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主体:沈**(实名认证)
IP属地:云南
下载本文档
中华地图版选择性必修1教学设计课题第二单元《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主题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课型新授课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时第1、2课时备课人教材中华地图版高中地理课标要求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素养目标区域认知:调查家乡常见岩石或重要矿产资源,了解其分布特点与开发利用现状。综合思维:能够说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的成因、特征及代表岩石类型。人地协调观:列举常见的岩石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树立合理利用矿产资源的意识。地理实践力:绘制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中华地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第二单元,主要介绍了岩石圈的三大岩石类型(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及其相互转化过程。教材通过丰富的图表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岩石的形成、转化和循环过程,以及岩石圈在地球表层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为下一节《地表形态的变化》有关内容的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教材结构中起着启后的作用。课程内容分为岩石的基本类型、岩石的相互转化和人类对岩石的开发利用三部分,通过示意图和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综合思维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通过学习岩石的形成和利用,增强学生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地理学习中已经对地球的结构、岩石类型等有初步认识,但对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理解较浅,缺乏系统认知。高中学生对自然现象和地理景观有较高的兴趣,尤其是对一些奇特的岩石景观如黄山、泰山等表现出浓厚的好奇心。教学中可以利用这些兴趣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岩石的形成和转化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难以理解岩石在内力和外力作用下的相互转化过程,需要通过图表和实验活动帮助理解。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岩石标本、地质构造模型、多媒体动画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岩石的形成和转化过程。与此同时,通过具体的地理案例(如黄山花岗岩地貌、张家界砂岩峰林)和实际数据,引导学生分析岩石的形成和转化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帮助他们学会从多角度分析地理问题。学习目标1.运用示意图,解释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的形成过程。2.绘制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3.列举常见的岩石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重难点重点: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常见岩石类型的判读难点: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新课导入【探究】岩石在建筑中的应用岩石是山川大地的重要组成物质,可以形成大自然中各种雄伟、奇特、秀美的自然景观,可以被人类开采加工,成为重要的工业原料、建筑材料等。观察:校园中是否有各种用岩石作为材料的建筑与物品?教学楼的墙面、柱子、地面和台阶等,是否使用了多种建筑石材?花园中、池塘边的假山等,是否使用了不同的岩石堆垒?楼道内、陈列馆各处,是否有各种岩石构成的雕塑、艺术品?连接各处......是不是石子路......【提问】1.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岩石加工而成的物品?2.为什么园林建筑、室内装潢要选用不同的岩石或岩石加工的石材?阅读图文材料,思考并回答教师问题。1.岩石加工而成的物品花岗岩制成的厨房台面、大理石制成的地板和装饰面板等。2.原因不同岩石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引导学生观察校园内的岩石建筑和物品,使学生直观感受岩石的多样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既联系生活实际,又为后续学习岩石的类型和性质埋下伏笔。环节二新课讲授活动探究【阅读教材】阅读教材26页图文内容,找出岩石的概念、作用和基本类型。【展示图片】展示沉积岩、变质岩和岩浆岩的真实图片或岩石标本,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归纳岩石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的具体作用。一、岩石的基本类型【展示图片】运用示意图,解释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的形成过程。同步展示花岗岩、玄武岩、石灰岩、大理岩等岩石图片或标本,指导学生观察不同类型岩石的特征,从岩石形成过程中推测其分布。【提问引导】1.侵入岩和喷出岩形成过程有何不同?2.你能结合实例说出侵入岩和喷出岩的特征与分布吗?【知识拓展】展示“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深渊采集的玄武岩样品,强调大洋地壳和陆地地壳组成物质的差异。展示外力作用动态图和沉积岩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引导学生区分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等不同外力作用,结合砾岩、页岩和石灰岩的景观图,概括沉积岩的典型特征。【提问引导】1.请结合示意图和教材内容简述沉积岩的形成过程?2.结合实例分析沉积岩的特征与分布。【阅读】煤的形成常见的化石燃料煤由植物遗体演变而来,在不同的发育阶段会形成不同的品种,化学成分主要是碳、氢、氧、氮、硫等元素。【提问引导】煤炭的形成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展示图片】用图片展示石灰岩、石英砂岩、页岩等不同类型岩石在接触岩浆后物理化学性质发生改变的过程,引导学生归纳变质作用发生的环境。结合石英岩、大理岩、板岩和片麻岩等岩石的图片或标本,指导学生观察并概括变质岩的特征。【提问引导】1.说出变质岩的形成条件与特征?2.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变质岩,查阅资料明确原有岩石类型。【活动】判读陆地表层岩石类型的主要分布区【提问引导】1.地球表层分布最广泛的是哪类岩石?分析这种分布产生的原因。2.指出东非大裂谷的位置,说出该地岩石的类型,并推测其成因。二、岩石的相互转化【图片展示】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不同类型的岩石可以相互转化。展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示意图,讲解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差异,要求学生绘制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简图。【提问引导】1你认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什么?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是怎样的?