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观点李春芬:以毕生之力开拓世界区域地理研究

李春芬(1912—1996),地理学家。江苏兴化人。1937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地理系。1943年毕业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获加拿大第一个地理学博士学位。1946年任浙江大学史地系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主任、西欧北美地理研究所所长、副校长,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国际地理联合会(International Geographical Union)地理教育委员会通讯委员等职。毕生从事地理教育,对区域地理和美洲地理有深入研究。专著《南美洲地理环境的结构》和《北美洲地理环境的结构》于1991年荣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世界地理卷》《辞海·世界地理分册》《世界各国知识图典》《上海地名辞典》等大型工具书,发表《秘鲁200里海洋权的地理分析》《区域地理:问题和展望》《地理学的传统与近今发展》等多篇论文。李春芬是我国杰出的地理学家、地理教育家和区域地理学的主要奠基人。

1933年,李春芬同时被武汉大学和中央大学录取,择中央大学外语系入,次年转入地理系。1937年毕业后留校任地理系助教。抗战爆发,迁校陪都。彼时的重庆沙坪坝,日机常常夜间来袭。李春芬便伴着烛光苦读中外地理名著。两年时间,浏览学术著作20余册,并留下了其中8部专著的详细笔记,就此打下了扎实的学术基础。

1939年,他以地理科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中英庚款第七届留英公费生,却因欧战爆发暂缓赴英。其间,庚款委员会指定李四光和黄国璋两位教授为其导师,进行学术准备。1940年,李春芬转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深造,受教于国际著名地理学家泰勒(Griffith Taylor)。

1944年,李春芬就任美国内政部地名局专业四级区域地理学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正是这份读书人的担当,让李春芬毅然放弃了优厚的待遇,回到了满目疮痍的祖国。1946年,应竺可桢校长之邀,李春芬任浙江大学史地系教授,开授地学通论、北美地理、地理学史、聚落地理等课程。忆初识恩师时的情景,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陈吉余曾道:“还在遵义的时候,听说李先生要就任浙大教授,大家都对他仰慕不已,翘首以待。

1946年下半年先生回国,我也从贵州复员杭州,遂即前往探访。先生以当年地理学发展趋势相告,以国外研究成果相示,嘱以扎实学习、认真工作相勉。” 杭州解放前夕,一路溃败的国民党疯狂迫害爱国师生的民主运动,李春芬毅然应浙大学生自治会之邀,为其发行的纪念册《求实桥》撰写首篇教师文章,其追求真理的勇气与浩然正气令人钦佩。

李春芬代表作《北美洲地理环境的结构》

一口气筹建了三个地理系(科)

新中国成立之际,百废待兴,学界亦然。对于学人而言,是挑战,更是报国之时。李春芬一口气先后主持筹建了三个地理系(科):1949年杭州解放,浙大史地分家,李春芬受命担任地理系主任。新系成立,诸事周全,亲自任教,开设新课,系务和教学不遗余力,浙大地理系蒸蒸日上。1951年,李春芬兼任浙江师范专科学校地理科主任。1952年院系调整,浙大地理系调整至新设立的华东师范大学。于是,李春芬再任华东师大地理系主任。

建系之初,李春芬和他的团队可谓白手起家。房子一间,藏于校园一角;图书寥寥,只堆了半个书架;虽授地理,却一幅裱好的挂图也没有。教书育人做学问,为师者肯定是最宝贵的财富。科系初创,需要配备的师资甚多,李春芬一一聘请,一方面尽力延聘胡焕庸等名师“加盟”,另一方面着手聘请兼职教授以弥补师资力量的不足;添置图书设备,他亲自过问,事必躬亲,事无巨细。师范教育特别重视课堂教学,每门课都需有教学大纲,每堂课需有教案,教师必须认真备课。李春芬以身作则,教材逐年添加新的内容,教案、备课一丝不苟,堪称教师表率。 很快,地理系的工作便有了起色。1954年,保加利亚地理学家毕遂柯夫教授来到华东师大地理系参观,他感慨道:即便在欧洲大陆,这样的地理系也是不多见的。作为系主任,他要求每一部门打好基础,加强野外实习,达到学以致用的要求。他带领全系400余位师生在长江三角洲开展地理调查,研究成果丰富了中国地理科学内容。1956年,根据美国建设特色地理系的经验,李春芬提出以长江三角洲作为向科学进军的阵地和突破口,并大力支持建系之初随之来沪的陈吉余开拓河口海岸这一崭新的研究领域。

