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内容

1.正确认识朗读外部技巧,并学习掌握各种朗读外部技巧。2.通过学习技巧把握各种不同体裁作品的朗读方法。第一节朗读外部技巧的认识和运用【学习重点】正确认识了解朗读外部技巧作用一、朗读外部技巧的概述朗读作为再创作,朗读技巧包括停连、重音、语气、节奏几个方面。但是朗读的高下程度并不仅仅取决于朗读技巧的把握,更重要的在于对作品的理解程度。张颂老师曾说;朗读“最完善的理想范本的外部标志——声音形式,那是不会在脱离了思想感情的运动状态之后还包邮强大生命力的。因此,我们在重视技巧作用的同时,不能忽略内心依据的支配作用,每一次朗读过程都毫无例外。”那么,技巧应该放在什么位置上呢?这就是张颂老师所说的走“体现派”的道路,即“声情并茂”的道路。“所谓‘体现派’,既承认内心依据的重要性,又承认语言技巧的重要性,既承认内心体验的决定作用,又承认外部表现的反作用。这样,才能使内容和形式、体验与表现、感情与技巧、目的与方法融会贯通、和谐一致,从而达到声情并茂的境界。”对作品的深刻体会、独特感受、熟练技巧、音声魅力,这是一个内心感受理解与表达技巧高度的融合。二、朗读外部技巧的运用技巧的运用有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称之为“刻意雕琢” 阶段。第二个阶段,称之为“回归自然”阶段。任何朗读者都必须经过这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技巧的学习阶段,在第一个阶段要敢于雕琢,因为不经过刻意雕琢,就不可能有回归自然的结局。在这个阶段就是无数次朗读的练习,无数作品的积累过程。在这个雕琢的过程中,就会慢慢的更善于雕琢,使雕琢不留痕迹,则就回归自然了。第二阶段是技巧的熟练阶段,在这个阶段也不能忽略技巧的练习。在这个阶段,有一些人会自认为自己的技巧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无需再多加练习。既然是技巧,不经常使用,就会生硬,就不可能烂熟于心。第二节 停 连【训练要领】掌握停顿和连接技巧的处理方法一、理论概要停连,指的是朗读语流中声音的中断和延续。它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停是停顿,连是连接。停与连在有声语言的表达中常常同时存在,这既是生理需要,也是心理需要。从生理上讲,一口气说完话不行,中间必须换气。从心理上讲,停连是积极主动的,是自如服从思想感情运动需要。停连是朗读者调节气息的需要,在朗读中生理需要要服从心理需要,不能因停害意、因停断情。停顿是思想感情运动状态的继续和延伸,而不是思想感情的停止、中断和空白。恰当的停顿,能产生“此处无声甚有声”的效果。作品的标点符号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停顿的位置和时间,但停顿和连接才是有声语言的“标点符号”,这一点也要引起重视。停连主要有区分性停连、呼应性停连、并列性停连、分合性停连、强调性停连、判断性停连、转换性停连、生理性停连、回味性停连、灵活性停连。停连通常的表现在以下的朗读过程中:(一)层次停连:划分层次的停顿能够帮助表现层次内容的划分。可以使人听出前后之间的关系。(二)判断语句意思的停顿朗读是虽然一字不差,但由于停顿的错误,停顿的位置不当就会产生不同的语词意思。1.最大的一个/五十斤以上。2.最大的/一个五十斤以上。这里1只是说最大的那个。2最大的有几个,可能好几个都有五十斤。如果判断有误就会出现“蓝田人头/盖骨”这样的错误(注:蓝田人/头盖骨)所以表现作品内容层次停顿的划分,可以使人听出前后之间分别的关系。(三)表现时间,事物发展的停顿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时间就是这发展中的标志,在语言的表达过程中非常有必要表达出这一过程。示例: 严闭的心幕,慢慢的拉开了,涌出/五年前的/一个印象。(四)表现心理活动的停顿示例: “这笑容/仿佛在哪儿/见过似的,什么时候,我曾/……”我不知不觉的/便坐在窗口下想,——默默的/想。这是表达一个无声的过程,表现人物的思考。二、停连的一般性处理方法大致以完成句和未完成句进行说明。(一)完成句  是指一句话朗读结束了,怎么给人以结束感?注意三点:1、话语声音停止,气息也呼出完毕。2、收音音节要处于落势,造成稳定的停顿。3、收要收住,或急收、或缓收、或强收、或弱收,都要收住,不能失去控制。(二)未完成句  是指一句话还没有说完的时候出现了停顿或连接,停前停后如何收?如何起?主要由以下几种方式:1、停前扬收  是停前的音节、词或词组有一种上行的趋势。2、停前徐收  在停前音节稍稍拖长的时候,有一种声断气连的感觉。3、停后缓起  停后开头音节、词或词组,从容发声,缓缓出口。4、停后突起  停顿时急吸气,停后急发声、快吐字。5、停而紧连  句子中虽然是停顿,但因为情绪需要,而要紧连的时候,应该缩短标点符号的停顿时间。甚至段落之间也可以紧连。6、停而缓连  停顿之后用声音的若有若无、拉长来缓缓连接。以上方法只是一般的方法,都是相对而言。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实践、创造,才不会使朗读变得机械、呆板。三、停连示例分析《一棵开花的树》(台湾)席慕蓉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是我凋零的心【示例分析】席慕容的作品《一棵开花的树》把一位少女的怀春之心表现得情真意切,震撼人心。诗之灵魂在于情,情真意切才有诗。诗一开篇,“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在“遇见我”之前做一个强调性停顿,美好的爱情之心描绘得细致入微而又淋漓尽致,却又没有一丝一毫的矫揉造作,是少女心之真之诚的自然流露。“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第一个停顿仍是个强调性停连。“五百年”和“求他”之间要采取停而紧连的方法,表现出少女急迫的心情。虽然爱情是缘分,爱一个人与不爱一个人,是感觉,是无法选择的,任何的努力都是刻意勉强,是徒劳白费,然而,茫茫人海中,又有多少人排着队,拿着爱的号码牌,向左向右向前看,爱要拐几个弯才来?我等的人,他在多远的未来?“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这里运用强调性停连,突出我的努力感动了“佛”.“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做了三处停顿,表现出少女的爱真诚而庄重。如果说,缘在天意,那么,份在人为。诗中女子,在意中人“必经的路旁”“慎重地开满了花”,是积极成就与其意中人“份”的举动。“当你走近︶请你细听”这里使用停而紧连的方法。“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表现少女热切的等待。之后有一个较长的停顿,而此时的停顿不是思想的停顿,只是声音的停顿。情绪从热切转换成彻底的失落,因为少女热切的等待只等到了“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两处停顿把少女痛苦而低落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朋友啊︶那不是花瓣/是我∧凋零的∧心”这里的紧连表现少女的激愤,而后的两个停顿则表现少女无比凄凉的心情。情之无悔,生之无憾,其情之真,意之切,追求之心之执着,催人泪下。【训练材料】1.请按照停连提示练读这些长句。这是虽在北方的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作品l号《白杨札赞》美国的送报员∧总是把报纸∧从花园篱笆的一个特制的管于里塞进来。作品4号《达瑞的故事》我们那条胡同的左邻右舍的孩子们放的风筝∧几乎都是叔叔编扎的。作品9号《风筝畅想曲》爸爸等于给我一个谜语,这谜语∧比课本上的“日历挂在墙壁,一天撕去一页,使我心里着急” ∧和“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还让我感到可怕:也比作文本上的“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更让我觉得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作品14号《和时间赛跑》一连串的问题,使我这个∧有生以来头一次在众目睽睽之下∧让别人擦鞋的异乡人,从近乎狼狈的窘态中∧解脱出来。我们像朋友一样聊起天儿来……作品21号《捐诚》森林∧维护地球生态环境的这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是其他任何物体∧都不能取代的。作品31号《“能吞能吐”的森林》然而,恰恰是这座不留姓名的坟墓,比所有挖空心思∧用大理石和奢华装饰建造的坟墓∧更扣人心弦。作品35号《世间最美的坟墓》身陷苦难∧却仍为荷花的盛开∧欣喜赞叹不已,这是一种趋于澄明的境界,一种旷达洒脱的胸襟,一种面临磨难∧坦荡从容的气度,一种对生活童子般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无限向往的生命情感。作品37号《态度创造快乐》育才小学校长陶行知∧在校园看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同学,陶行知当即喝止了他,并令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作品39号《陶行知的“四块糖果”》然而有一天,我发现∧母亲正仔细地用一小块碎面包∧擦那给我煎牛排用的油锅。我明白了∧她称自己为素食者的∧真正原因。作品42号《我的母亲独一无二》著名教育家班杰明∧曾经接到一个青年人的求救电话,并与那个向往成功、渴望指点的青年人∧约好了见面的时间和地点。作品50号《一分钟》可是,没等青年人∧把满腹的有关人生和事业的疑难问题∧向班杰明讲出来,班杰明就非常客气地说道:“干杯。你可以走了。”作品50号《一分钟》“晚食以当肉”,意思是∧人应该用已饥方食、未饱先止∧代替对美味佳肴的贪吃无厌。作品54号《赠你四味长寿药》人活着,最要紧的是∧寻觅到那片代表着生命绿色∧和人类希望的丛林,然后选一高高的枝头∧站在好里观览人生,消化痛苦,孕育歌声,愉悦世界!作品55号《站在历史的枝头微笑》2.作品停连练习《三个人一双眼睛》星期日。百货大楼。熙熙攘攘。从楼上并排走下三个人。中间是一个漂亮男孩子,约莫有八九岁。他左手牵着爸爸,右手牵着妈妈。爸爸和妈妈是两个盲人。很小心很慢地踩着一阶一阶的楼梯。所有目睹的人立刻停止了脚步,闪开一条路。喧闹声像绷断了弦的琴。一步、二步、三步……那男孩的眸子多明亮啊,漆黑漆黑的。他们一边走,一边说着,还有笑在三张脸上流。渐渐地,远了。