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学校:教师:授课班级:日期:
课题高一第一学期第二篇专题5板块运动-板块构造学说
知识与技能:
1.说出六大板块的名称、分布以及基本观点;
2.运用“海底扩张示意图”阐明海底岩石年龄的分布规律;
3.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典型地表形态的成因(如海沟、岛弧链和高大褶皱山脉)。
过程与方法:
1.阅读专栏“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板块构造学说的‘三级跳’”,初步体验从材料中获取信
教学目标息的过程;
2.通过观看flash动画、阅读“世界地形图”与“板块边界示意图”,判定板块边界类型
及其对应的地貌形态,提高读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板块构造学说”的“三级跳”的学习,感悟科学探究的
无止境、科学研究的严谨性、科学质疑的重要性,从而树立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精
神。
教学重点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板块的名称、分布,板块运动的原因、造成的影响)
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解释裂谷、海洋、海沟、岛弧、海岸山脉、高大山系的成
教学难点
因。
教学方法讲授法、地图法、讨论教学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地图册
教学过程
分配环节内容
2’导入导入在上今天的内容之前,老师先请大家看一张图。这是我们观察图片,
地理教材封面的底图,大家来说下这是什么地方啊?大胆质疑,
不错,这是喜马拉雅山。曾经有一位在青藏高原跋涉的旅启发学生
行者在途中休息时随手捡起地上的一块小石头,却惊讶地发现的思维,同
那是一块海洋生物化石。在高大的喜马拉雅山上怎么会有海洋时也是激
生物化石呢?后来,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其实早在4000多万年发学生的
前,喜马拉雅山曾经是一片海洋,是什么力量让喜马拉雅山“长求知欲。
高”了呢?
再看这张图,这是一张世界各大洲轮廓图,看到这张图,
大家有什么想法吗?(手勾勒出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
哦,很好,有同学注意到了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南美洲。
他们看似原来是在一起的,那么又是什么力量把他们分开了
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开这些谜题,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
内容——板块运动。(写下板书:专题5板块运动)
8新课刚才同学们发现大西洋两岸非洲和南美洲的轮廓可以拼合观看
教学在一起。其实,早在1910年,德国著名的气象学家、天文学家flash,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