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大地上有2万多个湖泊,像散落在玉盘中的明珠。但其中一种湖泊带有巨大的风险,那就是堰塞湖。今天我们就好好聊一聊这个堰塞湖,看看它到底是“何方神圣”。
堰塞湖的形成并不复杂,开始也许是这样的……
在一个美丽的山谷中,有条小河在静静的流淌,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美好。
突然由于某些原因(地震、火山熔岩等)发生了山崩,滑坡体沿着一个个的山头开始往下滑落,滑落下来的山石、泥土就把山谷之间的河床给堵住了。
于是小河就再也不能愉快的往下游流淌,在堵塞的上游形成水位慢慢抬升的“小湖”,这个小湖就是堰塞湖。
简单来说,堰塞湖就是地震、火山熔岩或者强降雨等原因引起大规模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大量的泥土、山石崩塌阻塞河谷,使流水聚集,贮水而形成的湖泊。堵塞河道的自然坝体(堆积体)称为堰塞体,也叫堰塞坝。
虽然从定义上看堰塞湖是一个湖泊,但是这个湖泊可不一般,它不像我们平时旅游去的太湖、洞庭湖、青海湖那样“温柔”,堰塞湖似乎显得不是那么友好,有点“阴阳怪气”,令人对它捉摸不定,这是因为……
如果堰塞湖遇到强余震、暴雨等自然灾害,就可能会发生溃坝,进而对下游百姓的生命财产造成威胁;同时,由于堰塞湖水位不断上升,也可能会对上游造成淹没的危险。
汶川地震——唐家山堰塞湖
情况紧急,堰塞湖急需我们的“拯救”排险。
那具体的排险方法有哪些呢?不要太多,我们就简单的总结为三个字:“疏”、“固”、“导”。
1.“疏”——就是要采取工程爆破的方法炸坝泄洪,但是要炸坝泄洪,得提前把下游的人疏散到安全的地方,不然大量的水夹杂着土石倾泻而下,下游的人家肯定是遭殃了。
2.“固”——就是固坝固堤,正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衡量一下堰塞湖的储水量,把堤坝加厚加固,慢慢的,就形成自然湖泊了。
3.“导”——就是给堰塞湖修建导水渠,安全导流,把水都引到安全的地方去。
当然每个堰塞湖的情况是不同的,具体的排险措施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例如唐家山堰塞湖就选择了开挖泄洪槽来进行排险,而红石岩堰塞湖却在工程师们的巧妙设计下,摇身一变,成为大型水利工程了,是的,你没看错,堰塞湖还可以变废为宝。
鲁甸地震后,排除红石岩堰塞湖险情
现在,您是不是对堰塞湖更了解了呢?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