针对国家需求,设置专门研究机构。1957年,由华东师范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联建的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河口研究室成立,陈吉余任研究室主任。如今它已发展成为实力雄厚的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60年后,在第四届“地理学与中国全球战略高层论坛”暨首届“春芬论坛”上,言及恩师,96岁高龄的陈吉余院士数次激动地说道:“师恩难忘。”正是在先生的指导和影响下,陈吉余选择了水文地理研究方向,并留在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研究所服务60余年。李春芬多次派陈吉余野外调研,陈吉余说:“李先生非常重视课堂理论与野外实践相结合,地理研究要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华东师大地理系初现规模后,李春芬把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地方。他在全国率先开设聘有苏联专家的自然地理教师进修班,招收自然地理研究生班。改革开放后,李春芬成为了国内第一位区域地理专业博士生和博士后导师。“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便是为人师者最大的幸福。 掌舵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的26年时间里,李春芬倾注毕生精力,带领全系师生,将地理学培育、壮大成为全国一流学科。将华东师大地理系的招牌越擦越亮,直至将其建设成为我国地理学、尤其是世界地理研究的重镇,依旧未曾放慢前进的步伐。而后,李春芬历任副校长、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校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及西欧北美地理研究所所长等职。 他热爱地理科学事业,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地理学会工作。自1963年起,李春芬长期担任中国地理学会世界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

作为我国世界地理学科的学术带头人,20余年间他提倡区域地理学科基本问题的探索和研究,笔耕不辍,发表学术论文《区域地理:问题与展望》《我国世界地理研究的现状和今后的任务》《如何提高世界 (区域)地理的教学质量》《中国世界区域地理的研究概况》(英文)等,从理论层面廓清世界地理发展的方向。

作为我国世界地理学科的学术带头人,他组织全国地理工作者,协力完成了《中国大百科全书·世界地理卷》《辞海·世界地理分册》大型工具书和《世界钢铁地理丛书》《世界农业地理丛书》两套世界地理系列著作,为学科建设鞠躬尽瘁。

作为我国世界地理学科的学术带头人,李春芬积极创办学术期刊。直至上世纪70年代,国内尚无属于世界地理研究者自己的学术园地。1980年,李春芬创办《世界地理集刊》,并亲任主编。至此,世界地理学人终于有了发表、交流研究成果的学术平台。1992年该刊物经国家新闻出版部门批准,获得正式期刊刊号,并更名为《世界地理研究》。

李春芬还曾担任上海市地理学会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世界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自然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地理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教育部中学地理教材顾问、高等学校理工科教材地理组编审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理学组成员,为繁荣我国地理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1978年,花甲之年的李春芬向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1979年9月,他终于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荣光与梦想,对于经历了半个世纪的求索与奋斗的李春芬来说,这只是一个新的起点。

李春芬代表作《南美洲地理环境的结构》

做学问,就要做出一流的成果

“做学生,就要做一流的学生;做学问,就要做出一流的成果;办地理系,就要办一流的地理系”,李春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他的研究涉及自然地理、理论地理、城市地理、农业地理、区域地理等学科领域,尤以世界区域地理的成果最为卓著。在其出版的学术著述中,区域地理作品数量约占2/3,其中以世界地理为主。

