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的成因及作用》教案练习题(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doc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金贝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同步练习题(附答案)2.3地震的成因及作用课题地震的成因及作用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地壳运动是地震发生的原因2.知道地震的发生会使地表形态发生巨大变化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通过模拟实验,探究地震形成的原因2.能够通过阅读资料、观察图片,分析地震给地表带来的改变3.能够制作关于抗震防灾的手抄报,宣传抗震防灾的常识科学态度目标1.保持对地震现象的探究热情,乐于参加模拟实验2.能基于证据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认真倾听他人意见,形成集体观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了解科学技术可以减少自然灾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2.知道抗震防灾的基本常识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地壳运动是地震发生的原因难点:通过模拟实验探究地震形成的原因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泡沫小盒、保鲜膜、泥土、水、小铲子、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班级记录表流程教学设计二次备课聚焦1.引入:展示本课首页的图片,图片呈现的是地震后公路的路面被破坏,出现了隆起、断裂等现象2.提问:地震是怎样形成的?(预设:因为板块相互碰撞摩擦)地震发生时的情景是怎样的?(预设:小地震时,身边的物品会微微颤动,大地震时,房屋可能会倒塌;地震发生时房屋会倒塌,地面上的物体会晃动,让人措手不及。

)地震会给地球表面带来哪些改变呢?(预设:地震会让地球上的物体有微小的移动;地震会使地层构造发生变化,形成高原、海沟、裂谷、山脉)3.揭题: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为“地震的成因及作用”板书:地震的成因及作用)【设计意图】路面的真实情景使学生对地震造成的影响有了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并由此提出本课聚焦的三个问题,帮助学生实现从感性认知到理性思考的过渡探索与研讨探索一:了解地震的成因1.交流:指导学生小组交流对地震成因的看法,有依据地猜测地震形成的内部原因2.展示:全班展示交流,将学生提出的假设整理后记录在黑板上3.出示:课件出示断开的泡沫小盒、保鲜膜、泥土、水、小铲子,引导学生小组讨论模拟实验方法4.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分组活动并完成活动帮助卡教学提示:两半拼接的小盒代表地壳中的两个板块,铺在小盒中的泥代表岩层,拉开或挤压是模拟岩层受到的作用力)【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猜测成因、搜集证据、建构解释三个过程,知道地壳运动是地震发生的原因探索与研讨探索二:了解地震发生时的情景及给地表带来的变化1.提问:你们知道地震发生时有哪些现象吗?(预设:地震时,房屋在摇晃)是从哪里了解到的?(预设:从电视或网络上了解到的。

)地震会给地形地貌带来怎样的改变呢?(预设:地震会使地表出现塌陷;会引发泥石流)2.布置任务:指导学生阅读资料并完成活动帮助卡3.研讨汇报:指导学生分组汇报,其他小组补充探索与研讨4.小结:组成地球岩石圈的六大板块在不停地运动,板块边缘构成了地球表面的活动带,是火山、地震的高发地区板块会相互碰撞、彼此分离,在这样的过程中,地壳或岩石圈会发生机械变形、变位,比如升降、漂移、褶皱、断裂等5.交流:指导学生分享地震发生时自救与互救的方法拓展与小结小结:地壳运动是地震发生的原因地震的发生会使地表形态发生巨大变化地震发生时,应尽可能迅速地撤离到空旷地带;来不及撤离时,可暂时躲在卫生间等小开间的墙角(蹲下,抱头或用枕头等柔软物体护住头部);撤离高层建筑物时不要乘坐电梯,不可选择跳窗逃生板书与设计教学反思  亲历地震的学生只是少数,只凭借教材上的几个事例和图片,还不能使学生对地震有较深刻的认识所以在教学时,首先展示地震后的路面的图片,聚焦问题:“地震是怎样形成的?地震发生时的情景是怎样的?会给地球表面带来哪些改变呢?”帮助学生实现从感性认知到理性思考的过渡,使他们带着明确的学习目标进入探究地震现象的学习活动中。

