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发现了没,菲律宾这次灾害,全世界全都保持统一的沉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伸出人道主义救援活动,就连美日欧盟都按下了暂停键。
官方统计的伤亡人数很快破千,失踪人口过万,超过300万人无家可归,农田被淹、道路中断、电力通讯全停,不少城镇成了与世隔绝的“孤岛”。
美国的反应最耐人寻味,作为菲律宾口口声声的“铁杆盟友”,之前美菲刚续签了EDCA基地协议,13个军事基地刚完成扩容,美军侦察机还借着“联合巡航”的名义在南海频繁活动。
要知道2013年“海燕”台风时,美国还派了“乔治・华盛顿”号航母带着直升机和医疗团队去救援,物资和人员齐上阵,这次却连艘补给舰都没调动,说白了就是觉得菲律宾的利用价值还没到值得花钱救援的地步。
菲律宾之前在南海跟着美国挑衅中国,搞联合军演、扩大巡逻范围,本想靠美国撑腰,结果真遇到难处,美国只给了句口头安慰,这盟友当得比纸还薄。
究其原因,还是菲律宾之前在一些议题上没顺着日本的意思,日本想在东南亚推广“印太经济框架”,菲律宾嘴上答应却没实际动作,反而在稀土出口、渔业合作上跟日本讨价还价,让日本觉得这“朋友”不够给力。
更重要的是,日本今年自身财政紧张,防灾预算都不够用,自然舍不得把钱花在“不怎么听话”的菲律宾身上,所谓的“双边友好”,说到底还是利益当先。
欧盟的集体沉默更像是早就商量好的,德国、法国、意大利这些国家,连官方慰问都懒得发,只有欧盟委员会不痛不痒地提了句“愿提供必要支持”,却没说支持什么、怎么支持。
欧盟本来就对菲律宾的人权问题有意见,之前菲律宾政府的禁毒行动引发争议,欧盟曾暂停过部分贸易优惠,后来虽然恢复了,但双方的芥蒂没消。
再加上菲律宾在俄乌冲突、气候变化等国际议题上,一直跟着美国的步调走,没考虑过欧盟的立场,欧盟觉得菲律宾“站队太明显”,这次灾害刚好借机会“冷处理”,既不用花钱,又能含蓄表达不满,何乐而不为。
中国这边的态度也很明确,之前菲律宾在仁爱礁、仙宾礁多次搞挑衅,派船只侵闯、部署设备,还暂停了苏比克湾铁路等中资项目,对中国的善意合作视而不见,反而跟着美国围堵中国,这种“边挑衅边要好处”的做法,早就让合作的基础不复存在。
有数据显示,2013年“海燕”台风后,国际社会捐赠的5亿美元援助款,真正用到灾民身上的还不到三成,剩下的全被层层克扣,这种信任崩塌后,没人愿意再把钱花在没意义的地方。
而且菲律宾的外交政策一直摇摆不定,一边想靠美国的军事支持在南海搞事,一边又想从中国捞经济好处,结果两边都没讨好,真遇到灾害,自然没人愿意伸出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