“一个洲的独特性,一方面体现了该洲的整体性,同时也是有别于其他各洲的特殊性;这有别于其他各洲的特殊性,又体现了整个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李春芬的两部专著 《南美洲地理环境的结构》(科学出版社,1962年)和《北美洲地理环境的结构》(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均以该理论作为贯穿始终的主线,这对于以现象描述为主的传统世界地理研究模式是颠覆性的历史突破。通过对厄尔尼诺现象的动态分析,李春芬揭示了地理环境中“一个要素的变化可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以致地理环境总体特征的变化”,从而进一步阐释了地理环境内在紧密联系的整体性。

李春芬一贯重视基础教学。一来,基础教学是学生学好后继课程和提高课程的前期准备;二来,授之以渔。推开自学的大门,学生方能行至高远。作为系主任,他身体力行,亲设基础课程,讲授地学通论长达六年之久,并开设地理名著选读、精讲芬奇(Vernor Clifford Finch)的 《地理学原理》(Elements of Geography)等课程。即便后来讲授的各洲自然地理,也具有一定的基础教学属性。 在研究生教育培养中,李春芬亲自开设专业文献课,从组织材料到教学流程,均采用“系列化”和“循序渐进”的方法。他为学生选取的三篇地理文献,在内容上相互联系,在层次上则呈递进的阶梯,其教授方式有明显差异。对于第一篇文献,李春芬逐句讲解,选段翻译,亲加评述,并要求学生写作全文摘要;对于第二篇文献,李春芬只做概要介绍,再由学生阅读后,写作心得体会;对于第三篇文献,则全由学生自学,编写报告,最后师生讨论,进行总结。对此,为学生者——华东师范大学汤建中教授的体会是:这种“系列化” “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十分有助于学生的能力提高,让人深受教益。

“一个人做学问,从一个词、一个字就能看出他的功底。” 地理学是一门经世致用的学科。解释、解决问题,才是李春芬做学问不变的初心。 “李春芬先生百年诞辰纪念大会”上,陈吉余院士曾说:“李先生在地理科学方面,其学术渊博,可谓难见其项背。先生的地貌学修养,作为学生,深感敬仰。人文地理方面我曾听过先生的聚落地理,确是自然、人文地理综合的体现。先生更以毕生之力,开拓外国地理的研究,以应对全球一体化的时代需求;先生著书立说,以应当前国际形势发展,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科学基础。先生从地理学的地域观点出发进行综合分析,对一些国际问题有着独特的见解。”

20世纪中叶,区域地理研究者往往把注意力放在了知识的积累和传播上面,面向问题的目标导向不清、深入探讨问题的研究动力不足,以致学科发展的滞后性逐渐显现。为此,李春芬明确指出,只有从问题出发,学术成果才有现实意义,地理学研究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只有如此,区域地理学科振兴方能实现。早在1948年,针对矛盾集中且尖锐的中东问题,李春芬便在《大公报》上发表文章《地理因素看圣地纷争》,明确指出了巴勒斯坦问题的本质——内在矛盾和外在因素纠葛在一起造成的,症结在于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丰富的石油资源,归根结底是土地和经济的问题,绝非单纯的宗教和民族矛盾。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对照中东地区的现状,重读先生的文章,不禁赞叹作者见解之深刻,让人透过现象看到了事物的本质。

“一个人做学问,从一个词、一个字就能看出他的功底。”李春芬如是说。上世纪70年代,为了捍卫国家主权,保护和发展民族经济,发展中国家纷纷大声疾呼“各国有权合理确立领海和管辖范围”,一时间海洋权益成为国际热点。为此,李春芬发表了《拉丁美洲国家为保护本国海洋资源而斗争》《秘鲁200里海洋权的地理分析》等学术论文。前文因紧密配合了当时行将召开的国际海洋法会议而备受关注,旋即被《北京周报》译成英文刊发。后文则将自然地理与经济地理有机结合在了一起,分析了秘鲁深厚的鸟粪层与众多的海岛、丰富的渔业资源、近岸的洋流循环与干旱的气候之间的紧密联系,强调了保护海洋渔业资源对于发展秘鲁民族经济的重要性。通过阐释秘鲁洋流的生物界限与200海里的高度吻合,科学论证了200海里海洋权的合情与合理,也为自然地理学如何与人文地理学相结合、区域地理研究如何面向实际等问题树立了典范。

