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震理论”预测了土耳其大地震!

土耳其大地震大家看新闻了,据土耳其灾难和应急管理署7日晚发布消息说,土耳其南部靠近叙利亚边境地区6日发生的强烈地震已导致该国5434人死亡、31777人受伤。中国驻土耳其大使馆向新华社记者确认,目前暂无中国公民在地震中伤亡的报告。

那么土耳其地震关我们什么事?当然不关我们事,只是说我们国家地震学家有一套理论叫旱震理论,顾名思义说,只要出现极度干旱有可能出现大地震。讲这个理论之前大家看看土耳其干旱报道吧!

除了湖泊干旱,土耳其受干旱问题影响最严重的,还要数深居内陆的科尼亚盆地。这里土地肥沃,是土全国重要的粮食产区,但是年降水量不到350毫米,常年需要灌溉。一旦发生旱灾,蒸发量也会变大,不但降水减少,灌溉水源也会缩减、枯竭。

2020年,土耳其面临新冠流行、债务问题、经济衰退、地震、对外军事冒险的多重威胁,干旱也静静发酵。

从进入夏天之后,土耳其的欧洲部分就严重缺乏降雨。这种情况恶化到9月,迪内尔省降雨量仅有往年的一半,大坝水位也缩减到仅剩20%,河床龟裂,农田板结,连水库中的鱼都成片死亡,遭遇91年以来最干旱的夏季。小麦单产下降了30%,向日葵则直接收成减半,并影响到下游的食用油行业。

以上大家粗略了解了土耳其也是干旱地区,而且不说百年不遇,起码也是五十年不遇的大旱所以他们发生了大地震(根据旱震理论)。

我们先看一下旱震理论百度介绍:

百度介绍:1972年耿庆国提出“旱震关系大地震中期预报方法”,在中国地震界处于非主流派。争议很多。耿庆国预报了1975年的海城地震,特别是1976年的唐山地震。在1980年代出版了专著《中国旱震关系》(科学出版社)。

旱震理论到底有多准?又是如何根据干旱来预测地震的?

耿庆国指出,32年前,四川地震局采纳他的旱震关系理论及观测震前反常现象,曾经成功地预测预报过松潘、平武地区两次7.2级大地震,有过辉煌成绩

在2005年,我国四川重庆等地发生百年不遇的大旱,气温高达40度。三年后2008年,发生了汶川大地震。

中国历史上的大震统计:

旱震理论的内在理论依据和机制支撑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地热成因说及其在地震前,岩浆旋泉会把温度很高的岩浆从下地幔或外核输送到上地幔,在该地区下面形成一个高温岩浆洞,于是热量便会从地表扩散到大气中,再将该地区的地下水蒸发的同时,使得这一地区的气温升高,空气上升并。阻碍高空冷暖空气的会合,最终导致该地区水分大量蒸发而无法降雨,形成较为严重的干旱现象。随着时间延长,高温岩浆洞底部会再次形成阻力更小而威力更大的岩浆,岩浆旋泉地壳顶破,从而引发地震,这就是地震爆发前地表会比较干旱的一个主要原因。

旱震理论的另外一种理论依据和机制支撑是云室效应,氡气成因说在正常情况下会通过地壳断层的缝隙。从地里释放到空气中,这些氡气正式形成降雨的雨核儿。在地震发生前,地壳板块的运动会造成该地区地应力的累积,并缓慢挤压和充填地壳断层的裂隙。裂隙被压紧和填充的后果就是氡气的正常释放通道被关闭,这时氡气只能在烈日下面儿无法释放到空气中,于是便使得相应的降水减少,从而造成区域性干旱。而在地震即将发生时,地应力和板块之间的挤压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使得该区域的地壳断层部分又出现新的细微裂隙,使得之前累积的氡气集中释放,从而在该区域上空形成地震云。而当地震发生后,地壳断层被冲破,使得断层构造完全放开,此时之前累积的空气会完全释放到大气中,从而形成震后云,并造成震后暴雨。而土耳其这次雨夹雪雷电。以上就是旱震理论根据干旱来预测地震的主要理论。

所以通过土耳其干旱,以及地震,所以我说我们专家预测了土耳其大地震,当然这种预测不是精准,但是无论如何如果能提前预防,也许能保命!

