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点丨袁念琪:​采访年河南特大洪水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1975年8月,我这快年满17岁的中学生,在异乡过暑假却遭遇一场特大洪水。虽没直面滔天洪浪,但随慰问团进灾区耳闻目睹间接遭遇,采访救灾部队更是感同身受。

父母,我和妹妹在湖州白雀20军军部

那年7月6日,一个星期天的凌晨。我父亲吴早文所在的20军59师,与1军2师换防至河南商丘。天还墨黑,我随父亲到大操场集合。一排排卡车发动,明晃晃车灯里,人影闪动;只听“刷刷”脚步声。为保密卸下车牌,车厢后挡板上车牌号用漆抹去。

车出营房,从驻地川埠开往无锡火车站。行至太湖畔十八弯盘山路,看到车队蜿蜒是头尾不见。山道上车灯星星点点,一旁太湖里渔船灯光闪烁;为行进的车队添了些许神秘。

20军59师招待所是合影打卡地,左二为父亲

翻开那天日记:“早上七时左右到无锡,十一时左右开车,列车次数(编号)为857216。”

7日日记续:“上午七时左右达到商丘市。受到了本市党、政、军负责人和群众的欢迎,气氛颇为隆重。”

部队下发的学习河南内部资料和学习通知

读父亲拿来的军政治部编、下发部队学习的《向河南人民学习》。内容为:一、河南概况。二、河南在古代历史上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的地位。三、古代河南人民的光荣斗争历史。四、解放前,河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领导下的革命斗争。五、解放后毛主席在河南各地的视察和批示。六、二十五年来河南省革命、生产的巨大成就和河南人民在三大革命斗争中的先进事迹。我印象较深的是河南四害:“水、旱、蝗、汤(恩伯)”。另读介绍本部驻地商丘的材料,其中有人文民俗,包括日常禁忌。如:不能说“鸭子”要说“扁嘴”,“鸭子”指男人生殖器;不能叫“鸭蛋”要称“青皮”,“鸭蛋”意为睾丸。

部队营区原为商丘步校。后才知步校1958年撤,重组0673、0674部队;前者去建核试验基地,后者去造原子武器储存仓库。特地去看师后勤部办公楼,平房纵横似飞机而叫“飞机楼”,为侵华日军所建,说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住过,后读《我的履历书》却没找到记录。

到河南不满一月,天降大雨。当地人说是南方的部队把水带来了,其实是老天带来的。“共产生洪水量170亿立方米。洪水来势迅猛,大大超过河道排洪和水库防洪调蓄能力。” (河南省水利厅:《河南“75.8”特大洪水灾害》,黄河水利出版社,2005年)该书道:“1975年8月河南这场特大暴雨,后来成为一个水利专业名词,称为'75·8型降水’”。人称“75·8”大洪水。

8月4日,7503号台风登陆晋江,穿过赣湘。6日过长江后移动缓慢,当晚到河南桐柏山区,8日下午才消失大巴山。台风深入中原并罕见停滞伏牛山脉与桐柏山脉间大弧形地带长达20多小时,此地多峡谷,南来气流于此产生剧烈垂直运动。此外,丰富水汽供应、不稳定气层不断重建等接近最大值的天气尺度系统配置产生持续暴雨,出现3次强降水构成的罕见特大暴雨。

持续暴雨形成特大洪水,严重威胁暴雨区内的水库群。板桥水库(按“百年一遇”设计,1952年建)最大库容4.92亿立方米,涌入洪水7.012亿立方米,超出调洪库容近一倍。8日1时,涨至最高水位117.94米;大坝主河槽段防浪墙在顶过水深0.3米时溃坝,库内6亿立方米顿时涌出,6小时内、以平均每秒6米速度向下游倾泄洪水7.01亿立方米。

与此同时,总库容0.7亿立方的石漫滩水库(按“五十年一遇设计”,1951年建,新中国国家所建第一座水库)中,洪水总量达2.24亿立方,超过水库抗洪能力一倍以上。在0时30分,水位涨至111.40米、防浪墙顶过水深0.4米时,大坝漫决;1.2亿立方米洪水以2.5~3万立方米/每秒流量在5个半小时内一泻而空。

