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寿光水灾,到底是天灾还是人祸

山东寿光水灾,到底是天灾还是人祸?

科技日报记者 王延斌

“老天不会因为你还没做好准备就不下雨了。”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刘畅反问:“关键是我们为何没做好准备?”

受台风“温比亚”影响,18、19日山东寿光多地连降历史罕见的大暴雨,到了20日上午,随着上游来水增加,弥河沿岸的村庄开始被河水倒灌,多村相继被淹。作为山东省水利专家,刘畅一直在关注受灾最严重的寿光市,那些被洪水冲垮的房子,泡在水里的蔬菜大棚,老百姓无力的哭泣让他揪心。

他认为,一场暴雨冲刷出残酷的现实,但将寿光受灾的“罪魁祸首”简单地推到某一方面并不客观,寿光水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几十年一遇”的暴雨量太大,远超预案设计;水库泄洪,放与不放,放多放少,难以“恰倒好处”;潍坊备受干旱困扰,麻痹了人们的隐患意识;此外,下游泄洪河道被“围剿”,减弱了疏通功能等等。

寿光因上游晚泄洪被淹?

各方都有“说法”

“山东的水库一是防洪,第二是要留有水资源。没提前泄水系为保障用水,寿光被淹与河道入海能力差有关,上游水库泄洪发挥了最大的利益。”23日,面对着网上对“洪灾是否因上游泄洪所致”的质疑,山东省防汛发言人如此回复,但回应并未消除公众的疑虑,后者对水库方面的指责仍不绝于耳。

“这是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误解。”刘畅认为,水库有其自身定位。“在防洪区上游河道适当位置兴建能调蓄洪水的综合利用水库,利用水库库容拦蓄洪水,削减进入下游河道的洪峰流量,从而达到减免洪水灾害的目的;国家有关部门对水库的要求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多蓄水’。”

他认为,这个要求看似简单,其实很难做到。

一方面,水库要蓄水,以起到蓄水和供水的作用;这意味着当暴雨导致洪水来临时,保水库大坝也是保安全;因此,当蓄水量超过极限时,放水是水库自我保护的手段。“水库一旦垮坝,最大洪水流量将达到6万立方米/秒,整个保护区内上百万人众将面临灭顶之灾,后果难以想象。”寿光上游黑虎山水库党总支书记袁立民说。

实际上,早在“温比亚”过境前,潍坊各大水库已经“水满为患”。据潍坊市水文局的官方通报,截至8月16日8时,全市水库蓄水量较去年同期蓄水多蓄4.3856亿立方米,较历年同期蓄水多蓄2.4216亿立方米。

另一方面,通过滞洪和蓄洪,水库对洪水起到“削峰”的作用,用刘畅的话来讲,就是“水库拦蓄了最大洪峰,让后者变成小的流量再泄向下游。它是个‘变压器’”。在洪水面前,水库既不能放干蓄水,即“清库”,也不能在洪水面前无所作为。“如果没有水库的存在,上游暴雨的水量将全部流向下游,对下游来说,这更是不可承受之重。”刘畅说。

以此次降雨为例,下游水流量的顶峰峰值是每秒1000立方米,如果失去水库的保障,将达到每秒4000立方米,还不含下游沿线支流汇入的洪水。这是不可想象的灾难。

刘畅认为,大量降水致上游水库水位上涨过快,逼近警戒水位。“确保水库安全,泄洪几乎成了唯一的选择。”潍坊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主任、水利局局长周寿宗说得更直白,“如当时不泄洪,将会对水库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甚至有垮坝危险,将影响下游近百万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天灾还是人祸?

“始料未及”和“麻痹大意”兼而有之

如果说几十年未遇的特大暴雨降临是天灾,那么长期干旱造成的“麻痹大意”,准备不足,乃至对疏洪河道的“围剿”等人祸因素直接加重了洪灾带来的伤害。

“本地水源严重不足,主要河道干涸或处于断流状态。”去年6月28日《科技日报》曾刊发《90%沿海城市缺水,该怎么解渴》的报道,山东省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李新华博士曾向科技日报记者描述:在潍坊,白浪河水库、峡山水库等中心城区主要供水地蓄水情况不乐观,像峡山水库,已经露出了大片的水位尺,更忧心的是这里大部分河流已经断流……

在干涸的河道上造田、造房,甚至成了当地一景。根据官方公布的执法记录和通报,侵占河道的建筑既包括居民院落、建筑垃圾等,还包括经营类场所如果园、鱼池、养殖场、洗沙场等。“河道不是私有财产。”刘畅表示,“洪水一定要有出路,就是说一定要有疏通的道路,排洪通畅才是减少洪灾、涝灾的前提条件。”

实际上,六年前,台风“达维”过境,潍坊市临朐县境内的冶源水库吃紧泄洪,让下游口子村遭遇了30年一遇的大洪水。时任寿光市上口镇水利站站长在2012年山东电视台《真相力量》报道中分析原因:一是养殖场选择的位置不当,不该建在行洪区;二是不应该建大棚。他说,在行洪区搞大棚、搞养殖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如果不发大水他就赚了,发大水他就栽了。”

有批评者指出,老百姓在行洪区搞建设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政府怎么能熟视无睹?保障行洪安全是当地政府的首要任务,这个责任不能推卸。

洪峰过后灾难未了

如何避免下一次“洪峰之痛”?

