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发现:地震形成的地表最大破坏位置不一定在震中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武汉1月19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朱娟娟 通讯员 王俊芳 焦思勤)1月19日,《科学》(Science)杂志刊发中外科学家的合作研究成果,发现地震中形成的地表最大破坏位置不一定出现在震中。

论文第一作者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博士生孟建南和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巴东地质灾害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蒂姆·科斯基(Timothy Kusky)教授,共同通讯作者为蒂姆·科斯基教授和美国地质调查局沃尔特·穆尼(Walter Mooney)教授。

项目组在地表破裂痕迹被降雨、洪水、灾后重建以及其他震后变形作用破坏之前,对该次地震事件造成死海断层、东安纳托利亚断层的地表位移进行系统实地测量,并选取代表性区域,对地震导致的地表破裂进行厘米级的无人机填图,并以数字地图的形式永久保存。“我们进行了1个月现场考察,将收集到的无人机数据建模处理,相较卫星数据,我们的数字填图精度达到厘米级,是非常及时、高精度的震后地表记录。”孟建南说。

此次地震事件,是在北向运动的阿拉伯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安纳托利亚板块侧向挤出这一构造背景下,死海断层带(DSF)和东安纳托利亚断层带(EAF)两条重要的转换型板块边界及其分支在板块构造运动的背景下共同活动导致的。

地震震中位于死海断层北部尽头的纳尔勒(Narlı)段,震后地表形成2-2.5米的位移。震后24秒钟,破裂向北部传播到应力积聚已达上百年的东安纳托利亚断层,激活了整条东安纳托利亚断层带,导致地表产生长达350千米的破裂带,并引发大量余震。在死海断层纳尔勒(Narlı)段和东安纳托利亚断层交汇处测得的地表位移为6.7米,是整个地震区域实测地表位移的最大值。

研究团队结合本研究开展的实地勘察结果、美国地质调查局的地震数据和卫星图像数据,发现地表最大位移并不一定出现在地震的震中,与此前普遍认为的“震中为地表破坏最大位置”的观点不同。本次地震事件清晰展示出,地表破坏最大的位置距离震中47.5千米,而地震震中位置未见显著的地表破裂,地震活动与地表破坏程度关系的复杂性,并非简单的距离关系。

研究发现,此次地震事件中,地表最大位移恰好位于断层交汇的位置,破裂通过交汇处沿东安纳托利亚断层继续传播,诱发新的大规模地震活动,该研究对传统观点“断层的交汇处通常会限制破裂地传递”提出挑战。

该研究记录的地表破裂和变形准确位置显示,地震形成的新生破裂和断层不仅会激活一部分先存的薄弱面(先存断层面或岩体接触面等),还会直接切过盆地中央和山脊形成全新的断层。“这对古地震研究提出了新的思路,盆地和山脊也可能有地震记录,常规古地震勘察工作往往会忽略这些地方,这意味着部分古地震事件可能没有被统计。”孟建南说。

团队提出,此项研究及时记录了震后地表的破裂特征,清晰展示其在不同断裂系统中的传播规律,揭示多个转换型板块边界对板块运移的响应和形成灾难型地震事件的具体过程,为进一步研究地震事件对人类社会的直接影响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

THE END
0.的地表断裂都直接与震源的运动相联系,它们也可能是由于地震波横波接着产生大振幅的水平方向的晃动,是造成地震灾害的主要原因。1960年智利大地震时,最大的晃动持续了3分钟。地震造成的灾害首先是破坏房屋和构筑物,如1976年中国河北唐山地震中,70%~80%的建筑物倒塌,人员伤亡惨重。 地震对自然界景观也有很大影响。最主要的后果是地面出现断层和地裂缝。大地震的地表断层常绵延jvzquC41yy}/rypcq0ipo8|cpiqf1mfcp1jcg:97dh?4ck94fgg1f9fh:fi1f?6;3g
1.路基开裂、桥墩变形、隧道塌陷,地震到底是如何破坏公路的?面波是由纵波与横波在地表相遇后激发产生的混合波。面波又称L波,其波长大、振幅强,只能沿地表面传播,是造成路面强烈破坏的主要因素。 地震是如何对公路产生影响的 由于地震波的作用,地震时地面来回摇晃及上下跳动,摇晃幅度会随着高度增大而增大,这种现象被称为鞭梢效应。 jvzq<84yyy4husym{u4dqv4kphu0397:1;<897mvo
2.地震引起的直接灾害范文3.地震直接灾害有哪些? 地震造成建筑物破坏以及山崩、滑坡、泥石流、地裂、地陷、喷砂、冒水等地表的破坏和海啸。 4.何谓地震次生灾害? 因地震的破坏而引起的一系列其它灾害,包括火灾、水灾和煤气、有毒气体泄漏,细菌、放射物扩散、瘟疫等对生命财产造成的灾害。 5. 什么叫次生灾害源? 次生灾害源是指因地震而可能引发水灾、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6628/j}rn
3.标志性成果实际震害显示在强烈地震作用下,高层建筑因自身阻尼小所以晃动时间长,地震停了而结构仍晃动不止;另外,高层建筑的底层边缘剪力墙容易出现混凝土压溃、钢筋压屈等破坏现象。从理论上看,改变这一不利状况的最直接途径就是增加结构的阻尼。连梁作为高层剪力墙结构抗震的第一道防线,在中震时可以出现损伤并耗能。鉴于此,科研jvzquC41vo~z0lnfr0kew7hp1f€k|mx{u1oohx4322<03>:50jzn
4.专题04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百题精选)(期末真题汇编,山东专用此次地震发生后,纵波先到达加利福尼亚北部海岸B.附近海域正在作业的渔船只感受到左右摇晃C.此次地震,纵波对地表建筑物破坏力大于横波D.发生在海洋中的强烈地震不会对人类产生危害【答案】1.B 2.C 3.A【解析】1.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故震级随震中距的变化不发生变化;烈度是对地面物体的破坏程度,随震中距增加 jvzquC41o0€yzt3eqo5tqoy176=78B9:0jz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