三个人一双眼睛。而我,两只脚却像生了根,纹丝不动了许久。思绪的羽翼却飞向了辽远。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我才像从酣睡中惊醒,身躯抖动了一下,呼吸也振颤了。三个人一双眼睛。还有笑在脸上流。我不知为了什么,竟跑下楼,却追赶他们。我想更准确地看清他们的长相。我想望望小男孩的眼睛,摸摸他的头,再捧起他的闪着炽炽光彩的小脸,还想和他爸爸妈妈握握手。我要寻问他们关于这个世界,关于生活中的很多问题。三个人一双眼睛。还有笑在脸上流。我跑到街中央,车流和人流淹没了那三个人。我惘然若失。我突然觉得天空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蓝过,生活从来没有这样美好过。新鲜的阳光在这个世界上流着,正如新鲜的笑在三张脸上流着。哦,我为什么竟哭了!重音【训练要领】掌握重音的不同处理方式一、重音概念在语言的表达中不是每词的轻重、快慢、高低都是一样的,有的重要些,有的次要些,有多重层次。朗读中,要着重强调以便突出地、明晰地表达出具体的语言目的和具体的思想感情。那些被着重强调的词或词组,就是重音。比如:今天是我的生日“生日”就是重音。在表现一个句子的整体状态时,语句的重音往往落在一句话的最后一个字上。但是同样一个句子。句中重音的位置不同,就会表现出不同的语句含义。示例:我手里拿着一本书……谁?我手里拿着一本书……部位?我手里拿着一本书……方式?我手里拿着一本书……数?我手里拿着一本书……量?我手里拿着一本书……拿什么?原话一个字没变,但句子的意思已经有质的不同。由此看来,重音是体现句子核心意思的词或词组。二、确定重音(一)确定重音的方法在判断重音的过程中,我们要根据作品的上下文来确定句子的含义,确认重音,以准确的表达。总的原则就是在语句中确认最能表达说话目的的词语,如陈述事实的主要词语;主要的说明、修饰词语;表示判断的关键词;主要的数量词。刚开始应注意在两三句中寻找重音,而不要总是只局限在一句话中。明确了主要重音,其他的词语轻重可以顺其自然。(二)重音的表现方法重音的表现形式一般有“加重”“放轻”“提高”“降低”。通常也有称之为强弱法、快慢法、虚实法。在重音处理时一定注意:重音是突出和强调的作用,是气息的加强,不要单纯理解为声音的提高。也就是说,需要强调的重音应该是在前后较低较轻较弱的环境中突出,而不是在高调门之上的更高的调门。(三)常用重音的分类1.并列重音例如:春风在唱歌,泉水在唱歌,小鸟在唱歌,小姑娘也在唱歌。这其中并列的几个“歌唱”应为重音。2.对比重音例如:妙的是,每个打电话的人,反应全一样——先是怒气冲冲的责问,然后满口道歉,最后笑容满面地挂上电话。这其中对比的“怒气冲冲”、“笑容满面”应为重音。3.强调重音例如:我们不愿让那些贫苦的孩子感到他们是在接受救济,因为施舍的最高原则是保持受施者的尊严。这其中强调的“救济”、“尊严”应为重音。4.呼应重音例如:父亲说:“你们爱吃花生吗”我们争着答应“爱”。这其中呼应的“花生”“爱”应为重音。5.反义重音例如:爸听了便叫嚷道:“你以为这是什么车?旅游车?”这其中反义的“旅游车”是重音。当然重音还有递进性重音、转折性重音、拟声性重音、肯定性重音、比喻性重音。三、重音示例分析:《壁虎的爱情》作品通过两只壁虎之间坚持十年喂食的故事,歌颂了壁虎爱情力量的伟大,动物之间尚且如此,那人类之间的爱情又将如何?!这是发生在日本的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人为装修家里拆开了墙壁。日本式住宅的墙壁是中间架了木板后,两边批挡泥土,里面是空的。他拆墙壁的时候,发现一只壁虎困在那里。一根从外面钉到里面的钉子钉住了那只壁虎的尾巴。那主人觉得又可怜又好奇,仔细看那根钉子,他很惊讶,因为那是10年前盖那栋房子时钉的。到底怎么回事?那只壁虎竟困在墙壁里整整活了10年!在黑暗的墙壁里生活10年,真不简单!尾巴被钉住了,一步也走不动的那只不过壁虎到底吃了什么活了10年?那主人暂时停止了工程。“它到底吃什么?”过了不久,不知从哪里又爬来一只壁虎,嘴里含着食物……呵,爱情!那无比高尚的爱情!为了被钉住尾巴不能走动的壁虎,另一只壁虎这10年里一直在喂它。那只壁虎是母亲或父亲,夫、妻或兄弟,我们不知道,也不一定要知道。我听到这件事,深深地被那爱情的力量所感动!……【训练材料】1.句子重音练习1)美——创造与奋进的标志,外表与灵魂的结合。象春蚕,吐丝到死丝方尽,象冬梅,零落依旧香如故。2)爱美,才能珍惜人生,爱美,就是热爱生活。3)船,在前进,岸,在后移。4)没有一片绿叶,没有一缕炊烟,没有一粒泥土,没有一丝花香,只有水的世界,云的海洋。5)人类给它以生命,它毫不悭吝地把自己的艺术青春奉献给了哺育它的人。6)纽约的冬天常有大风雪,扑面的雪花不但令人难以睁开眼睛,甚至呼吸都会吸入冰冷的雪花。7)可能有人不欣赏花,但决不会有人欣赏落在自己面前的炮弹。2.作品重音练习:《请把我埋得浅一点》二战时期,有一个天真、活泼的小女孩和她的母亲一起被关在纳粹集中营里。一天,她的母亲被纳粹士兵带走了,再也没有回到她的身边。小女孩问大人她的妈妈哪里去了,大人们就对小女孩说,妈妈去寻找你的爸爸了,不久就会回来的。小女孩相信了,她不再哭泣和询问,而是唱起妈妈教给她的许多儿歌,一首接一首地唱着,像轻风一样在阴沉的集中营中吹拂。她还不时爬上囚室的小窗,向外张望着,希望看到妈妈从外面走过来。小女孩没有等到妈妈回来,就在第二天清晨,纳粹士兵用刺刀驱赶着数万名犹太人,他们将一起被活埋。人们一个接一个地被纳粹士兵残酷地推下深坑,当一个纳粹士兵走到小女孩跟前,伸手要将她推进深坑中去的时候,小女孩睁大漂亮的眼睛对纳粹士兵说:“刽子手叔叔,请你把我埋得浅一点好吗?要不,等我妈妈来找我的时候,就找不到了。”纳粹士兵伸出的手僵在了那里,刑场上顿时响起一片抽泣声,接着是一阵愤怒的呼喊……人们最后谁也没能逃出纳粹的魔掌。但小女孩纯真无邪的话语却撞痛了人们的心,让人们在死亡之前找回了人性的尊严和力量。暴力真的能摧毁一切?不,在天真无邪的爱和人性面前,暴力让暴力者看到了自己的丑恶和渺小。刽子手们在这颗爱的童心面前颤抖着,因为他们也看到了自己的结局。语  气【训练要领】掌握语气的多种变化一、语气语气,是指在某种思想感情支配下的具体语句的声音形式。同一句话说话的人由于语句目的不同,语言不同,说话的对象不同,语句的声音形式也会随之不同。所以朗读者要要确定一句话的语气,必须理解语义掌握好语句的感情色彩,清楚了爱恨、是非、悲痛、喜悦、焦虑、愤怒、恐惧、质疑、冷淡等具体的态度和感情的具体性质。各种态度情感形之于声时,具体的感情色彩就在语气中丰富多彩地表现出来了。二、语气的色彩和分量语气的色彩和分量是语句中的灵魂,语气的色彩和分量,是指语句包含的是非爱憎等。语气的色彩是语句内在的具体思想感情的积极运动的线路,这种显露当然就在声音气息的变化上。爱的感情通常是“气徐声柔”,憎的感情通常是“气足声硬”;悲的感情通常是“气沉声缓”,喜的感情通常是“气满声高”;惧的感情通常是“气提声凝”,欲的感情通常是“气多声放”;急的感情通常是“气短声促”,冷的感情通常是“气少声平”;怒的感情通常是“气粗声重”,疑的感情通常是“气细声粘”。语气色彩绝不会是单一的,以上这些感情,在朗读中经常重叠交织在一起,但是有主次之分,即以某种感情为主,另一种感情为辅。语气的分量是只要显示出是非、爱憎不同程度的区别,也就是分寸和“度”的问题。语气的分量存在着“过”与“不及”的问题,这就需要对作品细心体味。感受的深浅直接影响语气的分量。三、确定语气怎样确定语气呢?首先应该仔细分析,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现时生活中人们的语调是丰富而多样化的因此语调也是千变万化的,朗读中不能机械套用。以下是常见的一些语气类型:(一)爱的语气:我崇敬那只小小的、英勇的鸟儿,我崇敬它那种爱的冲动和力量。(二)悲的语气:“外祖母永远不会回来了”“什么是永远不会回来呢?”(三)惧的语气:老麻雀浑身倒竖着羽毛,惊恐万状,发出绝望凄惨的叫声……。(四)急的语气:像只无头的苍蝇,我到处乱钻,衣裤上挂满了芒刺。(五)怒的语气:父亲发怒了:“如果你只是要借钱去买毫无意义的玩具的话,给我回到你的房间睡觉去。好好想想为什么你会那么自私。”除了以上语气之外还有陈述、疑问、命令、肯定、赞美、悲伤、高兴、疑惑、恐吓、怜爱、冷漠、亲切、等等在朗读是具体体会。另外学术界中也有把语气分为“平、升、曲、降”四种基本调式。平调,常用来表示严肃、庄重、思索、踌躇、冷淡、厌恶、等语气。升调,常用来表示反问、疑问、惊异、兴奋、号召、鼓动。曲调,常用来表示嘲讽、反语、暗示、双关、怀疑、意外、惊奇。降调,常用来表示肯定、坚决、自信、赞叹、请求、沉痛、惭愧。特别应注意的是,造成语气变化的关键是呼吸的变化,呼吸的变化来源于真实的情感变化。四、语气示例分析:《触摸春天》作者 吴玉楼邻居的小孩安静,是个盲童。春天来了,小区的绿地上花繁叶茂。桃花开了,月季花开了。浓郁的花香吸引着安静。这个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连。早晨,我在绿地里面的小径上做操,安静在花丛中穿梭。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安静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来。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我几乎要喊出声来了,因为那朵月季花上,正停着一只花蝴蝶。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蝴蝶在她的手指间扑腾,安静的脸上充满了惊讶。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在春天的深处,安静细细地感受着春光。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此刻安静的心上,一定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划过一道极其优美的曲线,述说着飞翔的概念。我没有惊动安静,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在这个清香袅袅的早晨,安静告诉我这样的道理。【示例分析】《触摸春天》是一篇简短的抒情散文,真切描写了一个盲童安静在花丛中用手、用心灵来感受美好春天的故事,表达了她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强烈追求。作品基调细腻、清新、舒缓。作品《触摸春天》语气处理邻居的小孩安静,是个盲童。第一句话的后半部分语气显出惋惜、同情。春天来了,小区的绿地上花繁叶茂。桃花开了,月季花开了。浓郁的花香吸引着安静。这个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连。第二段整体显出欢快的语气。表现春天给人们带来的快乐。早晨,我在绿地里面的小径上做操,安静在花丛中穿梭。