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传奇米格:速度快到连以色列也拦不住,机舱温度高达度以色列侦察机导弹战斗机米格轰炸机

上世纪后半叶,美国和苏联作为二战中的最大功臣,又有着雄厚的经济和科技基础,都想主导新时代的世界格局。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在那个时代他们彼此好像都认为这一球,也不能存两霸。

他们不仅在经济上展开竞争,也在军备上展开竞争,这两个竞争又催发了科技上的竞争,你有的,我得更好,你要是能上天,我得登上月球。那个年代美苏在科技上互不相让,尤其在军事科技这一块儿,竞争非常激烈。

我们都知道二战中战斗机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种二战中基本上已发展成熟的航空兵器能够让拥有者占有战场上非常重要的优势——得到制空权,所以美苏在此处的战备竞争尤为激烈。

当时的美国在战斗机领域的研究全球领先,苏联的战斗机技术已然落后,所以美国并不是很看重这四架飞机,毕竟偏科生就是突然赶上,也得有个过程不是,更何况战斗机的技术改进要攻克的难关非常艰巨,而这四架飞机就是后来震惊西方世界的米格25。

得到消息的美国非常震惊,马上展开了对这种新型神秘飞机的情报搜索,很久之后才得知这就是原来就是1967年苏联航空展出现的米格25,这架传奇飞机的第一战,让西方世界彻夜未眠。

60年代美国的侦察机“黑鸟”和轰炸机“女武神”飞行速度均超过3马赫,飞行高度也能达到三万米,而苏联的飞机还在2马赫左右徘徊,飞行高度也不及美国新式飞机。所以苏联当局交给米高扬的命令就是:以最快的速度来设计出可以在苏联领空抵御美国高超音速飞机的战斗机。

这项任务实际上是非常困难的,要知道这玩意要是这么好设计,早都抢先在美国发明了,但是那个时代人就是能有意志和精神挑战这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其中当然也有苏联对军事研发领域大力支持的原因。

米格25的研发不仅利用流体动力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改变了气动布局,而且在材料、甚至发动机领域都进行了革新,武器也是专门配套研发的,他们只有这样一个目的—保证这架飞机在苏联领空遇上美国飞机时,追的上,打的下。

美国一直想得到米格25的研发技术,但是冷战期间大家情报工作都搞得非常出色,千日防贼,毫不松懈,所以一直未能如愿。直到1976年苏联的一名飞行员别连科,经不住资本主义糖衣炮弹的轰炸,驾驶一架米格25降落在了日本一个民用机场,叛逃美国。别连科这个人不值钱,也就是能给苏联负面宣传上用用,但是这架米格25可是给美国瞌睡送上了枕头。

当美国的工程师终于得以拆解神秘的米格25时,那两台强劲的大型涡轮发动机R-25-300和不锈钢材料的机身都给他们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当然这种不锈钢也不是咱们保温杯里的306不锈钢,是一种专门为了应对超高速飞行时摩擦过热而设计的耐摩擦耐高温不锈钢,而正因为全机不锈钢的机身,才要用两台发动机才能上天。

当然这也导致了米格25一个不得不谈的缺点,就是航程短,哪怕不带武器,也只能飞个一千公里出头,没办法,这么大两个发动机,都是要喝油的。而且米格25在执行战斗任务时,舱内工作温度可达50~70℃,飞行员如果不戴上手套的话都没办法开。

这架飞机的设计完美地展现了苏联工业设计的风格,材料不行,上不锈钢!动力不够,加台发动机!机舱太烫,戴手套开!这种想法看似简单粗暴,但其中不仅需要你对飞机研发技术非常了解,更需要你拥有在飞机各部位功能之间取舍的勇气。

米格25从研发之初就注定了它将是这么一架“硬汉”飞机,它在后来的海湾战争中也有出色表现,它有着出色的超视距空战性能,也就是说看不着就能打,不锈钢的机身虽然厚重但也坚固,速度又快,过了这么多年还是给美国空军不少压力。

甚至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国从未失手的AIM-120对空导弹竟被米格25的高速转弯动作迅速脱离,这时苏联都解体了十几年了,米格25还能在空中跟美国搏斗。

米格25现在仍有国家装备,但确实已经没有国家把它当作主力战斗机型了,苏联解体后继承者俄罗斯在战斗机领域依旧强势,但是不管是最新的美国第四代战斗机,还是俄罗斯在研五代战斗机,都没有米格25这样的传奇性。

在冷战中,米格25代表了非西方的一种设计思维,而且是一种非常成功的设计思维,它也以高超的性能、可靠的设计从半个世纪前服役到今天,是当之无愧的一代空中传奇。

参考资料:1、《红色帝国的截击神话》,高智商著2、《现代军事——印度“米格-23”和“米格-25”战斗机将逐步退役》,子瑜主编

THE END
0.别连科驾驶米格别连科叛逃事件给苏联带来的结果让人意想不到,也许能用”因祸得福“来形容。苏联当时自信的认为米格25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战机,但是现在美国掌握了该机的核心机密,所以苏联当时正在服役的米格25都被送回戈里科夫航空工厂改装。设计师们为米格25安装了新的机载雷达,对飞机的武器系统也进行了改良和改装,使得该机的雷达、武器系统更加的完善jvzquC41yy}/3?80eqs0f‚4ctvodnn4JK3IK;BQ2779N2XM0jvsm
1.1976年苏联飞行员驾米格叛逃,向美国寻求政治避难,他结局如何?2006年,俄罗斯媒体曾报道过一篇名为《暗淡的红星》的文章,讲述了30年前苏联飞行员别连科驾驶米格-25战斗机叛逃日本的事件,这一行为给苏联空军造成了大约40亿美元的损失,成为冷战时期苏军三大叛逃事件之一,震惊了全球。 别连科叛逃的动机既不是为了名利,他的目的很简单——寻找到一种摆脱当时苏联体制的方式,抵抗那个时代jvzquC41o0ypj~3eqo5dqx4jgkyic8>73;716B=a3484;;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