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泉十八湾知靑访谈——知青档案之一

谢褔萍 ( 萍乡高专纪委副书记)

1968 年底,毛主席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号召,全国各地迅即掀起上山下乡的政治浪潮。1968 年9 月,谢福萍放弃分配在城镇的工作,随萍乡 首批知青队伍下乡到大安里,后又主动要求从条件较好的平原农村,换到环境艰苦的山区十八湾,和知青、下放干部及当地农民一道,开荒造田 40 多亩,兴建小水力发电站,栽果树、养蜜蜂、养猪放牛等多种经营,粮食产量增长3倍以上,把过去用竹篾点灯、年年吃回供粮的穷山沟,建成了粮食自给有余、机械碾米、电灯照明的新山村,十八湾成了当时全市青年学生前往参观学习的示范基地,是全省知青的一面旗帜。他们艰苦创业的事迹和照片,多次刊登在《江西日报》《光明日报》上。谢福萍先后被选为大队副主任、公社团委副书记和团市委常委。1974年,被选送到北京体育学院学习;1977 年毕业,分配到萍乡师范(后转为萍乡高专)任教。

访 谈

周满娇:原来的知青朋友现在还经常联系吗?

谢福萍:是的,还经常联系,每年至少有一次聚会。

周满娇;再聚到一起的时候,你们谈得最多的还是那段生活吗?

谢福萍:偶尔在兴致上来的时候会满怀激情地回忆那时的艰苦岁 月,但是不多。现在大家都比较平静了,只是那段时间已经成了我们在一起的一个理由,经过那段岁 月的人,似乎在心里都有着共同的默契和感受,所以也有着共同的心灵感应。这是心里的一种符号,一面旗帜,这种符号和这面旗帜永远激励着整整一代人,大家都不会忘记,因为对这一代人来说,这是他们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迈向社会的第一步。

周满娇:你们当初下去的乡村是新泉的十八湾。在那时看来,那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谢福萍:十八湾那个地方地处武功山西侧,可说是深山峽谷,从大队所在地的羊角灣到十八湾,先要在峽谷中走五里路,再上一个五里路长的陡坡到磨形老屋里,再去十八湾的中心老屋里,还有五里上坡路,,都只是一条羊肠小道。十八湾这个地方的环境或者说它的地形比较特殊,有一块田叫做"两丘田"’,一半是萍乡的,另有一半是安福的。那里不仅是边界地区,地形也高,武功山的最高海拔大约是1800 多米,而十八湾的海拔有1400 米到1600米。十八湾所在的山叫九龙山,顺着山脊走过去就到了武功山的金顶,基本上和武功山是平行的。它的这种自然环境造成了它本身的经济环境落后、贫穷。当地有一首民谣,叫做“有崽莫去九龙山,有女莫嫁十八湾,穷人没有别的吃,只有苦菜马灵丹”。虽然说的是解放前,但解放后由于种种原因,这里仍旧很穷,尽管穷,不过这里民风纯朴,山民个个勤劳善良。1968年十八湾热情地迎来了 首批知识青年。我们刚下去的时候,18个人分在3个地方,磨形里8个,老屋里6个,羊角湾4个。在磨形里与老屋里之间,有个地方叫阴江里。我们看这个地方不错,就把分散在3处的知识青年邀集在一起,办了一个五七农场,由18个知青、1个下放的带队干部和阴江里本地的五六户山民组成。我们在十八湾的真正创业,也就是 1969年从这里开始的。后来这个知青点成了全省知青的一面旗帜,一个中心。

周满娇:这是什么理由呢?

谢福萍:你可能不太清楚,当时的知识青年下乡后集中办伙食,吃菜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一般来说,吃饭是没问题的,但是菜就问题了,许多知青点因光不能解决吃菜问题而被迫散火。而我们不仅解决了吃菜的问麵,在那个地方能 够扎下根来,还能做出一定的成绩,有一定的影响。到别的知青点上去看看,也许没饭吃;但到了我们十八湾,一定会有的。有时候,别的知青点上的人还会特意到十八湾来改善伙食。我们的示范报告,常常让人听了感动得直掉眼泪。

周满娇:那么你们是通过怎样的努力来达到这种影响的呢?