李春芬面向问题研究世界地理的理念、方法和实践,对于今日的学科建设依旧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当前,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等为地理学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同时也赋予地理学特别是世界地理学科新的重大历史使命。中国地理学者应当充分发挥地理学区域性和综合性的学科优势,深化世界国别和区域研究,推动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深度融合,不断为我国国际合作打下学理基础,把学科水平推升到一个新高度。

李春芬常常告诫他的学生:“研究学问既要阳春白雪,也要下里巴人;既要细水长流,也要紧赶时势。” 如此通达,唯大师也。

李春芬代表作《李春芬地理文选》

透过现象,看本质

早在1948年,针对矛盾集中且尖锐的中东问题,李春芬便在《大公报》上发表文章《地理因素看圣地纷争》,明确指出了巴勒斯坦问题的本质——内在矛盾和外在因素纠葛在一起造成的,症结在于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丰富的石油资源,归根结底是土地和经济的问题,绝非单纯的宗教和民族矛盾。

延聘胡焕庸等名师“加盟”

教书育人做学问,为师者肯定是最宝贵的财富。科系初创,需要配备的师资甚多,李春芬一一聘请,一方面尽力延聘胡焕庸等名师“加盟”,另一方面着手聘请兼职教授以弥补师资力量的不足;添置图书设备,他亲自过问,事必躬亲,事无巨细。很快,地理系的工作便有了起色。

创办世界地理研究者的学术园地

直至上世纪70年代,国内尚无属于世界地理研究者自己的学术园地。1980年,李春芬创办《世界地理集刊》,并亲任主编。至此,世界地理学人终于有了发表、交流研究成果的学术平台。1992年该刊物经国家新闻出版部门批准,获得正式期刊刊号,并更名为《世界地理研究》。

面向问题 研究世界地理

李春芬面向问题研究世界地理的理念、方法和实践,对于今日的学科建设依旧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当前,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等为地理学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同时也赋予地理学特别是世界地理学科新的重大历史使命。中国地理学者应当充分发挥地理学区域性和综合性的学科优势,深化世界国别和区域研究,推动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深度融合,不断为我国国际合作打下学理基础,把学科水平推升到一个新高度。