THE END
0.第18集可以根据干旱现象预测地震吗?教育高清视频在线观看第18集 可以根据干旱现象预测地震吗? 节目简介 学者真言 2024 导演:未知 主演:未知 地区:内地 类型:科普 简介:科学辟谣平台联合全国学会打造2024年度《学者真言》系列精品视频栏目,赋能一体两翼,输出精品内容。 评论(0) 0/300 发布 公司介绍 招聘信息 联系我们 反盗版盗链声明 个人信息保护政策 下载中心 Copyright jvzquC41yy}/opyx0eun1k4953<368746965;;3jvor
1.大旱之后必有大震?可信吗?旱灾地震大地震中国旱震关系研究这也是为什么,早在 2011 年,时任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地震预报部副主任张永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说,利用干旱和气候异常预测地震,虚报率很高,很难用于震前预测。 “旱震理论”虚报率有多高? 根据该理论提出者自己的统计,大地震前 3 年半内有大旱的比例是 96.6%,可谓是“大震前必有大旱”。 jvzquC41yy}/3?80eqs0f‚4ctvodnn4JHOV6;RW273:S;Y90jvsm
2.干旱能预测吗?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主任张培群认同翟盘茂的观点,他认为,在很多情况下,包括干旱在内的一些天气现象是“不可预报的”,比如小的天气变化和极端的天气变化。 他直言,这次干旱他们只是预测到了少雨,却没预测到干旱严重到这种程度。 为什么能预测到“一片云”,却预测不到“百日大旱” “你们的天气预报怎么搞的,太没谱了!”在中央气象台会商室里,预 jvzq<84|sd4d{xq0eqs0exsvgpz0495;/2803:4eqpzfp}d475;3;:3jvo
3.农业干旱监测研究进展与展望本文全面分析了农业干旱的概念内涵及其与其他干旱类型之间的关系,进而从基于站点监测和基于遥感监测两个方面,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农业干旱监测的近今进展,对比了不同干旱监测指标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同时,通过文献统计和重要文献引用揭示了国内外农业干旱监测研究的发展历程和jvzquC41yy}/inti0eun0ls1EP522763:470fu}d42763:534
4.课题“耦合水网工程和特大干旱孕育过程的渐进式动态供需水预测3月27日,由我校副校长李彦彬教授主持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耦合水网工程和特大干旱孕育过程的渐进式动态供需水预测预警”(2023YFC3006603)课题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我校召开。项目负责人中国水科院吕娟正高、李彦彬教授、咨询专家、我校科技处副处长陈渊召教授、中国水科院防洪抗旱减灾研究所副所jvzquC41pg}t0whyw0kew7hp1ktgq86264544;690jzn
5.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作物干旱高低温灾害预警预测与防控技术研发及3月19日,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赵艳霞研究员主持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主要作物丰产增效科技创新工程”专项“作物干旱高低温灾害预警预测与防控技术研发及集成示范”项目启动暨专家咨询会在京顺利召开。相关领域的领导、专家及项目骨干等80余人参会。 jvzquC41yy}/ejrueog/ew4ctvodnn46;7>/j}rn
6.2023年我国汛期气候预测:旱涝并重区域性阶段性旱涝灾害明显中国天气网讯 近日,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召开2023年汛期全国气候趋势预测会商会。在综合分析全球冬季以来天气气候特征、主要影响系统以及未来大气海洋陆面等演变趋势基础上,对2023年汛期全国气候趋势做出综合研判。 今年汛期我国旱涝并重 区域性阶段性旱涝灾害明显 jvzquC41o0}fc}mgt0ipo7hp1pkxu87245516888347467xjv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