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是黄河流域水文行业的主管部门,担负着黄河流域水文站网规划、气象水文情报预报、水库河道及滨海区水文测验、水资源监测预报及调查评价、水量水质监测、水工程水利计算、水文基本规律研究、水文资料整汇编及使用审查、水平衡测试、水行政管理等工作。在黄河治理与开发、防汛与抗旱、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及生态环境建设中发挥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作用。
2014年,水文局认真贯彻落实黄委决策部署,以创新为动力,以改革促发展,水文管理不断加强,测报能力不断提升,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班子建设、党的建设、党风廉政建设、队伍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协同推进,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有力支撑了治黄事业与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水文水资源测报取得新成绩。加强凌情监测和气温预报,准确预报了宁蒙河段封开河时间和最大十日水量,为黄河防总主动防御,科学调度做出了积极贡献。从实战出发,调整充实黄河水文应急监测队,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培训和应急监测演练。面对7、8月主汛期中下游旱情及9月上中旬黄河中游、渭河、伊洛河等相继发生秋汛洪水,水文职工恪尽职守、勇于担当,科学施测,严格质量,圆满完成各项测报任务。准确预报花园口天然径流总量,预报误差仅为1%,为水资源管理调度提供了支撑。发布2014-2015年度非汛期径流预报,为黄河水量调度及防凌预案制定提供了依据。及时预警了渭河、汾河等支流多次出现的水调警戒流量,有效应对渭河油污染等6起突发水污染事件。圆满完成冲刷潼关高程、调水调沙、引黄入冀等专项水文测报。基础业务取得新成果。主编的《水文设施工程施工规程》和《水文测量规范》被批准为水利行业标准发布。重大项目规划编制和建设管理取得新进展。编制完成黄河水文发展“十三五”规划思路报告。黄河流域省界断面水资源监测站网8处新建水文站、大江大河水文监测系统一期工程和黄河流域省区取用水量监测能力建设工程可研报告编制完成。国家地下水监测项目(水利部分)初步设计提交水利部审查。黄河流域省界断面水资源监测站网15处改建水文站开始实施;黄河流域水文应急机动测验队建设实施方案获批,项目建设取得阶段成果。组织开展了施工进度、质量管理和安全生产联合检查,稳步提升了工程质量和进度控制水平,年度建设任务和资金支付目标顺利完成。科技创新再上新台阶。不断完善水文科技管理机制,新筛选25个项目纳入创新计划。加强项目跟踪管理,前两批项目相继投入生产应用并发挥效益。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取得显著成效,被评为黄委先进单位。自行研制的全国第一艘ADCP专用测船投入使用,同位素在线测沙仪、电磁流速仪研制取得突破。5项成果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其中大禹一等奖1项、黄委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深化改革迈出新步伐。成立深化黄河水文改革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和加强黄河水文能力建设指导意见,部署了第一批22项重点改革任务,明确了水文改革的顶层设计、路线图和时间表。水文经济取得新发展。按照“一企一策一方案”要求,开展了投资企业清理排查,编制完成《水文局投资企业清理整合方案》。利用技术优势,抓住水利建设与水文发展机遇,扩大了经营业绩。同时加大对企业监督与管理力度,强化了风险意识,经济发展呈现良好态势。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呈现新气象。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取得新成效。综合管理呈现新局面。
黄河包头水文站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郊区画匠营子村,距包头市中心约16km,地理坐标为东经109°55′,北纬40°32′,距上游三湖河口站149km,距下游头道拐站151km。属国家基本水文站。
