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全国干旱情况年度分析报告

厄尔尼诺是一种自然发生的海洋现象,与热带太平洋中部和东部海洋表面温度变暖的“暖水现象”相关,它与“冷水现象”拉尼娜一起构成转换循环。厄尔尼诺通常会持续9到12个月,是影响全球气候异常的重要因素。厄尔尼诺的出现,必然会造成区域或全球的气候异常。一次中等或以上强度的厄尔尼诺事件,通常大约能够使年平均全球表面温度上升0.1到0.22℃,而长期的高温少雨势必会带来严重的干旱。

中国是干旱灾害发生频率最高且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旱涝格局呈现为北方易受旱灾影响、南方旱涝并发的特征,大范围的干旱灾害连年发生。进入2023年后,受厄尔尼诺的影响,并叠加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全球平均气温刷新了2016年的“最暖年”纪录,成为1850年以来最暖的年份。截至8月21日,我国已发生6次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等地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40℃,突破历史极值。进入夏季后,持续的高温使得我国出现了遍布南北的严重干旱情况,对农业生产和水资源供应造成重大影响。7月中下旬南方沿海地区的几次台风,带来了强降雨,虽然有效缓解了高温干旱,但也带来了冰雹、雷暴大风和洪涝等恶劣天气。厄尔尼诺事件的出现,也给我国秋冬季带来明显的影响。10月后,我国南方尤其是华南等地的降水明显增加,北方出现暖冬。图1为国家气候中心发布的1-12月每月中旬的干旱监测情况(摘自国家气候中心)。

图1 国家气候中心干旱监测图(2023年1-12月)

我们基于中国风云卫星观测的遥感数据,通过地表能量物理模型反演出干旱指数,对我国2023年全年的旱情从时间和空间上也做出了定量的监测和评估。图2为我公司产品的2023年1-12月每月中旬的干旱监测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我们的产品同样监测到了进入2023年夏季后遍布我国南北各地区的严重干旱,尤其是7月份;2023年1季度,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处于无干旱情况,只有南方的湖南、广西等地有轻度干旱,3月中旬,我国东南的淮河流域发生了大面积的干旱,随着3月下旬强气流带来的多次降水,干旱得到了缓解;第2季度末,始于2023年5月的厄尔尼诺开始影响我国,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6月中旬后,我国北方的黑龙江、内蒙古等地区和南方的湖南、广西、重庆、四川、云南等多地区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干旱(见图3);到了第3季度,随着夏季的来临,气温进一步升高,我国超过65%的地区均处于干旱中,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的干旱尤为严重,重旱特旱面积超过了60%,大面积的干旱一直持续到9月下旬,来自东南沿海的台风,带来了多次强降雨,大大缓解了南方的旱情,北方的旱情也得到了逐步的缓解(见图4-15);第4季度,进入秋冬季后,随着气温的降低,我国大部分地区旱情得到缓解,厄尔尼诺事件给我国秋冬季也带来了明显的影响。10月后,我国南方尤其是华南等地的降水明显增加,南方无明显旱情,但北方出现的暖冬,叠加较少的降水,使得北方大部分地区仍然存在轻中度干旱,12月中下旬,华中东部地区出现了更大范围的干旱。

图2 慧天卓特干旱监测图(2023年1-12月)

图3 慧天卓特干旱监测预测图(2023年3月淮河流域的干旱情况)

另外,我们的产品还可提供更详细的量化统计分析,通过进一步的统计分析,我们发现:

1、2023年全年全国平均有39.2%的面积处于干旱中,其中:

轻旱面积21.89%、中旱面积12.06%、

重旱面积3.69%、特旱面积1.56%。

2、2023年全年最严重的干旱发生在第三季度的7月,全国有超过60%的面积处于干旱中,最轻的干旱发生在第一季度的3月,全国有约28%的面积处于干旱中;(详见表1)

3、2023年全年全国有多个省市的干旱面积始终超过50%,包括:湖南、广西、海南、云南等省市自治区;(详见表2)

4、第三季度的严重干旱期间,我国干旱面积超过50%的省份多达27个,其中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省市干旱面积超过95%,且重旱、特旱面积超过50%,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7月份(详见表3,表中黄底部分为重旱、特旱严重地区);

5、2023年全国有多个地区多次发生干旱面积超过80%的大面积干旱,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黑龙江、上海、江苏、江西、山东、河南、湖南、广西、海南、贵州、云南、宁夏等省市自治区。(详见表4)

