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主体:姜**(实名认证)
IP属地:江苏
下载本文档
1、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教学设计龙城高级中学 张旭彦【课程标准要求】内 容 要 求教 学 提 示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是选择性必修一模块的重要基础知识,设计自然环境组成要素中的岩石,是对必修一模块中地球圈层结构、地球演化过程等内容的拓展与深化,对于认识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有重要意义。【章节分析】本节内容对应的课标要求是“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是全册书中有关自然环境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认识地表形态形成原因及变化的基础。本课时利用岩石标本、景观照片等途径,从引导学生认识岩浆、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入手,理解三大类岩石的成因,岩石圈物质
2、循环过程是本节的教学重点。通过绘制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过程示意图,促进学生理解并建构知识体系。本节内容的知识结构如图1所示。图1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该节知识结构【教学思路】以生活中常见的岩石,例如泰姬陵、假山、公园石凳、厨房等所用的石材为情境,提出情境问题“这些石材属于哪一类岩石?”“它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等问题引出学习的主题。而后通过设置的四项活动“寻找岩石圈”“带领岩石回家”“追寻岩石的前世今生”“体会循环的意义”,分别回顾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知识,了解岩浆和三大类岩石的特征,阐述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从而达成学习目标。图2 教学思路【教学目标】1、利用图片、岩石标本说出岩浆岩、沉积岩
3、和变质岩的基本特征,理解三大类岩石的成因。2、绘制示意图,理解并说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3、结合实例,分析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的意义。【教学重难点】三大类岩石的基本特征和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本课时的知识内容较为抽象,在对不同类型岩石的认识上,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岩石标本引导学生观察加深记忆。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需要对不同状态下岩石变化过程充分了解,可利用动画直观呈现给学生。【课堂活动设计】第一部分:新课导入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展示泰姬陵、人民英雄纪念碑、公园石凳、假山、厨房等照片,提出引导性问题。观察图片并思考问题。从生活中的现象导入,提高亲切感和熟悉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问
4、题导学这些材料都属于哪一类岩石?2、这些岩石是怎么来的,未来会变成什么?第二部分:新授内容设计探究活动1:寻找岩石圈。通过回顾必修一的知识,在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图中指出岩石圈所在的位置,为学习新知识进行铺垫。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寻找岩石圈教师展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图,学生回顾必修一的相关知识,找出岩石圈所在的位置。回顾必修一的知识内容,在图上指出岩石圈的范围。岩石圈的物质循环需要以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知识为铺垫,巩固旧知以便于学生建立新知。探究活动2:带领岩石回家。通过展示岩石的图片或岩石标本,逐步分析岩浆和三大类岩石的基本特征,并找出代表岩石。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介绍岩浆和
5、岩浆岩的特征。教师介绍岩浆的特征,着重强调高温和挥发性。并结合内力作用强调岩浆活动的两种表现形式喷出和侵入,让学生观察玄武岩和花岗岩的特征,猜测其所属的类别,比较两种作用的不同点。观察岩石的特征,并区别侵入岩和喷出岩。学生自主判断利于新知构建,照片展示直观形象,便于得出喷出岩和侵入岩的不同。介绍沉积岩的特征通过观察沉积岩的层理构造和沉积过程,请学生归纳沉积岩的两大特征:层理性和可能有化石。着重介绍砾岩砂岩、页岩的区别和石灰岩的特殊性。观察图片或岩石标本,归纳沉积岩的特征。直观感受,增强视觉型记忆,自主归纳提升归纳能力。介绍变质岩的特征以石灰岩变质为大理岩为例,讲解变质作用以及变质岩的特征,并强
6、调各类沉积岩变质所对应的变质岩。学生思考并记录。变质作用较为抽象,难以直观展示,此处教师讲解更佳。探究活动3:追寻岩石的前世今生。通过讲解岩浆和三大类岩石的转换过程,帮助学生提炼归纳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讲解岩浆和三大类岩石之间的转换过程教师详细讲解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过程。学生用简单的示意图归纳岩浆和三大类岩石之间的关系。绘制示意图,提炼归纳。锻炼绘图能力和总结归纳的能力。探究活动4:体会循环的意义。通过列举实例,归纳岩石圈物质循环的意义。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列举实例归纳意义实例赫顿利用现在地貌特征解释地质历史时期情况。化石指示古生物环境。岩浆活动塑造地表形
7、态,完成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列举实例,并归纳意义。与地理环境、人类活动相结合,培养人地协调观。第三部分:课堂总结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时的内容。【教学总结】本节课的知识内容理论性较强,学生无法在平常生活中直接观察到,较为陌生,且三大类岩石转化所跨的时间长度较大,学生较难理解。因此在导入新课时以旅游景点、生活场景为例,启发学生思考常见事物背后所隐含的地理问题,让学生感受到熟悉感、亲切感。学生前期已完成内外力作用的学习,对于三大类的岩石成因理解较为深刻和到位,但在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过程中容易产生沉积岩、变质岩能够直接转化为岩浆岩的混淆,因此,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过程图一定需要学生在笔记本上亲自尝试绘制,一方面增强记忆力加深理解;一方面也便于教师找出学生知识漏洞和误区,便于及时反馈问题。另外,教师要举出多个实例来帮助学
0/150
联系客服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