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将开庭审理一起可能改变美国贸易历史的案件,这关乎特朗普政府全球关税政策的合法性。令人意外的是,作为这一政策的主要推动者,特朗普宣布不会出席听证会,声称“为了不分散公众对国家重要议题的关注”。虽然看似是个人的决定,但背后实际上体现了美国行政权与司法权之间的激烈对抗,也是一场全球贸易秩序的重大考验。
案件的核心问题非常直接而尖锐:美国总统是否有权绕过国会,单方面对全球商品征收关税?特朗普政府当年依据1977年《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推行这一关税政策,声称美国的贸易逆差已经构成“国家紧急状态”,因此需要通过关税来解决。该政策不仅包括10%的基础关税,还包括针对特定国家和商品的惩罚性关税,甚至针对芬太尼的特别关税,构成了特朗普经济政策的重要支柱。
然而,这一“紧急状态”的理由在下级法院看来是站不住脚的。今年5月,国际贸易法院作出判决,认为这些关税“越权”,并明确指出,征税权属于国会,而不是总统,不能通过“紧急状态”滥用职权。随后,8月,联邦巡回上诉法院以7比4的投票结果维持了原判,进一步强调“贸易逆差并非法律意义上的紧急情况”。如果最高法院最终支持下级法院的裁决,美国政府可能需要退还高达1万亿美元的关税,这对于任何国家的财政来说,都无疑是一场“海啸”。
然而,这场诉讼的意义远远超出了金钱的争夺。它的真正核心,是重新划定总统权力的边界。最高法院在2022年曾确立了一项“重大议题原则”,即总统在涉及国家重大政治经济决策时,必须获得国会的明确授权。比如,拜登政府曾试图豁免学生贷款,但因该原则而被叫停。如今,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正是对这一原则的直接挑战。最高法院的判决将直接影响未来美国总统在贸易政策上的权力和行动空间,其影响深远,甚至可能改变三权分立的基本框架。事实上,就在一个月前,特朗普还曾声称他“有义务亲自出庭”,并表示“如果输了官司,美国将变得虚弱不堪”。当时,外界纷纷猜测,是否特朗普会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旁听最高法院口头辩论的现任总统。尽管历史上总统到访最高法院也不常见,但多是出席大法官就职等礼仪性质的活动。然而,特朗普最终选择了缺席,这绝非偶然,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政治手段。
首先,当前的最高法院,由6名保守派大法官占据多数,其中两位是特朗普提名的。可以说,法院的“风向”对他有利,政府内部也传出“预计会胜诉”的乐观信号。此时选择缺席,反而可以巧妙塑造出他“不为个人作秀、只为国家利益着想”的形象,将焦点从他个人转移到政策本身。其次,特朗普也有前车之鉴。去年,他曾申请旁听关于总统豁免权的案件,但被拒绝。这一次主动缺席,无疑避免了再次碰壁的尴尬局面,以及可能带来的负面舆论。
从更深层次来看,特朗普此次缺席,实际上是为了引导舆论。他一贯善于将复杂的政策问题简化成大众容易理解的口号。他将关税政策包装成“美国的保护伞”,并不断强调“没有关税,其他国家会嘲笑我们,美国将陷入被动”。他的缺席,正好将公众的注意力从“总统是否滥用权力”这一法律问题转移到“关税是否关乎国家尊严”这一情感话题,从而进一步巩固其政策在民间的支持基础。这是一种高明的政治操作,将潜在的法律风险转化为舆论的加分项。
特朗普的缺席让人们再次回忆起最高法院的历史传统。虽然总统亲自旁听口头辩论是首次,但总统与最高法院的“交集”并不罕见。1969年,尼克松总统曾在最高法院发表讲话,纪念首席大法官退休,成为一段佳话。更早之前,包括林肯在内的八位总统,也曾在担任总统前后以律师身份在最高法院展现过法律才华。
然而,这些历史片段与当前案件不可同日而语。过去的总统涉足最高法院,要么是参与礼仪性的庆典,要么是为了个人职业生涯的印记。而此次诉讼,围绕的是一项关乎经济政策的核心问题,直接挑战总统与国会权力边界的司法对决,前所未有。它不仅关乎关税政策的命运,更将深刻影响美国三权分立体制的平衡。这场美国本土的司法辩论,早已超越国界,牵动着全球的神经。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曾公开表示,美国的关税政策正在破坏多边贸易体系,可能引发全球连锁反应,各国为自保而提高关税壁垒,导致全球产业链重组,贸易规模萎缩,甚至可能将全球经济推向衰退。
对于美国的企业来说,这场官司的结果关乎生死存亡。很多企业为了避开高额关税,已经调整了全球供应链,但他们很快发现,无论走到哪里,都可能面临新的关税压力,最终只能承受成本上涨的压力。对于其他国家来说,美国关税政策的合法性将直接影响它们与美国的贸易谈判策略。如果最高法院限制了总统的权力,未来的贸易规则可能会变得更加稳定和可预测;但如果行政权力被进一步扩展,全球贸易将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和挑战。
无论特朗普是否出现在法庭上,11月5日的听证会都注定会成为历史性的时刻。最高法院的判决,要么让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合法化,进一步强化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要么为总统的行政权力设置限制,重新定义美国的权力制衡。这场发生在远离我们身边的“权力博弈”,最终通过商品价格和国际贸易等多种形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