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安静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来。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我几乎要喊出声来了,因为那朵月季花上,正停着一只花蝴蝶。第三段中的前两句语气平实。第三句不知安静停在月季花前要做什么?所以,语气有些疑惑。第四句与速速稍慢突出动词,用略微吃惊的语气处理“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这句话。最后一句话要用惊讶且紧张的语气处理。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蝴蝶在她的手指间扑腾,安静的脸上充满了惊讶。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第四段的第一句要用惊诧、不可思议的语气来处理。第二、三、四句的语气则是无限感慨。在春天的深处,安静细细地感受着春光。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此刻安静的心上,一定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划过一道极其优美的曲线,述说着飞翔的概念。第五段整体的语气是无限美好的感情。我没有惊动安静,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在这个清香袅袅的早晨,安静告诉我这样的道理。最后一段主要的语气是对安静的赞美,以及自身的感动。【训练材料】语气朗读练习下面两篇作品,注意不同的语气色彩和分量。1.诗歌《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字典公公家里吵吵闹闹。吵个不停的原来是标点符号。看,她们的眼睛噔得多大,听,她们的嗓门提得多高。感叹号拄着拐杖,小问号竖起耳朵,调皮的小逗号急得蹦蹦跳。首先发言的是感叹号,它的嗓门象铜鼓敲:“伙伴们,我的感情最强烈,文章里谁也没有我重要!”感叹号的话招来一阵嘲笑,等不服气的是小问号:“哼,要是没有我来发问,怎么能引起读者的思考?”小逗号说话头头是道,它和顿号一起反驳小问号:“要是我们不把句子点开,文章就会象一根长长的面条。”学问深的要算省略号,它的话总是那么深奥:“要讲我的作用么……哦,不说大家也知道。”水平高的要算句号,它总爱留在后头作总结报告:“只有我才是文章的主角,没有我,话就说得没完没了。”大家争得不可开交,字典公公把意见发表:“孩子们,你们都很重要,少一个,我们的文章就没这样美妙。”“滴水汇成了长江,碎石堆成了海岛,大家不要把个人作用片面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要骄傲!”小朋友,你听了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心里想的啥,能不能让我知道?作品《打翻的鱼缸》三年级的教室里,同学们正在紧张地进行考试。教室最后一排,一个小男孩的脸一阵红一阵白,这并不是因为试题太难,而是他太想上厕所。小男孩憋的满头大汗。忽然,最尴尬的事发生了,他尿裤子了。幸好同学们都在埋头苦干,没有人发现小男孩的异常。细心的老师发现了小男孩的焦躁不安。他轻轻地走到小男孩身边,立刻就明白了一切。老师不动声色地来到窗边,端着窗台上的金鱼缸走过来,经过小男孩身边时,他“一不小心”打翻了鱼缸,小男孩身上溅满了水。老师连忙向男孩道歉,并示意其他同学继续考试。接着,他领着小男孩,来到自己的办公室,擦干男孩身上的水,并给他一条干净的裤子让男孩换上。小男孩回到教室的时候,穿着一条极不合身的裤子,皮带都系在了胸口上,看上去滑稽极了,但是没有一个同学嘲笑她,而是对他报以友善和同情的眼神。男孩心里充满了对老师的感激。考试结束了,小男孩走到老师身边,他怯生生地对老师说:“谢谢您,老师。”老师拍拍男孩的头,微笑着说:“不要紧,我小时候也弄湿过裤子。”第五节  节  奏【训练要领】掌握节奏的多种变化一、什么是节奏节奏是指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这种运动状态体现在外部语言的表达上,一些文章节奏深沉,一些文章节奏舒缓,一些文章的某一部分要读得急切紧张,一些文章的某一部分应表达得含蓄内敛。二、节奏类型节奏型主要针对全篇而言,注重整体感,与基调紧密配合,统领全文。快慢、强弱的变化一般会受到节奏型的制约。六种类型:高亢型:语势逐步向上推进,声音明亮、高亢、激烈。(速度较快、力量强)。《白杨礼赞》紧张型:气急、音短、急促、紧张。(速度偏快、力量较弱) 《打猎归来》轻快型:活泼、欢畅、多扬少抑。(速度偏快、力度适中) 《珍珠鸟》低沉型:多抑少扬,语速缓慢、偏暗、偏沉。(速度偏慢、力量较弱) 《小河》凝重型:多抑少扬、多重少轻、多实少虚,声音沉着、坚实有力。(速度适中、力量较强)《我的母亲独一无二》舒缓型:舒展自如、气长而稳。(速度偏慢、力量适中)《住的梦》三、节奏的变化在朗读文章时,虽然受节奏型的调控,但一个作品不可能只有一种节奏,只用一种速度、只用一种力度,节奏应相互转换,即快与慢,抑与扬,轻与重,虚与实。互相交叉,互相作用,形成具体作品的各具特色的节奏转换。同时各具特色的节奏又不能脱离文章的总体节奏,而是要为总体节奏服务。文章的层层节奏变化朗读者都应该心里有数,在各个阶段制造不同的节奏,或张或弛,或急或稳,推动一轮一轮节奏的波澜。四、节奏示例分析《笑》笑冰心雨声渐渐的住了,窗帘后隐隐的透进清光来。推开窗户一看,呀!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烁的动着。——真没想到苦雨孤灯之后,会有这么一幅清美的图画!凭窗站了一会微微的觉得凉意侵人。转过身来,忽然眼花缭乱,屋子里的别的东西,都隐在光云里;一片幽辉,只浸着墙上画中的安琪儿。——这白衣的安琪儿,抱着花儿,扬着翅儿,向着我微微笑。“这笑容仿佛在那儿看见过似的,什么时候,我曾……”我不知不觉的便坐在窗口下想,——默默的想。严闭的心幕,慢慢的拉开了,涌出五年前的一个印象。——一条很长的古道。驴脚下的泥,兀自滑滑的。田沟里的水,潺潺的流着。近村的绿树,都笼在湿烟里。弓儿似的新月,挂在树梢。一边走着,似乎道旁有一个孩子,抱这一堆灿白的东西。驴儿过去了,无意中回头一看。——他抱着花儿,赤着脚,向着我微微笑。“这笑容又仿佛是那儿看见过似的!”我仍是想——默默的想。又现出一重心幕来,也慢慢的拉开了,涌出十年前的一个印象。——茅檐下的雨水,一滴一滴的落到衣上来。土阶边的水泡儿,泛来泛去的乱转。门前的麦陇和葡萄架子,都濯得新黄嫩绿的非常鲜丽。——一会儿好容易雨晴了,连忙走下坡儿去。迎头看见月儿从海上来了,猛然记得有件东西忘下了,站住了,回过头来。这茅屋里的老妇人——她倚着门,抱着花儿,向着我微微的笑。这同样微妙的神情,好似游丝一般,飘飘漾漾的合了拢来,绾在一起。这时心下光明澄静,如登仙界,如归故乡。眼前浮现的三个笑容,一时溶化在爱的调和里看不分明了。【示例分析】这是冰心早期的一篇抒情散文。这篇散文里,她把古道旁“抱着花,赤着脚儿,向着我微微笑”的小孩子,乡间茅舍里“倚着门,抱着花,向着我微微笑”的老妇人,同“抱着花,扬着翅儿,向着我微微笑”的安琪儿一起“融化在爱的调和里”深情地歌颂母爱。她把荒野中的小孩子和乡间茅舍里的老妇人都看成了天使。结构上一唱三叹,反复吟咏,集中地写了“笑”表现了“爱”。这是全文的背景,基调是舒缓,真挚、轻柔构成自然下行的抑转扬,舒缓的节奏得以成型,语气应是气徐声柔,气多声放。【训练材料】朗读下列作品,把握作品总体节奏与层次节奏的的配合。1.《小站歌声》子夜十分,山村小站浑暗静谧,苗兰老师提着行李来到站台。像触电般浑身颤抖起来。她本想趁着夜深人静时悄悄离开山村,没想到全班四十多个孩子都站在那里为她送行,站牌下有一篓山核桃,篓把上贴着个红双喜,那是山里人祝贺新婚的礼节。三天前,她去了一趟省城,回到山村她对孩子们说,她要和远在千里的男朋友举行婚礼,婚后将在那里定居了。孩子们舍不得她,却没有张口将她挽留,只将一串串难舍难离的泪水洒下。远处传来列车长鸣声。四十多个孩子含着泪水像一棵棵被雨水浇伤的禾苗一样凄悲的立着。班长说:“咱们为苗老师唱一首《好人一生平安》吧”“有过多少往事/仿佛都在昨天/有过多少朋友/仿佛还在今天/也曾心意沉沉/相逢是若是甜/如今举杯祝愿/好人一生平安。”歌声在夜空中响起,这歌声低沉悲哀,这是孩子们真诚的祝愿。列车徐徐开动了,孩子们像一阵旋风似的跑着唱着:“好人一生平安”歌声,像让泪水滤过一样。车上的苗老师失声痛苦。这些孩子怎知道她不是去结婚,三天前她去省城体检她患了白血病,在人生的旅途上,她只有半年的时间了。2.诗歌《地球万岁》在浩瀚无边的宇宙,/有一个美丽的地球,/它是人类的家园,/它是太阳和月亮的朋友。所有的日子,/都在地球上印下痕迹;/所有消失的事物,/都在地球的记忆中存留;/哪怕仅是一个普通的春秋,/哪怕仅是一个小小的追求。所有的儿童,/都是爸爸妈妈的孩子;/所有的爸爸妈妈,/都是地球的孩子;/不管你是总统还是百姓,/不管你是贫穷还是富有。太阳是大家的,/月亮是大家的。/地球每时每刻都自转着——,/哪里的白天都不会永驻,/哪里的黑夜都不能持久。/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有权分享阳光的明媚,/月光的温柔。海洋是大家的。/陆地是大家的。/地球把海洋和陆地,/送给白皮肤的欧洲,北美洲。/也送给黄皮肤的亚洲,/黑皮肤的非洲,/和棕色皮肤的大洋洲、南美洲。森林是大家的,/草原是大家的,/荒凉的戈壁和沙漠也是大家的。/地球教导我们:/珍惜生存的家园,/学会利用和保护。/不要贪婪地索取,/不要奢靡地享受。地球把它的一切都给了我们,/它从来不懂得自私和吝啬。/总是倾其所有,/可是人类,/曾经和正在做着多少惭愧的事情——/在共同的家园是厮杀,/为野心和贪欲去争斗,/用刀枪去撕裂土地,/让刀蹄去践踏丰收,/硝烟窒息儿童的歌声,/鲜血染红清澈的河流……/还有,无休止地砍伐森林,/让遥远处的绿叶都为之颤抖;/还有:把动物摆上贪吃者的餐桌,/残忍地捕杀人类的朋友;/还有:无节制地侵占植物的领地,/坐视一个个物种灭绝;/还有,还有,还有……让拥抱陆地的海洋,/永远不失蓝色的梦幻吧!/就像清纯的童话,/充满善良的追求;/美人鱼的歌声,/在季风中飘荡,/岸边的橄榄树,/向过往的船只招手……隔海相望的陆地,/都伸出友谊之手,/相视一笑。/泯灭旧日的怨仇,/没有掠夺者的咆哮,/也没有反抗者的怒吼。/人们彼此互赠的礼物,/是平等,自由,人人都懂得和学会了爱……。珍惜每一棵花草树木,/每一把泥土,/每一条江河溪流,/每一声小鸟的啁啾;/春天赶着绿色,/涌向所有的草原和牧场,/涌向奉献乳汁的奶牛;/秋天带着成熟,/走向所有洒过汗水的田野,/庄稼结出丰硕的果实,/葡萄滴下甘醇的美酒……。为了这美好的一切,/我们今天能够拥有,/子孙万代还能继续拥有,/人类的千百中语言,/凝成一句不用翻译的话;/地球——万岁。/万岁——地球!

