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地震的成因及作用》教案教学设计(出版新教材)

认证主体:宋**(实名认证)

IP属地:黑龙江

下载本文档

1、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2.3地震的成因及作用教案教学设计(2020出版新教材)2.3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知道地震形成的原因, 以及预防地震的措施。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收集有关地震的资料; 2.会模拟地震的形成; 3.通过擅长的方式表达结果、 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科学态度目标: 1.认识到自然界的力量是强大的; 2.使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受到科学自然观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科学、 技术、 社会与环境目标: 热爱大自然, 从小立志, 勇于探索。教学重点:理解地壳运动是地震发生的原因, 懂得避震小常识。教学难点:通过模拟实验, 探究地震形成的原因。课前准备:P

2、PT 课件、 木棍毛巾若干。 学生收集地震的资料, 有关避震的小常识。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 谈话导入在之前两课的学习中, 我们明白了地球表面的地形是复杂多样的,地球的内部也是分层分圈的。那么, 请同学们思考, 地球表面的地形是不是一成不变的, 如果地球的表面会发生变化, 变化的原因又是什么?2008 年 5 月 12 日, 中国四川汶川县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大地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 也是唐山大地震后上网最惨重的一次。 后来, 国家把每年的 5 月 12 日设置成防灾减灾日,警示人们一定要注意防灾减灾,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地震不仅造成了财产安全和生命安全的损失,

3、 还给环境带来了沧海桑田的变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地震的成因及作用。二、 分组讨论, 交流资料。在课前老师布置了一个小任务, 收集一些地震的资料。 我们每个人收集到的资料是有限的, 但是大家的力量是无穷的, 下面分小组进行资料交流并讨论地震形成的原因。预设: 汶川地震资料、 唐山大地震资料、 日本 9 级大地震。三、 授新: 地震形成的原因1.大胆假设: 想要解开地震成因之谜, 我们需要观察地震发生时的现象, 根据现象做出假设, 探究喜马拉雅山的形成: 科学家们在喜马拉雅山的山峰上发现了各种海洋生物的化石。(PPT 课件播放地震场景、 喜马拉雅山发现海洋生生物的化石。)2. 小心求证: 如何

4、检验假设?出示实验材料并引导学生思考、 交流以下问题:(1) 用什么模拟什么?(2)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什么?3.模拟地震实验:(1) 把桌上的毛巾叠成几层, 平放在桌上, 两手按住毛巾的两头,向中间挤压, 观察毛巾会发生什么变化?(2) 用手握住木棍两端, 用力将它压弯、 直至压断。 注意当木棍被压断时, 你听到什么声音? 手有什么感觉?实验现象: 毛巾会发生弯曲, 成了褶皱状; 木棍被压断时, 听到“啪” 的声响, 同时手有强烈的震颤感。实验结论: 地壳的岩层在相互挤压时会发生褶皱, 褶皱突然断裂时大地剧烈震动, 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造成严重破坏, 这就是地震。4.小结地震的各种成因:通

5、过刚才实验可以推测出地震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构造地震、火山地震、 陷落地震和诱发地震四种。(1) 构造地震是指在构造运动作用下, 当地应力达到并超过岩层的强度极限时, 岩层就会突然产生变形, 乃至破裂, 将能量一下子释放出来, 就引起大地震动, 这类地震被称为构造地震, 占地震总数90%以上。(2) 火山地震是指在火山爆发后, 由于大量岩浆损失, 地下压力减少或地下深处岩浆来不及补充, 出现空洞, 引起上覆岩层的断裂或塌陷而产生地震。 这类地震数量不多, 只占地震总数量 7%左右。(3) 陷落地震是由于地下溶洞或矿山采空区的陷落引起的局部地震。 陷落地震都是重力作用的结果, 规模小, 次数

