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淮河一线是中国南北分界线
而位于淮河中游北岸阜阳市境内
的蒙洼蓄洪区
犹如一只“口袋”,紧贴着淮河
每当淮河水情告急
这个“口袋”便临时“安置”淮河洪水
▲淮河(左)与蒙洼蓄洪区(右)。刘玉华/摄
淮水涌入
良田被淹,家如泽国
这是蒙洼
▲2020年7月,王家坝闸开闸后的蒙洼。李艳龙/摄
顺应自然
因地制宜,浴水重生
这是蒙洼
▲蒙洼人民在采摘芡实。张天峰/摄
四季分明
土地肥沃,物产丰富
这是蒙洼
▲2023年6月,蒙洼阜蒙农场迎来小麦丰收。刘嵩/摄
天清气朗
田园静谧,景色宜人
这也是蒙洼
▲蒙洼蓄洪区。张天峰/摄
.......
蒙洼不仅是一个蓄洪区
还是一片湿地、一处家园
平静的水面、葱茏的草滩
游弋的白鹅、觅食的牛群
一幅乡村美、产业兴、百姓乐的
幸福新图景
正在蒙洼大地徐徐展开
▲蒙洼蓄洪区。张天峰/摄
今年
是蒙洼蓄洪区建成的第70年
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下
【蒙洼】
▲蒙洼(左)与淮河(右)。李占淮/摄
『什么是蒙洼?』
淮河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区
由西向东
流经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四省
干流在江苏扬州三江营入长江
全长约1000公里
历史上,淮河水患频繁
多次发生洪涝灾害
1951年5月
毛泽东同志发出了“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
掀起了新中国大规模治淮的高潮
淮河成为新中国第一条全面系统治理的大河
▲淮河蒙洼蓄洪区郜台乡童楼村段。刘玉华/摄
淮河上游陡、落差大
中下游平缓、落差小
位于淮河上中游接合部的蒙河洼地
历史上就是蓄滞淮河洪水的场所
1951年冬天,阜阳专区治淮指挥部
按照“蓄泄兼筹”的治淮方针
动员阜阳、颍上、临泉、阜南4个县的30万民工
在淮河中游开始建设蒙洼蓄洪区
1953年1月王家坝闸动工兴建
当年7月竣工
随着王家坝闸的建成
标志着蒙洼蓄洪区正式建成
这也是淮河流域第一座蓄洪区
▲淮河曹集湾,右边是蒙洼蓄洪区。刘嵩/摄
蒙洼蓄洪区位于阜阳市阜南县
境内的淮河中游北岸
南临淮河,北依蒙河分洪道
四面环水
▲蒙洼蓄洪区防洪工程位置图。安徽省淮河河道管理局王家坝闸管理处提供。
蒙洼蓄洪区主要蓄洪工程由
王家坝进水闸、曹台退水闸、
蒙洼圈堤组成
总面积180.4平方千米
设计蓄洪水位27.8米
设计蓄洪量7.5亿立方米
每当淮河水情告急时
蒙洼蓄洪区便临时“安置”淮河洪水
▲蒙洼蓄洪区蓄洪前后对比。资料图,图源:阜南融媒。
蒙洼蓄洪区内耕地面积19.8万亩
有王家坝、老观、曹集、郜台4个乡镇
75个行政村、
131个庄台、6个保庄圩
19.5万居民
根据国家“防总”《淮河洪水调度方案》
当王家坝水位达到29.3米,且继续上涨
视雨情、水情和工程情况
适时启用蒙洼蓄洪区
由淮河“防总”与安徽省商榷后
报国家“防总”决定
▲王家坝闸 孙向东/摄
『淮河蒙洼蓄洪区王家坝进水闸』
1953年建成的王家坝闸
全称淮河蒙洼蓄洪区王家坝进水闸
位于淮河中上游分界点左岸
蒙洼蓄洪区工程入口处
是淮河流域第一座调洪设施和安全屏障
▲王家坝闸与淮河。张天峰/摄
王家坝闸自建成以来
已有13个洪水年份16次开闸蓄洪
累计蓄滞洪水75亿立方米
有效削减了淮河洪峰
减轻了淮河上中游防洪压力
对确保中、下游能源基地
重要城市和交通大动脉的安全起到关键作用
▲如今的王家坝闸。张天峰/摄
因此
王家坝闸被誉为“千里淮河第一闸”
是淮河防汛的“定盘星”