【学习目标】

1.正确认识朗读外部技巧,并学习掌握各种朗读外部技巧。

2.通过学习技巧把握各种不同体裁作品的朗读方法。

第一节朗读外部技巧的认识和运用

【学习重点】

正确认识了解朗读外部技巧作用

一、朗读外部技巧的概述

朗读作为再创作,朗读技巧包括停连、重音、语气、节奏几个方面。但是朗读的高下程度并不仅仅取决于朗读技巧的把握,更重要的在于对作品的理解程度。张颂老师曾说;朗读“最完善的理想范本的外部标志——声音形式,那是不会在脱离了思想感情的运动状态之后还包邮强大生命力的。因此,我们在重视技巧作用的同时,不能忽略内心依据的支配作用,每一次朗读过程都毫无例外。”那么,技巧应该放在什么位置上呢?这就是张颂老师所说的走“体现派”的道路,即“声情并茂”的道路。“所谓‘体现派’,既承认内心依据的重要性,又承认语言技巧的重要性,既承认内心体验的决定作用,又承认外部表现的反作用。这样,才能使内容和形式、体验与表现、感情与技巧、目的与方法融会贯通、和谐一致,从而达到声情并茂的境界。”对作品的深刻体会、独特感受、熟练技巧、音声魅力,这是一个内心感受理解与表达技巧高度的融合。