谢福萍:应该说我们付出了一般人想象不到的努力。在乡下,我几次差点连命都没有了。十八湾这个地方农田比较少,我们没去之前,队里的田大概只有60多亩。我们去的那年,粮食总产量大约是 18000 斤,每亩的产量大概就是 300斤左右。解放后这么些年,基本上年年要吃返销粮,也就是回供粮。五七农场成立后,队里分了 30 亩田给我们。我们首先就是要解决吃饭的问题,使粮食产量连年上升。经过我们的努力,当年粮食产量就达到了 27000斤,做到了自给略有余。第二年达到32000斤,几年后达到了 60000斤。

周满娇:那么你们是怎样把粮食产量给提高的呢?

谢福萍:提高粮食产量无非在两个方面下功夫,第一个是扩大耕种面积,第二个就是要提高粮食单产。扩大耕种面积就是向荒山要田!当时我们共有 18个知识青年,本地还有几个农民。两年间,我们在那里一共开了 40 几亩田。这40几亩田可不是平地啊,那是由我们一锄头一锄头挖出来分布在两座山上的层层梯田。开荒前,山坡上漫山遍野长满冬茅荆棘。我们把冬茅砍下来,削去叶片,将冬茅杆作为造纸原料卖钱,把荆棘杂草和树蔸挖出来晾晒。那时侯,我们每天早晨五点多钟起床开荒,晚上干到十点多钟,没有灯,就烧茅草树蔸照明。

冬去春来,我们终于挖出了一大片梯田,非常漂亮,很壮观。我家有一些照片,记录了那时的状况。再一个是单产问题,原来三四百斤的产量,要让它达到六七百斤,怎么上去啊?靠科学种田!首先是一个品种改良的问题,现在说起來很轻松,但是当时山民思想观念跟不上,种的都是高秆稻,稻田里只看到秆,打不到谷子。放弃传统观念种田,从高秆变成矮秆,当地人是不能接受的,知青下去后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要实行排灌分家才能提高单产。

凡是在山区搞过的人都知道。以前山村稻田灌溉不储水,山水从上一丘直流到下一丘,稻田里的水永远保持流动状态,这种过田水温度低,造成了产量上不去。我们下乡后,在稻田里实行排灌分家,从上丘田到下丘田间修了一条水沟,每一丘田实行分別排灌,要多少水从水沟里取多少水,而不是以上一丘到下一丘直接排灌,这样不仅可以防止肥料流失,而且储存的水吸收阳光,提高了稻田里的水温、有利于水稻的生长。通过这些办法,粮食总产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应该说,以单产和面积两方面下功夫,我们还是动了很多脑子的,吃了很多的苦,冬天大冷天出门修水渠、水圳,我们常常被冻得鼻涕直流手发僵。我们还建了一台12千瓦的小水电站,这当时是我们做的另一件大事。我们下去的时候,当地山民点媒油灯的还不多,一般都是用竹子劈成蔑片,在水里浸泡一下,把它晒干后点火照明。电,根本不敢想象。我们把水电站建起来以后,山里的农民可以用上电灯了,家家户户不再是黑乎乎的了,有碾米机了,米饭也变白了。我们栽果树、种芝麻、养蜜蜂、养牛、还养了猪[笑]…

周满娇:养了多少猪呢?

谢福萍:有 30 多头啊,不过养的猪都跟狗一样。

周满娇:〔笑]很瘦,是吧?

谢福萍:是,因为喝山里的水不长膘。但是养的猪、牛多了,有机肥增加了,又促进了粮食增产。随着粮食产量的提高,我们不仅 不要吃回供粮,而且还可以上交国家卖公粮。这可是一件很值得荣耀的事,因为要不要吃返销粮,这是衡量一个生产队的经济状况的一个主要标准。十八湾的知青在这方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当地山民公认我们特别能吃苦,是一个很有组织性纪律性的团队。