王家坝闸接到国家“防总”的命令
——开闸蓄洪
滚滚淮河水涌入蒙洼蓄洪区
顷刻间,一片汪洋
庄台变“孤岛”,家园变“泽国”
这是蒙洼人民第16次用行动
生动诠释了“王家坝精神”
在经过12天的蓄滞洪后
蒙洼蓄洪区曹台闸开闸退水
洪水缓缓流入淮河
曹台闸位于阜阳市阜南县郜台乡境内
是蒙洼蓄洪区的退水闸
当淮河水位低于蒙洼蓄洪区的水位后
按照安徽省防汛抗旱指挥部调度命令
曹台闸开启,行使向淮河开闸退水功能
当蒙洼蓄洪区内的洪水退出后
水退人进
蒙洼人民便开始灾后重建
及时抢种补种农作物等进行生产自救
『庄台:蒙洼人民抵御洪水的“安全岛”』
庄台,是淮河治水进程中
诞生出的特殊防洪工程
早年间
蒙洼蓄洪区居民为抵御淮河洪水
或是通过人工垒起台基
或是以天然形成的高地为基础
打造了一个又一个高台
也就是庄台
▲蒙洼蓄洪区内的庄台。庞诚/摄
庄台分为湖心庄台和沿堤庄台
蒙洼蓄洪区
有湖心庄台77个、沿堤庄台54个
湖心庄台就像是倒扣在
蓄洪区里的一只只“碗
洪水来临时,“碗底”在上
群众可以居住避难
借舟筏作为交通
洪水退去时,全“碗”露出
人们又恢复到正常的生活
沿堤庄台紧靠大堤,有道路连接外界
▲2020年7月,王家坝闸开闸后的蒙洼蓄洪区。图源:阜南融媒。
蒙洼蓄洪区
还有一种生活区域叫保庄圩
保庄圩像一只正放着的“碗”
“碗”四周由大堤围着
蓄洪时
“碗”外是水,“碗”内住人
庄台和保庄圩内
都配套建设了水塔、公厕、道路
等公共基础设施
方便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每当王家坝闸开闸蓄洪
蒙洼蓄洪区内131个庄台
成为守护当地群众的“安全岛”
也见证着蒙洼人民
每一次“舍小家为大家”的
非凡坚守与无私奉献
▲2020年7月,王家坝闸开闸后的蒙洼蓄洪区。李艳龙/摄。
『新蒙洼!新图景!新未来!』
西田坡庄台是蒙洼蓄洪区内
代表性庄台之一
它始建于1953年,1991年加高加固
形成台高海拔30.6米的安全庄台
由于庄台建成年代久远
早年间,随着人口不断增长
庄台一度形成墙挨墙、房挨房、
人挤人的空间格局
再加上基础设施落后
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突出
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受到很大限制
▲过去的西田坡庄台。资料图,图源:阜南发布
如今,经过人居环境整治
西田坡庄台家家户户通了硬化路
庭前屋后布满绿植
水、电、路一应俱全
还因地制宜建设了
小广场、公厕、健身器材等基础设施
如今的庄台旧貌换新颜
老百姓还编了一句顺口溜:
“坡下绿草坡上花,水底鱼儿水中鸭。
若问人间哪里好,美丽庄台是我家。”
▲如今的西田坡庄台。庞诚/摄
不仅如此,西田坡庄台居民
还依托蓄洪区独特景观和湿地风光
办起了生态旅游产业
开起了农家超市
卖起了芡实等农副产品
日子过得有声有色
▲如今的西田坡庄台。张天峰/摄
庄台的变化
只是蒙洼蓄洪区变化的一个缩影
如今的蒙洼
每天都在发生着新变化
近年来
蒙洼人民牢记嘱托,感恩奋进
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发展特色产业
阔步走在乡村振兴的幸福大道上
▲蒙洼人民在采摘芡实。张天峰/摄
如今的蒙洼
路网布局四通八达
为蒙洼群众铺就致富路
▲蒙洼特大桥。李占淮/摄
如今的蒙洼
庄台居民异地搬迁
住上了温暖安全的新居
▲蒙洼蓄洪区王家坝镇保庄圩安置区。张天峰/摄
如今的蒙洼
居民出家门进厂门
顾家、赚钱两不误
......
▲位于蒙洼蓄洪区王家坝镇的红亮箱包厂内,工人在生产箱包。资料图,庞诚/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