包头水文站的建设并投入运行,对于国家收集基本水文规律资料,满足水资源评价、水文计算、水文情报、水文预报、冰情观测和水文科学研究以及为内蒙古沿黄经济社会发展,防汛防凌,抗旱减灾和水资源的利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4年黄河水文工作会议召开】1月21日,2014年黄河水文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会议旨在深入落实全河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13年黄河水文工作,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部署2014年重点工作。水文局副总工,各水文水资源局主要负责人及办公室主任;局直各单位、机关各部门班子成员和职工代表在主会场参加会议。局属6个水文水资源局和勘察测绘局共设7个分会场,700多名干部职工参加和收看会议现场直播。陕西省江河水库管理局派人参加了会议。水文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含峡作了题为《抢抓机遇求真务实全面推进黄河水文事业健康和谐发展》的工作报告。
黄委水文局副局长张红月主持会议并作总结讲话,副局长谷源泽、张松,纪检组长谢红分别宣读了对目标管理、专项工作、安全生产先进集体的表彰决定,副局长马永来对《关于加强黄河水文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讨论稿作了说明。局工会主席钞增平出席会议。
杨含峡明确指出,2014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的攻坚之年。全局上下要积极践行黄委党组“治河为民,人水和谐”的治黄新理念,以创新为动力,以改革促发展,着力推动各项工作实现新突破,努力开创黄河水文事业改革发展新局面。一要全面做好水文水资源监测预报工作。密切关注气象、水情和凌情变化趋势,全力做好防凌测报各项任务;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早部署、早安排、早动手,扎实做好备汛工作;加强洪水测报质量管理,精细做好水文测报工作;高质量做好资料整汇编和水库河道断面测验。二要推进落实《关于加强黄河水文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继续优化水文发展顶层设计,完善水文规划体系,提高水文项目前期质量,稳步推进规划编制和前期工作。三要针对2014年全局基建项目种类多、范围广、难度大等实际,提前谋划,加强基本建设管理。四要不断提高科研能力,建立科技项目管理平台,促进成果推广应用,推进高新技术的引进和研发,完成年度研究任务。五要进一步规范财务管理,深入研究政策,积极争取经费,有力保障水文事业发展需求。六要把握好当前水利发展的大好机遇,充分发挥黄河水文在规划设计、仪器装备研发、水文专项服务、勘察测绘等方面的技术和人才优势,努力推动水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七要抓好干部职工队伍建设,严格执行干部培养、选拔、任用有关规定,优化各级领导班子结构。八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责任落实。九要加强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推进黄河水文文化建设。十要强化制度执行力,靠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不断提高综合管理水平。
【完成2014-2015年度凌汛测报任务】3月24日黄河内蒙古654公里封冻河段全线平稳开通,至此水文局圆满完成2014-2015年度凌汛测报任务。
本年度黄河中游河段龙口库区和天桥库区封冻,最大封冻长度达57千米,整个凌汛期凌情平稳。黄河下游河段凌汛期气温较常年偏高,出现两次短暂的流凌过程,累计流凌仅3天,未出现封河。本年度是黄河下游有资料记录以来的第12个未封冻年份,也是小浪底水库运用以来的第5个未封冻年份。凌汛期间,水文局严格执行防凌值班及领导带班制度,密切监视气温和凌、水情变化情况,遇到特殊凌情或重大天气过程随时组织相关技术人员会商,及时跟踪凌情发展动态,绘制封开河形势图,及时发布凌情预报及通报。加强与黄委及地方政府防汛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通过电话、传真、短信等手段第一时间向相关人员和上级主管部门通报特殊水情和凌情,并参加黄委防凌会商。在封开河关键期对重点河段加密测报,增加凌情巡测频次,滚动分析预报开河形势,共制作发布宁蒙河段中短期气温预报144期,下游河段长中短期气温预报78期,凌情动态114期,凌情预报6期,凌情通报5期,绘制传送封开河形势图70期,完成固定冰情巡测断面冰厚测量1次,及时准确的凌情测报为黄河防凌和水库调度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开展新一代水利卫星小站汛前检查】为保障新一代水利卫星通信网运行畅通,5月7日至5月20日,水文局根据水利部《关于开展水利卫星通信地面站汛前检查的通知》文件精神,组织6个水文水资源局,开展50处卫星小站的汛前检查工作。
本次检查由水文局组织实施,6个水文水资源局进行指导,卫星小站所属单位自行检查的方式开展。检查内容包括室外天线偏移情况、馈源膜完好程度、中频电缆连接状况、卫星室内设备工作状态、语音通话是否畅通、远端视频监控运行状况、Internet接入情况、电源接地是否满足要求等多个项目,基本覆盖了卫星系统日常应用的各个方面。
