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脚下的山东,其实地震并不稀奇

昨天一早,突然被朋友圈的父老乡亲吓到,我风调雨顺的山东竟然地震了。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8月6日2时33分在山东德州市平原县发生5.5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震中位于北纬37.16度,东经116.34度。8月6日3时2分在山东德州市平原县发生3.0级地震,震源深度9公里,震中位于北纬37.16度,东经116.34度。

有泰山老奶奶坐镇的山东为啥翻了车?本次地震为何震级低却震感强烈?为什么这么小的震级却有这么大的破坏力?凌晨的地震是不是主震,会不会只是前震?今天我们就来好好的唠一唠,这次山东近十年来的最大地震。

山东并不安稳,其实地震频发

山东并不是一个平静的地方,根据中国地震台网的历史数据近5年来,山东平均每年发生地震超过两千次,只是这些地震中90%人们是感受不到的。例如今年7月份,山东台网记录到山东及沿海地区天然地震16次,其中小于1级地震7次,1.0~1.9级地震7次,2.0~2.9级地震2次,3.0级及以上地震0次,最大为17日17时黄海海域2.9级地震。本次的震中山东德州市平原县周边200公里内近5年来发生3级以上地震共8次。

2023年以来山东地区3级以上地震震中分布图(来自鲁震快讯)

山东省境内交织着郯庐断裂带,仿佛是一条游走不定的蛟龙。郯庐断裂带从1990年起就被国家地震局视为地震危险的重点监视区,它形成于华北板块与华南板块的碰撞。这两大板块的交汇,创造了我国南方和北方的自然屏障——秦岭-大别山线,它是分隔南北的界线,同时承载着众多地理文化的历史重量。山东地区的大小规模的地震或多或少的都和郯庐断裂带的地质活动有关系,但是本次地震是否也是因为郯庐断裂带呢?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这次地震的震中似乎并未位于任何主要地震带上,这使得地震的原因和机制更加复杂,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我们需进一步观察和研究地震数据,以更好地理解德州平原县地震活动的原因。

总而言之,不论从已有的地震数据统计还是地理位置分析,山东省所处的位置并不平静,而是潜藏着隐患。我们仍需保持警惕,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面对严峻的地质灾害保持高度警觉。

为何本次震感明显?

这次震感明显是因为震源深度浅。震源深度的浅意味着地震能量释放更接近地表,因此地震波更容易传播到地表,从而产生明显的震感。

同时,德州市位于广阔平坦的海河平原,震中附近平均海拔仅24米,覆盖着深达800米的黄河、海河泥沙沉积层。这部分沉积层结构软弱,地震波在其中的传播速度相对于其底部坚硬的岩石显著变慢,在其底部界面产生的折射与反射使地震动幅度增大,因此对地震动具有一定的放大作用。在相同的震源规模和传播路径下,当地的沉积土层存在让地表的地震动更大,因而震感也会更加明显。

另外,如果一个区域长时间没有发生过地震,地下的介质比较完整且连续,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衰减较慢,这样地震波更容易传递并影响范围会更广。即使是相对较远的地方,也可能会感受到地震波的传播,产生震感。

加之,深夜背景环境安静,城市的喧嚣逐渐消退,道路上的车辆稀少,人们的活动也逐渐减少,这使得周围环境更为安静,人的精神也更加警觉。在这样的安静氛围下,地震所产生的微弱声音和震动很容易被察觉。即使是一次震级较小的地震,在深夜的安静中也可能让人感觉更为明显。

只看震级而不考虑烈度时,可能会对地震的破坏力产生误解

烈度和震级是地震学中两个不同的概念,经常会让人产生混淆。

震级是用来衡量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的指标。通常使用震级标度,如里氏震级(Richter Scale)或体波震级(Moment Magnitude Scale,Mw)来表示。震级是一个对数尺度,每增加一个单位的震级,地震的震源释放的能量增加了约32倍。因此,震级增加一级意味着地震能量释放的增幅是巨大的。人们常常用震级来评估地震的大小和强度,但震级并不能直接反映地震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烈度是用来描述地震在地表产生的震感和影响的指标。通常使用烈度标度。目前,世界上烈度表的种类很多,以十二度表较普遍,此外尚有八度表(日本和台湾省)和十度表等。

地震烈度源自和应用于十度的罗西–福雷尔地震烈度表,由意大利火山学家朱塞佩·麦加利在1883年及1902年修订。后来多次被多位地理学家、地震学家和物理学家修订,成为今天的修订麦加利地震烈度表(Modified Mercalli intensity scale)。

麦加利地震烈度从感觉不到至全部损毁分为1至12度。5度或以上才会造成破坏,烈度会因观测地点的不同而异。修订麦加利地震烈度现在于美国、韩国、中国香港等地都有采用。修订麦加利地震烈度表并在其上订出印度、各苏联加盟国、以色列等地采用的MSK烈度,继而衍生欧洲采用的EMS烈度和中国大陆的烈度标准(CMMI)。

