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十二位英年早逝的开国少将逝世时年龄都不到五十岁

在开国授衔的一千三百多名少将中,有12位将军年龄不到五十岁,便早早离开了他们眷恋的革命事业和亲人,令人惋惜。

下面以每人简短篇幅,大致介绍一下这12位英年早逝的开国少将,予以缅怀。

金绍山将军

他年仅41岁病逝,是去世时年龄最小的开国少将。金绍山1916年出生于湖北大悟县,14岁参加红军。解放战争时任二野53师长,建国后曾任西藏军区后方部队司令员,西藏军区副政委。1955年获授少将军衔。1957年6月因患急性肝炎病逝。金绍山逝世后,上级为他在北京举行了公祭和送葬。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彭德怀元帅主持公祭,陈赓大将、李达、甘泗淇上将、余秋里中将等参加送别。

黎有章将军

他是为数不多的曾参加过开国大典的55年少将,1958年6月43岁时患急性颗粒性白血病病逝。黎有章是江西吉安人。1930年参加红军。 解放战争时期是三野1军3参谋长。建国后,曾任解放军副军长兼参谋长、兵团副参谋长、福建军区参谋长、福州军区参谋长。

李发将军

邱蔚将军

湖南浏阳县人,1929年参加红军。抗战时,他是八路军著名的“狼牙山五壮士”所在团团长。建国初曾任河北省军区副司令员、解放军第二十兵团副参谋长,志愿军第67军军长。1954年9月,邱蔚奉命率67 军回国,驻防青岛。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57年8月的一天休息,邱蔚在青岛太平角海军雷达站不远的地方钓鱼时,被海浪卷入海中,不幸遇难,时年44岁。

陈铁君将军

1917年出生的陈铁君,是浙江平阳人。1934年红军,曾任闽浙抗日游击总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49年前后,历任三野第七兵团副参谋长,第十兵团副参谋长兼福建军区副参谋长。1952年调到军委军训部,曾任处长,军训计划局第一副局长、代局长,训练总监部计划和监察部副总长,1955年获授少将军衔。1961年6月44岁病逝。

潘世征将军

湖南省宁乡县人,14岁参加红军。他通过自学,20岁时成为随军医生,曾任红三军团军医处卫生队队长,抗战时在白求恩身边学习求教。1951年,他被派往苏联莫斯科中央医师进修学院,获得医学副博士学位。1956年回国后,任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副院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61年因患心脏病在青岛逝世,时年45岁。

陈奇将军

河南罗山县潘新镇人,1930年参加红军。解放战争时期,曾任胶东军区南海军分区司令员,胶东军区新5师师长,华东军区第95师师长。战争岁月,陈奇九次负伤,致二等伤残。1950年初,他奉命率部队自青岛开赴福建,途径南京时,痼疾急性发作,大量咳血,被送医院抢救治疗。后在青岛、济南、南京等地休养。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56年4月病逝于南京,获烈士称号,时年46岁。

叶道友将军

47岁病逝的叶道友将军,籍贯河南省新县。1929年参加红军。解放战争时期是三野101师师长。建国后,曾任华东军区海军第四舰队副司令员,江阴要塞司令员,海军淞沪基地副司令员,海军淞沪水警区司令员,海军舟山基地副司令员等职。他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当年12月因战伤复发在上海病逝。

赵北源将军

1917年出生于直隶大名县,1933年入党,1939年参加八路军。建国后,曾任中南军区海军第一舰队司令员、海军青岛基地参谋长,海军北海舰队参谋长,海军旅顺基地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1964年8月在北京病逝,时年47岁。

江峰将军

江峰原名牛永和,出生于河北围场县。抗日战争时期,曾任抗大总校政治教育干事,第七分校大队政治处主任。解放战争时期,曾任四野第十二兵团政治部宣传部部长。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南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广州军区政治部秘书长、广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早在抗战初期,江峰就患有严重胃病,1962年导致英年早逝,时年48岁。

安东将军

他1918年出生在四川阆中贫苦农家,幼年父母双亡,靠姐姐抚养长大,15岁成为当地苏维埃儿童队队长。1936年在红四方面军指挥部机要科任机要股长。参加了长征。抗战胜利后,调任军调处北平执行部中共代表团情报科上校科长、情报处长,后任东北民主联军六纵副参谋长,四野第43军129师参谋长。建国后,曾在军委对外联络处、情报部,总参谋部办公室、军委办公厅等部门任职,后任国防科委副主任。1955年获授少将军衔,1966年病逝,时年48岁。

