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城市会发生破坏性地震么

我们从小都听说过,我们的祖国地域广阔。

遗憾的是,我们也因此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

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使得中国在拥有广袤国土的同时,也承受着大量的地震灾害,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没错,中国是世界上 大陆强震最多的国家,没有之一。

近一百年来,全球33%的大陆强震均发生在中国,全球3次8.5级以上巨大地震,有2次发生在中国大陆。

一百年间,中国死于地震的人数达55万之多,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1949年以来,超过100次的破坏性地震袭击了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涉及东部地区14个省份,造成27万余人丧生,占全国各类灾害死亡人数的54%,地震成受灾面积达30多万平方公里,房屋倒塌达700万间。

地震活动也呈现出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的特点。

特别是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均造成城市严重损毁,数十万人员伤亡,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恐怖记忆。

昨天我们说了,地震也不是无缘无故发生,而是与地震区有关。

中国地震带又主要划分为华北地震区、青藏高原地震区、新疆地震区、台湾地震区和华南地震区。

有历史记载以来,中国几乎所有8级和80%-90%的7级以上的强震都发生在这些区域。

我们不妨先梳理下这些地震区覆盖的范围,看看其中究竟发生了哪些令人胆战心惊的大地震。

青藏高原地震区

该地震区域包括兴都库什山、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贺兰山-六盘山、龙门山、喜马拉雅山及横断山脉东翼诸山系所围成的广大高原地域。涉及青海、西藏、新疆、甘肃、宁夏、四川、云南全部或部分地区,以及俄罗斯、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缅甸、老挝等国的部分地区。

青藏高原地震区是我国最大的一个地震区,也是地震活动最强烈、大地震频繁发生的地区。

据统计,这里8级以上地震发生过9次;7-7.9级地震发生过78次,均居全国之首。

万幸的是,这些区域基本地广人稀,因此造成的伤亡不如内陆城市那么巨大,甚至很少引起人们的关注。

新疆地震区

该地震区 偏西为天山,阿尔泰山,昆仑山,偏东沿着黄河分布,一直延伸到青海境内,大致在阴山西段,贺兰山、六盘山和祁连山山脉一带。

与青藏高原地震区一样,这些区域地震也多亏了人烟稀少,才较少造成城市和人口的重大损失。

台湾地震区

该地震区由于处于欧亚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聚合交界地带,受到2个板块互相挤压,因此地震频繁,且多为6级左右。

华南地震区

该地震区主要包括福建、广东两省及江西、广西邻近的部分,其中泉州—汕头地震带是东南沿海地震亚区中 地震活动水平最高的一条地震带。

其余还有邵武—河源地震带、广州—阳江地震带、北起梧州、藤县,南至北海、东兴的灵山地震带。

好消息是,这个地震带总体强度比较低。

华北地震区

这里就必须要划重点了,因为该地震区包括河北、河南、山东、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江苏、安徽等省的全部或部分地区。

而且此区域内的地震强度和频度仅次于“青藏高原地震区”,位居全国第二。

最关键是,整个区域有据可查的8级地震曾发生过5次;7-7.9级地震曾发生过18次。加之它位于我国人口稠密、大城市集中、政治和经济、文化、交通都很发达的地区,地震灾害的威胁极为严重。

华北地震区又分四个地震带:

首先是郯城-庐江地震带:包括从宿迁至铁岭的辽宁、河北、山东、江苏等省的大部或部分地区。是我国东部大陆地区一条强烈地震活动带。

此地大地震有:1668年山东郯城8.5级地震、1969年渤海7.4级地震、1974年海城7.4级地震,均发生在这个地震带上。

据记载,这条地震带共发生4.7级以上地震60余次。其中7-7.9级地震6次;8级以上地震1次。

其次是,华北平原地震带:南界大致位于新乡-蚌埠一线,北界位于燕山南侧,西界位于太行山东侧,东界位于下辽河-辽东湾凹陷的西缘,向南延伸到天津东南,东边达宿州一带。

该区域也是对京、津、唐地区威胁最大的地震带。其中1679年河北8.0级地震、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就发生在这条地震带上。

