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老》教学设计罗燕周晓玲工作室

《青山不老》是梁衡创作的散文作品。本文向我们介绍了一位山野老农用15年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的创造了一片绿洲,以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们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抓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围绕这个语文要素,《只有一个地球》中已给孩子们渗透了什么是关键句,怎样抓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但《只有一个地球》是说明文,这篇课文是一篇记叙文,因此,《青山不老》作为略读课文,也不能放手让孩子们自学,要让学生重点去学习2、3、4自然段,通过抓关键句,指导朗读从而体会“青山不老”的真正含义。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能在读中思考、感悟。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本期二单元已学过带着目的进行阅读,这篇阅读课文题目下刚好有三个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三个问题,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其主动性,让他们自主快速阅读,老师适时渗透学法,将第四自然段作为认知段,实践练习学习第二自然段,最后放手让学生迁移学习第三自然段,进行能力迁移,情感升华。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通过重读关键词法体会老人的默默奉献,创造奇迹的不易。

2、教会学生通过勾关键句,圈关键词,品读感悟的学法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品质。

3、理解课文题目“青山不老”的意思。

学习重点:

1、教会学生通过勾关键句,圈关键词,品读感悟的学法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品质。

2、理解课文题目“青山不老”的意思。

学习难点:

理解课文题目“青山不老”的意思。

学具准备:

PPT

导入:

同学们,在评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的活动中,一大批英雄劳模们的故事催人泪下,感人至深,获得一致公认,比如:共产党战士雷锋,“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铁人王进喜,“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他们是时代的先锋,他们是全国人民的楷模!让我们心怀感动。而出乎意料之外,一位晋西北默默无闻的山野老农,这个手端一杆旱烟锅的瘦小老头,却得到了很多人的提名,推荐人是著名的新闻记者梁衡,他是这样描述的:

老人姓高,名富。我对他怀有无尽的敬仰。这个平凡的人让我领悟了一个伟大的哲理:青山是不会老的。——梁衡(齐读)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位山野老农,走进这座不老的青山。(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悟一片情怀

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想,有感触的地方可以用简单的符号做上记号。

2.每一个荣获“感动中国”的人物都有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   )的故事?你能用一个简练的词语来概括吗?这是老师昨天布置的预习题:(出示感动中国推荐表)

【入选主题】这是一个关于(    )的故事

【入选理由】文中哪些叙述让你产生了这样的感受,划一划,再想一想为什么。

3.相信每一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感受。来,现在谁愿意把自己的观点说给大家听?老师有一个要求,发言的同学要结合课文内容来谈自己的观点。

4.交流预设:绿化、种树、环保、奇迹、奉献(学生上台板书)

5.同学们真是了不起,你们精彩的发言既道出了心中的感动,更谈出了自己感动之后的思考,这是一个关于……的故事(对照板书小结)的确,这位山野老农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

6.昨天预习的时候,老师还布置大家思考:我在阅读中最难理解的问题是什么?(展示学生的预习单)同学们的问题都很有价值,有质疑不理解的词语、句子的,也有探究文章的表达方法的,也有询问这位老人具体情况的,老师梳理了一下,主要有这些问题(出示)

①“肆虐”是什么意思?

② “另一种东西”是指什么?

③作者为什么反复写这片青山绿意盎然的景色?

④作者为什么多次写到老人的“老”呢?

⑤老人六十五岁时为什么会想到栽树?

⑥为什么说老人十五年的付出创造了一个了不起的奇迹?

⑦为什么他能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呢?

⑧为什么青山不老呢?

小组里先交流交流,哪些问题你们可以通过集体智慧马上解决,那就和大家一起讨论交流分享成果。再想想:在剩下难以解决的问题当中,你认为哪些问题最重要、最值得研究?哪个问题应最先解决?

(点红“热点问题”)这些问题成了我们班同学们遇上的热点问题。

三、细读——体验一段人生

聚焦“奇迹”——为什么说老人十五年的付出创造了一个了不起的奇迹?

你是如何理解“奇迹”的呢?默读课文1—4段,找一找文中哪些叙述让你感受到“这是一个奇迹”,画一画,再想一想为什么。

“十五年创造的奇迹”

(一)第一层面:从数字理解“十五年创造的奇迹”

出示句子: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师:你从这些数字上去理解奇迹,这是最直接的正面描写。

1.自己读读这句话,哪个数字引起了你的思考呢?

十五年,多么漫长的坚持,多么执着的追求啊!你能想象一下三千七百亩大约有多大吗?

2.让我们看看这么数字吧!

三千七百亩相当于65个实验小学的总面积。

相当于50000个普通教室的总面积

老师还粗略地统计了一下,以每10平方米载一棵树计算,需要栽种246790棵,十五年平均每天栽种45棵。读了这些数字,你是如何理解奇迹的?