据《中国历史大洪水》(骆承政主编,中国书店出版社,2006年):这场洪水淹没1700万亩农田,冲垮524万间房屋,1015万人受灾,超过2.6万人死亡。近年来,对死亡人数莫衷一是;有4万左右、近8万、近10万人、85600、23万等。我采访得知:59师177团3连开进西华县逍遥公社时,20公里路段是几步一个棺材……

1975年河南抗洪

就在板桥等水库冲垮的8日,距灾区最近的20军60师及兄弟部队前往救灾。据《李先念传1949—1992》(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9年)披露:中央军委紧急派出3个师15个团的兵力和48架轰炸机赶赴灾区。

8月10日23:00,在商丘的59师177团1营接到命令为值班分队。迅速叫战士起床,将军、师、团会议精神传达到连。24:00报告,已做好出发准备。11日3:30,接司令部值班室命令。5:00准备完毕,6:00跟随师指挥所出发。

我是11日得知部队要去抗洪,此时,先头部队早已开拔。听驻许昌58师来的人说,京广铁路被冲得像拧起的麻花,这条南北大动脉102公里被毁,行车中断18天。

师部大院里,家属们帮助做干粮,政治部大灶食堂灯火通明。176团准备半个月的米,连夜发米袋灌米,每人4斤。团特务连司务长还到商丘市里买萝卜干50斤,切片晒了一天。带的东西比野营拉练还多。规定不带武器,但带了望远镜。每人带新军装和衬衣裤各2套,还有雨衣、蚊帐。动员探亲家属提早回家……

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副总理纪登奎为团长,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乌兰夫为副团长的中央慰问团乘机抵李新店军用机场。纪登奎之子纪坡民在《我所了解的“1975年河南水灾”》中写道,“虽然名义上是中央派来的'慰问团’,实际是发号施令的,就是'中央抗洪救灾指挥部’。”那时,省指挥部在驻马店。

河南省委第一书记刘建勋、水利专家陈惺陪同纪登奎和乌兰夫同乘米-8直升机视察灾区。据陈惺《75·8驻马店地区抗洪救灾工作回忆》:“先在空中视察京广铁路以东的地区,看了平原地区的汝河和小洪河。在所视察的汝南、平舆、新察、上蔡和西平县的范围内,见到的几乎都是一片汪洋,其中五个县城和条条块块分布的高地,如同散布在湖中的岛屿。飞机飞行高度仅50米,清楚地看到每个'岛’上都密集着灾民,被围困在洪水之中。有的'岛’因为人多面积小,或者地势低,有些灾民就不得不站在水里,或者爬在树上。他们不停地向上挥手, 回李新店午饭以后,再乘直升机到铁路西,先后视察被冲垮的石漫滩和板桥水库。”

8月14日,父亲出发抗洪,留我独自在营房。1944年参加新四军的他已年逾五十,其实不需上前线,他主动要求请战。在他给我的《抢险救灾行动路线图》右边空白处,想是他开会时所记:“驻马店、许昌、南阳、襄阳大雨、暴雨,不少河堤决口,水库漫溢、倒坝。”文字下用钢笔画了框,框里是参加抗洪的兄弟部队:“43A、河南军区、坦11D、13D,军区炮兵、空军”。其中“43A”即43军,河南为战略要地,“中原定,天下安”;一省驻扎3个野战军,43、54军和父亲所在的20军。

之后,我用红笔在图上补充:59师抢险总兵力4342人,济南军区舟桥87团1485人,空4师90人,军区医疗队25人。并标上部队分布——许昌市:师工兵2连。沈丘:师前指。旧沈丘(1035人):师第一医疗队。175团侦察排、机炮连,2营(欠4连)。该团前身为阳澄湖36个伤病员发展起来的新四军6师18旅52团,即沪剧《芦荡火种》和后改京剧的样板戏《沙家浜》的故事原型。117团迫击炮连、3营(欠7连)。舟桥87团2营。西华:176团。逍遥镇(3846人):师指挥所。177团1营(欠3连)。155医院第二医疗队。旧项城:177团基指,2营1、2连。师高炮营、工兵营(33人)。师第二医疗队,155医院第一医疗队。另还标上我后随慰问团去过的地方,如逍遥镇、旧商水、新安等。