洪水将军

洪水是越南河内人,原名武元博。他1924年响应胡志明号召前往中国广州,加入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1926年进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其间加入中国共产党和越南共产党。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并改名洪水,意思是像洪水那样在革命的河道里一直奔腾向前。

土地革命 时期,曾任广东省东江游击队连政治委员,红军学校工农剧社社长。并参加了长征。抗战时期,在山西、河北等地开展抗日斗争。1945年应越南劳动党之邀赴越南参加抗法战争,任第四、五战区司令员兼政委。1951年回中国,任解放军训练总监部条令局副局长,战斗训练杂志社社长。1955年9月人民解放军首次授衔。洪水因特殊贡献,获授予少将军衔,并被授予“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授衔第二年,他因患胃癌回国休养。同年10月在河内病逝,终年48岁。

THE END
0.洪水:从革命青年到“两国将军”党史频道洪水,越南人。16岁投身中国革命,曾参加广州起义、红军长征和抗日战争。1945年回到越南参加抗法战争,1950年又来到中国。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衔的将军中唯一一位外籍将军,是拥有中越两国将军军衔的革命者。其传奇短暂的一生,成为中越两国人民友谊的象征。 jvzq<84fcpmtjr3rgqvmg7hqo0io1w61428119;231i97989/578599590nuou
1.三个故事重温中越传统友谊2018年9月30日,在越南河内市嘉林县骄骑乡,洪水将军亲属向其雕像献花。 如今,洪水将军的外孙女何氏祥秋正担任越中友好协会执委会委员。她曾在北京系统学习中文,多年来所从事的工作也“一直没离开中文专业”。她说:“和外公当年一样,现在的工作也是为了促进越中友好合作。” jvzquC41yy}/3;8930io1;5451731:71CTZJ3@545:>62=:5:8>40|mvon
2.归侨少将唐铎:曾在红场上空驾机接受斯大林检阅唐铎也是开国将帅中,几乎仅见的没有参加过国内战争的少将。 还有一名外国人被授予少将军衔,他就是越南籍的洪水将军(兼有越南人民军少将衔)。 (宗禾)jvzquC41yy}/eqnpcpkxu7hqo0io1v4ewn532::1273248<4927937xjvor
3.1998年流泪指挥抗洪的将军,已经逝世7年,如今儿子是部队副师级在这次与大自然的对抗中,一位将军的身影格外突出,他的英勇与无私精神深深刻在了人民心中。那一年,这位将军不仅作为军人,奋勇在抗洪前线,更以一位父亲的身份,坚守在指挥岗位上,亲历了这场与洪水的生死较量。他流下的眼泪和汗水混杂在一起,只为守护无数家庭免受洪水的摧残。 时至今日,这位将军已经离世七年,而他jvzquC41okr/uxmw0eun1j4;73823B54a382995992
4.解放军唯一的外籍将军曾三次被开除党籍对于这个国际主义战士的杰出代表、中越友谊的传奇纽带,毛泽东是这么评价的:“洪水的性格是执着、透明的。这样的干部使用得好,是驰聘千里的骏马,否则就是爱尥蹶子的马。”这段话,恰如其分地概括了洪水将军光辉而又曲折的战斗人生。 “敌人不是骂我们‘洪水猛兽’吗,我就叫‘洪水’” 洪水原名武元博,1908年10月1日生于越南河内市。jvzq<84yyy4djrscpg}t0lto1oom1;534167/9;15;:39B=0ujznn
5.外籍将军洪水:曾被张国焘打成“国际间谍”遭开除党籍编者按:近日,《党史博览》发表文章《投身中越革命事业的两国将军洪水》。文中记述长征途中,洪水被张国焘打成“国际间谍”,再次被开除党籍。摘编如下。 1955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实行军衔制。在被授予军衔的1600多名开国将帅中,有一位外籍将军,他就是来自越南的洪水少将。 jvzq<84fcpmtjr3rgqvmg7hqo0io1w4423:02>821e>62<
6.1955年,授衔仪式上唯一的外国将军,极为少见的中越双料将军!|黄埔还同时也是越南的少将,属于双料将军! 他,就是洪水。 而一听到他的名字,很多人的第一疑惑就是 他怎么会叫这么一个名字呢? 其实啊,洪水并非是他的本名,而是在中国参加革命后自己取的名字! 当时正是1929年,“洪水”正在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他为了表达对于革命的决心与热情,便说道:革命一直奔腾,像洪水一般,我也要jvzq<84m0uooc7hqo0io1jwvkerfa:<544:4;A6a899gh;5f22713psm{0nu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