据统计,华北平原地震带发生4.7级以上地震多达一百四十多次,其中7-7.9级地震5次;8级以上地震1次。

再下来,汾渭地震带:北起河北宣化-怀安盆地、怀来-延庆盆地,向南经阳原盆地、蔚县盆地、大同盆地、灵丘盆地、太原盆地、临汾盆地、运城盆地至渭河盆地。是我国东部又一个强烈地震活动带。有记载以来,该地震带内共发生4.7级以上地震160次左右。其中7-7.9级地震7次;8级以上地震2次。

最后是,银川-河套地震带:位于河套地区西部和北部的银川、乌达、磴口至呼和浩特以西的部分地区。根据历史留存资料,该地震带共记载4.7级以上地震40次左右。其中6-6.9级地震9次;8级地震1次。

那么可能有人要问,如果真的发生大地震,这些地震带中,国内哪座城市最不安全?

经过上述整理,我们不难看出,处于上述地震带区域的省会及以上城市主要有:

北京、天津、石家庄、沈阳、合肥、太原、福州、台湾、昆明、成都、兰州、银川、乌鲁木齐等城市,几乎涵盖了大半个中国主要城市。

所以,这里再次解释所谓 “李四光地震预言”, 无论是官方还是学界,早就对这个所谓“预言”进行了辟谣。

且不说从没有人听过或者看过李四光有过类似“地震预言”表述,仅仅从所有预言归属的地震区来看,这个“预言”其实就是概率问题。

不过,人们不断以讹传讹,关键还是希望能在大地震来临时,能有及时地预测和避险时间,最大限度降低生命财产损失。

这里顺便解释下,为何有时远在千里之外的某地发生地震,自己所在的城市,并非地震带城市,为何也有震感呢?

比如台湾经常发生地震,可只要发生震级稍高点的地震,除了福建、广东等地有震感,长三角地区也往往会有反应

福建、广东相对距离台湾较近,有震感可以理解,可距离震中约800-1000公里的上海、安徽等地也会有震感呢?

造成这样情况的原因,物理学上叫“共振”。

还记得中学物理怎么解释么?

当物体受到外力时,如果外力频率和物体固有的振动频率相近或一致,振动幅度叠加,就会出现共振。

我们都知道,地震会产生相应的地震波,通常分为纵波(P波)和横波(S波)。

特别是我们东部和东南沿海地区,地壳结构连续性较好,才使得强震释放的巨大能量,不仅可以顺利经过福建、浙江等省份,更可波及安徽、江西等地。

因此,当地震波传导到有相同频率范围的高层建筑物时,就会导致出现共振现象。

事实上,高层建筑往往都有其自振频率,并非我们看到的那种“纹丝不动”。

高楼由于结构特性,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也会因风力、地基等因素轻微振动,超高层建筑的振动也更为厉害。

所以,超高层建筑都会有自己的“定楼神器”,也就是阻尼器。

比如上海中心大厦就安装了风阻尼器,其总质量高达1000吨,安装在第125层(583米)。

当强风吹向大厦时,质量巨大的风阻尼器会朝着反方向摆动,从而保证了上海中心大厦的安全。

而普通高层住宅是没有这样的阻尼器的,所以当地震波中的横波到达时,又恰好与大楼的自振频率相近,就极为容易出现摇摆现象

此外,建筑出现晃动也与周围土质环境有着密切关系。

松软土层的低密度性会对地面振动产生放大效应,而地处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上海地表土层就十分松软。

上海的地表土层平均厚度280米,最厚也只有400米,这种地质结构很容易让已经出现共振的高层建筑,在地震中出现大幅度摇摆现象。

不过,大家也不必太过担心。

国内大部分高层和超高层建筑都是严格按照设防标准建设,其中地震的抗震等级不低于7级,只要严格按照标准建造,建筑的安全性还是有足够保障的。

而且上海及周边城市属于河口三角洲土地,不属于地质版块,也不是地震带,所以理论上不存在大的地震可能。

既然说起地震预防,也很想借此介绍下地震频繁的台湾地区,究竟是如何预防和应对地震,或许可以给我们更多参考。

我们知道,台湾地区地震频发,主要是因其地处世界最大的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该地震带每年发生的破坏性地震占全世界总数的80%-90%。

