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大庆市公安局机关党委 李文
《一口红井的故事》
1931年瑞金成立了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政府起初设在叶坪,但为了安全起见,1934年7月,中央机关从叶坪搬迁至沙洲坝,沙洲坝成为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心脏。沙洲坝当时流传一首民谣:“有女莫嫁沙洲坝,天旱无水洗头帕。”说的是当年的沙洲坝干旱缺水,不仅无水灌田,就连群众喝水也非常困难。毛泽东主席住进沙洲坝的村子里后就印证了这句民谣,有一天傍晚,毛主席办完公事从外面回来看见乡亲们在塘里挑水,便问:“这水挑去做什么用?”乡亲们说:吃呀!“。“水这么脏,能吃吗?”乡亲们苦笑着说:“有什么办法,再脏也得吃啊!”毛主席说:“不会打井么?”乡亲们摇摇头说:“沙洲坝人喝不得井水,这是天命!”毛主席听后哈哈大笑说:“不要信天命,要信革命!还是打口井吧!”当时沙洲坝的村民们谁也没有把这句话记在心里,仍然每天到塘里挑水吃,毛主席也每天早出晚归忙他的公事。
但之后的一天清晨,天刚朦朦亮,起来挑水的人,看见有两个人影在村头走来走去。一个拿着锄头,一个拿着锹,这里锄锄,那里铲铲。谁这么早起来干什么呢?走前一看,原来是毛主席和他的警卫员。挑水的乡亲问:“毛主席,你这是干什么?”毛主席说:“找水源、挖井。”说完,便和警卫员在一块长满油草的地方铲开地皮挖了起来。于是,毛主席挖井的事,立即传遍了全村,众人都自动的找着锄头铁锹,齐集到村头和毛主席一道挖井。毛主席一边和大家挖井,一边对乡亲们说:“这几天忙,没工夫找大家商量打井的事,今天有半天空,我先替大家找个有水源的地方,定个位,破个土。”大家听后都笑了,一起说说笑笑,不到一天工夫,一口井便挖成了。从此,沙洲坝的乡亲喝上了清澈甘甜的井水。因为井是红军来了以后毛主席亲手挖的,所以乡亲们给这井起了个名字叫“红井”。
1950年,沙洲坝人民将毛主席带领军民开挖的这口水井进行了全面整修,并把这口井取名为“红井”,同时在井旁立上了一块石碑,刻上“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十四个赤金大字,以此表达对毛主席的无限崇敬和思念。
这口“红井”的背后代表着的是一名共产党人一切为了人民的决心,代表着的是一名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担当和责任,更印证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铮铮誓言。作为一名奋斗在公安战线的共产党员,更要以先辈们为榜样,将自己的热血投身到共产主义事业中,为共产主义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