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H/PJ12型发展到H/PJ11型,30毫米速射舰炮从7管增加到11管,我们海军舰艇的反导拦截水平也达到了世界一流。但随着JSM、布拉莫斯、17式等导弹的逐步普及,新一代反舰导弹远程化、隐形化、高速化的特点也愈加明显。
我们的新一代近防武器会向什么方向发展,是延续目前的1130速射炮加红旗10导弹的组合,还是会像俄国海军那样发展弹炮合一系统?答案应该是前者,俄式弹炮合一系统永远不会是近防武器的发展方向。
上世纪90年代,国内从俄国引进956型驱逐舰的时候,一并引入了AK630舰炮。AK630舰炮是内能源加特林炮,其系统主要由舰炮本体和火控系统、跟踪雷达、光电跟踪仪等组成,最大射速3000发/分,对飞机类目标的最大拦截距离为4000米,对导弹类目标的最大拦截距离为1500米。
但与采用外能源的国产730舰炮相比,AK630舰炮的差距还是非常明显的。
首先,内能源驱动不如外能源驱动。内能源炮便宜,重量相对较轻,缺点就是射速不好调,结构太复杂,故障率高,不易维护保养,容易哑火,故障不易排除。外能源炮的射速可调,故障率小,缺点就是太重,较贵,需要电机。我们从730舰炮开始使用外能源驱动。
其次,AK630舰炮采用下部弹链供弹的方式,供弹系统转运设备就安装在舰炮下方,安装时需要穿透甲板,这给舰艇布置的灵活性带来一定影响。
再次,AK630舰炮的射击效能明显不如730舰炮。以截面积为0.1平方米、飞行速度为300米/秒,飞行高度5米的反舰导弹靶标为例,拦截区间约为1500米-500米,AK630舰炮的全航路至少命中1发炮弹的概率为≥26%、全航路累计毁伤概率为≥20%,而730舰炮系统这两项指标的数据分别达到≥80%、≥68%,因此,730舰炮的射击效能要远远好于俄国产品。
从052B /C型、054A型开始,海军全面普及730舰炮系统。AK630舰炮怎么办呢?该炮已经由中船713研究所完成了国产化设计,型号定为H/PJ13型6管30毫米舰炮,兵器工业152厂负责生产。在上世纪90年代那种军工企业难以为继的困难时期,不给点扶持政策也说不过去。于是,重庆市和兵器工业公司多次找海军协调公关,增加该炮的订购量。但这炮也有个好处,就是便宜。于是,071型登陆舰、22型导弹艇、053H3后续改进型等二线舰艇上装了不少630舰炮。
有意思的是,随着956EM型驱逐舰的服役,国内又同步引入了俄式万发炮—卡什坦。但卡什坦系统除了造型极度暴力,性能却平平无奇。该系统采用2门630舰炮,射速也达到了10000发/分,但2座炮左右分开布置,射击产生的震动对射击精度有很大的影响,同时采用弹炮合一导致全系统重量达19吨,上舰安装的难度非常大。
中船713研究所引进卡什坦系统后,对其进行了全方位的消化改良,推出了“冰雹-1”型近防武器系统,同门师弟716所也搞出了JRNG-6型的近防武器系统。看得出,国内研究所对卡什坦的破解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都要超过广大军迷的想象,改良的主要集中于提高性能和减少重量两个方向。取消无线电指令制导导弹,换成抗干扰能力更强的红外成像制导导弹。雷达和光电设备采用可分离设计,即使用一套火控系统制导两座近防系统。
通过更换国产导弹、火控系统等一系列措施,国产卡什坦的性能与可靠性有了进一步提升,但由于内源炮原理以及拦截模式这两个致命的缺陷与不足,最终导致国产卡什坦未能在我国海军舰艇上实现装备,也未能出口。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