周满娇:应当说你们这一拨人下去,不仅给他们带去了科学,还带去了知识,也带去了光明。

谢福萍:这是一段特殊的岁月,也是一段特定的历史。

周满娇:您刚才说了一句话,说在下乡的日子里,您几次几乎没命了。那又有一些怎样的故事呢?说给我们听听。

谢福萍:有一次,我们去烧木炭,烧木炭要砍柴,我在山崖上砍了一大捆柴,被一棵树给挡住了。这树不去掉,烧木炭的柴就放不下去。正当我奋力砍这棵树时,树突然"啪“的一声断了,树干突然朝我打过来,我当场晕过去。后来同伴告诉我,他们在崖下叫我很久都没有回应,我醒来的时候满嘴巴都是血。一次,我们砍杂树卖到林站去,有一段路是从深坑里面爬上来的,刚爬到一半,脚一滑,来不及反应,整个人对着下面的一个树碴子迅速地冲了下去,我扎得痛晕过去,醒了又动弹不得。还有一次是砍杉树,由于竹子拦住了杉树倒不下来,我砍了杉树又去砍竹子,竹子断了,杉树也倒了,只是意外地倒向了悬崖的那一边,虽然算不上万丈深渊,但的确很深,杉树一倒,我慌了神,紧紧地抱住 杉树,随着树干倒下去。幸好,树是斜着倒的,刚好被对面的崖石搁住,要是直接倒下去绝对没命了。还有一次,山洪暴发,小水电站的水坝受到了洪水的威胁,我们冒着倾盆大雨,顾不上个人安危打桩护坝,但洪水越来越凶猛,水坝的泥土开始松动,所有的知青和山民都撤向了山坡,我还坚特在水坝上固坝不忍离开,是当地山民老队长硬把我拽上山坡,脚刚一离开,只听见轰的一声,整座水坝被洪水冲得无影无踪,太危险啦!除了危险外,更多的是艰苦的磨练,比如挑板子卖,那才叫真功夫。

周满娇:什么真功夫?

谢福萍:挑板子跟我们平常挑担子不一样,因为它是上身担子,比如挑用箩筐装的石灰,我能挑两三百斤重,挑板子一百六七十斤就不行了,肩膀的皮都磨掉了。

我们去安福挑板子,一般是带着早饭,凌晨两点出发,把板子挑到羊角湾,再返回来吃午饭,上山下山,来回七八十里。一天晚上,我在大队开完会后想返回十八湾,突然感到天旋地转,疼痛难忍,连头也抬不起来,我躺在大队办公室里昏睡,有人给我几片消炎止痛药,我吃了后迷迷糊糊躺了一夜,第二天早晨感觉头不晕了,立即返回十八湾干活。后来体检,医生发现我胸膜有钙化点,我才知道那次得的病是急性胸膜炎。有一次挖士,我赤脚被一根斜砍过的玉米蔸子戳了一下,从脚底穿到脚背,钻心地疼,我拔出来后用盐水清洗,弄些草药包扎处理了一下,当天就挑着担子,带着五七农场的 20余人到十几里路外的沈子电站修水渠去了。还有一次,狂风大雨袭击十八湾,我们住房的杉皮屋顶被山风掀掉了,晚上只好撑着伞睡觉。冬天,大雪封山,到处都结了冰,没有水喝,我们敲冰融水。应当说,那时候我们什么样的苦都经受过了。

周满娇:那当初下去的时候,在心理上有多大的思想准备呢?

谢福萍:应该这样说吧,我们到十八湾的首批知青都是萍矿一中的,我和薛啸虎是 67 届的,比大部队下来的 68 届同学早去了两个月,我们去的时候,稍微主动一点,也激进一点,当时在我们市主动请學下乡的,我算一个,我们的想法稍微有点不一样。

周满娇:当时主动请缨的想法和理由是什么呢?

谢福萍:主要是从这样几个方面考虑的:一是学习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宏伟志向和实践:到最艰苦的地方去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二是作为班长,应该吃苦在前,和大部分分配在农村的同学一起同甘共苦;三是作为青年学生,不了解农村,应该向贫下中农学习,磨炼自己。

周满娇:有多少主动请學的?

谢福萍:据我所知,除了我以外,还有我校的张水祥和萍乡二中的苏柏林。

周满娇:既然是自己要求去的,那么在心理承受力上就稍微好一点。

谢福萍:开始我并不是下到十八湾,而是分在交通便利生产生活条件都较好的塘上生产队,之后要求到那里去的。68届同学下来的时候,我和薛啸虎带他们去,他们中有几个年纪小的,路那么远,都是小路,要从冬茅草里钻过去。听说山上有老虎,所以说就比较害怕。

周满娇:是真的有老虎么?