新一代水利卫星通信网是通过亚洲5号和亚太6号卫星进行信号传输,具有覆盖范围广、抗水毁能力强等优点,是应急抢险通信的重要手段,也是地面通信网的补充和备份。及时开展水利卫星小站检查工作,对保证卫星小站设备正常运行,确保2014年安全度汛具有重要意义。
【完成2014年汛前准备工作】为全面检验2014年汛前准备工作,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安全度汛,5月下旬,黄委水文局组成7个检查组,分赴局属各单位和机关有关部门进行汛前准备和安全检查。按照“三个百分之百”要求,检查组全面检查各类应急测报预案、指挥调度、应急通讯、人员调配、物资保障能力等方面,重点检查关键测区、关键河段、关键站点测报超标洪水、异常洪水及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和实战演练,切实排除隐患,保障安全生产。6月13日,水文局召开2014年汛前检查汇报会,各检查组汇报了对局属各单位和机关有关部门的汛前准备及安全生产工作检查情况,全面完成2014年汛前准备工作。
通过汛前检查,局属各单位和机关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汛前准备工作,克服人员少、时间紧、任务重等不利因素,动手早、行动快、高标准、质量高、重实效,做到了“思想、组织、物资、技术、安全”五落实,具备了在现有设施设备条件下测报好标准范围内洪水的能力,并对异常和超标洪水也有相应应急预案。
【完成《守望大河》出版】由黄委陈小江主任作序、杨含峡局长编写前言、黄委水文局编著的长篇报告文学《守望大河》,2014年4月由黄河水利出版社出版。
这部书近24万字,由东风劲吹大河潮涌、风口浪尖演绎“浪漫”、追寻凌情戏冰河、而今迈步从头越、且看今日浪淘沙、呵护生命之水、水文“护法”在行动、用服务赢得社会声誉等八个篇章组成,精选近百幅照片,记述和反映了近年来黄河水文抓住加快水利改革与发展的历史机遇,在防汛抗旱水文水资源测报、水文基础设施设备建设、科技创新、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水文执法管理等方面所取得的进步,通过大量鲜活事迹,以生动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幅人水和谐、开拓进取的美丽画卷,使读者进一步了解真实的黄河水文人的工作和生活,感受黄河水文精神所蕴含的正能量。是继《水文感动黄河》之后,一部集可读性和史料性为一体、展示黄河水文风采的力作。
【完成河南、山东委管取水口现场查勘】黄河流域省区取用水量监测能力建设工程是黄委主任专题办公会会议确定的工作内容,主要为黄委监督考核流域内取用水管理提供决策依据。为查明引退水监测现状,确定建设方案,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打好基础,水文局成立查勘组,自4月下旬开始,经山东、河南河务局大力协助,先后开展了山东、河南线取退水监测站点现场查勘调研工作。
在山东、河南河务局大力协调下,查勘组完成34处取水站点现场查勘工作,复核了相关站点位置、名称、引退水流量、主要取水用途、取水方式、现状监测情况以及所属管理单位等情况;收集相关站点水文、地质、供水、供电、通信等资料;初步确定了相关站点监测方式、建设方案及内容等,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积累了原始资料。
【完成渭河河道查勘工作】 6月9日-13日,水文局会同三门峡库区水文水资源局赴渭河进行了河道查勘,本次查勘由水文水资源信息中心主任霍世青带队,查勘了渭河两岸堤防,10余处控导工程,潼关、华县、咸阳、魏家堡、北道、武山、甘谷等11处水文、水位站,以及多处滩区、数条支流入渭口和数个橡胶坝等。
近年来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渭河流域下垫面情况和河道洪水演进规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例如:2013年渭河洪水演进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临潼站洪峰流量3920立方米每秒,而相应华县站洪峰只有2470立方米每秒,洪峰削减达37%,远远高于不漫滩洪水15%的平均值。这些特殊情况的出现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有很大的关系。
【沁河中下游河道查勘】为掌握近年来沁河河道变化情况,更好地分析河道变化对洪水演进的影响,6月17~20日,水文局组织人员对沁河中下游进行河道查勘。
查勘组沿途查勘了张峰、河口村水库,沁河两岸堤防及险工,沁南、沁北溢滞洪区,润城、五龙口、武陟水文站以及杜河、拴驴泉等水电站和数个引沁灌溉工程,并就水文测验、水情报汛等问题与水文站、河道及水库、水电站工作人员进行了座谈。