THE END
0.不断“走出去”,他是城院陈建权!|中科院|遗传学|骨质疏松|世界骨质|在陈受宜老师的指导下,陈建权着手于植物分子遗传学视域下的逆境生理研究。所谓逆境生理,即研究植物面对干旱、热害、冻害、盐碱地等极端环境时的生理反应。其间,陈建权在研究水稻耐冷课题时,利用了杨焕明团队的水稻基因组数据,寻找水稻的耐冷基因。通过实验室的沉淀与潜心学习,陈建权在遗传所接受了系统的分子生物学训练,并jvzquC41yy}/3?80eqs0f‚4ctvodnn4MDQQ3:BF273
1.李孜沫|乾隆朝(1736—1795)疫灾地理研究[47] 李孜沫:《地理环境对清代疫灾空间分异格局的影响》,《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0年第10期。 [48] 龚胜生、李孜沫、刘国旭等:《中国历史时期兵疫灾害的时空变迁研究》,《灾害学》2019年第1期。 编辑:于文心 初审:张金贞 终审:杨伟兵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41372386613<24<>2;a717>9:94=90|mvon
2.干旱区资源与环境经管之家(原经济论坛)干旱区资源与环境投稿经验分享,回馈学友,《干旱区资源与环境》投稿经验帖,干旱区资源与环境投稿经验分享,干旱区资源与环境期刊投稿经验分享,干旱区资源与环境投稿碎碎念jvzquC41u0vjpplw0qxh1|jcten.3<>9384ivvq
3.2023年11月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部分卫生健康单位赴浙江中医药大学2023年11月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部分卫生健康单位赴浙江中医药大学公开招聘74名2024届医学类毕业生笔试历年高频考点(考察重点荟萃)附答案详解.docx,2023年11月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部分卫生健康单位赴浙江中医药大学公开招聘74名2024届医学类毕业生笔试历年高频考点(考察重点jvzquC41o0hpqt63:0ipo8mvon532;8134851>7532623;72336437xjvo
4.干旱区地理投稿方向:自然地理、全球变化及大气科学、水文与水资源、生物与土壤学研究、环境变化、生态及其生态系统建设、地理信息与遥感技术的应用、动植物生态学与动植物地理学、区域地理与可持续发展、灾害与防治、资源开发与利用、干旱区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和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投稿:预计1个月就有结果,预审后给了具体意见,但jvzquC41yy}/hjgkcqpj0lto1rkskxikecrEg}fknAoe?=69c:ge76>h3c355A6/deh4/ofcd8j64n7d:(ipovjpvKj>f>i568jgfBh46h:8:jkg4g8b6:h6:gib
5.生态素养论文大全11篇在完成前期植被调查及土壤取样的基础上,围绕植物区系、植物分类、植物的空间构型、海拔梯度上的植物多样性、地形(坡向/坡位)对植被分布的影响、土壤水分、养分及土壤质地和结构对植被分布的影响等内容开展相应研究,通过让学生撰写科研论文,培养文献检索、科研论文写作能力以及处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jvzquC41yy}/hjgkcq4dqv3ep1nbq€jp15;55<3jvor
6.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杂志《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CN:11-5020/TV)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双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专业范围:水文、水资源、防洪减灾、水利信息及遥感技术、水环境保护、农田水利与节水、牧区水利、泥沙jvzquC41|iymumpz{lyd7}wgunv0lto1
7.技术研讨通用12篇《大众DV》杂志是业内唯一一本多年持续关注并报道婚庆视频市场及从业团队的专业杂志,其执行主编郝大鹏作为资深的视频领域专家,并担任前两届“索尼杯”视频大赛终审评委,见证了近年来国内婚庆视频的蓬勃发展,对于影片形式、制作方式、拍摄手法、前后期制作器材设备等都有丰富的经验和开阔的视野,现场来宾一边观看上届获奖的jvzquC41plrhf}d0z{fuqz0eqs0jjtygp56:A3jvor
8.转发:科学出版社2023年度“期刊优秀编辑”和“最美期刊封面”获奖《寒旱区科学(英)》是由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科学出版社及中国地理学会共同主办的国际性学术刊物,双月出版,主编赖远明院士,期刊以全球视野关注地球上两个极端环境区域(寒区和旱区)的国际先进研究成果,为改善和保护全球生态环境、开发极端环境资源提供知识交流平台,集寒区和旱区研究之所长,集中体现典型自然区域jvzq<84yyy4fexqui|4dqv4Pgyy03>>0jvsm
9.有奖赠书丨我心目中的2024上海书展十佳纪念印章评选活动奖品书单|辞海|崖边,渭水流域的小村庄,这里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发祥区域,摇摆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干旱是常态。农人在这里因循节气物候,周而复始耕耘希望,定义着朴素的生存哲学。作者以二十四节气及农事活动互为经纬,用田野笔记的形式记录落谷有声,百年农业生产变迁、传统农耕人家的农事生活、乡村熟人社会的生活图景在这本时间之书中一一jvzquC41f{428<3eqo5bt}neng5KCVIS9M617:;I;EL/j}rn
