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和地震》教学设计于连凤扎赉特旗新林中心学校

1.知道火山与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

2.知道火山与地震的形成原因以及预防地震的措施。

3.知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地震的国家之一,了解张衡以及他的贡献。

过程与方法:

1.学会通过网络、书刊搜集、查阅有关火山喷发和地震方面的资料和图片。

2.会做模拟火山喷发和地震的实验,并对现象作出解释。

3.通过观看地震自救措施的视频和课后采访与演习知道地震的前兆和地震来临时的逃生自救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火山自述了解火山对人类的作用,渗透看待问题的思想------用一分为二的眼光看问题.通过让学生了解世界上的第一台测定地震的仪器是中国人发明的渗透民族自豪感,激励学生学习科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DXDiTa9E3d

2.通过印尼地震和汶川地震MTV视频的观看感受生命的珍贵,灾难无情人有情的人间大爱.

二、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火山和地震的成因。

难点:做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

教学中采用观察现象、想象推测、模拟实验与动画演示相结合突破重难点。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火山和地震的图片、视频资料、以及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每组准备三条毛巾,一根学生能折断的干木棍。

分组实验材料:

1.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三角架、铁盒子、土豆泥、番茄酱、酒精灯、火柴。

2.模拟地震形成的实验:纸箱、木块、记号笔。

四、教学过程:

(一)结合时宜,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最近印尼近日连续遭到地震、海啸与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的袭击。10月25日晚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部海域发生7.7级强震,触发海啸。继地震和海啸发生后,26日距离震中以东1300公里,位于爪哇岛中部的默拉皮火山爆发。29日早晨6点10分和8点40分又喷发了两次……(播放印尼地震、海啸、火山喷发的视频资料)。RT

2.学生谈观看后的感受(沉重、悲伤、害怕、想帮助他们等)

3.师:这一切都是什么造成的?(火山和地震、海啸)为了使地震和火山给我们的损失减到最少,我们需要用科学知识来武装头脑,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火山和地震》(板题)。5PCzVD7HxA

4.提问:那对于火山喷发和地震现象,你想提出什么问题来研究呢?根据学生问题板书研究项目:

(1)地震和火山喷发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危害?

(2)世界上什么地方容易发生地震和火山喷发?

(3)地震和火山喷发是怎样形成的?

(4)火山喷发会不会带给我们什么好处?

(5)如果地震发生了,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自己?

(6)地震和火山喷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

小组交流:通过课前的精心准备,相信同学们对火山和地震的知识有了一些了解,现在以小组交流一下,看能解决上面的几个问题。(解决前两个问题:房屋倒塌,水电中断,生命和财产损失等,板块交界处最容易发生地震和火山喷发,如中国和日本)jLBHrnAILg

(二)火山部分的教学:

师:欢迎回来,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科学之旅第一站<火山博物馆>,首先让大家认识的是法国火山学家卡蒂娅 喀夫特和他的夫人,他们为了研究记录火山的活动不幸双双遇难。到底火山有什么吸引人注意的奥秘呢?(播放课件)xHAQX74J0X

师:首先让我门认识以下具有代表性的三座火山吧,他们是活火山,死火山和休眠火山

活火山:指目前正在喷发或经常喷发的火山。(爪哇岛的默拉皮火山、台湾七星山火山最为活跃)

休眠火山:指在人类历史上爆发过,以后长期处于平静,但仍然有可能爆发的火山。

死火山:指在人类历史以前爆发过的火山。

师:通过刚才的图片我们看到的仅是火山的外型,火山的内部是怎样的呢?谁来说说?(可以提示同学们查阅课本)请看课本22页火山结构示意图.(贴挂图)

过渡语:为了帮助大家更形象地理解火山的成因,下面我们先来做火山喷发模拟实验。

1.火山喷发模拟实验。

(1)在铁盒里放一些土豆泥,将它塑成山的形状,并在土豆泥“山顶端”挖一个小洞。(如果没有铁盒可以用半截易拉罐代替)(土豆泥代表火山堆,小洞代表火山口)Zzz6ZB2Ltk

(2)往洞口倒入一定量的番茄酱,并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密封的土豆泥的厚薄将直接影响实验的成功与效果。)(薄薄的一层土豆泥代表地壳的薄弱地带,番茄酱代表岩浆)dvzfvkwMI1

(3)将铁盒子放到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

学生分组实验。

(4)组织学生搜集实验喷发物,研究他们各自代表什么?

