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长江洪水最为凶猛的支流
洪灾百年,汉江流域特大洪水记忆
但是汉江还有一个杀手锏——跟洒家比洪峰,你们在坐的谁敢出来一战?就算岷江、雅砻江有很多次堰塞湖崩溃造成的洪水,但是这样的洪峰跟下游的河谷耗不起啊,1933年的岷江和1967年的雅砻江都发生过堰塞湖溃坝,堰塞湖刚崩溃的时候瞬间洪峰都超过50000m³/s,但是到了都江堰和攀枝花,分别都只剩下10000m³/s出头,不值一提了。
【长江及各支流最大洪峰数据】
【汉江流域示意图】
风调雨顺之外,汉江总酝酿着特大洪水
比如重庆主城区建筑物主要分布在海拔190到250米之间,而嘉陵江江面高度大部分保持在海拔165到190米之间,宽度跟长江差不多,应对30000m³/s的洪峰都不是难事。而汉江下游天门至武汉,汉江江面海拔高度是15到33米,而且大部分城市中心区的海拔高度是20到30米。如果不是大堤保护,稀松平常的洪水也能让汉江变成地上悬河,一旦爆发特大洪水,堤内堤外高差5到10米,形势必然危如累卵。
【洪水来临的汉北河,大堤内外高差七米,危如累卵】
【2016年8月汉北河胡市镇漫堤】
【汉江下游多次改道,江汉平原上遗留多处古河道】
上边几段话简单来说的意思就是——汉江流量变化大,两岸人口多,下游河道狭窄流速慢。
因为这三个条件制约,导致汉江全流域都是防洪的重点,无论是上游的山溪性洪水,突然性的陡涨陡落,还是中下游的夺河性洪水导致泛滥成灾。数千万沿江百姓千百年来都因为这条大河从生到死、起起落落。
上游最大的洪水受害者——安康
看官们会好奇为什么明朝之前的县志、州府志记载大部分都没了?那是因为宋元期间长达100多年的战乱对国家的破坏实在是太大了,就像我国调查明朝之前的族谱一样,那都是凤毛麟角的存在,很多时候如果没有皇帝钦点保存(孔姓、孟姓等),其他的都在战乱中遗失了。剩下来的资料,经常只有一个词或者一句话,被保存在国家级的历史资料或者文人墨客的日记传记里了。
【汉江安康段枯水期,一片砂石裸露,感觉童叟无欺】
安康挺住,特大洪水四百年一轮回
安康城区18000户,89600余人受灾,870人丧生。老城及部分郊区被淹3.2平方公里,水毁房屋3万余间。70个单位失去工作条件,17000余名学生无法上学,经济损失约4.1亿元。
【1983年灾后的安康,城市一片废墟,大船被冲入市区,停在房顶。城市一片废,灾民艰难自救】
汉江下游第一个重度受害者——钟祥
1935年7.7大水两年之后,受到汉江决堤改造影响,钟祥原本的汉堤已无修复价值,经过水利部门研究,为了保护下游各县,只能牺牲钟祥。方案是将原汉堤废除,后退十至二十里重新垒砌河堤。因为新汉江大堤距离汉堤很远,所以被称为“遥堤”,自此,钟祥放弃了近200平方公里的肥沃良田和几万人口聚居地,这片土地在本次洪水之后尽成芦苇泽国——大柴湖、南湖。由于退堤产生大片滞洪区(按照6米行洪深度,一次可以蓄积12亿立方米洪水),从此汉北平原才未再受汉水淹没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