)三、选择题1.绝大多数地震是由( )造成的A.火山爆发 B.岩层断裂 C.山洪暴发2.当发生地震时,下列行为不适合的是( )A.如果在一楼,就迅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 B.如果来不及离开房间就躲藏在牢固的床.桌子等坚固的家具下 C.地震发生时,快速跑到窗边,打开窗户大声呼救3.( )是地震形成的地形地貌A.盆地 B.堰塞湖 C.平原四、简答题如图所示,找一块薄木板或木棍,双手分别握住两端,均匀用力使它弯曲,直至折断,体会断裂时的感觉说一说此过程与地震类似的地方五、实验探究地震是一种对人类危害很大的自然图1 图21.图1所示的情形是地震使地面出现( )某实验小组想模拟这个过程,他们将泡沫小盒的两半拼接起来,在上面铺上一层( )将土.水和成泥,并将它铺在铺好的( )的小盒上2.等泥变干后,将这个小盒的两半迅速拉开或挤压(如图2所示)将小盒的两半迅速拉开,泥土会( ),这就是地面出现的( );将小盒的两半迅速挤压,泥土会( ),这就是地面出现的( )。

3.下面分别是岩层发生弯曲和岩层断裂.错动的图片,根据实验现象,推测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岩层发生弯曲 岩层断裂.错动4.如果发生地震,你会怎样保护自己?答案及解析1、 填空题 1.地震 能量解析∶ 地震是自然界经常发生的一种现象,是地球内部能量的一种释放 2.六 地震解析∶科学家将地壳分为亚欧.太平洋.美洲.印度洋.非洲和南极洲六大板块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是地壳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带,也是火山.地震较为集中的地带 3.地球内部 火山喷发 地震解析∶地壳的运动释放出很大的能量,常常会引发地震 4.8滑坡 堰塞湖二、判断题1. 解析∶ 地震会改变地形地貌,如堰塞湖.峡谷等的形成 2.√ 解析∶ 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的一种释放,是板块运动的表现3.V 解析∶地震会使地壳板块受到挤压而断裂.错位造成升降运动,使房屋倒塌.道路损毁 4. 解析∶ 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的一种释放,地下会传来轰鸣声三、选择题1.B 解析∶绝大多数的地震都属于构造地震构造地震又称为断层地震,是由地下岩石发生断层而引起的2.C 解析∶地震刚发生时,有十几秒的时间可以用来逃生,如果在一楼,可以迅速逃到户外;如果来不及离开房间,就要寻找承重墙角落躲避,或躲避在结实.坚固的掩体下方;地震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发生速度很快,外面的人也无法施救,而且地震发生时,要远离窗边,以免因摇晃而跌落窗外.3.B 解析∶ 地震会引发山体没走,阻塞河道,堰塞湖就是地震形成的湖泊。

四、简答题薄木板断裂时会瞬间发出响声,这就像地震发生时剧烈的响声;薄木板断裂时两只手会感觉到震动,两只手会有阵痛的感觉,这就像地震发生时的震动五、实验探究1.裂缝 塑料薄膜 塑料薄膜解析∶ 地震大多是岩层断裂引起的,岩层断裂时,地面上会产生裂缝 2.裂开 裂缝 隆起或升高 岛屿或山脉解析∶地震可以迅速改变地形地貌板块拉伸时地面会产生裂缝,形成峡谷;板块挤压时地面会隆起,形成岛屿与山.脉3.岩层受到挤压会发生弯曲,受到拉伸会出现断裂或错动解析∶岩层挤压和拉伸能产生地震,地震会释放巨大的能量,使岩层发生弯曲.断裂或错动 4.当地震发生时,如果在家中,可以射入卫生间这样空间狭小而又有管道通气的地方;如果在学校,要尽快跑到操场等空旷的地方;如果在教室,尽量躲在课桌.讲台下等有坚固遮盖物的地方。

THE END
0.地震班会教学设计(精选5篇)地震班会教学设计3 活动准备: 收集有关地震的相关材料;排练节目;课件制作等。 活动目标: 通过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成因分布、危害及防御措施。初步了解地震、各种灾害之间的关联性。 活动过程: 一、宣布活动内容 同学们,这次日本大地震,给日本人民带来巨大的伤痛及损失,谁能来说一说你了jvzquC41yy}/qq6220ipo8pcqunj1sncqz{fuqjlk1<33<:80jznn
1.地震安全教育教案6篇(全文)地震安全教育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了解地震的原因,以及预防地震伤害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在Flash动画和图的启发下,想像地球内部的运动。 3、向学生进行科学自然观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地震的成因。 教学难点:地震的求生。教学过程: jvzquC41yy}/;B}wgunv0lto1y5gkujx9uo83‚{0jvsm
2.地震灾害教学设计(精选9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地震灾害教学设计(精选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地震灾害教学设计1 jvzquC41yy}/qq6220ipo8pcqunj1sncqz{fuqjlk1<33<::0jznn
3.地震教学设计(精选22篇)地震教学设计(精选22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地震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jvzquC41yy}/qq6220ipo8pcqunj1sncqz{fuqjlk1<33<:;0jz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