10.新闻中心首页政务微博主编系列访谈 京津出资8.6亿帮河北四市治大气 22省区上半年GDP增速出炉:重庆最快河北垫底 图片 更多 大草原的孩子 大山里的乡村儿童图书室 布赖斯峡谷国家公园秘境 实拍天马节之国际叨羊赛 街拍上海田子坊时尚靓女 育儿 更多 图库 | 百家百问百答 | 育儿专家问答客户端 小王子表情包 小花妹妹正面照曝光 夏季亲子游防病攻略 jvzquC41pg}t0|npc0ipo7hp1jkbf8sgyu813>5946gn0|mvon
11.张建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张建国,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资源科学系主任、教工党支部书记、农业(资源利用领域)专业博士学位点负责人、资源环境学院盐碱地综合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水土保持学会风蚀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光伏协会光伏防沙治沙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通讯评审专家。《干旱地区农业研究》jvzquC41|j~z0w|uwcl/gmz0ep5t|m|1mljx1=8785
12.国家节水灌溉杨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引用格式:许文海.大力推进新时期节约用水工作.水利发展研究.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11.4655.TV.20210311.1525.002.html 网络首发:在编辑部工作流程中,稿件从录用到出版要经历录用定稿、排版定稿、整期汇编定稿等阶段。录用定稿指内容已经确定,且通过同行评议、主编终审同意刊用的稿件。排版定稿指录用定稿jvzquC41ejooc€xk0p}twjk0gf{/ew4m{fz06k=g5gi8co:d6c7gc::d:e>b8>gdg5h30qyo
13.平台的发展与实践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作为中国地理与资源科学研究成果发表和交流的重要平台,自1978年以来,中国地理与资源期刊在专业类型、刊文数量、学术质量等方面都取得了快速发展,种类不断增加(目前约有100多种),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国际影响力也在不断提高[7-11]。当然,中国地理与资源期刊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明显的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期刊办刊分散、jvzq<84uejupn7ktggqbq‚fp0eun1ko1kiyot{4424703;24;17769<:;37:3>65::;/uqyon
14.石窟寺类文物资源保护规划研究新闻资讯基于多年区域遗址研究,学者们提出按照环境分区描述土遗址病害。孙满利等在西北干旱区室外土遗址研究的基础上,2010年,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等单位编制了《古代建筑彩画病害与图示》(WW/T0030—2010)专项标准,鉴于彩画的重要价值,《深度要求》制定了彩画原状保护和重新油饰专项设计要求。jvzquC41yy}/il2|d0ipo8wgcf36;>:67;<10qyon
15.干旱区地理干旱区地理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 中国地理学会 官网地址:http://alg.xjegi.com 投稿方式:系统投稿 投稿地址:undefinedjvzquC41yy}/hjgkcqpj0lto1rkskxikecrEg}fknAoe?=69c:ge76>h3c355A6/deh4/ofcd8j64n7d:(ipovjpvKj>fmhh8c769k<868>9;=64ehj9:=j335k6
16.张硕新简介六、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陕西杨凌示范区邰城路3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 邮政编码:712100 E-mail: sxzhang@nwsuaf.edu.cn; sxzhang96@qq.com 编辑:0 终审:0jvzquC41eh4oyjkw0gjv0ls1u|jx1ƒote4545>;490nuo
17.住宅物业主管工作思路范文充分认识到,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用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对促进我区优化发展战略的实施,推动我局房管事业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大家立足房管工作实际,紧扣科学发展主题,认真分析了当前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693:=/j}rn
18.经济管理学院《地域研究与开发》、《西北人口》、《科技导报》、《人口学刊》、《农村经济》、《农业现代化研究》、《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干旱区资源与环境》、《水土保持研究》、《经济经纬》、《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中国房地产金融》、《jvzquC41egs/p€xwch4ff~3ep1vvd8oiz{5t|m|1pl~03?;5394ivv
19.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草业与草原学院4) 主持国家重点基金专题,黄土丘陵区不同治理模式的水文环境评价,2006-2009,20万元 5) 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黄土丘陵区生态建设在小流域尺度的水文响应研究40471126 2005-2007,36万元 6) 主持中国科学院重点项目子课题,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群落水分平衡与调控机理(第三专题)。2007-2010,20万元 jvzquC41eig/p€fhw0kew7hp1u€eyK4|ltiC1<7246H/j}r