沁河洪水是黄河“下大型”洪水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多年未发生较大洪水。近年来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沁河河道及流域下垫面情况发生了较大变化,此次查勘过程中发现,沁河河道上兴建有大量的中小型水力发电站,引水、阻水工程多,侵占河道现象屡见不鲜,特别是张峰水库和河口村水库修建后,极大地改变了沁河流域的产汇流和洪水演进规律,对水情报汛、洪水预报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通过查勘,了解了近几年沁河中下游河道的演变情况,初步掌握了沁河河道现状,有助于预报人员对洪水预报影响因素的分析考虑,为做好本年度沁河洪水预报工作提供了更好的技术支撑。
【完成2013-2014年度黄河非汛期径流预报】径流预报是黄河水量统一调度的重要依据,自黄河水量统一调度以来,黄委水文局已连续14年度开展了黄河非汛期径流预报工作。
根据2013年汛期黄河流域降雨径流特点,考虑非汛期径流变化规律及降雨趋势,水文局于2013年10月底制作完成了黄河干流主要站(区)2013年11月-2014年6月径流总量、月平均流量和花园口站年度天然径流总量预报,以及渭河和沁河主要站2013年11月-2014年6月径流总量、月平均流量预报。同时,每月逢7日及时对下一旬、月径流做出修正预报。本年度水文局共制作发布黄河流域非汛期径流预报32期,其中干流径流预报24期,支流径流预报8期。其中,预报2013年7月-2014年6月花园口天然径流总量为480亿m3,实况2013年7月-2014年6月花园口天然径流总量约为486亿m3,预报误差为1%,圆满完成了2013-2014年度黄河非汛期径流预报任务。及时准确的径流预报为本年度黄河非汛期水量调度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科技进步奖评审】7月7日,经过水文局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专家评审,“泾渭河下游径流预报与干旱监测技术研究”等33个科技项目获奖,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23项,三等奖5项。并以《关于颁发水文局 2014年科技进步奖的通知》(黄水科技【 2014 】 7号)进行发布。
【清华大学和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代表团访问花园口水文站】 7月22日,清华大学和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专家与师生组成的代表团一行60人来到花园口水文站进行交流和考察。该代表团由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副院长王忠静教授带队,黄委国科局科技处张国芳处长陪同参访,黄委水文局科技处处长张法中、河南水文水资源局副局长王德芳等接待了来宾。代表团不仅听取了花园口水文站介绍、参观了花园口水文站的报汛机房以及黄河水文展厅,还到水文站断面处实地了解了黄河水文情势以及河道变化、堤防建设等情况。参加交流的中澳学者对黄河水文测验现状、水文局自主研发的先进测验仪器、以及黄河水文发展历程等都表现了浓厚的兴趣,在参观交流的各个环节都积极地向水文局及水文站的专家询问相关技术及应用的详细情况,同时也对黄河水文事业近年来的蓬勃发展及水文监测技术开发应用给予了高度评价。
【开展2014年主汛期安全生产专项督查】7月中旬-8月上旬,由水文局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带队,从各基层局、机关有关部门抽人,组建6个安全生产督查组,分别对6个基层局主汛期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了督查和指导。
督查组采用听取汇报,查阅资料,深入作业现场检查等方式对基层各测站安全生产管理情况进行了督查,重点督查了各测站贯彻落实《水文局安全生产检查规定》情况、隐患排查治理闭合情况和水利安全生产信息填报工作开展情况,并对各测站生产安全重点领域、部位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对现场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整改要求。同时,根据《黄河水文安全生产考核办法》要求,各督查组还选取两个水文站进行安全生产现场检查考核。
本次在全局范围内全面开展主汛期安全生产督查,基本摸清了事故隐患和薄弱环节,增强了职工安全意识,进一步夯实了水文局安全生产基础,促进了黄河水文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
【黄河流域及内陆河湖2013年度水文年鉴汇编成果流域验收工作】8月14日至27日,黄河流域及内陆河湖2013年度水文年鉴资料汇编成果流域验收工作在陕西延安市圆满完成。
新疆、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省(区)水文(水资源)(勘测)(总)局,陕西省三门峡库区管理局,黄委水文局,黄委上游、宁蒙、中游、三门峡库区、河南、山东水文水资源局等18个单位30多位代表专家参加了审查验收工作,审查验收了第4卷第1~8册、第10卷第2~6册,共计13卷册水文年鉴资料。