谢福萍;: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但确实是深山老林。在这种情况 下由我们带他们进山。

周满妍:给我们细细地描绘一下进山的情景?

谢福萍:我们去的时候,首先是公社的武装部长把我们送到大队,大队的副主任也就是十八湾的老书记徐有成,特意跑了15里路來接我们。从公社到大队有15里路,大队到十八湾还有15里路,30 多里路,如果是平地还好一点,问题是全是山路,从公社到大队的15里路不是那么陡峭,稍微平坦一点,大队到十八湾的15 里就不一样了,光一个叫“五里坳“的坡就有5 里长,路边是悬崖深沟,这样的环境可想而知了。

周满娇:思想准备没有做足?

谢福萍:你怎么谁备也不会做到,因为你连做梦都没有想象过。走到"五里坳"的时候,天已经黑了,晚上八九点了,本来大家都铆着一股子劲,什么也不说,咬咬牙就过去了。偏偏这个时候,一个女同学细声说,如果我们的爸爸妈妈知道我们现在这个样子,都不知道会伤心得怎么样?这么一说,本来就已经累得腿都抬不动的几个女同学哇哇地哭起来了,这么一哭,都走不了了,男生还好,虽然也难过,但还是没有说出来。我们就这样走走停停,打着电简或火把,相互搀扶着,一直走到晚上十一点才到达。

周满娇:那到了村里以后看到的情景和你们想象的又有多大的差别呢?

谢福萍:当地山民非常热情,他们把米酒也就是你老家莲花也有的那种老冬酒端过来了,好菜也准备好了,啊呀,那个地方本来就比较穷,但是他们拿出了最好的东西来招待我们。

周满娇:把你们当上客待了。

谢福萍:是。所以到现在我还在想,知青们之所以能够留下来,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被他们的热情感动了,他们对我们的关心已经到了极至。我们去的时候,不仅仅是准备了米酒和好的饭菜,连大家的洗脚洗脸水什么的都弄好了,住的地方早就准备得很充分了。

周满娇:这种热情把你们献身农村的热情之火也点燃了?

谢福萍:是这样的。你想,一群几乎还没有成年的孩子放弃了条件相对优越的城市生活和工作,来到那么荒凉偏僻的山里,如果人还是那样冰冷的话,我们就会像个没有家的孩子了。他们这么热情,我们才感觉到是自己的家了,这就从某种程度上坚定了自己把青春奉献给山里的信心,决心和当地人打成一片,真正把自己变成农村人。

周满妍:一段经历过去,留给我们的是岁 月的回忆。回头再次谈起这段特殊的人生经历,您有着怎样的感想?

谢福萍: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这段岁月对于我们来说是颇有收获的,因为这是人生的一段特殊的体验,对国情、对农村有了一次彻底的了解,同时也磨砺了意志,增长了见识,这是一段丰富的实践,面向厂矿、面向农村、面向基层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年代早已过去,当年的知青们现在都年纪很大了,但是他们大多数人的青春奉献给了广阔的农村,有的人在农村一呆就是十年、二十年,甚至是一辈子。不管是还留在农村的,还是已经返城的,这一拨人都已经重归平静和理性,他们现在都有着自己幸福的家庭,也有稳定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我们也不能再去试想还有这样一些大的社会运动,如果再有这样的运动降临,,我们的生活又要发生什么样的些化?也是我们所不能想象的。所以,珍惜我们现有的美好生活,珍惜当今社会的宁静与和谐才是比较重要的。

【主持人手记】

上个世纪 60 年代末,70年代初,大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到了广阔的农村,尽管三五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内,大批的知青又陆续返城,结束了他们的知青生活,知青对于他们来说只是成为了一段历史,但是,知青,作为那场浩大的群众运动的主体,他们是“文革”的参与者,历史的见证人,他们承载了更多的“文革”给予我们这个民族的灾难。每当看到“老三届”们汇聚一堂,满怀深情地回忆那“艰苦的岁 月”,豪情万丈地抒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候,相信他们的真诚,理解他们的感受,也钦佩他们的毅力和勇气。