3.让我们在数字中感受这个“奇迹”,齐读:

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二)第二层面:从大环境中理解“十五年创造的奇迹”

师:你是从晋西北大环境这个侧面描写去理解奇迹。真会另辟蹊径啊!

1.晋是山西的简称,在我国的北部,读读这段话走进晋西北,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点拨理解:肆虐、盘踞之地、县志载

2.瞧,这就是晋西北!(播放干旱、霜冻、沙尘暴的图片)

右玉县老城12米高的城墙如今已被黄沙埋没,人可以沿坡直接上到城墙。

五寨县由于风沙侵害,每一二十年就被迫搬迁一次,风沙已经成为当地最大的敌人。

每年有800万多亩农作物受旱,每年无霜期仅有104天。

受各种恶劣气候影响,400万亩土地沙化,1000万亩水土流失。

看了这些文字和图片,你有对奇迹有了哪些理解?(点拨:竟)

3.(引读出示)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我对面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这是一个奇迹,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三)第三层面:从小环境中理解“十五年创造的奇迹”

师:你又从另一个侧面描写——老人生活的小环境来理解奇迹。真有一双慧眼。

1.从六十五岁到八十一岁,整整十五年啊!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更何况是八十一岁的老人,生命即将走到尽头,让我们走进他的晚年生活。(出示第三段)谁来读读这段话,其他同学用心听,哪一个生活细节的描述深深地打动了你的心灵呢?

2.预设:

艰苦——宁愿放着眼前的清福不享,却甘愿守着这份艰苦。

孤独——老人是最害怕孤独的,而且越老越害怕,宁愿放弃天伦之乐,甘愿独守着这片青山。

3.十五年,守着艰苦;十五年,守着孤独。(引读出示)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用有限的生命实现了无限的价值。创造出的是一个奇迹,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十五年奇迹的背后”

1.师:在这个了不起的奇迹背后,有谁又知道这十五年的辛酸往事呢?让我们走进“十五年奇迹的背后”。在梁衡的采访中发现了村干部的工作手记中有这么几页内容:(出示手记)

春天的晋西北,还是一派荒凉的土尘。去年的霜冻还在我们的黄土地上盘旋,西伯利亚大风像冬日般肆虐着。

望着这片日益荒漠的土地,陷入了沉思……

于是,他带上干粮扛上铁锹进沟上山了……

老人唯一的女儿又从城里回来,劝他回城了。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没见着最后一面,就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乡亲们也觉得老人该享享清福了,种树的活儿太苦了。

老人敲着旱烟锅坐在小院口,望着绿风荡漾的山沟,思索着……

老人还有宏伟设想……

让我们闭上眼睛,走进其中的一天,静静地去想象老人当时的情景,走进老人可敬的心灵世界,动笔写下来。

2.交流,小结齐读句子:

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地。

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是生命的归宿。

他还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来为止。

3.十五年的每一天都是感触人心的一天,十五年的艰辛换来一片不老的青山。瞧,参天的杨柳,如臂如股,劲挺山腰;绿色的波浪,此起彼伏,绿风荡漾。(再次出示绿意葱茏的青山图片)推荐一生朗读第一段,全班齐读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4.于是,在晋西北,这块曾为无数革命先烈立下纪念碑的土地上,乡亲人立起了一块特殊的石碑,那就是“造林功臣碑”,上面镌刻着这样的文字——

一位山野老农,一座杨柳青山,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奇迹!他——栽树老人高富,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花儿永远这么红!青山永远不会老!

5.(出示学生的问题单)此时,再让我们回头看看之前遇上的那几个热点问题,你是否解开了这些疑惑?交流(上台板书关键词语)

还有一些问题也许是我们这堂课一时所解决不了的,比如……那就让我们将问题带出课堂,和同伴到课外去探究其中的答案,好吗?

6.(出示“感动中国”图片)青山不老,“感动中国”,这位81岁的老人向我们讲述的不仅仅是一个关于环保的故事,一个关于绿化的故事,一个关于奇迹的故事,还是一个关于……的故事。(对照板书梳理)

这个黄土地上的平凡而又伟大的山野老农让我们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四、提升——铭刻一种记忆