桌面喷发物质

土豆泥

番茄酱

水珠

代表实际物质

火山灰

岩浆

水汽

(5)思考:桌面的番茄酱是从哪里来的?它与火山爆发时的岩浆有什么联系?(播放火山形成动画帮助学生推测想象。)rqyn14ZNXI

2.组织学生讨论:由模拟实验出发,结合刚才的动画演示,小组讨论推理火山爆发的过程是怎样的?

在这过程中引导学生重点推理以下问题:

地壳深处的岩浆怎么会上来的?(地球内部有巨大的压力作用)

地壳深处的岩浆走什么路上来的?(地球内部有缝隙,岩浆沿着地壳裂隙向上升)

火山喷发的区域有什么特点?(岩浆在地壳比较薄的部位或者地壳裂缝距地面较近处喷发)这个问题回答不出,可以在后面交流。o

梳理学生思路的生发过程,在学生充分发言交流的基础上总结。

3.指导学生看“火山构造示意图”,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地球上有的地方会有火山喷发的现象,有的地方却没有?(地球上的火山都在构成岩石圈的板块交界处,由于板块在漂移的过程中受到挤压地壳会出现裂缝或薄弱处,压力极大的岩浆就会从这里喷出)SiXPq5

师:其实火山喷发前有很多征兆:

1、会有地光出现;

2、火山口有气体冒出或着比以前的气体冒出速度加快;

3、火山口及周围地区可以闻到刺激性气味,一般是硫磺和硫化氢的味道。

4、周围的电磁波发生异常变化;

5、火山周围的水温会比平时的高很多。

6、小动物(如猪、狗、猫、家禽等)均会出现烦躁不安的状况FL

师:有的居住活火山地区的居民,尽管那里火山频频爆发,他们仍然冒着生命危险在火山虎口底下居住。这是为什么呢?最后一个问题还是让我们听听火山自己是怎么说的吧!(放PPT)vU42VRUs

师:原来火山对人类有弊更有利,(建筑材料,地热发电、温泉 旅游胜地)所以今后我们看待任何事物都要看到他的两面性。例如一把菜刀它可以帮助人们切菜,也可能切破人的手指,但我们能做的是如何趋利弊害。y6v3ALoS89

最后让我们一起欣赏着火山给人类带来的美景,和火山博物馆说再见吧!(放PPT---火山旅游景点)长白山火口湖—天池、日本的富士山的火山、冰岛火山等M2ub6vSTnP

(三)地震部分的教学:

师:上述资料中多次提到有关地震的相关概念如:震级、震源、震中、震中距、地震波可能大家不太明白,轻看大屏幕: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了解震级是地震的强弱,震源是地球内发生地震的地方,震中是震源上方正对着的地面,震中到地面任何一地方的距离是震中距,地球内部出现的弹性波叫做地震波。就像水波一样。 提问:是什么力量让大地剧烈震动呢?强烈的地震有着很大的破坏力,对人类造成这么大的威胁,你们知道地震是如何形成发生的吗?”为了弄清这个问题,让我们来做个实验。eUts8ZQVRd

实验1:模拟岩层褶皱的实验

①讲解:每个同学把带来的毛巾叠成几层,平放在桌上,两手按住毛巾的两头,向中间挤压,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褶皱)sQsAEJkW5T

②分组实验。

③汇报实验结果。

④讨论:

这一层层的毛巾很像地下一层层的岩石。假如地下的岩层也受到巨大的挤压力,你认为会发生什么现象?(会弯曲)GMsIasNXkA

你在自然界中看过弯曲的岩层吗?

3.实验2:模拟岩层断裂的实验

①讲解:每组桌上有一根木棍,用手握住木棍两端,用力将它压弯、压断。当木棍被压断时,你听到什么声音?手有什么感觉。(巨响、震动、手麻)TIrRGchYzg

②分组实验。

③汇报实验结果。

④讨论:根据以上实验,请你推想:当岩层受到的挤压力越来越大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可能也会被压断)当岩层被挤压断裂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可能会发生地震,有剧烈的震动和巨大的声音。)7EqZcWLZNX

4.根据以上两个实验猜想地震是怎样形成的。(分组讨论、汇报)

5.讲解地震的成因:地壳的岩层在相互挤压时会发生褶皱,褶皱突然断裂时大地剧烈震动,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造成严重破坏,这就是地震。地震也是一种非常可怕的自然灾害。lzq7IGf02E

让我们再通过动画加深对地震成因的认识吧!