黄委水文局非常重视本次审查验收工作,黄委水文局谷源泽副局长亲临现场并作了重要讲话,希望参会专家认真负责、相互交流、精益求精,切实履行流域审查验收职责,把好流域审查验收资料质量关,为黄河流域及内陆河湖2013年度水文年鉴资料汇编成果在全国终审会上取得好成绩打下坚实基础。
此次审查验收工作本着质量第一的原则和对历史负责的态度,严把审查验收质量关。对各位专家审查发现的错误及问题专门抽出时间进行交流和讨论,最终经专家组核实、确认后进行逐一修改。审查验收期间,黄河河南水文勘测设计院派出专人到现场对年鉴排版数据及时进行更正。
【第五届水文勘测技能竞赛】9月23日至27日,水文局第五届水文勘测技能竞赛在巴彦高勒水文站举行。黄委人劳局人才交流中心副主任王国栋、水文局副局长张红月、人事劳动教育处处长李连祥参加并做了重要讲话。
此次竞赛历时5天,竞赛内容为理论知识、内业操作、计算机、外业操作(流速仪拆装、雨量计安装调试、浮标测速、三等水准测量、GPS碎步测量、测流取样六个外业项目)几部分,各基层局通过竞赛层层选拔出的36名优胜者参加了本次竞赛。经过公开、公平、公正地激烈角逐,张宏愿等10名选手脱颖而出,荣获“水文局技术能手”的称号,宁蒙水文水资源局等3个单位荣获“技能竞赛优秀组织奖”。荣获此次“技术能手”的10名选手,还将成为水文局参加2017年全国水文勘测技能竞赛的候选选手。
本次竞赛活动是贯彻落实黄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建立黄委水文局技能竞赛常态化机制,加强水文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对水文局水文勘测岗位技能的一次集中检阅。
【完成2014年汛期水文情报预报工作】2014年汛期,水文局严格执行各项防汛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明确到人,汛前进行培训动员,汛期加强检查督导,圆满完成了汛期水文情报预报任务。从6月1日至10月31日,信息中心连续值班153天,期间每天由气象、水情、计算机网络三部门24小时同时值班,严密监视天气形势、雨水情和网络状况,及时发布各类预报通报,为黄河防汛提供了准确的信息支撑。
2014年汛期,进行天气会商122次;日常水情预报会商153次,较大水情预报会商31次。汛期信息中心共接收各类雨水情信息848094份,发布长中短期降水预报128期,黄河水情通报、预报35期,日常化洪水预报1056站次;编发水情日报、简报157期,计算机病毒预报13期;向各级防汛领导发送雨水情手机短信165次。
【“黄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界定及水沙变化研究”获2014年大禹水利科学技术一等奖】3月,水文局主持完成的“黄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界定研究”和参与主持完成的“黄河流域水沙变化情势研究分析与评价”以及由北师大负责完成的“渭河流域分布式土壤侵蚀模型与水沙变异规律”等项目整合的“黄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界定及水沙变化研究”获2014年大禹水利科学技术一等奖。
项目首次提出黄河中游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的概念;首次在三门峡库区滩地进行了淤积物完整钻孔取样,分析三门峡库区淤积物粒径组成;首次利用黄河下游多断面、多钻孔、深层次的钻孔取样资料,分析下游河道淤积物粒径组成;首次提出了以0.1mm为黄河中游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界定研究中粗泥沙界限的重要指标;首次通过研究输沙模数与分布面积的相互关系,确定粗泥沙集中来源区;首次对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的九条支流进行了产沙排序;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首次分析了重点支流内部的差异,提出了对支流内部进行治理的先后顺序。鉴定委员会评价该研究成果对指导防治黄河中游水土流失、减少入黄泥沙、防洪减淤、实施重点治理、维持黄河健康生命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总体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其中采用的界定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的方法具有很强的综合集成特点,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提高了我国土壤侵蚀研究领域的国际学术地位。同时,该研究成果不仅为该区减少水土流失,改变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等提供科学依据,还可延长小浪底水库的拦沙库容使用年限,维持黄河下游主槽过洪能力,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减沙效益巨大。