父亲赴灾区半月后,洪水基本退去。他托人捎信,让我跟慰问团去灾区。他知我1974年在文学刊物发表处女作后,文学梦正浓;就想法增加我这个中学生积累生活的机会。到商丘一周后的7月18日,就让我随师报道组采访“培养共产主义新人”,几次到176团7连,记下战士们不少鲜活的顺口溜:“白天一把锄头,晚上一个枕头”。“舒舒服服干不好革命,轻轻松松做不出贡献”。“宁为革命倒在田头,不求快活躺在床头”。“有一薄技在手,胜过万贯家私”。8月,采访助民劳动、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去抗美援朝“千佛山二等功臣连”……

8月25日星期一,晴空万里,我向灾区出发。一辆卡车三人,驾驶室是驾驶员和师电影队陈文斌,车厢里我一人席地而坐;身边是一套放映器材,还带柴油发电机。慰问离不开电影,尤其是在那娱比较单一的年代。我在当天日记写道:“随电影队到灾区慰问。可能的话,到父亲那儿去。汽车开错了,到了安徽亳县境内。又回头经部队农场(马铺)到沈丘党校(路经鹿邑、郸城)。晚上放电影《成昆铁路》,周口军分区先放《闪闪的红星》。县城没进水,见到了张干事、余科长等人。他们说,到西华、逍遥(父在那儿)还远,劝我别去了。父亲他们28日就要撤回去了。”

我没见到父亲,要去他在的西北面的西华,算算地图上距离有80多公里。师政治部缪主任劝我别去了,部队3天后就撤出灾区。父亲后来问我在沈丘见了什么?我说在屋里睡觉。他说,应当到外面走走,多看看。对一个写作爱好者,不要失去这样的机会。

放电影在沈丘县党校,校门口叠堆着装满土的口袋,有一人来高,象掩体。听说县城里没进水。那晚有4台放映机,另2台是周口军分区的。放映前,有不少军人和老乡打听放什么,老乡们更是早早在划给他们的地方去占好位置了。虽《闪闪的红星》是那时拍得最好的电影,我想放《战洪图》或《龙江颂》怕更贴切。有时,人们对内容的要求会退其次,只要能过把瘾就极大满足;先求饱,再求好。

看来这常放露天电影,操场上有个挂幕布的门型木架。我给小陈当下手,挂幕布并在幕布两侧安好音箱,架好2台35毫米放映机。放电影时,我的任务是在工作的那台放映机出现三角符号后,敲敲旁边另一台放映机,通知开机。因正片前有预卷长度,在A放映机未结束前,B机要提前启动;这样,在A机放完时正好接上B机的正片。

26日还是好天气。往西去项城,那里的王明口乡袁寨村是袁世凯老家。车过项城转南去旧项城(项城老城);到那放场电影后回商丘。日记片段:“一路上,看到了洪水来过的迹象。有些庄稼被淹后枯黄,桥冲坏刚抢修好,公路上(小镇)灾民居住的棚子,公路两旁加高了的土堤和被砍掉的树留下的木桩。下午达到老城的一个棉库。……据说这儿是灾情最重的地区,已看不到水,他们说出县城还能看见水。……有人问我来干什么。我说放电影。他说,是军部来的吗?我说不是。他们说过去没见过我。有人对陈文彬说,这是不是新来的……”

日记还记“这儿很热,疾病较多。人很脏,水果价贵。”放映在棉花仓库的晒场。小陈与住这的部队很熟,听到一今称之为段子的事:一战士见孩子摸他晒的床单,大声连喊“不要摸”。忽然,涌来大批老乡向他要馍,他们把“不要摸”听成“不要馍”。

27日,经几小时车程回到商丘;大洗一番。第二天是28日,日记记着:“说父亲一点左右到,要起床欢迎。”

抗洪日记本题字

抗洪救灾结束后,部队开始总结。我如以前,随师报道组下部队,旁听学生意。负责报道组是师政治部宣传科余副科长,宣传科实际担负宣传和文化两大职能。听政治部同志说,宣传科与文化科是拆并多次,一会拆成宣传与文化两个科,一会又并为一个宣传科。