师:通过刚才的动画我们知道了岩层断裂处就是地震的震中,怎样判断地震的震中和强弱呢?哪个小组愿意将自己的方法向我们展示一下呢?zvpgeqJ1hk

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利用课前做好的实验器具(纸箱、木块、记号笔)进行展示,教师做必要的评价。注意引导学生模拟实验做两次,一次为地震级的震动,找震中,一次为高震级的震动,找震中。)NrpoJac3v1

师:今天我们能坐在这里真的是很幸运,那次地震我们虽然也有微弱的震感,但没有造成任何灾难,

可万一真的地震来临时该怎么办呢?一段视频过后相信你会收获很多的.(放PPT----地震时如何自救(告诉学生在发生强烈的地震时不要惊慌,要有秩序地跑到比较开阔的操场上,来不及的话就应躲在桌下,床下等有遮盖物的地方,或者躲入像卫生间这样的空间狭小通气的空间,关闭电源,煤气,准备防震物品等)fjnFLDa5Zo

师:面对地震我们现在所能做的仍是等待它的爆发,之后再去自救,虽然我们国家早在1800年前,东汉时期的大科学家张衡就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自动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候风地动仪。但目前还没有能准确预报地震的仪器.现在常用的是机械地震仪,所以要想避开地震带来的灾难,还需我们全人类共同努力研制出更好的预警系统.tfnNhnE6e5

课堂小结:学到这里,在看看大家课前提出的问题解决了没有?

火山:坚硬的岩石底下活动着的高温岩浆可以沿着地壳薄弱处的裂隙喷出地面,产生喷发的自然现象.

地震:由于地球内部的力量使坚硬的地壳产生断裂,移动而造成的.

火山和地震都是一种自然现象,都是地球内部力量作用,它们都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害.

师:在地球几十亿年的漫长的变化过程中,内力作用是导致地形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全世界大约有2000多座死火山,500多座活火山,平均每年约有500多万次地震。都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Hb777sL

师:这次科学之旅就要结束了,下面我为同学们布置两项任务:(放PPT)

(珍爱生命大行动J)

1.通过向长辈请教或网上查询的方式总结地震前有那些预兆.

震前动物有预兆,群测群防很重要。

牛羊骡马不进圈,老鼠搬家往外逃;

鸡飞上树猪乱拱,鸭不下水狗乱咬;

冬眠蛇儿早出洞,鸽子惊飞不回巢;

兔子竖耳蹦又撞,鱼儿惊慌水面跳;

2.和你的家人,朋友,同学选择不同的场景模拟地震自救.

我们今天的科学之旅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板书设计

4 、火山和地震

相互挤压            释放能量

地壳岩层    →  褶皱 → 断裂   →    地震

岩浆侵入裂缝↓地球内力(热能、重力能、旋转能)

冲出地面↓

火山喷发

还能输入140字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

THE END
0.地震班会教学设计(精选5篇)地震班会教学设计3 活动准备: 收集有关地震的相关材料;排练节目;课件制作等。 活动目标: 通过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成因分布、危害及防御措施。初步了解地震、各种灾害之间的关联性。 活动过程: 一、宣布活动内容 同学们,这次日本大地震,给日本人民带来巨大的伤痛及损失,谁能来说一说你了jvzquC41yy}/qq6220ipo8pcqunj1sncqz{fuqjlk1<33<:80jznn
1.地震安全教育教案6篇(全文)地震安全教育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了解地震的原因,以及预防地震伤害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在Flash动画和图的启发下,想像地球内部的运动。 3、向学生进行科学自然观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地震的成因。 教学难点:地震的求生。教学过程: jvzquC41yy}/;B}wgunv0lto1y5gkujx9uo83‚{0jvsm
2.地震灾害教学设计(精选9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地震灾害教学设计(精选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地震灾害教学设计1 jvzquC41yy}/qq6220ipo8pcqunj1sncqz{fuqjlk1<33<::0jznn
3.地震教学设计(精选22篇)地震教学设计(精选22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地震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jvzquC41yy}/qq6220ipo8pcqunj1sncqz{fuqjlk1<33<:;0jz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