而整个台湾岛又是地处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彼此“摩擦”最显著的碰撞带上。

之前就不提了,台湾如今的防震措施其实是源自台湾南投的“9·21”大地震(又称集集大地震)。

地震造成2400多人死亡、超过万人受伤、近11万户房屋全倒或半倒。

同时,还造成台湾岛内火车全部停驶,全岛停电。

事后统计,地震造成的财产损失达到92亿美元,约为当时台湾GDP的3.3%。

正因“9·21”大地震太过惨烈,台湾全省便掀起一股防震抗震的热潮,尤其看重新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和灾害防范能力。

经历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地震灾害后,台湾其实已经有了较为成熟有效的地震生存、救灾和重建经验。

2003年,台湾公布了“耐震标章认证制度”,通过第三方监督来强化建筑的施工标准。

审查包括设计与施工两阶段,只有通过全程监督和层层审查者才可获得“耐震标章”。

此外,台湾对公共工程、老旧小区改建等公共领域 也参考“耐震标章”等制度开始改建,最大限度增强其抗震能力。

不仅如此,台湾相关部门还出台法律,明确如果发生八级地震以下导致房屋倒塌的情况,房产商将要承担相应责任。如果从中发现偷工减料或者违规建造等问题,从房产商到建筑师、工程师、监理等相关责任人都会进行追责,一个也跑不了。

为了将地震知识传播给每一个台湾人,台湾在“9·21”大地震后,将原来仅在科学课中出现的地震与防灾内容,规划为专门科目和实战演练,放到中小学课程中。

20多年过去了,如今台湾几乎每个人都很熟悉地震防灾的相关理论,更具有非常强的避震救灾演练经验。

对于没有上过相关课程的台湾人,台湾专门设置了“地震记录”、“地震百问”等科普栏目,既有电子版也有纸质版,资料非常细致实用,供台湾民众自行阅读。

台湾各地的社会服务网络的查询系统还提供定位服务,用户可直接查询自己家是否在断层带,以及近期的地质变化。

2008年,台湾又建设了一套世界级的地震预警系统,通过电视、广播以及手机网络等渠道,能在35秒内速报四级以上的地震。公共媒体和手机,也会定期发布有关地震和安全的通知。

通过多次联合演习,台湾也已完成“地震实时预警系统”,相关的防灾单位,如台铁、捷运、医院具备“黄金20秒”的应变时间,可以立即投入震后救援和修复中。

不仅如此,台湾地区的政府和职能部门工作人员,会在灾后立即穿上标有自己名字和单位的马甲出现在现场,不仅让受灾的市民知道该找谁,也起到了稳定局势的作用。

这些措施大大增强了台湾对地震的应变能力,才使得台湾在近年来将地震中的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人们对于地震的恐惧,也正基于此,始终让人惴惴不安。

可从另一个角度来想,正因为我们很多时候,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

活好当下,珍惜眼前人,或许才是直面人生的最好状态。

END

俄乌战争最可能的结局

为什么你是属于那个99%的穷人?

搜索「undefined」网络结果

当前内容可能存在未经审核的第三方商业营销信息,请确认是否继续访问。

我们从小都听说过,我们的祖国地域广阔。

遗憾的是,我们也因此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

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使得中国在拥有广袤国土的同时,也承受着大量的地震灾害,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没错,中国是世界上 大陆强震最多的国家,没有之一。

近一百年来,全球33%的大陆强震均发生在中国,全球3次8.5级以上巨大地震,有2次发生在中国大陆。

一百年间,中国死于地震的人数达55万之多,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1949年以来,超过100次的破坏性地震袭击了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涉及东部地区14个省份,造成27万余人丧生,占全国各类灾害死亡人数的54%,地震成受灾面积达30多万平方公里,房屋倒塌达700万间。

地震活动也呈现出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的特点。

特别是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均造成城市严重损毁,数十万人员伤亡,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恐怖记忆。

昨天我们说了,地震也不是无缘无故发生,而是与地震区有关。

中国地震带又主要划分为华北地震区、青藏高原地震区、新疆地震区、台湾地震区和华南地震区。

有历史记载以来,中国几乎所有8级和80%-90%的7级以上的强震都发生在这些区域。

我们不妨先梳理下这些地震区覆盖的范围,看看其中究竟发生了哪些令人胆战心惊的大地震。

青藏高原地震区

该地震区域包括兴都库什山、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贺兰山-六盘山、龙门山、喜马拉雅山及横断山脉东翼诸山系所围成的广大高原地域。涉及青海、西藏、新疆、甘肃、宁夏、四川、云南全部或部分地区,以及俄罗斯、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缅甸、老挝等国的部分地区。