翻开四十七年前的采访本,显现采访轨迹:8月,到176团和团特务连采访“奔赴周口地区抢险准备工作”。9月1日起,先后去177团3连、2连、1营炮连、工兵2连、2营机炮连、特务连。师高炮营。9月30日,专访177团1营营长、副指导员魏正副……有时,要采访的团队与师机关不在一个营区,要出营房。

小采访本用完了,父亲给了本编号3498的《工作手册》,两个本子记着抗洪救灾的不少细节,就说177团,把自己的草席、棉被、饼干送灾民。雨衣披群众、小孩。机炮连捐盐,1人1斤共110斤。有位五保户是盲人,每次送干粮,3连战士王春一口口喂。战士拉船昏倒……乡亲们说:“洪水没流泪,看到解放军一举一动都流下眼泪”“你们真是毛主席教育出来的好儿子。我们有儿子,你们就是我们亲儿子。”……

采访朱才发

几轮座谈、采访下来,报道组决定写177团1营的排长朱才发。采访本记着推荐理由:“营部排长朱才发比较突出,肝硬化、腹水,刚从86医院出院。营里不叫他来,他说我会游水,可以协助营长工作。排长吃苦耐劳,多次到一个村庄送粮,传达中央慰问电。有一天就救出60名。”

9月14日,68年入伍的他坐在了面前。说听动员时,“汗毛都竖起来”。“老前辈死鹰岭上当英雄,今天,我们抗洪抢险要当英雄”。他常说的一句话是“管他病不病,抢救人民要紧。”……

报道组F干事写朱才发的那篇没通过。我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斗胆说自己也写了一个。没想到,我这个军外学生写的《掏尽红心为人民》被采用。10月2日,乘74次直快(上海—西安)到军部所在地开封改稿,武汉军区要编本抗洪救灾的集子。父亲和我住军部招待所,他写的《重战西华》也入选了。上一次住军部招待所是1967年春节,在湖州白雀。父亲那时在军部工作,母亲带我和妹妹去探亲;因父亲住处在修,我们住了招待所。

抗洪稿开封头和结尾

5日是星期日。负责稿件的军宣传处张副处长来我们住处,一起来的是曹勇骅干事,军部名气最响的诗人。59师写诗出名的,是我认识的干事黄抗生,常来父亲住处。遗憾的是,已不记得他在哪团的宣传股。我在日记里写道,“张说,本来他看这篇文章不知是吴的儿子写。他说不像战士写的,有点学生腔。”前两年从朋友那晓得,张副处长名叫张秀风。