不知是《岁月· 知青》节目播出的影响,还是岁月车轮的轮回辗转,在《岁月·知青》节目播出后不久,萍乡广电传媒大厦的附近,出现了一个名叫“大安里公社”的农家饭庄,酒家无非也是想借此引发人们对那段岁月的追忆,招揽和吸引顾客。

时光流逝,岁月有情。对于一代知青来说,不管是辛酸、苦涩的灰色回忆,还是激情、奋斗的光荣历程,只要以那样的年月走过来了,都值得回味,因为那依然深刻而清晰的印记记录的是共和国特殊岁月的一页。

几十年过去了,我们再次提起知青年代,只是想寻找岁月的车轮走过后留下的串串印记,我们没想让这段时光倒流,也没想打扰现已安祥的人们。岁月留下的不管是创伤,还是欣喜,总是会成为一种温馨的过去。

THE END
0.河北涞源:筑牢守护生命的“红色堤坝”洪水7月31日晚11时40分,东刘家庄村党支部书记张建民接到求救电话,村民刘建玉的居住地爆发山洪,情况危急。他不假思索拉着村委委员刘田期就往刘建玉家走,就在大家刚把刘建玉拉出来后,洪水就从山沟里奔涌而出,淹没了刚刚通过的路段。 东刘家庄村支部书记张建民雨中转移群众。 涞源县委宣传部供图 jvzq<84m0uooc7hqo0io1jwvkerfa?=467=43A>a3;272812:u7|z4ivvq
1.三湘时评丨未“雪”绸缪,抗击冰冻天气只有应对机制完备、组织高效、各方守土有责,才可以做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以民生为中心,串起社会治理“精细化”“智慧化”等关键词,就能不避繁难、不惧风雪,在漫天飞舞的大雪中,升腾爱的暖流。jvzquC41ctzjeuj0zwkyk7hp1cxuklqgu1oofn}0jvsmAjwvakj>7:924;=42==7;7953><
2.龙江森工集团:抗洪救灾中尽显铁军担当新浪财经新华社客户端哈尔滨8月16日电 8月2日以来,受台风“杜苏芮”“卡努”影响,龙江森工林区遭受历史罕见暴雨,加之山区特殊的地形地质结构,大海林、东京城、山河屯、苇河、亚布力、海林、柴河等林业局公司部分区域突发特别严重的山洪灾害。 灾情发生后,龙江森工集团迅速响应,坚决贯彻落实中央领导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省委省政府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kl|14284/9=/3:5eql2ko|nr|}k;45=42;3ujvsm
3.闻“汛”而动筑牢冰城防汛应急防线不打无准备之仗,已经成为应急人烙印在身体里的习惯。8月1日,暴雨来临之前,哈尔滨市应急局(市防汛办)统筹协调全市21支行业专业队伍、5326人临战备勤,哈尔滨市消防救援支队、哈尔滨市森林消防支队和哈尔滨市红十字蓝天救援队等社会救援力量1300余人集结待命;做好应急抢险物资和救灾物资调运准备,部分抢险救援设备装车待运jvzquC41yy}/eww0ep5ins4ujh€049752:791}7245693Ad748996B960unuou
4.畅通无阻的反义词畅通无阻的反义词是什么这说明王磊没有看报纸。 9、青藏公路修成以后,内地与西藏的交通就畅通无阻了。 10、当然,有些公司的名称倒是畅通无阻的. 11、由于护路工人的精心管理,不论大雪封山还是山洪暴发,这条运输线总是畅通无阻。 12、所以确保乳房内部的淋巴管网坚持畅通无阻是至关主要的.jvzquC41o0wvdjnmg0ipo8kcp{odk87zwr:c|}3jvor
5.畅通的意思,畅通的拼音近义词反义词造句2、由于护路工人的精心管理,不论大雪封山还是山洪暴发,这条运输线总是畅通无阻。 3、深圳的马路畅通无阻,四通八达。 4、这条大路笔直宽敞,畅通无阻。 5、交警应确保交通畅通无阻。 6、这条宽阔的马路畅通无阻,四通八达。 7、通过工人叔叔加班加点的抢修,第二天这条路就恢复畅通了。 8、护路工人精心养护,钢铁jvzquC41o0nheqf0eqs0erikcp59c9=8;2>/j}rn