【2014年汛后黄河中下游水库河道统一性测验全面展开】 10月10日开始,由黄委水文局组织的2014年汛后黄河中下游水库河道统一性淤积测验工作全面展开,外业测量工作10月底全部完成,内业计算工作在11月15日完成。
本次淤积测验共实测断面678个,包括三门峡库区干流、渭河及北洛河共135个统测断面,小浪底库区干支流共174个统测断面,以及下游河道河南、山东段的干流统测断面369个。测验期间,下游8个水文站在10月16日同时进行输沙率测验。
为保证此次测量成果的质量,参加测验的黄委三门峡库区、河南、山东水文水资源局和水文勘察测绘局均进行了大量、细致的前期准备工作,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外业测验实施方案和严密的安全措施。对GPS、全站仪等仪器进行了认真的检验和维护,对测船、车辆进行了维修和保养,对救生圈、救生衣等救生、劳保用品进行了检查和补充,对外业测验所用的各类成果表、参数等进行了仔细的核对和检查。各有关单位对野外测量人员进行了培训,学习并掌握淤积测验的相关规范和技术规程,要求严格执行各项技术规程,保证测验成果质量。
【水库河道资料整编恢复刊印】根据工作需要,从2014年开始恢复黄河水库、河道资料整编和刊印工作。由于此项工作是自1990年以后第一次开展,为完成整编和年鉴刊印工作,8月水文局下发了《黄河河道观测技术规程》(试行)及《水库水文泥沙观测技术规程》(试行)文件,10月举办《黄河河道观测技术规程》(试行)及《水库水文泥沙观测技术规程》(试行)培训班。按水库整编区、河道整编区分别组织开展了资料在站整编、复审验收和汇编刊印工作,完成2013年三门峡、小浪底水库和黄河下游河道淤积测验资料的整编和年鉴刊印工作。
【2014年全断面测量工作】为全面、准确的掌握黄河三门峡、小浪底库区和下游河道滩区地形变化情况,了解近几年库区和下游河道泥沙冲淤的数量和分布,分析下游河道冲淤“二级悬河”的发展趋势,为制定三门峡、小浪底水库调度运用方案和黄河下游河道防洪预案,研究下游河道泥沙冲淤规律等工作提供重要依据。3月水文局下达开展三门峡、小浪底水库和黄河下游河道全断面测量任务书,完成黄河干流604个断面的设施维护、滩地地形测量工作, 12月召开水库河道全断面测量成果验收会。
【桃汛洪水测报及潼关高程推算】2014年黄委决定继续利用桃汛洪水冲刷降低潼关高程。根据黄委要求,2月上报试验原型观测预报方案的请示,下达任务书,明确局属各单位的具体任务。桃汛洪水期间,加强技术指导,分析洪水特性和桃汛洪水冲刷潼关高程试验效果,6月编写完成《2014年利用桃汛洪水冲刷降低潼关高程试验效果初步分析》报告。
试验期间宁蒙、中游和三门峡局共9个水文站、9个水位站开展了水位、流量、含沙量、输沙率和泥沙颗粒级配测验工作;在潼关河段开展了表层和深层河床质测验工作;在潼关(六)和潼关(八)断面开展了断面监测;在三门峡库区开展了试验前后的库区地形测量工作。3月分别完成桃汛前潼关高程、桃汛后潼关高程的分析报告,上报黄河防办。7月完成汛前潼关高程及推算说明的报告,11月完成汛后潼关高程及推算说明的报告。
【水质监测】根据黄委水质监测任务安排,1月按照新要求编制并下发了水文局《2014年度水质监测任务书》。指导基层按时完成了水质监测任务,完成了基层各站常规、省界水质监测资料汇总,并进行评价、审查和合理性检查后按时上报水资源保护局。完成了本年度40个干流断面、26个支流断面重点水功能区及23个重点入黄排污口的水质监测任务,共采集、监测1600多断面次样品,取得监测数据近3.8万个。2013年度水质监测资料按期完成整汇编,所有资料均达到验收合格。
【技术革新“浪花奖”评审】12月5日,经过水文局技术革新“浪花奖”评审委员会专家评审,“宁蒙河段凌汛期水气温变化影响分析”等37个项目获奖,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21项,三等奖13项。并以《关于颁发水文局 2014年技术革新“浪花奖”的通知》(黄水科技【 2014 】 12号)进行了发布。
【经济工作】2014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水文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不断强化经济管理,调整经济结构,推动技术创新,拓展外部市场,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总量逐步增加,职工收入稳步增长,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为黄河水文事业和谐发展提供有力的经济支撑。
2014年,水文局稳步推进投资企业的清理整合工作;加强经济管理,落实分解任务;充分发挥优势,开拓经营市场;调整经营结构,拓展服务范围;利用现有资源,开展多种经营。全年实现经济总收入47013.89万元,承揽社会工程合同额1809万元,企业利润总额2424.94万元,企业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5656.25万元,圆满地完成了黄委下达的各项经济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