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的受热过程教案docx

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阐述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原理。

能够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如昼夜温差变化、温室效应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阅读图表、分析数据等方式,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利用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地理现象,增强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探究大气环境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使学生认识到大气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密切关系,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资源观。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原理。

2.教学难点

理解大气的保温作用原理,特别是大气逆辐射的概念。

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一些自然现象。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解大气受热过程的基本概念、原理等基础知识,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初步的认识。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大气受热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如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方式等,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4.案例教学法:选取昼夜温差变化、温室效应等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加深对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分钟)

播放一段关于地球大气环境的视频,视频中展示了日出日落时天空的颜色变化、白天和夜晚的气温差异等现象。视频播放结束后,提出问题:为什么天空会呈现不同的颜色?为什么白天和夜晚的气温会有明显的差异?这些现象与大气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大气的受热过程。

(二)新课讲授(30分钟)

强调太阳辐射能在到达地球之前,要经过厚厚的大气层。大气层对太阳辐射有一定的影响,这将在后面详细讲解。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10分钟)

吸收作用

举例说明,平流层中的臭氧吸收紫外线,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而对能量最集中的可见光吸收很少。

反射作用

结合云层反射太阳辐射的图片,讲解云层等较大颗粒的物质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

强调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如在阴天时,太阳辐射被云层大量反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少。

散射作用

展示晴朗天空呈蔚蓝色的图片,讲解空气分子和微小尘埃对太阳辐射有散射作用。

解释为什么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是因为波长较短的蓝色光最容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看起来是蓝色的。

说明散射作用的强弱与太阳高度角有关,太阳高度角越小,散射作用越强,如早晚太阳高度角小,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长,被散射得多,所以此时天空较亮;中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短,被散射得少,所以天空较蓝。

3.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10分钟)

地面辐射

讲解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温度升高,同时向外辐射能量,这种辐射称为地面辐射。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其能量主要集中在红外线部分。

强调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因为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等物质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能力很强。

大气辐射

讲解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后,也向外辐射能量,这就是大气辐射。大气辐射也是长波辐射。

展示大气辐射方向的示意图,说明大气辐射一部分射向宇宙空间,另一部分射向地面,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称为大气逆辐射。

4.大气的保温作用(5分钟)

结合前面所学内容,讲解大气的保温作用原理。

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升温,同时向外辐射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后升温,又向外辐射大气辐射,其中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举例说明,秋冬季节,晴朗的夜晚气温较低,就是因为大气逆辐射弱,地面热量散失快;而多云的夜晚气温相对较高,是因为大气逆辐射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好。

THE END
0.2.2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教学设计2025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课程:高中地理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章节: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大气的受热过程。根据课程标准,本节重点阐述了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之间的能量转换关系,说明太阳短波辐射可穿透大气到达地面,而地面长波辐射则被大气 jvzquC41yy}/|}m0eun1|thv1;59;=4864ivvq
1.培养研究——以"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课堂教学为例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重视对学生思维特质的培养研究,下面以"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为例加以说明。张建寿中学地理教学参考jvzquC41skqbp7hsxkv/exr1Skqbp8Ftvkimg8IgvcomAri?62659B=2
2.教师招聘面试高中地理《大气的受热过程》说课稿学生已经掌握对流层大气的特征,但要构建大气与太阳辐射作用之间的关系,还比较困难。本节内容对高一学生来说,陌生名词比较多,如长波辐射、短波辐射、大气逆辐射等,增大了学生的理解难度。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目的和学生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jvzquC41cj4iwjyw0eun1;5451733=4499;35<3jvor
3.高中地理《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教学设计.pdf垂直高度上对流层内部的大气运动状况与近地面天气状况。 地理实践力:绘制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与热力环流示意图,分析“海陆风” “城市热岛”的形成过程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人地协调观:根据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运用大气逆辐射相关知识说明温室 气体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描述人类活动对温室效应的作用与环境的影响。 jvzquC41o0hpqt63:0ipo8mvon532;:1237:1@6683973<92326377xjvo
4.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教案2023-03-27[中学]教师资格面试高中地理-《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教案 2021-12-17[中学]高中地理《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教案 // 很抱歉!本词条没有更多信息 // 猜你喜欢 2025-10-08 [考试公告]2026安徽省考公告每年时间一样吗? 2025-10-08 [考试公告]2026安徽省考公务员公告出了吗? 2025-10-08 [考试公jvzquC41o0ughls0eqs0vjl174?69A3jv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