二、朗读外部技巧的运用

技巧的运用有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称之为“刻意雕琢” 阶段。第二个阶段,称之为“回归自然”阶段。任何朗读者都必须经过这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技巧的学习阶段,在第一个阶段要敢于雕琢,因为不经过刻意雕琢,就不可能有回归自然的结局。在这个阶段就是无数次朗读的练习,无数作品的积累过程。在这个雕琢的过程中,就会慢慢的更善于雕琢,使雕琢不留痕迹,则就回归自然了。

第二阶段是技巧的熟练阶段,在这个阶段也不能忽略技巧的练习。在这个阶段,有一些人会自认为自己的技巧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无需再多加练习。既然是技巧,不经常使用,就会生硬,就不可能烂熟于心。

第二节 停 连

【训练要领】

掌握停顿和连接技巧的处理方法

一、理论概要

停连,指的是朗读语流中声音的中断和延续。它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停是停顿,连是连接。停与连在有声语言的表达中常常同时存在,这既是生理需要,也是心理需要。从生理上讲,一口气说完话不行,中间必须换气。从心理上讲,停连是积极主动的,是自如服从思想感情运动需要。停连是朗读者调节气息的需要,在朗读中生理需要要服从心理需要,不能因停害意、因停断情。

停顿是思想感情运动状态的继续和延伸,而不是思想感情的停止、中断和空白。恰当的停顿,能产生“此处无声甚有声”的效果。

停连主要有区分性停连、呼应性停连、并列性停连、分合性停连、强调性停连、判断性停连、转换性停连、生理性停连、回味性停连、灵活性停连。

停连通常的表现在以下的朗读过程中:

(一)层次停连:划分层次的停顿能够帮助表现层次内容的划分。可以使人听出前后之间的关系。

(二)判断语句意思的停顿

朗读是虽然一字不差,但由于停顿的错误,停顿的位置不当就会产生不同的语词意思。

1.最大的一个/五十斤以上。

2.最大的/一个五十斤以上。

这里1只是说最大的那个。2最大的有几个,可能好几个都有五十斤。

如果判断有误就会出现“蓝田人头/盖骨”这样的错误(注:蓝田人/头盖骨)所以表现作品内容层次停顿的划分,可以使人听出前后之间分别的关系。

示例: 严闭的心幕,慢慢的拉开了,涌出/五年前的/一个印象。

(四)表现心理活动的停顿

示例: “这笑容/仿佛在哪儿/见过似的,什么时候,我曾/……”我不知不觉的/便坐在窗口下想,——默默的/想。这是表达一个无声的过程,表现人物的思考。

二、停连的一般性处理方法大致以完成句和未完成句进行说明。

(一)完成句  是指一句话朗读结束了,怎么给人以结束感?注意三点:

1、话语声音停止,气息也呼出完毕。

2、收音音节要处于落势,造成稳定的停顿。

3、收要收住,或急收、或缓收、或强收、或弱收,都要收住,不能失去控制。

(二)未完成句  是指一句话还没有说完的时候出现了停顿或连接,停前停后如何收?如何起?主要由以下几种方式:

1、停前扬收  是停前的音节、词或词组有一种上行的趋势。

2、停前徐收  在停前音节稍稍拖长的时候,有一种声断气连的感觉。

3、停后缓起  停后开头音节、词或词组,从容发声,缓缓出口。

4、停后突起  停顿时急吸气,停后急发声、快吐字。

6、停而缓连  停顿之后用声音的若有若无、拉长来缓缓连接。

以上方法只是一般的方法,都是相对而言。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实践、创造,才不会使朗读变得机械、呆板。

三、停连示例分析《一棵开花的树》(台湾)席慕蓉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

【示例分析】

席慕容的作品《一棵开花的树》把一位少女的怀春之心表现得情真意切,震撼人心。诗之灵魂在于情,情真意切才有诗。诗一开篇,“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在“遇见我”之前做一个强调性停顿,美好的爱情之心描绘得细致入微而又淋漓尽致,却又没有一丝一毫的矫揉造作,是少女心之真之诚的自然流露。“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第一个停顿仍是个强调性停连。“五百年”和“求他”之间要采取停而紧连的方法,表现出少女急迫的心情。虽然爱情是缘分,爱一个人与不爱一个人,是感觉,是无法选择的,任何的努力都是刻意勉强,是徒劳白费,然而,茫茫人海中,又有多少人排着队,拿着爱的号码牌,向左向右向前看,爱要拐几个弯才来?我等的人,他在多远的未来?“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这里运用强调性停连,突出我的努力感动了“佛”.“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做了三处停顿,表现出少女的爱真诚而庄重。如果说,缘在天意,那么,份在人为。诗中女子,在意中人“必经的路旁”“慎重地开满了花”,是积极成就与其意中人“份”的举动。

“当你走近︶请你细听”这里使用停而紧连的方法。“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表现少女热切的等待。之后有一个较长的停顿,而此时的停顿不是思想的停顿,只是声音的停顿。情绪从热切转换成彻底的失落,因为少女热切的等待只等到了“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两处停顿把少女痛苦而低落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朋友啊︶那不是花瓣/是我∧凋零的∧心”这里的紧连表现少女的激愤,而后的两个停顿则表现少女无比凄凉的心情。情之无悔,生之无憾,其情之真,意之切,追求之心之执着,催人泪下。

【训练材料】

1.请按照停连提示练读这些长句。

这是虽在北方的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

作品l号《白杨札赞》

美国的送报员∧总是把报纸∧从花园篱笆的一个特制的管于里塞进来。

作品4号《达瑞的故事》

我们那条胡同的左邻右舍的孩子们放的风筝∧几乎都是叔叔编扎的。

作品9号《风筝畅想曲》

爸爸等于给我一个谜语,这谜语∧比课本上的“日历挂在墙壁,一天撕去一页,使我心里着急” ∧和“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还让我感到可怕:也比作文本上的“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更让我觉得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一连串的问题,使我这个∧有生以来头一次在众目睽睽之下∧让别人擦鞋的异乡人,从近乎狼狈的窘态中∧解脱出来。我们像朋友一样聊起天儿来……

作品21号《捐诚》

森林∧维护地球生态环境的这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是其他任何物体∧都不能取代的。

作品31号《“能吞能吐”的森林》

然而,恰恰是这座不留姓名的坟墓,比所有挖空心思∧用大理石和奢华装饰建造的坟墓∧更扣人心弦。

作品35号《世间最美的坟墓》

身陷苦难∧却仍为荷花的盛开∧欣喜赞叹不已,这是一种趋于澄明的境界,一种旷达洒脱的胸襟,一种面临磨难∧坦荡从容的气度,一种对生活童子般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无限向往的生命情感。

作品37号《态度创造快乐》

育才小学校长陶行知∧在校园看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同学,陶行知当即喝止了他,并令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

作品39号《陶行知的“四块糖果”》

然而有一天,我发现∧母亲正仔细地用一小块碎面包∧擦那给我煎牛排用的油锅。我明白了∧她称自己为素食者的∧真正原因。

作品42号《我的母亲独一无二》

作品50号《一分钟》

可是,没等青年人∧把满腹的有关人生和事业的疑难问题∧向班杰明讲出来,班杰明就非常客气地说道:“干杯。你可以走了。”

作品50号《一分钟》

“晚食以当肉”,意思是∧人应该用已饥方食、未饱先止∧代替对美味佳肴的贪吃无厌。

作品54号《赠你四味长寿药》

人活着,最要紧的是∧寻觅到那片代表着生命绿色∧和人类希望的丛林,然后选一高高的枝头∧站在好里观览人生,消化痛苦,孕育歌声,愉悦世界!

作品55号《站在历史的枝头微笑》

2.作品停连练习《三个人一双眼睛》

星期日。百货大楼。熙熙攘攘。

从楼上并排走下三个人。中间是一个漂亮男孩子,约莫有八九岁。他左手牵着爸爸,右手牵着妈妈。

爸爸和妈妈是两个盲人。

很小心很慢地踩着一阶一阶的楼梯。所有目睹的人立刻停止了脚步,闪开一条路。喧闹声像绷断了弦的琴。一步、二步、三步……那男孩的眸子多明亮啊,漆黑漆黑的。他们一边走,一边说着,还有笑在三张脸上流。

渐渐地,远了。

三个人一双眼睛。

三个人一双眼睛。还有笑在脸上流。

我不知为了什么,竟跑下楼,却追赶他们。我想更准确地看清他们的长相。我想望望小男孩的眼睛,摸摸他的头,再捧起他的闪着炽炽光彩的小脸,还想和他爸爸妈妈握握手。我要寻问他们关于这个世界,关于生活中的很多问题。

三个人一双眼睛。还有笑在脸上流。

我跑到街中央,车流和人流淹没了那三个人。我惘然若失。

我突然觉得天空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蓝过,生活从来没有这样美好过。新鲜的阳光在这个世界上流着,正如新鲜的笑在三张脸上流着。

哦,我为什么竟哭了!