青藏高原地震区是我国最大的一个地震区,也是地震活动最强烈、大地震频繁发生的地区。

据统计,这里8级以上地震发生过9次;7-7.9级地震发生过78次,均居全国之首。

万幸的是,这些区域基本地广人稀,因此造成的伤亡不如内陆城市那么巨大,甚至很少引起人们的关注。

新疆地震区

该地震区 偏西为天山,阿尔泰山,昆仑山,偏东沿着黄河分布,一直延伸到青海境内,大致在阴山西段,贺兰山、六盘山和祁连山山脉一带。

与青藏高原地震区一样,这些区域地震也多亏了人烟稀少,才较少造成城市和人口的重大损失。

台湾地震区

该地震区由于处于欧亚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聚合交界地带,受到2个板块互相挤压,因此地震频繁,且多为6级左右。

华南地震区

该地震区主要包括福建、广东两省及江西、广西邻近的部分,其中泉州—汕头地震带是东南沿海地震亚区中 地震活动水平最高的一条地震带。

其余还有邵武—河源地震带、广州—阳江地震带、北起梧州、藤县,南至北海、东兴的灵山地震带。

好消息是,这个地震带总体强度比较低。

华北地震区

这里就必须要划重点了,因为该地震区包括河北、河南、山东、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江苏、安徽等省的全部或部分地区。

而且此区域内的地震强度和频度仅次于“青藏高原地震区”,位居全国第二。

最关键是,整个区域有据可查的8级地震曾发生过5次;7-7.9级地震曾发生过18次。加之它位于我国人口稠密、大城市集中、政治和经济、文化、交通都很发达的地区,地震灾害的威胁极为严重。

华北地震区又分四个地震带:

首先是郯城-庐江地震带:包括从宿迁至铁岭的辽宁、河北、山东、江苏等省的大部或部分地区。是我国东部大陆地区一条强烈地震活动带。

此地大地震有:1668年山东郯城8.5级地震、1969年渤海7.4级地震、1974年海城7.4级地震,均发生在这个地震带上。

据记载,这条地震带共发生4.7级以上地震60余次。其中7-7.9级地震6次;8级以上地震1次。

其次是,华北平原地震带:南界大致位于新乡-蚌埠一线,北界位于燕山南侧,西界位于太行山东侧,东界位于下辽河-辽东湾凹陷的西缘,向南延伸到天津东南,东边达宿州一带。

该区域也是对京、津、唐地区威胁最大的地震带。其中1679年河北8.0级地震、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就发生在这条地震带上。

据统计,华北平原地震带发生4.7级以上地震多达一百四十多次,其中7-7.9级地震5次;8级以上地震1次。

再下来,汾渭地震带:北起河北宣化-怀安盆地、怀来-延庆盆地,向南经阳原盆地、蔚县盆地、大同盆地、灵丘盆地、太原盆地、临汾盆地、运城盆地至渭河盆地。是我国东部又一个强烈地震活动带。有记载以来,该地震带内共发生4.7级以上地震160次左右。其中7-7.9级地震7次;8级以上地震2次。

最后是,银川-河套地震带:位于河套地区西部和北部的银川、乌达、磴口至呼和浩特以西的部分地区。根据历史留存资料,该地震带共记载4.7级以上地震40次左右。其中6-6.9级地震9次;8级地震1次。

那么可能有人要问,如果真的发生大地震,这些地震带中,国内哪座城市最不安全?

经过上述整理,我们不难看出,处于上述地震带区域的省会及以上城市主要有:

北京、天津、石家庄、沈阳、合肥、太原、福州、台湾、昆明、成都、兰州、银川、乌鲁木齐等城市,几乎涵盖了大半个中国主要城市。

所以,这里再次解释所谓 “李四光地震预言”, 无论是官方还是学界,早就对这个所谓“预言”进行了辟谣。

且不说从没有人听过或者看过李四光有过类似“地震预言”表述,仅仅从所有预言归属的地震区来看,这个“预言”其实就是概率问题。

不过,人们不断以讹传讹,关键还是希望能在大地震来临时,能有及时地预测和避险时间,最大限度降低生命财产损失。

这里顺便解释下,为何有时远在千里之外的某地发生地震,自己所在的城市,并非地震带城市,为何也有震感呢?