6日改稿。7日继续改稿后交稿。

《掏尽红心为人民》是我写的第一篇新闻报道。没想到,八年后考入上海电视台,成为职业新闻记者。

THE END
0.海报丨防灾避险顺口溜,人人都要记心头!自然灾害泥石流内涝暴雨、洪水、山体滑坡、泥石流、内涝……这些自然灾害在春夏季节常有发生,遭遇自然灾害怎么办?防灾避险顺口溜,人人都要记心头! 来源:红网 作者:于佳丽 毛雨浓 编辑:姜姿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22/06/06/11357517.html 特别声明:以上jvzquC41yy}/3?80eqs0f‚4ctvodnn4J;8\63:W273:FX@V0jvsm
1.《锦江记忆》143:九眼桥码头水运~张献忠藏宝民谣关于九眼桥,老成都人都知道一段顺口溜:石牛对石鼓,银子二万五。有人蒙得穿,买尽成都府。据说当年张献忠离开成都时,在九眼桥码头上船,临走时把他抢来的金银财宝秘密埋在九眼桥一带的河中。可惜张献忠没能回来就死了,财宝的埋藏地点也无人知晓。 上图:1997年底从成都望江楼外河滩挖掘出的石牛; 下图:张献忠藏宝民谣jvzquC41yy}/lrfpuj{/exr1r1879>746hicgn
2.防洪抗灾顺口溜(精选10篇)防洪抗灾顺口溜(精选10篇) 【#少儿综合素质训练# #防洪抗灾顺口溜(精选10篇)#】洪水是暴雨、急剧融冰化雪、风暴潮等自然因素引起的江河湖泊水量迅速增加,或者水位迅猛上涨的一种自然现象,是自然灾害。以下是®无忧考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防洪抗灾顺口溜(精选jvzquC41yy}/7:yguv4og}4ujq}03:5;9:610qyon
3.防溺水安全的知识6.常见溺水原因。对于常见的一些溺水原因,实际上都是可以很轻松的组织和呈现出来的,溺水无非就是那么几个原因,大家以从网上搜索相关的知识或者是根据自己的了解来进行组织,来将这些内容写好了; 7.防溺水安全三字经。我们可以采用一些更加朗朗上口的方式组织一些简单的关于防溺水相关的小知识,这些小知识本身还是可以很好的呈现在大家jvzquC41o0xvk€jp0eun1ƒnnkcu0cwvwcp587<58984ivvq
4.2023年乡镇防溺水工作应急预案(精选19篇)(三)在学生当中形成互相监督,及时反馈的信息通道,如发现有玩水的同学要及时制止,立即向学校报告,学校和家长配合进行批评教育。 (四)事故处置办法:一旦发生溺水现象,立即报告镇防溺水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积极组织抢险突击队以最快速度赶往事发现场,采取措施当场急救,情况严重应立即送往医院抢救,尽最大可能弥补损失。 jvzquC41yy}/fr~khctxgw3eqo5gcw|gp1jppok{wgo1:85439287mvon
5.引岗渠一一中国第二条红旗渠这次百年不遇的洪水,对引岗渠是一次历史性的考验。冶河渡槽和倒虹吸安然无恙,其他主要建筑物也完好无损;但是,明渠、大中型垫方、石墙、混凝土墙等防渗工程多处滑坡,桥涵、斗口等建筑物被冲毁,山体滑坡造成淤积到干渠内一到二米,有的甚至高达七、八米,水毁工程造成渠道不能正常运行。面对洪水的肆虐,引岗人并没有被吓倒jvzquC41yy}/onnrkct/ew46{lj5gkf
6.游大寨、红旗渠,不为风景,只为当年的心愿旧社会,大寨有个顺口溜: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地无三亩平,年年灾情多。还有“三多”:讨吃要饭的多,卖儿卖女的多,寻死上吊的多。 解放后,在陈永贵等村干部的带领下,全村战天斗地,艰苦创业,经过几年的不懈奋斗,彻底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 游览中我同几个村民聊天,他们仍对陈永贵评价很高。说他当国务院副总jvzquC41yy}/onnrkct/ew45gd{wrzn
7.防溺水安全会范文4.2020年3月10日下午五点多,河南开封尉氏县3个男孩在干渠边玩,干渠里有一个木筏,于是两个孩子乘坐木筏划到渠中间,不知什么原因木筏侧翻,两人落水,均不幸溺亡。 5.2020年3月19日下午,山东鄄城,4名少年结伴到黄河边玩耍,在旧城浮桥低空坝头由于岸边土塌方2名少年不慎落水,其中一个死死抓住坝头捆绑石头的铁丝网获救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5229/j}rn
8.纪念人民治黄60周年黄、汶洪水在223平方公里的第一滞洪区交融撞击,然后形成一股难以抵挡的势力向上增长,湖水位超过1949年最高洪水位72公分,湖堤出水仅仅20公分,几与湖堤持平,滑波 、风浪险情接连不断,湖堤工程岌岌可危,一旦溃决,将淹没第二滞洪区93万亩良田(东平湖确定为自然滞洪区后,为减少淹没损失,以原运河堤为界分为一、二jvzq<84yyy4djrscyczft7hqo0io1ƒyi|1~x|}4422<{j?5p165329;321z329;323:`3;>9544ivv
9.北京市门头沟区清水镇洪水口村:红色党建引领乡村绿色发展近年来,地处北京西部深山区的洪水口村积极践行“两山”理论,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充分调动党员群众参与村庄治理发展的主动性、创造性,念好“山字经”,走好“生态路”,下大力气发展精品旅游、高端民宿绿色产业,持续提升各项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成效,全力打造出一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精品美丽乡村。jvzquC41yy}/hjwogt4dqv3ep1814:43317:1B>::49237mv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