重音

【训练要领】

掌握重音的不同处理方式

一、重音概念

在语言的表达中不是每词的轻重、快慢、高低都是一样的,有的重要些,有的次要些,有多重层次。朗读中,要着重强调以便突出地、明晰地表达出具体的语言目的和具体的思想感情。那些被着重强调的词或词组,就是重音。

比如:今天是我的生日“生日”就是重音。

在表现一个句子的整体状态时,语句的重音往往落在一句话的最后一个字上。但是同样一个句子。句中重音的位置不同,就会表现出不同的语句含义。

示例:我手里拿着一本书……谁?

我手里拿着一本书……部位?

我手里拿着一本书……方式?

我手里拿着一本书……数?

我手里拿着一本书……量?

我手里拿着一本书……拿什么?

原话一个字没变,但句子的意思已经有质的不同。由此看来,重音是体现句子核心意思的词或词组。

二、确定重音

(一)确定重音的方法

在判断重音的过程中,我们要根据作品的上下文来确定句子的含义,确认重音,以准确的表达。总的原则就是在语句中确认最能表达说话目的的词语,如陈述事实的主要词语;主要的说明、修饰词语;表示判断的关键词;主要的数量词。刚开始应注意在两三句中寻找重音,而不要总是只局限在一句话中。明确了主要重音,其他的词语轻重可以顺其自然。

(二)重音的表现方法

重音的表现形式一般有“加重”“放轻”“提高”“降低”。通常也有称之为强弱法、快慢法、虚实法。在重音处理时一定注意:重音是突出和强调的作用,是气息的加强,不要单纯理解为声音的提高。也就是说,需要强调的重音应该是在前后较低较轻较弱的环境中突出,而不是在高调门之上的更高的调门。

(三)常用重音的分类

1.并列重音

例如:春风在唱歌,泉水在唱歌,小鸟在唱歌,小姑娘也在唱歌。这其中并列的几个“歌唱”应为重音。

2.对比重音

这其中对比的“怒气冲冲”、“笑容满面”应为重音。

3.强调重音

例如:我们不愿让那些贫苦的孩子感到他们是在接受救济,因为施舍的最高原则是保持受施者的尊严。

这其中强调的“救济”、“尊严”应为重音。

4.呼应重音

例如:父亲说:“你们爱吃花生吗”我们争着答应“爱”。这其中呼应的“花生”“爱”应为重音。

5.反义重音

例如:爸听了便叫嚷道:“你以为这是什么车?旅游车?”这其中反义的“旅游车”是重音。

当然重音还有递进性重音、转折性重音、拟声性重音、肯定性重音、比喻性重音。

三、重音示例分析:《壁虎的爱情》

作品通过两只壁虎之间坚持十年喂食的故事,歌颂了壁虎爱情力量的伟大,动物之间尚且如此,那人类之间的爱情又将如何?!

这是发生在日本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有人为装修家里拆开了墙壁。日本式住宅的墙壁是中间架了木板后,两边批挡泥土,里面是空的。

他拆墙壁的时候,发现一只壁虎困在那里。一根从外面钉到里面的钉子钉住了那只壁虎的尾巴。那主人觉得又可怜又好奇,仔细看那根钉子,他很惊讶,因为那是10年前盖那栋房子时钉的。到底怎么回事?那只壁虎竟困在墙壁里整整活了10年!在黑暗的墙壁里生活10年,真不简单!

尾巴被钉住了,一步也走不动的那只不过壁虎到底吃了什么活了10年?

那主人暂时停止了工程。“它到底吃什么?”

过了不久,不知从哪里又爬来一只壁虎,嘴里含着食物……呵,爱情!那无比高尚的爱情!为了被钉住尾巴不能走动的壁虎,另一只壁虎这10年里一直在喂它。

那只壁虎是母亲或父亲,夫、妻或兄弟,我们不知道,也不一定要知道。

我听到这件事,深深地被那爱情的力量所感动!……

【训练材料】

1.句子重音练习

1)美——创造与奋进的标志,外表与灵魂的结合。象春蚕,吐丝到死丝方尽,象冬梅,零落依旧香如故。

2)爱美,才能珍惜人生,爱美,就是热爱生活。

3)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4)没有一片绿叶,没有一缕炊烟,没有一粒泥土,没有一丝花香,只有水的世界,云的海洋。

5)人类给它以生命,它毫不悭吝地把自己的艺术青春奉献给了哺育它的人。

6)纽约的冬天常有大风雪,扑面的雪花不但令人难以睁开眼睛,甚至呼吸都会吸入冰冷的雪花。

7)可能有人不欣赏花,但决不会有人欣赏落在自己面前的炮弹。

2.作品重音练习:《请把我埋得浅一点》

二战时期,有一个天真、活泼的小女孩和她的母亲一起被关在纳粹集中营里。一天,她的母亲被纳粹士兵带走了,再也没有回到她的身边。小女孩问大人她的妈妈哪里去了,大人们就对小女孩说,妈妈去寻找你的爸爸了,不久就会回来的。小女孩相信了,她不再哭泣和询问,而是唱起妈妈教给她的许多儿歌,一首接一首地唱着,像轻风一样在阴沉的集中营中吹拂。她还不时爬上囚室的小窗,向外张望着,希望看到妈妈从外面走过来。

小女孩没有等到妈妈回来,就在第二天清晨,纳粹士兵用刺刀驱赶着数万名犹太人,他们将一起被活埋。人们一个接一个地被纳粹士兵残酷地推下深坑,当一个纳粹士兵走到小女孩跟前,伸手要将她推进深坑中去的时候,小女孩睁大漂亮的眼睛对纳粹士兵说:“刽子手叔叔,请你把我埋得浅一点好吗?要不,等我妈妈来找我的时候,就找不到了。”纳粹士兵伸出的手僵在了那里,刑场上顿时响起一片抽泣声,接着是一阵愤怒的呼喊……

人们最后谁也没能逃出纳粹的魔掌。但小女孩纯真无邪的话语却撞痛了人们的心,让人们在死亡之前找回了人性的尊严和力量。暴力真的能摧毁一切?不,在天真无邪的爱和人性面前,暴力让暴力者看到了自己的丑恶和渺小。刽子手们在这颗爱的童心面前颤抖着,因为他们也看到了自己的结局。

语  气

【训练要领】掌握语气的多种变化

一、语气

语气,是指在某种思想感情支配下的具体语句的声音形式。同一句话说话的人由于语句目的不同,语言不同,说话的对象不同,语句的声音形式也会随之不同。所以朗读者要要确定一句话的语气,必须理解语义掌握好语句的感情色彩,清楚了爱恨、是非、悲痛、喜悦、焦虑、愤怒、恐惧、质疑、冷淡等具体的态度和感情的具体性质。各种态度情感形之于声时,具体的感情色彩就在语气中丰富多彩地表现出来了。

二、语气的色彩和分量

语气的色彩和分量是语句中的灵魂,语气的色彩和分量,是指语句包含的是非爱憎等。语气的色彩是语句内在的具体思想感情的积极运动的线路,这种显露当然就在声音气息的变化上。

爱的感情通常是“气徐声柔”,憎的感情通常是“气足声硬”;悲的感情通常是“气沉声缓”,喜的感情通常是“气满声高”;惧的感情通常是“气提声凝”,欲的感情通常是“气多声放”;急的感情通常是“气短声促”,冷的感情通常是“气少声平”;怒的感情通常是“气粗声重”,疑的感情通常是“气细声粘”。语气色彩绝不会是单一的,以上这些感情,在朗读中经常重叠交织在一起,但是有主次之分,即以某种感情为主,另一种感情为辅。

语气的分量是只要显示出是非、爱憎不同程度的区别,也就是分寸和“度”的问题。语气的分量存在着“过”与“不及”的问题,这就需要对作品细心体味。感受的深浅直接影响语气的分量。

三、确定语气

怎样确定语气呢?首先应该仔细分析,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现时生活中人们的语调是丰富而多样化的因此语调也是千变万化的,朗读中不能机械套用。以下是常见的一些语气类型:

(一)爱的语气:我崇敬那只小小的、英勇的鸟儿,我崇敬它那种爱的冲动和力量。

(二)悲的语气:“外祖母永远不会回来了”“什么是永远不会回来呢?”