比如台湾经常发生地震,可只要发生震级稍高点的地震,除了福建、广东等地有震感,长三角地区也往往会有反应

福建、广东相对距离台湾较近,有震感可以理解,可距离震中约800-1000公里的上海、安徽等地也会有震感呢?

造成这样情况的原因,物理学上叫“共振”。

还记得中学物理怎么解释么?

当物体受到外力时,如果外力频率和物体固有的振动频率相近或一致,振动幅度叠加,就会出现共振。

我们都知道,地震会产生相应的地震波,通常分为纵波(P波)和横波(S波)。

特别是我们东部和东南沿海地区,地壳结构连续性较好,才使得强震释放的巨大能量,不仅可以顺利经过福建、浙江等省份,更可波及安徽、江西等地。

因此,当地震波传导到有相同频率范围的高层建筑物时,就会导致出现共振现象。

事实上,高层建筑往往都有其自振频率,并非我们看到的那种“纹丝不动”。

高楼由于结构特性,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也会因风力、地基等因素轻微振动,超高层建筑的振动也更为厉害。

所以,超高层建筑都会有自己的“定楼神器”,也就是阻尼器。

比如上海中心大厦就安装了风阻尼器,其总质量高达1000吨,安装在第125层(583米)。

当强风吹向大厦时,质量巨大的风阻尼器会朝着反方向摆动,从而保证了上海中心大厦的安全。

而普通高层住宅是没有这样的阻尼器的,所以当地震波中的横波到达时,又恰好与大楼的自振频率相近,就极为容易出现摇摆现象

此外,建筑出现晃动也与周围土质环境有着密切关系。

松软土层的低密度性会对地面振动产生放大效应,而地处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上海地表土层就十分松软。

上海的地表土层平均厚度280米,最厚也只有400米,这种地质结构很容易让已经出现共振的高层建筑,在地震中出现大幅度摇摆现象。

不过,大家也不必太过担心。

国内大部分高层和超高层建筑都是严格按照设防标准建设,其中地震的抗震等级不低于7级,只要严格按照标准建造,建筑的安全性还是有足够保障的。

而且上海及周边城市属于河口三角洲土地,不属于地质版块,也不是地震带,所以理论上不存在大的地震可能。

既然说起地震预防,也很想借此介绍下地震频繁的台湾地区,究竟是如何预防和应对地震,或许可以给我们更多参考。

我们知道,台湾地区地震频发,主要是因其地处世界最大的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该地震带每年发生的破坏性地震占全世界总数的80%-90%。

而整个台湾岛又是地处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彼此“摩擦”最显著的碰撞带上。

之前就不提了,台湾如今的防震措施其实是源自台湾南投的“9·21”大地震(又称集集大地震)。

地震造成2400多人死亡、超过万人受伤、近11万户房屋全倒或半倒。

同时,还造成台湾岛内火车全部停驶,全岛停电。

事后统计,地震造成的财产损失达到92亿美元,约为当时台湾GDP的3.3%。

正因“9·21”大地震太过惨烈,台湾全省便掀起一股防震抗震的热潮,尤其看重新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和灾害防范能力。

经历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地震灾害后,台湾其实已经有了较为成熟有效的地震生存、救灾和重建经验。

2003年,台湾公布了“耐震标章认证制度”,通过第三方监督来强化建筑的施工标准。

审查包括设计与施工两阶段,只有通过全程监督和层层审查者才可获得“耐震标章”。

此外,台湾对公共工程、老旧小区改建等公共领域 也参考“耐震标章”等制度开始改建,最大限度增强其抗震能力。

不仅如此,台湾相关部门还出台法律,明确如果发生八级地震以下导致房屋倒塌的情况,房产商将要承担相应责任。如果从中发现偷工减料或者违规建造等问题,从房产商到建筑师、工程师、监理等相关责任人都会进行追责,一个也跑不了。