6、更少, 只占地震总数的 3%左右。(4) 人工地震和诱发地震是由于人工爆破, 矿山开采, 军事施工及地下核试验等引起的地震。 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触发某些断层活动, 引起的地震称诱发地震, 主要有水库地震, 深井抽水和注水诱发地震, 核试验引发地震, 采矿活动、 灌溉等也能诱发地震。五、 地震的作用1.播放图片九寨沟地震前后对比图瑶池本是在人间, 堪笑凡夫安学仙。有路天堂通九寨, 此中仙境任盘旋。曾经, 九寨沟被誉为天神的后花园, 树在水中生, 水在树中流,宛如人家天堂, 童话世界。然而, 2017 年 8 月 8 日的一场地震过后, 美丽的九寨沟变得满目疮痍、 千疮百孔, 曾经美丽的地貌特征遭

7、到了极大的破坏, 从这点可以看出地震对地貌的形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分小组讨论, 地震还会起到什么作用?小组汇报交流成果。 教师总结归纳。1、 地震释放了发生地四周蓄积的能量, 地震后, 该地区很大程度上因为能量释放而变得地质结构稳定。2、 研究地球内部主流方法就是地震波, 地震形成的地震波在观察站接收以后可以用于地球内部成像分析(不同介质内波速不同)。六、 地震来临时怎么办?地震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是巨大的, 空前的。 地震本身会对人类的地上地下建筑物及设施带来巨大的破坏。 同时, 其引起的连带灾害也常常会带来比地震本身还巨大的灾难性影响, 如大火、 停电、 停水等, 使整个城市系统陷入瘫痪状态, 甚至对救援行动的展开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目前, 人类的技术水平还无法对地震进行长时期预知性的预报。因此, 对地震的预报仍然是一个急需被解决的课题。地震来临时, 逃生有办法。(1) 地震发生时, 千万不要惊慌, 要镇静。(2) 在户外时赶快跑到空旷的地方。(3) 如果在家中时, 要赶快把煤气、 电、 水龙头等关掉, 然后把脸盘或是锅等东西罩在自己头上, 或者跑到桌子、 椅子、 床底下躲起来, 以免被天花板上的掉灯或其他东西掉下来砸伤自己。(4) 不可以躲在招牌处或玻

0/150

联系客服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THE END
0.2.3地震的成因及作用教学设计2025课题2.3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教学内容 五年级上册 课时安排 课时 教学目标 1. 科学观念​​知道地震主要是由地下岩层断裂、错动等剧烈运动引起的。了解地震会剧烈改变地表形态,如造成地面裂缝、山体滑坡,并可能引发次生灾害(如堰塞湖)。2. 科学思维​​能够通过模拟实验和观察岩层图片,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地震jvzquC41o0€yzt3eqo5tqoy176863?8;0jznn
1.第2.3课地震的成因及作用(教学设计)2023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 《地震的成因及作用》教学设计 课题名 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教学目标 1.地壳运动是地震发生的原因。 2.能够通过模拟实验,探究地震形成的原因。 3.保持对地震现象的探究热情,乐于参加模拟实验。 教学重点 通过模拟实验,探究地震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 结合真实情景及模拟实验中获得的证据,解释地震发jvzquC41yy}/|}m0eun1|thv1:1:>;9754ivvq
2.2021年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地震的成因及作用》教案.docx2021年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地震的成因及作用》教案.docx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2021年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地震的成因及作用》教案下载 2.3.2.3.地震的成因及作用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教学目标 1.通过模拟实验,了解地震是怎样形成的,知道地壳运动是地震发生的原因。 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4316:2A4735816;8322652960ujzn
3.地震的成因及作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科学五年级上册教科版3.地震的成因及作用一、教学目标科学观念:1.知道地壳运动是地震发生的原因。 2.知道地震的发生会使地表形态发生巨大变化。 3.知道抗震防灾的基本常识。科学思维:通过模拟实验、查阅资料、制作手抄报等方法,对地震的成因、地震带来的变化及抗震救灾知识加以充分了解。探究实践:1.能够通过模拟实验,探究地震形成的原因。jvzquC41yy}/|}m0eun1|thv1:4;A569:4ivvq
4.《地震的成因及作用》教学设计2.docx《地震的成因及作用》教学设计2.docx 5页VIP内容提供方:139***7618 大小:18.88 KB 字数:约2.67千字 发布时间:2022-07-14发布于浙江 浏览人气:48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地震的成因及作用》教学设计2.docx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jvzquC41o0hpqt63:0ipo8mvon532;7129731@5563:52<52267547xjv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