请绘制简图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三、人类对岩石的开发利用【举例说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生产中岩石的广泛应用场景,如学校建筑与地面、家庭装修与家具等,列举常见的岩石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提问引导】除了建筑和艺术领域外,你还在哪些地方看到了不同类型的岩石?你能举例加以说明吗?【活动】矿物及其利用结合教材内容介绍矿物的概念与在人类生活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展示花岗岩中的主要矿物成分示意图和珠宝,拓展学生思维和眼界。【引导提问】什么是矿物?你能列举矿物在生活生产中的具体用途吗?【主题练习】1.根据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将岩浆、岩浆岩、沉积岩、沉积物和变质岩分别填人下图的空格内。2.在火山口附近可以见到一种“浮石”,它布满气孔,很轻,能在水中浮起。“浮石”属于三大类岩石中的哪一类?试解释“浮石”多气孔形成的原因。阅读教材内容,勾画重点内容,完成教师要求。1.岩石概念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按一定规律组成的天然集合体,是地球表层的基本组成物质。2.岩石作用岩石是山川大地的重要组成物质,可以形成大自然中各种雄伟、奇特、秀美的自然景观,可以被人类开采加工,成为重要的工业原料、建筑材料等。3.岩石类型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观看示意图,仔细聆听,思考并回答教师问题,完善听课笔记。1.形成过程差异喷出岩:喷出地表的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侵入岩:岩浆在地壳内部冷凝形成的岩石。2.特征差异侵入岩的矿物晶体颗粒较粗;喷出岩的矿物颗粒细小,通常难形成晶体,岩石中往往有气孔。观察图片,从图片中获取关键信息,思考并回答教师问题。1.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岩石经风化、侵蚀后形成各类碎屑物质,被流水、风等外力带到湖泊、海洋或低洼处沉积,漫长的地质历史中固结成岩。2.沉积岩的分布与特征沉积岩主要分布在地球表层,具有明显的层状结构,常保存有动植物化石。阅读材料,了解煤炭的形成过程,回答教师问题。煤炭的形成需要具备稳定的沉积环境和漫长时间的地质作用。植物遗体在湖泊、海湾、浅海等地势低洼的地方堆积,经数百万年的生物化学、物理化学和地质作用转化呈煤炭。观察图片,从图片中获取关键信息,思考并回答教师问题。1.变质岩的形成条件与特征形成条件:岩石在保持固体状态下,受高温、高压影响,矿物的种类和成分、岩石结构和构造发生变化。特征:质地致密,密度较大,颗粒定向排列,形成片理构造。2.典型代表大理岩、片麻岩、板岩、石英岩等。观察图片,了解陆地表层不同岩石的主要分布区,思考并回答教师问题。岩石与原因沉积岩,沉积岩在外力作用下形成。位置、岩石与成因东非大裂谷分布于非洲大陆东侧,主要以岩浆岩为主。东非大裂谷位于板块张裂处,地壳薄弱,岩浆活动频繁。仔细观察图片,聆听讲解,绘制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换示意简图。1.起点与终点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起点和终点是岩浆。2.描述过程岩浆通过火山活动或板块运动上升到地表或接近地表,冷却后形成岩浆岩。岩浆岩经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等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沉积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而变质岩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又可以重新熔化为岩浆。因此,岩浆既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起点,也是终点。列举常见的岩石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花岗岩、板岩、大理岩、安山岩(喷出岩)是最常见的建筑石材。石灰岩和大理岩是生产石灰、水泥的原料。思考并回答教师问题,观察中国地质地貌景观分布图,了解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形成的地质地貌景观典型分布区与原因。阅读教材内容,观看图片,思考兵回答教师问题。1.矿物概念矿物是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一定温度、压力和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2.矿物用途冶炼金属、制造硫酸、化肥、颜料等工业生产原料。阅读图文材料,完成对应练习。岩石类型与原因:浮石属于喷出岩,位于地壳深处的岩浆在巨大压力作用下会沿着地壳的薄弱带或裂缝上升,当岩浆冲破上覆岩层喷出地表,冷却凝结时,其所含气体会因压力减小而逸出,形成气孔。通过阅读和描述,帮助学生理解岩石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地理概念的理解能力。通过观察和总结,帮助学生掌握岩石的分类和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通过对比和讨论,加深学生对岩浆岩形成过程和特征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通过分析和归纳,帮助学生理解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和特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对地质现象的分析能力。加强地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拓宽学生视野,帮助学生了解重要的生活能源煤炭的形成过程。通过观察和总结,帮助学生理解变质岩的形成条件和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对地质作用的理解能力。拓宽学生视野,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岩石的分布规律及其形成原因。通过绘制和描述,帮助学生理解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复杂地质过程的理解能力。通过列举和思考,帮助学生了解岩石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树立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欣赏地质地貌景观,进一步深化岩石在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凸显岩石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保护岩石与地质地貌景观的主观能动性。通过阅读和讨论,拓展学生对矿物的认识,了解矿物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意识。以图片形式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重难点知识。环节三课堂总结与训练结合板书梳理知识框架,回顾本节内容重难点知识,加深理解。【随堂演练】出示本节知识结构框架,简要小结重难点知识。完成随堂演练,整理错题。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强化知识理解与迁移应用,同时培养学生的总结表达能力。板书设计作业设计A类作业练习:《分层练》B类作业熟练掌握:地方时与区时的计算方法教学反思从教学方法来看,本节课程采用多媒体演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及岩石的形成与转化。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如观察校园内的岩石建筑和物品,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课堂参与度较高。在绘制岩石圈物质
0/150
联系客服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