坚决纠正“尊术失道”和“中看不中用”的形式主义倾向。提倡和鼓励“尊道守正”的精神,注意挖掘、保护和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道内涵。从而使掌握中医和中国音乐康疗技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能够全面投身于常态化疫情防控总体战的第一线。

在全国大中小学逐渐全面复工复学之时,为了减少新的聚集性疫情感染,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疫情防控和心理疾病治疗方面,更应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工作,尽快使中医和中国音乐康疗教育回归大中小学的主课堂,彻底扭转“中国学校培养西方文化传人”的反常局面。为了恢复和重构独立自主的社会经济内循环系统,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和中医药康养事业发展,同样不能缺失大道文化经典《黄帝内经》的护身法宝作用。

为此,我们接下来的同步静心养神疗程,就是继续研修和解读大道文化经典《黄帝内经·素问·刺法论》。

THE END
0.什么是潦水潦水名词解释定义是什么?急流选项解释:潦水是指山洪暴发后,山间溪流因水量剧增而形成的急流。它通常发生在雨季或汛期,具有来势迅猛、流速快、破坏力强等特点。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潦水常被用来比喻人生的坎坷、曲折。 问题:以下关于“潦水”的描述,哪个是正确的? A. 潦水是指山洪暴发后,山间溪流因水量剧增而形成的急流。 B. 潦水是平静的河流jvzquC41ewr/uxmw0eun1j4:46=9:?93a382;?=287
1.“山笑”的意思“山笑”词语解释首页>词典> 山笑 广告x 词语名称:山笑 词语读音:山(shān)笑(xiào) 词典解释: 1.方言。山洪暴发。 2.人熊的别称。 山蛮山霭山观山龛山籁山夔山关山魑山颠山额山隘山湫山道山词山集山岚山落山琛山紬山菌子 阿空加瓜山 阿里山 阿耨达山 jvzquC41vqum0qyvret/exr1Jvsm1`ttf172989;94813:<;8:4tj}rn
2.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资料(14篇)(6)黄鹤楼 孟浩然 广陵 辞别 唯一 山洪暴发 猛涨 绾裤懒惰 稳定 俗语 平衡 有序 伏下 海峡 桂树移植 台湾 彼岸 袭击 多余 怀念 空旷 暂停 骨肉同胞 血脉相连 (7)帝国主义 模范 大伯 租界 非凡 巡警 吵嚷 妇女 惩处 振奋 闯进 推荐 翻到 眼帘 删掉 动词 燥热握手 融洽 黄昏 客厅 模糊 jvzq<84vgciig{3twk}fp7hqo1pjcxxjk|ohg8knkgp1<9476
3.搭石教学设计1、 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风景、协调有序、理所当然”等词语。 2、培养学生能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的能力。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学习通过抓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探究jvzquC41yy}/qq6220ipo8pcqunj1sncqz{fuqjlk1<54A8:0jznn
4.山笑山笑怎么念山笑的解释山笑 首页>汉语词典 《山笑》 词语山笑 拼音shān xiào注音ㄕㄢㄒㄧㄠˋ 解释1.方言。山洪暴发。 2更多:https://www.bmcx.com/.人熊的别称。 其它“山”字典“笑”字典jvzquC41ekjjcw3doe~/exr1ujgozrfqa6|4ahhkfkgoeqfzwp5
5.大水的解释在线词典大水的解释 大水 dàshuǐ [flood] 长时间降雨之后形成山洪暴发或河流泛滥,即洪水 大水过后,留下一片凄凉景象 大水的引证解释 1. 洪水;水灾。 《管子·七臣七主》:“四者俱犯,则阴阳不和,风雨不时,大水漂州流邑。” 《礼记·月令》:“季秋行夏令,则其国大水。” 孔颖达 疏:“其国大水,天灾。” 2. 指jvzq<84ekfobp7pzwg4dqv4o1eo0fjxjwk8/j}rn
6.山笑解释山笑拼音山笑造句查字典 > 汉语字典 > 组词 > 山笑的解释 《山笑》 更新时间:2023-07-05 07:29:41词语 山笑 拼音 shān xiào 书写 山 笑 解释 1.方言。山洪暴发。 2.人熊的别称。山笑造句 山笑造句 1、百年沧桑,风雨洗礼,一朝回归,万民欢庆,澳门领土,祖国血肉,血脉情深,岂容践关于山笑的作 待到jvzquC41o0iicƒnfkct/exr1|wij/.J7'D7&D:*G9'GD'B61
7.2024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释义最新版全文法律法规而且,气象灾害又是其他自然灾害的源灾害,因为它既可能引发山洪暴发、洪水泛滥、山体滑坡,也可能引发森林、草原火灾以及农业病虫害等。加强气象工作,防灾减灾、趋利避害及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气候资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项带有战略性的任务。依靠气象科技进步,充分利用气候资源,提高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的能力,成为国民jvzquC41yy}/|jnncy4dp8kciwo03@522878;<<:66<50qyon
8.话说五岳·东岳(下)泰山360°导游全讲解有人说泰山山神发怒的时候,就有乌云黑雨,山洪暴发,人畜都要冲走。秦始皇心中有鬼,以为得罪了山神,拔腿就往山下跑,手下一批人也紧跟而逃。这伙人刚刚跑到五松亭这个地方,只听得一声惊雷,瓢泼大雨就劈头盖脑地下来了。秦始皇养尊处优惯了,休说山洪,这场大雨就淋得站立不住,眼看要被冲下山去。正在危急时候,忽然jvzquC41yy}/ojkgpi}p0ls1iqthnj1|kpwnpi1:2;:990jznn
9.易经讲解:学问与治事又好像台风来的情形一样。风雨交 加,一个人骂条小船在海洋上漂;又像山洪暴发,人被卷入这个洪流之中,像一片树叶……这种境界就是火雷噬嗑,就卦象上看是如此。也像吃牛排一样,一块牛排送到嘴里用牙齿咬,这也是火雷噬嗑的景象。 孔子对火雷噬嗑被 九爻爻辞提出了他的意见: jvzquC41okv/t~nygp4dqv4ygp~vg8~klkth1:>264;/j}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