烈度是一个主观的评估,它通过调查和记录地震对人类、建筑物和环境的影响,来确定地震在特定地点产生的强度。烈度与震源的能量大小没有直接关系,同样大小的震级在不同地点可能产生不同的烈度值。

而本次地震震级(在本地相对)较高,但是烈度不见得很强。据中国地震台网的信息,在烈度模型中对应,本次地震可能会在震中附近10千米内的数个村庄有7度烈度——这会造成较明显破坏性影响;而周边平原、武城等县城与德州部分城区则会有约6度烈度,会有轻微-轻度破坏性影响与强烈震感。再远离震中的区域,则通常不会有破坏性影响,无需担心。

凌晨的地震是不是主震,会不会只是前震?

前震和主震是地震序列中的两种地震事件,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前震是主震之前发生的较小震动,而主震是地震序列中震级最大的地震事件。前震是主震的先兆或预兆,它们表明地壳中的应力正在积累,并可能导致更大的地震事件,即主震。主震是一次能量释放最强、震级最大的地震,通常引起最明显的震感和破坏。

前震的特点是震级较小,地震波传播范围较小,人们可能不太容易察觉到。但是,前震对于预测可能来临的大地震非常重要,因为它们表明地壳中的应力正在积累,并且可能导致更大的地震事件。其实大家对于本次德州地震的担心不无道理,但是这个问题在对断层研究还不到位的时候很难回答。

判断是否是前震,一般需要依赖地震监测数据和地震学的分析。地震监测机构会对地壳中的地震活动进行持续监测,并记录地震的震级、震源深度、震中位置等信息。故而,判断是否是前震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地震预测仍然是一个复杂的科学领域,目前还没有一种准确可靠的方法来预测地震的发生时间和具体规模。虽然前震可能预示着主震的可能到来,但并不是所有前震都会导致主震,也不是所有主震都有前震。

THE END
0.的地表断裂都直接与震源的运动相联系,它们也可能是由于地震波横波接着产生大振幅的水平方向的晃动,是造成地震灾害的主要原因。1960年智利大地震时,最大的晃动持续了3分钟。地震造成的灾害首先是破坏房屋和构筑物,如1976年中国河北唐山地震中,70%~80%的建筑物倒塌,人员伤亡惨重。 地震对自然界景观也有很大影响。最主要的后果是地面出现断层和地裂缝。大地震的地表断层常绵延jvzquC41yy}/rypcq0ipo8|cpiqf1mfcp1jcg:97dh?4ck94fgg1f9fh:fi1f?6;3g
1.路基开裂、桥墩变形、隧道塌陷,地震到底是如何破坏公路的?面波是由纵波与横波在地表相遇后激发产生的混合波。面波又称L波,其波长大、振幅强,只能沿地表面传播,是造成路面强烈破坏的主要因素。 地震是如何对公路产生影响的 由于地震波的作用,地震时地面来回摇晃及上下跳动,摇晃幅度会随着高度增大而增大,这种现象被称为鞭梢效应。 jvzq<84yyy4husym{u4dqv4kphu0397:1;<897mvo
2.地震引起的直接灾害范文3.地震直接灾害有哪些? 地震造成建筑物破坏以及山崩、滑坡、泥石流、地裂、地陷、喷砂、冒水等地表的破坏和海啸。 4.何谓地震次生灾害? 因地震的破坏而引起的一系列其它灾害,包括火灾、水灾和煤气、有毒气体泄漏,细菌、放射物扩散、瘟疫等对生命财产造成的灾害。 5. 什么叫次生灾害源? 次生灾害源是指因地震而可能引发水灾、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6628/j}rn
3.标志性成果实际震害显示在强烈地震作用下,高层建筑因自身阻尼小所以晃动时间长,地震停了而结构仍晃动不止;另外,高层建筑的底层边缘剪力墙容易出现混凝土压溃、钢筋压屈等破坏现象。从理论上看,改变这一不利状况的最直接途径就是增加结构的阻尼。连梁作为高层剪力墙结构抗震的第一道防线,在中震时可以出现损伤并耗能。鉴于此,科研jvzquC41vo~z0lnfr0kew7hp1f€k|mx{u1oohx4322<03>:50jzn
4.专题04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百题精选)(期末真题汇编,山东专用此次地震发生后,纵波先到达加利福尼亚北部海岸B.附近海域正在作业的渔船只感受到左右摇晃C.此次地震,纵波对地表建筑物破坏力大于横波D.发生在海洋中的强烈地震不会对人类产生危害【答案】1.B 2.C 3.A【解析】1.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故震级随震中距的变化不发生变化;烈度是对地面物体的破坏程度,随震中距增加 jvzquC41o0€yzt3eqo5tqoy176=78B9:0jz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