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堰塞湖,灾害留给四川的美景叠溪地震堰塞堰塞湖马湖

其中仅1933年的叠溪7.5级大地震

就形成10余个地震堰塞湖

其中有8个保留至今

成为罕见的地震堰塞湖群

而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

形成的堰塞湖更是多达132个

其中的唐家山堰湖保留至今

成为迄今最年轻的堰塞湖

历史上的地震堰塞湖形成之后大多在数天内溃决

能保留下来让后人一睹尊容的凤毛麟角

当灾难过去

这些曾经给人类造成巨大灾难和威胁的堰塞湖

逐渐稳定,威胁解除

它们无比安静地躺在深谷之中

既是曾经灾难的记录者

也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

让人阅读不尽

▲松坪沟地震堰塞湖群。摄影/andylee101(图虫创意)

01

叠溪,又称西陵,汉武帝在此设置蚕陵县。 这 里 一 直是历朝的边 防重镇,与 松州、茂州 同是唐朝抗击吐蕃的前哨阵地。 这里还是连接北方丝绸之路与南方丝绸之路的河南道上的要津,是松茂古道上的重镇。

这座古城,连同那幽远、神秘的历史,于1933年的7.5级地震中瞬间消失。

叠溪大地震,形成了中国保存最完整、最典型的地震遗迹,在世界范围内也极为罕见。沿岷江及其多条支流形成了串珠状的地震堰塞湖、极其壮观的崩塌—滑坡群、地裂缝及地震断层带、叠溪故城及羌寨遗址等地震遗迹。

▲叠溪-松坪沟地震堰塞湖群。

这次地震,使叠溪城及附近21个村寨覆没,叠溪古城南移40-60米、下陷280-300米,6865人瞬间失去生命。

在X度震中区内形成了十余个地震堰塞湖,保留至今的仍有8个。它们是位于岷江上的大海子、小海子(叠溪海子),位于其支流一松坪沟内的上、下白腊寨海子,上、下水磨沟海子,公棚海子以及鱼儿寨海子。

▲松坪沟地震堰塞湖群。绘图/杨金山

地震时在岷江的银瓶崖、大桥、叠溪(小桥)三处峡谷段形成了三大堰坝,随后三个堰坝连成一片,在岷江峡谷中形成一片平湖,湖面逶迤约12公里,最宽处约2公里。

震后45天的10月9日下午7时许,叠溪堰坝突然溃决,积水倾湖涌出,波涛汹涌、吼声震天、长躯直下,使茂县、汶川、灌县沿江两岸村镇之农舍、田地、粮食、财物等被席卷一空,人员及牲畜伤亡惨重,就连都江堰的鱼嘴及飞沙堰也遭到破坏。

如今,这仍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地震破坏遗址之一,堪称九环线上之一绝。

▲叠溪海子及周边地貌 。摄影/王洪

叠溪堰塞湖

叠溪海子实际上就是岷江主流的一段,是地震形成的堰塞湖。湖面仅宽约1公里,但却长达10公里,海子最深处有98米,平均深82米。

海子由上下两个接连而成,形如豆荚。周围青山环抱,湖岸翠草丛生,湖水碧波荡漾,景色优美迷人。

▲叠溪海子。摄影/杨建

如果天气晴朗,透过清澈的湖水,能清楚看到当年塌入水底的城墙、拱顶和街道。

在叠溪古镇遗址区,至今还可以看到残留的东城门、城隍庙的石碑石柱;火药局的火药碾、唯一保留的一段城墙和刻有“蚕陵重镇”的巨石、地震中裂开的樊梨花点将台以及阶梯状垮塌形成的梭梭寨遗迹等,使这里成为世界上最完整的地震遗址之一。

▲叠溪海子。摄影/李忠东

松坪沟

松坪沟发源于日多沃山之鲁兹郎古,全长39公里,距叠溪地震遗址12公里。以串珠状的地震堰塞湖为其特色,主要有白石海、墨海、上下白腊海、长海、鱼儿寨等6个海子。

▲松坪沟的地震堰塞湖 。摄影/酣眠的生活(图虫创意)

02

雷波马湖

▲马湖中的小岛 。摄影/摄影师小乙兔(图虫创意)

马湖为高山湖泊,属金沙江支流,南有三条小溪流入湖区,为一完整独立的水文单元,湖水的补给主要是大气降水,湖水排泄通过地下径流由南往北排泄,湖泊底部岩石组成隔水性能良好,这也是马湖之水能汇聚与此的原因。

位于峡谷之中的马湖,三面环山,金沙江从其东侧咆哮而过,风光秀丽。马湖在平面上如一弯梳月,湖区港湾深幽,湖岸曲折多变,湖底岩层光滑细腻,湖水盈盈,清澈透明,共计10个大的港湾,3个小岛。

▲马湖 。摄影/杨建

马湖四季皆美。春天,碧波荡漾,两岸桃花梨,各种杜鹃争奇斗艳;盛夏,碧水蓝天,青山叠翠;秋天,湖畔稻花飘香,湖周群山尽染;冬天,四周雪海茫茫,周天寒彻,而马湖却仍绿水涟漪,像一颗镶嵌在白玉上蓝宝石。

▲马湖中的小岛 。摄影/杨建

马湖的成因,历来有多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是距今200万年以来的第四纪冰川消融,冰碛石块堆积成堤,潴水而成的冰川堰塞湖;有人认为是岩溶塌陷形成的岩溶湖泊;还有人根据马湖所在地区的构造发育状况,判断是构造断陷形成的构造断陷湖。但近来,有不少地质专家根据马湖的地质背景、堤坝、马湖四周的堆积物形态及特征,以及马湖的分布形态与特征,从而推断马湖为地震形成的山体崩塌,堵塞河道形成的构造地震堰塞湖泊。