《从伐木劳模到植树英雄——马永顺》

《吕梁“植树英雄”传——乔建平》

《“野人”——张侯拉》

2.每个人物,都有一个足以感动中国的故事。用心地动手为他们制作一张“感动中国”的推荐表,与大家一起交流。

THE END
0.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3《青山不老》在《青山不老》里,一位瘦弱的老汉用15年的宝贵光阴把干旱、霜冻、沙尘暴等自然灾害肆虐的一条晋西北山沟变为生命绿洲。晋西北就位于黄土高原地带,课文中写道:“保住了这些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为什么种树才能守住土呢? jvzquC41yy}/lrfpuj{/exr1r1;49;<3d2jeeA
1.北京又来沙尘暴,未来趋强还是减缓?新浪财经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宋迎昌认为,我国北方地区,特别是河北坝上地区、内蒙古中西部、晋西北、陕北榆林地区等生态恶化严重,为沙尘暴源源不断地提供沙尘源,使北京无法幸免于沙尘暴的危害。北京北部是农牧交错带,再往北是牧区。自清末以来,不断毁林开荒,毁草种地,导致沙漠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昔日“风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kl|14282/98/525eql2kmmtte|p682<28@3ujvsm
2.晋西北沙漠化资料山西省气象台高级工程师苗爱梅介绍说,近20年来,山西省沙尘暴天气过程呈现逐年减少趋势,2000年略有回升,共发生8次较大规模的沙尘暴;从去年到现在,山西地区受沙尘暴的影响也有减弱的迹象,但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尤其是沙化严重、生态脆弱的晋西北地区防风治沙、恢复生态已刻不容缓。山西地处沙漠化扩展前沿,而晋西北土地jvzquC41ygtxgw3uquu/exr1|1w77<=666?40qyo
3.《青山不老》教学设计(通用10篇)①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用课件介绍晋西北的干旱、霜冰、沙尘暴。 ②结合注释理解“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的意思。 ⑶在一片荒无人烟,穷山恶水之地,老人15年如一日地上山植树造林,创造出这座青山,这确实是“了不起的奇迹”啊! jvzquC41yy}/qq6220ipo8pcqunj1sncqz{fuqjlk1842::;0jznn
4.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教案几百斤重的牛马都能吹到天上,更别说人了,除了狂风肆虐,这里还有什么肆虐?(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 出示图片:晋西北环境、风景图片。看,这就是晋西北,黄沙漫漫,山野荒荒,干旱,霜冻,沙尘暴肆虐,据有关资料记载,晋西北气候恶劣,植被稀少,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属于沙尘暴高发区,素有“一年一场jvzquC41zkgpz~j0twoxgw3eqo5kkjtcp1896<570jznn
5.《青山不老》教学设计(精选13篇)2、出示沙尘暴的图片。 3、引导学生谈感受。 师:我国的晋西北,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属于沙尘暴高发区。沙尘暴给当地居民的生活、生产带来了极大的不利影响。植树造林成了保护家园,绿化家园,美化家园的重要举措。今天,我们去认识一位晋西北的老人,感受他将荒山变为青山的感人故事。 jvzquC41yy}/fr~khctxgw3eqo5kkjtcp1pjcxfpowhbp8=;77?40qyon
6.晋西北的环境.不要正大段的!答案解析 查看更多优质解析 解答一 举报 山西属于沙漠化扩展前沿,而晋西北的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属于沙尘暴高发区.“素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无风三尺土,风起土满天的说法”. 解析看不懂?免费查看同类题视频解析查看解答 特别推荐 热点考点 2022年高考真题试卷汇总 2022年高中期中试卷汇总 2022年高中期末试jvzquC41yy}/|‚gcpi4dqv4swgyukxs13h8d8kkd7e<:9o>c7dlecAjc9964:l570jznn
7.《青山不老》教学设计范本② 用课件介绍晋西北的地理、经济,西伯利亚大风、干旱、霜冰、沙尘暴。 ③ 结合注释理解“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的意思。 ⑵ 体验老人生活条件的艰苦和年纪的大(学习第三自然段): 我们一起读读,体会老人生活条件的艰苦和年纪的大。 jvzquC41yy}/qq6220ipo8pcqunj1sncqz{fuqjlk19129:30jznn
8.关于沙尘暴的作文(精选28篇)树木越来越少了,地球上的绿色越来越少了,伟大的土地妈妈少了一个又一个孩子,它的棉袄也离它越来越远……正是因为地球妈妈的“孩子”越来越稀少了,地球妈妈生气了,看到人类那样的肆无忌惮,她准备惩罚一下这些“不听话的孩子",于是它唤醒了远古的沙尘暴,沙尘暴卷土来袭。jvzquC41yy}/qq6220ipo8f142822;4498?79B3jvor
9.人教版六上《青山不老》教学设计课文中说晋西北有哪些特有的气候现象?(大风、干旱、霜冻、沙尘暴)课文中哪些话是形容这个地方的大风的?“肆虐”是什么意思?我们一会儿理解会更深。重点理解县志里记载的那句话,先理解句子的意思(逆吹、擎之、二三丈、坠),然后想象西伯利亚大风来的时候,还有可能发生哪些事?这就叫“肆虐”啊!什么叫“是干旱、霜冻jvzquC41yy}/qq6220ipo8pcqunj1sncqz{fuqjlk19129:40jznn
10.小学语文六年级《青山不老》教学实录(精选16篇)(如有条件可用课件补充介绍晋西北的地理、经济、西伯利亚大风、沙尘暴等资料。) ②“小环境”──艰苦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艰苦? 指导朗读相关语句。 3.交流: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①引导: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jvzquC41yy}/fr~khctxgw3eqo5kkjtcp1~jcx}wgnovprfplkvynslkcubp8<5;9:40qy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