当夹杂着人为因素的灾难已经发生时,追责是必须的,但当务之急是对受灾群众的救助。

“洪水留下的满目疮痍,仍显示着它的威力。村里民房墙壁上近2米高的水线清晰可见。砖头也泡酥了,伸手轻轻一刮就是一层砖灰。”这是24日,有媒体记者对受灾现场的描述,短短几句话可见洪水的危害之重。

农田、蔬菜大棚被淹,让寿光市这个“中国蔬菜之乡”和产粮县损失不小,比如大棚受灾导致蔬菜上市量减少,影响到蔬菜价格;强降雨导致的部分道路无法通行,也使得蔬菜外销和输入收到影响。

24日中午,潍坊市政府新闻办的官方微博显示,目前,部分村庄和蔬菜大棚仍有大量积水,相关部门将组织好全省支援的排水设施,争取以最短的时间排空积水强化风险排查。大力做好受灾地区尤其是群众安置点、受灾养殖区、死亡畜禽集中处置区域的消毒防疫,坚决防止发生疫情。

灾难考验着人性。“整个过程中,约有5万余人直接参与一线救灾。”潍坊市新闻办官微透露的这句话透露出在大灾大难面前社会的温度。不过,对灾难的亲历者来讲,对洪水的苦痛记忆短时间并不能消除,而就整个社会而言,如何避免下一次“洪峰之痛”,更是亟需面对的课题。

THE END
0.6.1气象灾害第一课时(教学课件)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思考:洪灾和涝灾有何区别和联系?区别:洪灾是指因大雨、暴雨导致水道急流、山洪暴发、河水泛滥,造成农田淹没、环境与各种设施毁坏的灾害,成因主要是洪水入境。涝灾指水过多或过于集中,或返浆水过多造成的积水成灾,成因主要是本地降水过多,排水不畅。联系:两者往往同时发生,在低洼地区很难完成分开,洪灾和涝灾总称为jvzquC41yy}/|}m0eun1|thv1;59@;5394ivvq
1.近年来.沿海地区城市遭受严重洪灾的现象时有发生.读图.分析M市易12.近年来,沿海地区城市遭受严重洪灾的现象时有发生. 读图,分析M市易出现重度涝灾的自然原因. 试题答案 在线课程 分析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类型、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具体考查洪涝灾害的形成自然原因. 解答解:读图可以看出,M市位于我国浙江省东部沿海,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多暴雨,而附近处于山地迎风坡,易受jvzq<84yyy422:5lkcpjcx3eqo5h|mq1ujoukhnfa6718n9f8hkdhoh8e3lg79577f>5hog6c
2.防汛抢险知识涝灾与洪灾的共同点是地表积水(或径流)过多,区别是涝灾因本地降水过多而造成,洪灾则是因客水入境而造成。 什么是洪水? 洪水是一种峰高量大、水位急剧上涨的自然现象。洪水一般包括江河洪水、城市暴雨洪水、海滨河口的风暴潮洪水、山洪、凌汛等。 什么是防洪规划? jvzq<84yyy4k||minl4dqv3ep1nuou4iefj0hjsizwt{jrxjk18139228/711;9;444ivvq
3.关于洪水和洪灾的叙述.正确的是()A.洪水必然造成洪灾B.洪灾仅指A.洪水必然造成洪灾 B.洪灾仅指物质、人员方面的损失 C.洪水是河流水位超过河滩地面出现的溢流现象的统称 D.洪水发生在任何地区都会形成洪灾 试题答案 在线课程 分析洪涝灾害,可分为洪灾和涝灾.洪指洪水泛滥,常常与流域性的暴雨洪水、融雪洪水、冰凌洪水、风暴潮洪水等相关.涝主要是指积水内涝,往往与本地区的降水、jvzq<84yyy422:5lkcpjcx3eqo5h|mq1ujoukhnfa4hf5nig9e=2;:
4.基于多智能体的洪涝风险动态评估理论模型利用1949-2011年13 次历史洪灾资料,计算了洪水的强度—超越概率,得出大于洪峰流量2929.18 m3/s 和洪峰水位281.50 m的年超越概率为1.6%。在此情景下,县城淹没面积达1.3 km2(占总面积31.0%),最大淹没深度超过3.5 m,最长淹没时间超过10小时,共有1846 幢建筑物(占全部建筑的42.2%)受影响。分别针对受灾区域房jvzquC41yy}/fu~l0ci/ew4EP1710:6:435en‚o423;229;
5.洪灾的意思是什么读音拼音如何怎么解释>>相关词语: 灾殃 灾难 灾祸 灾荒 灾患 灾害 隐患 遗祸 眼福 休戚 外祸 外患 天灾 水灾 水患 人祸 鸟害 内难 内涝 螟害 乱子 娄子 冷害 雷害 涝灾 更多内容请查看【汉语大辞典】词语解释大全。关于洪灾是什么意思,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jvzq<84o0jeem3eqo5dkmncp1747A70jvs
6.洪灾后多发的疾病有哪些,如何预防?近日,超强台风造成我国多地受灾,部分地区造成涝灾。抢险救灾工作迅速有序展开,洪水也正在退去。洪涝灾害过后,洪灾后多发的疾病有哪些?如何预防?为了大家学习借鉴,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洪灾后多发的疾病相关内容。 洪灾后多发的疾病有哪些 洪灾过后,这几种疾病多发: jvzquC41yy}/z~jzkng/exr1jggmvq4lkdooi8h427735;3jvor
7.洪灾的意思,洪灾的拼音造句洪灾[ hóng zāi ] 1.洪水引起的灾害 引证解释 1.洪水引起的灾害 引 《三国志·蜀志·郤正传》:“阳盱请而洪灾息,桑林祷而甘泽滋。” 引 晋 成公绥 《啸赋》:“济洪灾於炎旱,反亢阳於重阴。” 国语辞典 1.洪水造成的灾害 引 《三国志·卷四二·蜀书·郤正传》:“阳盱请而洪灾息,桑林祷而甘泽滋jvzquC41o0nheqf0eqs0erikcp5beo7hd6:/j}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