(三)惧的语气:老麻雀浑身倒竖着羽毛,惊恐万状,发出绝望凄惨的叫声……。

(四)急的语气:像只无头的苍蝇,我到处乱钻,衣裤上挂满了芒刺。

(五)怒的语气:父亲发怒了:“如果你只是要借钱去买毫无意义的玩具的话,给我回到你的房间睡觉去。好好想想为什么你会那么自私。”

除了以上语气之外还有陈述、疑问、命令、肯定、赞美、悲伤、高兴、疑惑、恐吓、怜爱、冷漠、亲切、等等在朗读是具体体会。

另外学术界中也有把语气分为“平、升、曲、降”四种基本调式。

平调,常用来表示严肃、庄重、思索、踌躇、冷淡、厌恶、等语气。

升调,常用来表示反问、疑问、惊异、兴奋、号召、鼓动。

曲调,常用来表示嘲讽、反语、暗示、双关、怀疑、意外、惊奇。

降调,常用来表示肯定、坚决、自信、赞叹、请求、沉痛、惭愧。

四、语气示例分析:《触摸春天》作者 吴玉楼

邻居的小孩安静,是个盲童。

春天来了,小区的绿地上花繁叶茂。桃花开了,月季花开了。浓郁的花香吸引着安静。这个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连。

早晨,我在绿地里面的小径上做操,安静在花丛中穿梭。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安静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来。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我几乎要喊出声来了,因为那朵月季花上,正停着一只花蝴蝶。

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蝴蝶在她的手指间扑腾,安静的脸上充满了惊讶。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

在春天的深处,安静细细地感受着春光。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此刻安静的心上,一定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划过一道极其优美的曲线,述说着飞翔的概念。

我没有惊动安静,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在这个清香袅袅的早晨,安静告诉我这样的道理。

【示例分析】

《触摸春天》是一篇简短的抒情散文,真切描写了一个盲童安静在花丛中用手、用心灵来感受美好春天的故事,表达了她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强烈追求。作品基调细腻、清新、舒缓。

作品《触摸春天》

语气处理

邻居的小孩安静,是个盲童。

第一句话的后半部分语气显出惋惜、同情。

春天来了,小区的绿地上花繁叶茂。桃花开了,月季花开了。浓郁的花香吸引着安静。这个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连。

第二段整体显出欢快的语气。表现春天给人们带来的快乐。

早晨,我在绿地里面的小径上做操,安静在花丛中穿梭。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安静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来。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我几乎要喊出声来了,因为那朵月季花上,正停着一只花蝴蝶。

第三段中的前两句语气平实。第三句不知安静停在月季花前要做什么?所以,语气有些疑惑。第四句与速速稍慢突出动词,用略微吃惊的语气处理“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这句话。最后一句话要用惊讶且紧张的语气处理。

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蝴蝶在她的手指间扑腾,安静的脸上充满了惊讶。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

第四段的第一句要用惊诧、不可思议的语气来处理。第二、三、四句的语气则是无限感慨。

在春天的深处,安静细细地感受着春光。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此刻安静的心上,一定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划过一道极其优美的曲线,述说着飞翔的概念。

第五段整体的语气是无限美好的感情。

我没有惊动安静,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在这个清香袅袅的早晨,安静告诉我这样的道理。

最后一段主要的语气是对安静的赞美,以及自身的感动。

【训练材料】

语气朗读练习下面两篇作品,注意不同的语气色彩和分量。

1.诗歌《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

字典公公家里吵吵闹闹。吵个不停的原来是标点符号。

看,她们的眼睛噔得多大,听,她们的嗓门提得多高。感叹号拄着拐杖,小问号竖起耳朵,调皮的小逗号急得蹦蹦跳。

感叹号的话招来一阵嘲笑,等不服气的是小问号:“哼,要是没有我来发问,怎么能引起读者的思考?”

学问深的要算省略号,它的话总是那么深奥:“要讲我的作用么……哦,不说大家也知道。”

“滴水汇成了长江,碎石堆成了海岛,大家不要把个人作用片面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要骄傲!”

小朋友,你听了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心里想的啥,能不能让我知道?

作品《打翻的鱼缸》

三年级的教室里,同学们正在紧张地进行考试。教室最后一排,一个小男孩的脸一阵红一阵白,这并不是因为试题太难,而是他太想上厕所。小男孩憋的满头大汗。忽然,最尴尬的事发生了,他尿裤子了。幸好同学们都在埋头苦干,没有人发现小男孩的异常。

细心的老师发现了小男孩的焦躁不安。他轻轻地走到小男孩身边,立刻就明白了一切。老师不动声色地来到窗边,端着窗台上的金鱼缸走过来,经过小男孩身边时,他“一不小心”打翻了鱼缸,小男孩身上溅满了水。老师连忙向男孩道歉,并示意其他同学继续考试。接着,他领着小男孩,来到自己的办公室,擦干男孩身上的水,并给他一条干净的裤子让男孩换上。

小男孩回到教室的时候,穿着一条极不合身的裤子,皮带都系在了胸口上,看上去滑稽极了,但是没有一个同学嘲笑她,而是对他报以友善和同情的眼神。男孩心里充满了对老师的感激。

考试结束了,小男孩走到老师身边,他怯生生地对老师说:“谢谢您,老师。”老师拍拍男孩的头,微笑着说:“不要紧,我小时候也弄湿过裤子。”

第五节  节  奏

【训练要领】掌握节奏的多种变化

一、什么是节奏

节奏是指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这种运动状态体现在外部语言的表达上,一些文章节奏深沉,一些文章节奏舒缓,一些文章的某一部分要读得急切紧张,一些文章的某一部分应表达得含蓄内敛。

二、节奏类型

节奏型主要针对全篇而言,注重整体感,与基调紧密配合,统领全文。快慢、强弱的变化一般会受到节奏型的制约。六种类型:

高亢型:语势逐步向上推进,声音明亮、高亢、激烈。

(速度较快、力量强)。《白杨礼赞》

紧张型:气急、音短、急促、紧张。

(速度偏快、力量较弱) 《打猎归来》

轻快型:活泼、欢畅、多扬少抑。

(速度偏快、力度适中) 《珍珠鸟》

低沉型:多抑少扬,语速缓慢、偏暗、偏沉。

(速度偏慢、力量较弱) 《小河》

凝重型:多抑少扬、多重少轻、多实少虚,声音沉着、坚实有力。

(速度适中、力量较强)《我的母亲独一无二》

舒缓型:舒展自如、气长而稳。

(速度偏慢、力量适中)《住的梦》

三、节奏的变化

在朗读文章时,虽然受节奏型的调控,但一个作品不可能只有一种节奏,只用一种速度、只用一种力度,节奏应相互转换,即快与慢,抑与扬,轻与重,虚与实。互相交叉,互相作用,形成具体作品的各具特色的节奏转换。同时各具特色的节奏又不能脱离文章的总体节奏,而是要为总体节奏服务。文章的层层节奏变化朗读者都应该心里有数,在各个阶段制造不同的节奏,或张或弛,或急或稳,推动一轮一轮节奏的波澜。

四、节奏示例分析《笑》

冰心

雨声渐渐的住了,窗帘后隐隐的透进清光来。推开窗户一看,呀!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烁的动着。——真没想到苦雨孤灯之后,会有这么一幅清美的图画!凭窗站了一会微微的觉得凉意侵人。转过身来,忽然眼花缭乱,屋子里的别的东西,都隐在光云里;一片幽辉,只浸着墙上画中的安琪儿。——这白衣的安琪儿,抱着花儿,扬着翅儿,向着我微微笑。

“这笑容仿佛在那儿看见过似的,什么时候,我曾……”我不知不觉的便坐在窗口下想,——默默的想。

严闭的心幕,慢慢的拉开了,涌出五年前的一个印象。——一条很长的古道。驴脚下的泥,兀自滑滑的。田沟里的水,潺潺的流着。近村的绿树,都笼在湿烟里。弓儿似的新月,挂在树梢。一边走着,似乎道旁有一个孩子,抱这一堆灿白的东西。驴儿过去了,无意中回头一看。——他抱着花儿,赤着脚,向着我微微笑。

“这笑容又仿佛是那儿看见过似的!”我仍是想——默默的想。

又现出一重心幕来,也慢慢的拉开了,涌出十年前的一个印象。——茅檐下的雨水,一滴一滴的落到衣上来。土阶边的水泡儿,泛来泛去的乱转。门前的麦陇和葡萄架子,都濯得新黄嫩绿的非常鲜丽。——一会儿好容易雨晴了,连忙走下坡儿去。迎头看见月儿从海上来了,猛然记得有件东西忘下了,站住了,回过头来。这茅屋里的老妇人——她倚着门,抱着花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这同样微妙的神情,好似游丝一般,飘飘漾漾的合了拢来,绾在一起。这时心下光明澄静,如登仙界,如归故乡。眼前浮现的三个笑容,一时溶化在爱的调和里看不分明了。