▲马湖地区构造及历史地震图

史料记载,这次地震曾造成“马湖夷界山崩八十里,江水不通”。那么马湖是不是这次地震形成的呢?答案是否定的。

因为早在2000年前,马湖和璜琅均多次置县设府,是雷波县境内历史最悠久,文化最发达,位置最为重要的古镇。

▲马湖 。摄影/杨建

史料中早有 “西汉时马湖为临池潜,湖水潜流入金沙江”这样的文字记载。从而说明在西汉时期,璜琅河断流堰塞的马湖业已存在,而1216年的马湖地震却发生于1300年之后。

马湖形成时代似乎难以确定,好在马湖湖堤和四周广泛分布的地震堆积为我们揭开谜底提供了依据,地质学家们通过对滑坡堆积体成分、形状的研究最终确定马湖崩滑体为一组史前古崩滑体群,形成于中更新世早期至晚更新世早期之间的数次大规模崩滑,从东到西先后曾发生5次崩滑,这5次崩滑产生的巨大崩滑堆积物堰塞了古璜琅河,从而形成了马湖。其中,最晚一次崩滑堰塞距今已11万了。

▲马湖 。摄影/秋石(图虫创意)

03

唐家山堰塞湖

▲唐家山堰塞湖示意图(@源于网络)

“512”大地震在四川境内形成了132处堰塞湖,其中唐家山堰塞湖是危险等级最高、潜在威胁最大的一个。

对这座瞬间形成的天然“悬湖”,要不要处理?如何处理?成为当时全球高度关注的焦点。但人们关于地震堰塞湖的痛苦记忆很快帮助我们下定了决心。据资料记载,1786年四川康定地震、1933年四川叠溪地震,均形成过堰塞湖。堰塞湖的溃决,致使下游死亡人数是地震死亡人数的数倍。

而据科学研究表明,21%的堰塞坝在形成后1天内溃决,48%在10天内溃决,78%在6个月内溃决,88%在1年内溃决。对于唐家山堰塞湖,如不进行人工干预,其一旦溃决,其破坏力将超过历史悲剧而创造新的灾难记录。

于是一场史无前例的世纪大抢险随即展开。最终悬在下游灾区200多万人民头上悬湖危机解除,唐家山堰塞湖创造了世界抢险救灾史的奇迹。

▲唐家山堰塞湖救灾现场(@源于网络)

当一切危机过去,唐家山堰塞湖静静地躺在群山之中,平静而安祥。2011年,由于水位下降,曾淹没在水下的漩坪场镇在三年之后第一次重现天日,让人唏嘘不已。

如今,四川省绵阳市成立的唐家山堰塞湖管理局已完成堰塞湖左岸裂缝、右岸滑坡的治理,堰塞湖泄流明渠、唐家山大型滑坡体应急治理和禹里乡防洪堤等工程,以及人行索桥、应急抢险公路等配套工程也已完成。

昔日的“水魔”正在成为美丽的家园和留存有“5·12”特大地震灾难记忆、传承着羌民族悠久的人文历史与灿烂的民族文化、记载了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和无疆大爱文化的秀美景区。

▲如今的唐家山堰塞湖,摄影/秋石(图虫创意)

-END-

参考文献:

李忠东,谭祎波等,《天下四川—四川好玩最指南》,中国旅游出版社,2014年;

THE END
0.湖泊——堰塞湖堰塞湖虽然看上去很美,但是堵塞物不是永远固定不变的,它们也会受到冲刷、侵蚀、溶解、崩塌的作用。一旦决口会对下游形成洪峰,处置不当会引发重大灾害。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造成震中上游唐家山大量山体崩塌,两处相邻的巨大滑坡体夹杂巨石、泥土冲向湔江河道,形成巨大的堰塞湖。 由于堰塞坝集雨面积大、水体大、水位上涨快、地质结构差,极可能 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512:3686213689B64:3;`39<9;3893>3ujvsm
1.(已瘦身)6.2地质灾害(精品课件)——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河道。滑坡堰塞湖堰塞湖(barrierlake)是由火山熔岩流、冰碛物、地震活动等原因引起山体岩石崩塌,导致山谷、河谷或河床被堵 塞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大多数堰塞湖是自然灾害伴生的次生灾害。2014年5月2日,阿富汗东北部山区发生山体滑坡,掩埋了山下村庄约3 00户人家,造成2700多人死亡或失踪滑坡发生时,当地正在举行一场婚礼jvzq<84yyy4489iqe0ipo8iqewsfp}4471722?4341>6;B>675e23?9645?4:7xjvor
2.堰塞湖今日或将爆破排险堰塞湖是由地震活动使山体岩石崩塌下来等原因引起山崩滑坡体等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 >>形成过程 原有的水系→原有水系被堵塞物堵住。堵塞物可能是地震活动等原因引起的山崩滑坡体,可能是泥石流,亦可能是其他的物质→河谷、河床被堵塞后,流水聚集并且往四周漫溢→储水到一定程度便形成堰塞湖。 jvzquC41yy}/eqnpcpkxu7hqo0io1ps1427519=/28576?77274tj}rn
3.审视西南重大工程开发建设的地质风险国内财经新浪财经③工程爆破(或者各类施工过程中适时集中大爆破)或地震发生时形成的山体裂缝欲崩危岩等次生灾害,处于临灾之中。山体崩塌滑坡埋没电站设施,阻断交通和输电线路,引发水库浪涌甚至漫坝;特大山崩阻断河流形成堰塞湖,溃决水头对大坝造成威胁,山崩区往往形成特续发育、具有周期性成灾特征的山崩区和泥石流源,丰富的物质源源不断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h1;52;2;3886274<39<9570yivv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