表1:2023年全国每月干旱情况

表2:2023年全国各地区年均干旱分布

表3:​2023年7月我国严重干旱地区分布

表4:​2023年我国严重干旱地区及日期

关于慧天卓特慧天卓特是一家专注从事干旱监测与预警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2022年成立于北京自贸区中关村壹号科技园,凝聚全球一流人才,深耕航天遥感应用,研发国际先进技术,智慧挖掘气象数据,打造卓越特色精品。公司着力灾情精准监测和超前预警,致力提供创新方案和专业服务,助力改善国计民生和造福社会。企业愿景:让干旱不再成灾。

企业价值观:精诚合作,精益求精,追求卓越,造福社会。

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清路81号二区1号楼4层401室 邮编:100094

THE END
0.第18集可以根据干旱现象预测地震吗?教育高清视频在线观看第18集 可以根据干旱现象预测地震吗? 节目简介 学者真言 2024 导演:未知 主演:未知 地区:内地 类型:科普 简介:科学辟谣平台联合全国学会打造2024年度《学者真言》系列精品视频栏目,赋能一体两翼,输出精品内容。 评论(0) 0/300 发布 公司介绍 招聘信息 联系我们 反盗版盗链声明 个人信息保护政策 下载中心 Copyright jvzquC41yy}/opyx0eun1k4953<368746965;;3jvor
1.大旱之后必有大震?可信吗?旱灾地震大地震中国旱震关系研究这也是为什么,早在 2011 年,时任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地震预报部副主任张永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说,利用干旱和气候异常预测地震,虚报率很高,很难用于震前预测。 “旱震理论”虚报率有多高? 根据该理论提出者自己的统计,大地震前 3 年半内有大旱的比例是 96.6%,可谓是“大震前必有大旱”。 jvzquC41yy}/3?80eqs0f‚4ctvodnn4JHOV6;RW273:S;Y90jvsm
2.干旱能预测吗?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主任张培群认同翟盘茂的观点,他认为,在很多情况下,包括干旱在内的一些天气现象是“不可预报的”,比如小的天气变化和极端的天气变化。 他直言,这次干旱他们只是预测到了少雨,却没预测到干旱严重到这种程度。 为什么能预测到“一片云”,却预测不到“百日大旱” “你们的天气预报怎么搞的,太没谱了!”在中央气象台会商室里,预 jvzq<84|sd4d{xq0eqs0exsvgpz0495;/2803:4eqpzfp}d475;3;:3jvo
3.农业干旱监测研究进展与展望本文全面分析了农业干旱的概念内涵及其与其他干旱类型之间的关系,进而从基于站点监测和基于遥感监测两个方面,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农业干旱监测的近今进展,对比了不同干旱监测指标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同时,通过文献统计和重要文献引用揭示了国内外农业干旱监测研究的发展历程和jvzquC41yy}/inti0eun0ls1EP522763:470fu}d42763:534
4.课题“耦合水网工程和特大干旱孕育过程的渐进式动态供需水预测3月27日,由我校副校长李彦彬教授主持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耦合水网工程和特大干旱孕育过程的渐进式动态供需水预测预警”(2023YFC3006603)课题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我校召开。项目负责人中国水科院吕娟正高、李彦彬教授、咨询专家、我校科技处副处长陈渊召教授、中国水科院防洪抗旱减灾研究所副所jvzquC41pg}t0whyw0kew7hp1ktgq86264544;690jzn
5.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作物干旱高低温灾害预警预测与防控技术研发及3月19日,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赵艳霞研究员主持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主要作物丰产增效科技创新工程”专项“作物干旱高低温灾害预警预测与防控技术研发及集成示范”项目启动暨专家咨询会在京顺利召开。相关领域的领导、专家及项目骨干等80余人参会。 jvzquC41yy}/ejrueog/ew4ctvodnn46;7>/j}rn
6.2023年我国汛期气候预测:旱涝并重区域性阶段性旱涝灾害明显中国天气网讯 近日,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召开2023年汛期全国气候趋势预测会商会。在综合分析全球冬季以来天气气候特征、主要影响系统以及未来大气海洋陆面等演变趋势基础上,对2023年汛期全国气候趋势做出综合研判。 今年汛期我国旱涝并重 区域性阶段性旱涝灾害明显 jvzquC41o0}fc}mgt0ipo7hp1pkxu87245516888347467xjv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