20.【学术交流】世界级旅游城市与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在广西师范大学9月7日,由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旅游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师范大学主办,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旅游研究所承办的“世界级旅游城市与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开幕式在桂林举行。来自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旅游学刊》《地理科学进展》《干旱区资源与环境》《中国生态旅游》等国内外知名核心期刊主编、编委,以及中国人民jvzq<84yyy4hz€p|z0myp~3gfw4dp8724651;:;1e4?34j7;96=81yfig0nuo
21.东北网2011年07月21日新闻汇总[1002][平安龙江] 律师不满丢失通行卡被按最远程收费 终审胜诉 2011-07-21 10:03 [1003][平安龙江] 交警驾无牌车逆行撞死母子逃逸 车上遗留警员证 2011-07-21 10:03 [1004][平安龙江] 专家称武夷山公馆大桥垮塌事故因系养护不到位 2011-07-21 10:03 [1005][平安龙江] 西藏自治区检察院制定 jvzquC41yy}/fk|0ep5t{|ygo1813:42918219d423719;60ujznn
22.全省地方史志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通用16篇)要采取多种形式,搞好学习交流活动。年内,市、县(区)史志办要举办1-2期修志业务骨干培训班,争取覆盖到乡镇。建立市史志学会,加强史志理论研究,鼓励和倡导修志人员潜心钻研史志业务,撰写理论研究文章,表彰和奖励研究成果,营造浓厚学术氛围,推动史志人才队伍建设健康发展。jvzquC41yy}/fr~khctxgw3eqo5zcwokcpmhcx4hc{goijt1;7;47B;0jvsm
23.风景园林专业人员资格考试办法10篇(全文)第三条 为了有效地组织好这项工作,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授权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经济与管理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专门的初审工作委员会,原则上由专业委员会的正副主任组成,专业委员会的秘书处负责评选实施的具体事宜。初审获奖名单提交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的终审委员会作最终审定。 jvzquC41yy}/;B}wgunv0lto1y5gkujpzhrx9zg0jvsm
24.灾害保险论文范文[2]乌兰巴特尔,刘寿东.内蒙古主要畜牧气象灾害减灾对策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04,13(6):36~40. [3]胡红霞.内蒙古草原畜牧业自然灾害保险体系构建[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4]田海峰,牛铮.内蒙古1953~2013年四季平均气温演化特征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6,30(1):78~83. 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745:4ivvq
25.国家节水灌溉杨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2研究区数据收集 为计算研究区农业用水量,本文收集了研究区及周边2012—2015年60个水文和气象雨量站逐日降水、跨流域调水量、非农业用水量与18个水文监测站点的行政区出入境水量等地面观测统计数据, 以及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erate-resolutionimagingspectroradiometer,MO⁃DIS)8日遥感蒸散发产品MOD16和16日遥感NDVIjvzquC41ejooc€xk0p}twjk0gf{/ew4m{fz03nfc5c>bh=:364k6cn9cd::fe@f94gk10qyo
26.我校创办的英文期刊《逆境生物学》(StressBiology)正式上线主编由我校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康振生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朱健康院士(美国科学院)共同担任,美国德州理工大学施华中教授担任期刊副主编,执行主编由我校园艺学院王乔春教授担任。期刊将坚持科研诚信和出版伦理原则,以“高效、快速”为特色,致力于打造引领科技发展前沿的国际学术交流jvzquC41pg}t0w|chw4ff~3ep1~oz€42ccj63mig6d=5gmidhggf2;h6989:;?;0jvs
27.云南高院发布生态环境资源审判十大典型案例北京市昌平区某环境研究所(以下简称某环境研究所)认为某景区公司实施亚洲象驯练及表演、不放归被救助的亚洲象等行为给亚洲象的身心带来严重损伤,系虐待野生动物行为,损害公共利益,遂提起生态环境保护民事公益诉讼,请求判令某景区公司停止使用虐待方式驯练亚洲象表演、赔礼道歉、对园区内野生动物受到的创伤进行赔偿或给予jvzquC41yy}/j~grf0ipo8mwdrj0t|x1uqmpw8npfg~/j}rnAeuovnsvKfC7;:<74;639?96: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