为了将地震知识传播给每一个台湾人,台湾在“9·21”大地震后,将原来仅在科学课中出现的地震与防灾内容,规划为专门科目和实战演练,放到中小学课程中。

20多年过去了,如今台湾几乎每个人都很熟悉地震防灾的相关理论,更具有非常强的避震救灾演练经验。

对于没有上过相关课程的台湾人,台湾专门设置了“地震记录”、“地震百问”等科普栏目,既有电子版也有纸质版,资料非常细致实用,供台湾民众自行阅读。

台湾各地的社会服务网络的查询系统还提供定位服务,用户可直接查询自己家是否在断层带,以及近期的地质变化。

2008年,台湾又建设了一套世界级的地震预警系统,通过电视、广播以及手机网络等渠道,能在35秒内速报四级以上的地震。公共媒体和手机,也会定期发布有关地震和安全的通知。

通过多次联合演习,台湾也已完成“地震实时预警系统”,相关的防灾单位,如台铁、捷运、医院具备“黄金20秒”的应变时间,可以立即投入震后救援和修复中。

不仅如此,台湾地区的政府和职能部门工作人员,会在灾后立即穿上标有自己名字和单位的马甲出现在现场,不仅让受灾的市民知道该找谁,也起到了稳定局势的作用。

这些措施大大增强了台湾对地震的应变能力,才使得台湾在近年来将地震中的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人们对于地震的恐惧,也正基于此,始终让人惴惴不安。

可从另一个角度来想,正因为我们很多时候,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

活好当下,珍惜眼前人,或许才是直面人生的最好状态。

END

2024,曾仕强先生的预言开始应验了

俄乌战争最可能的结局

为什么你是属于那个99%的穷人?

搜索「undefined」网络结果

当前内容可能存在未经审核的第三方商业营销信息,请确认是否继续访问。

THE END
0.的地表断裂都直接与震源的运动相联系,它们也可能是由于地震波横波接着产生大振幅的水平方向的晃动,是造成地震灾害的主要原因。1960年智利大地震时,最大的晃动持续了3分钟。地震造成的灾害首先是破坏房屋和构筑物,如1976年中国河北唐山地震中,70%~80%的建筑物倒塌,人员伤亡惨重。 地震对自然界景观也有很大影响。最主要的后果是地面出现断层和地裂缝。大地震的地表断层常绵延jvzquC41yy}/rypcq0ipo8|cpiqf1mfcp1jcg:97dh?4ck94fgg1f9fh:fi1f?6;3g
1.路基开裂、桥墩变形、隧道塌陷,地震到底是如何破坏公路的?面波是由纵波与横波在地表相遇后激发产生的混合波。面波又称L波,其波长大、振幅强,只能沿地表面传播,是造成路面强烈破坏的主要因素。 地震是如何对公路产生影响的 由于地震波的作用,地震时地面来回摇晃及上下跳动,摇晃幅度会随着高度增大而增大,这种现象被称为鞭梢效应。 jvzq<84yyy4husym{u4dqv4kphu0397:1;<897mvo
2.地震引起的直接灾害范文3.地震直接灾害有哪些? 地震造成建筑物破坏以及山崩、滑坡、泥石流、地裂、地陷、喷砂、冒水等地表的破坏和海啸。 4.何谓地震次生灾害? 因地震的破坏而引起的一系列其它灾害,包括火灾、水灾和煤气、有毒气体泄漏,细菌、放射物扩散、瘟疫等对生命财产造成的灾害。 5. 什么叫次生灾害源? 次生灾害源是指因地震而可能引发水灾、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6628/j}rn
3.标志性成果实际震害显示在强烈地震作用下,高层建筑因自身阻尼小所以晃动时间长,地震停了而结构仍晃动不止;另外,高层建筑的底层边缘剪力墙容易出现混凝土压溃、钢筋压屈等破坏现象。从理论上看,改变这一不利状况的最直接途径就是增加结构的阻尼。连梁作为高层剪力墙结构抗震的第一道防线,在中震时可以出现损伤并耗能。鉴于此,科研jvzquC41vo~z0lnfr0kew7hp1f€k|mx{u1oohx4322<03>:50jzn
4.专题04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百题精选)(期末真题汇编,山东专用此次地震发生后,纵波先到达加利福尼亚北部海岸B.附近海域正在作业的渔船只感受到左右摇晃C.此次地震,纵波对地表建筑物破坏力大于横波D.发生在海洋中的强烈地震不会对人类产生危害【答案】1.B 2.C 3.A【解析】1.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故震级随震中距的变化不发生变化;烈度是对地面物体的破坏程度,随震中距增加 jvzquC41o0€yzt3eqo5tqoy176=78B9:0jz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