6.《人民文学》2023年第6期陈启文:蓝色火焰(节选)新作品当时,正值防疫封控特殊时期,又加之山洪冲断了部分道路和桥梁,支援人员和后勤保障一时供应不上。远在喀什的李晓波也在第一时间接到了山洪暴发的告急电话,他带着支援人员左冲右突,也无法在第一时间赶到。如此一来,张建新就只能带着自己的小部队孤军奋战了。jvzq<84yyy4djrscytoug{3eqo4dp8s3146358582;5d6:=;4735296244:/j}rn
7.秋夜题目答案解析,秋夜题目答案解析1据说他当过土匪,有一次大雪封山,他与土匪兄弟们失去联系,躲在山洞里险些冻饿而死,一个猎人救了他,为了报恩,他就拜猎人为兄弟,并从此成为勤劳的良民,像小河在夏季里突然暴发山洪,挟裹着泥沙、石头和树枝,带着吼声,颤动着四野。马罗伸出双臂,把我抱住,硕大的脑袋压在我的胸膛上,哭得更加不可收拾。他粗壮jvzquC41yy}/3;ykmw4dqv4vkm{0ux2'G9+B9.=D'G;&C=*;E0nuou
8.大炮导弹都受不了印度却把近半兵力集中边境要干嘛印每年11月至次年3月大雪封山,但积雪不足1米,对通行影响较小。区域内有国道、县道,路况较好,便于大部队机动作战。 高原宽谷区不利于防守,但有利于装甲机械化部队进攻。例如中段地区的达吉拉山口,宽达2000米,可常年通行,汽车亦可越野行驶通过山口,历史上敌曾多次取道于此入侵我境。 jvzquC41okr/pn|u0uooc7hqo0io1lmkpc532;6/243348iqe/olh}xucr>17<;880yivvq
9.12岁八路军女兵,面对日军高呼:过来啊,狗强盗,我不怕你们小云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穷人孩子早当家,还不满八岁的小云,靠给庙里的和尚洗衣服,换点食物,保证自己饿不死。 这年夏天山洪暴发,田里的庄稼颗粒无收,庙里的和尚,也没有多余的粮食施舍给小云,她只能上山挖野菜糊口。 那年冬天大雪封山,小云躲在她家那两间茅草屋里,先是吃光了夏天储备的野菜,后来饿得实在受不jvzquC41jkyuq{~0uqnv0lto1c595B;;45?3a:7384?78A
10.小学教师国旗下讲话稿(通用33篇)据《庄子》记载,尾生与女友约定桥下相见,女友如期未至,尾生信守承诺,竟至山洪暴发,水淹桥下,仍旧不肯离去。直至溺水身亡。此情此信,为世人称道,至今仍传当宋濂挑起行李准备上路时,母亲惊讶地说:“这样的天气怎能出远门呀?再说,老师那里早已大雪封山了。你这一件旧棉袄,也抵御不住深山的严寒啊!”宋濂说:“jvzquC41yy}/fr~khctxgw3eqo5gcw|gp1mvqznzkcpjcwljwcmbq86698?2;:3jvor
11.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文(精选27篇)如果让你选择你会选金银财宝还是平安幸福?我会选择后者,因为你无论多少金钱都买不到一点平安和幸福。还有,有钱了,你幸福吗?好自为之吧。 淹了庄稼与房屋……冬天,大雪封山、道路封闭,它更加冰冷无情,用不计其数的冰雹报复着人类……无知的人们只有到这时才会发现,一片忍无可忍的白云,足以jvzquC41yy}/{~|gpoo/exr1|wuxgw4vwkpjcw469:848>3jvor
12.墨脱筑路记(上)无论走哪条线,墨脱公路都须穿越喜马拉雅山或岗日嘎布山。绕过两山的雅鲁藏布江,是印度洋暖湿气流的水汽通道,山峰降雪量极大。在海拔3000米以上即为自然降雪区,积雪厚度通常达5~6米。在每年4~5月的冰雪消融期,山体上方常暴发雪崩,直接危害道路设施,影响交通安全。 jvzquC41yy}/nrkgygkl0lto0et049651373489557;/uqy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