【示例分析】

这是冰心早期的一篇抒情散文。这篇散文里,她把古道旁“抱着花,赤着脚儿,向着我微微笑”的小孩子,乡间茅舍里“倚着门,抱着花,向着我微微笑”的老妇人,同“抱着花,扬着翅儿,向着我微微笑”的安琪儿一起“融化在爱的调和里”深情地歌颂母爱。她把荒野中的小孩子和乡间茅舍里的老妇人都看成了天使。结构上一唱三叹,反复吟咏,集中地写了“笑”表现了“爱”。这是全文的背景,基调是舒缓,真挚、轻柔构成自然下行的抑转扬,舒缓的节奏得以成型,语气应是气徐声柔,气多声放。

【训练材料】

朗读下列作品,把握作品总体节奏与层次节奏的的配合。

1.《小站歌声》

子夜十分,山村小站浑暗静谧,苗兰老师提着行李来到站台。像触电般浑身颤抖起来。

她本想趁着夜深人静时悄悄离开山村,没想到全班四十多个孩子都站在那里为她送行,站牌下有一篓山核桃,篓把上贴着个红双喜,那是山里人祝贺新婚的礼节。

三天前,她去了一趟省城,回到山村她对孩子们说,她要和远在千里的男朋友举行婚礼,婚后将在那里定居了。

孩子们舍不得她,却没有张口将她挽留,只将一串串难舍难离的泪水洒下。

远处传来列车长鸣声。四十多个孩子含着泪水像一棵棵被雨水浇伤的禾苗一样凄悲的立着。班长说:“咱们为苗老师唱一首《好人一生平安》吧”

“有过多少往事/仿佛都在昨天/有过多少朋友/仿佛还在今天/也曾心意沉沉/相逢是若是甜/如今举杯祝愿/好人一生平安。”

歌声在夜空中响起,这歌声低沉悲哀,这是孩子们真诚的祝愿。

列车徐徐开动了,孩子们像一阵旋风似的跑着唱着:“好人一生平安”

歌声,像让泪水滤过一样。

车上的苗老师失声痛苦。

2.诗歌《地球万岁》

在浩瀚无边的宇宙,/有一个美丽的地球,/它是人类的家园,/它是太阳和月亮的朋友。

所有的日子,/都在地球上印下痕迹;/所有消失的事物,/都在地球的记忆中存留;/哪怕仅是一个普通的春秋,/哪怕仅是一个小小的追求。

所有的儿童,/都是爸爸妈妈的孩子;/所有的爸爸妈妈,/都是地球的孩子;/不管你是总统还是百姓,/不管你是贫穷还是富有。

海洋是大家的。/陆地是大家的。/地球把海洋和陆地,/送给白皮肤的欧洲,北美洲。/也送给黄皮肤的亚洲,/黑皮肤的非洲,/和棕色皮肤的大洋洲、南美洲。

森林是大家的,/草原是大家的,/荒凉的戈壁和沙漠也是大家的。/地球教导我们:/珍惜生存的家园,/学会利用和保护。/不要贪婪地索取,/不要奢靡地享受。

地球把它的一切都给了我们,/它从来不懂得自私和吝啬。/总是倾其所有,/可是人类,/曾经和正在做着多少惭愧的事情——/在共同的家园是厮杀,/为野心和贪欲去争斗,/用刀枪去撕裂土地,/让刀蹄去践踏丰收,/硝烟窒息儿童的歌声,/鲜血染红清澈的河流……/还有,无休止地砍伐森林,/让遥远处的绿叶都为之颤抖;/还有:把动物摆上贪吃者的餐桌,/残忍地捕杀人类的朋友;/还有:无节制地侵占植物的领地,/坐视一个个物种灭绝;/还有,还有,还有……

让拥抱陆地的海洋,/永远不失蓝色的梦幻吧!/就像清纯的童话,/充满善良的追求;/美人鱼的歌声,/在季风中飘荡,/岸边的橄榄树,/向过往的船只招手……

隔海相望的陆地,/都伸出友谊之手,/相视一笑。/泯灭旧日的怨仇,/没有掠夺者的咆哮,/也没有反抗者的怒吼。/人们彼此互赠的礼物,/是平等,自由,人人都懂得和学会了爱……。

珍惜每一棵花草树木,/每一把泥土,/每一条江河溪流,/每一声小鸟的啁啾;/春天赶着绿色,/涌向所有的草原和牧场,/涌向奉献乳汁的奶牛;/秋天带着成熟,/走向所有洒过汗水的田野,/庄稼结出丰硕的果实,/葡萄滴下甘醇的美酒……。

为了这美好的一切,/我们今天能够拥有,/子孙万代还能继续拥有,/人类的千百中语言,/凝成一句不用翻译的话;/地球——万岁。/万岁——地球!

THE END
0.四年级语文触摸春天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蝴蝶在她的手指间扑腾,安静的脸上充满了惊讶。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 我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安静。我仿佛看见了她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一瞬间,我深深地感动着。 jvzq<84yyy4vpsx0eqs0lrfqcp5zw€jp1zobqzg6181395945786:87a57849>0jvsm
1.《春》教案范文(通用12篇)1.出示句子: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 ⑴你从句子中哪些字词感受到神奇,不可思议? ⑵ “竟然”表现出了怎样的情感?安静本来想拢住的是什么?“竟然”还可以换成什么词?你能用“竟然”说一句话吗? ⑶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悄然合拢”,全班做“悄然合拢”的动作。 jvzquC41zkgpz~j0twoxgw3eqo5kkjtcp17239=70jznn
2.《触摸春天》优质教案(精选10篇)⑵ 安静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来。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读一读,看看安静用什么来触摸春天?(板书:用手 用鼻) 再读一读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她的`触觉很敏锐,对这些花很熟悉。) ⑶ 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jvzquC41yy}/qq6220ipo8pcqunj1sncqct08<73874ivvq
3.《触摸春天》优秀教案范文集锦9篇师引:这是一位乐观的盲童,你还从哪看出安静在用心灵触摸春天呢? “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我几乎要喊出声来了,因为那朵月季花上,正停着一只花蝴蝶”。更令人震撼的还在后头呢! 二、“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竟jvzquC41yy}/f~fpogoxgw3eqo5gcw|gp1pjcxfp15:66A7;0jznn
4.《触摸春天》教案(精选14篇)(2)早晨,我在绿地里面的小径上做操,安静在花丛中穿梭。安静在花丛中穿梭。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磕磕绊绊。 (3)安静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来。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4)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jvzquC41yy}/fr~khctxgw3eqo5kkjtcp1pjcxfpowhbp8>267=40qyon
5.小学语文教案:触摸春天⑤ 谁能用朗读来体会出安静对春天的喜爱,对生活的热爱? ⑵ 预设句子二: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到心里怦然一动(或这是一种奇迹)? “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蝴蝶在她手指尖扑腾,安静的脸上充满了惊讶,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安静的心灵来到了jvzq<84yyy4vpsx0eqs0lrfqcp5zw€jp1zobqzg{w}fpsncqct0497523712B6439e74=62934ivvq
6.《触摸春天》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通用10篇)④你们能从中感受到安静是个怎样的女孩? (2)“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及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①你为什么认为这是一个奇迹? ②她为什么能创造这个奇迹? ③把这个奇迹读出来。 (3)“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jvzquC41yy}/qq6220ipo8pcqunj1sncqz{fuqjlk1967>>40jznn
7.《春天》教学设计(通用16篇)出示句子三: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蝴蝶在她的手指间扑腾,安静的脸上充满了惊讶。 出示句子四:“蝴蝶在她的手指间扑腾,安静的脸上充满了惊讶。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这个句子,不分析了,让jvzquC41yy}/fr~khctxgw3eqo5kkjtcp1€pppmgzkthz~jzklobqjs1:7=7;93jvor
8.四年级人教版《触摸春天》教学设计接下来,还有哪些地方让你觉得安静热爱春天,热爱生活? (二)4段: “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蝴蝶在她的手指间扑腾,安静的脸上充满了惊讶。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教师出示句子,学生先说说对这jvzquC41yy}/qq6220ipo8pcqunj1sncqz{fuqjlk1825@>;0jznn
9.小学四年级语文《触摸春天》精选教案(通用12篇)安静爱花,爱春天和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让我们一起读第三自然段,从字里行间去感受她的那份爱。 预设(三)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捉住了。 你认为安静是如何拢住蝴蝶的? 你认为作者是怎样的感觉?(整天穿梭在花丛中,她的身上一定拥有了浓郁的花香jvzquC41yy}/fr~khctxgw3eqo5kkjtcp1€pppmgzkthz~jzklobqjs1:5728>3jvor
10.【热门】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⑴ 我没有惊动安静,是因为( ) ⑵ 在这个清香袅袅的早晨,安静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 2、读下面一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安静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来,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左倾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的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月季花上正停着一只花蝴蝶,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 jvzq<84yyy4vpsx0eqs0lrfqcp5zw€jp1zobqzg{w}fpsncqct0497524643@:838e75?85594ivv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