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主体:宁夏凯米世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宁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640100MA774ECW4K
下载本文档
1、 土壤资源概况及合理利用途径土壤资源概况及合理利用途径 第一节第一节 序言序言 土壤资源研究的意义、概念、特点与研究方法土壤资源研究的意义、概念、特点与研究方法 第二节第二节 土壤资源概况土壤资源概况 世界与我国土壤资源的分布与数量质量概况世界与我国土壤资源的分布与数量质量概况 第三节第三节 土壤资源的特点与存在问题土壤资源的特点与存在问题 土壤资源的特点土壤资源的特点 土壤资源存在的问题土壤资源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第四节 土壤退化及其恢复重建土壤退化及其恢复重建 第五节第五节 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途径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途径 集约经营、提高单产、保护耕地、积极开发集约经营、提高单产、保护耕地、积极
2、开发 第六节第六节 土壤资源与环境土壤资源与环境 第七节第七节 结语结语 土壤资源研究慨论土壤资源研究慨论 第一节第一节 绪言绪言 1.1 1.1 土壤资源研究的意义土壤资源研究的意义 世界人口世界人口19801980年已达年已达4444亿人。亿人。19801980一一19901990年增长率为年增长率为1.8%1.8%,人口,人口 达达52.7552.75亿亿,1990,1990一一20002000年增长率为年增长率为1.6%, 20001.6%, 2000年达年达61.9961.99亿人,其中亿人,其中 48.7448.74亿为发展中国家。地球的生物性食品的生产能力,大致可以承亿为发展中国
3、家。地球的生物性食品的生产能力,大致可以承 载载120120亿人。亿人。 因此,充分发挥土壤资源的生产潜力,提高土地承载力,是全世因此,充分发挥土壤资源的生产潜力,提高土地承载力,是全世 界面临的严峻挑战。界面临的严峻挑战。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目前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目前1313亿,占全球近亿,占全球近1/41/4,预计,预计 20302030将达将达1616亿。我国的土壤资源是有限的,特别是生产力高的土壤资亿。我国的土壤资源是有限的,特别是生产力高的土壤资 源更加宝贵。源更加宝贵。 可见,随人口的急剧膨胀,人地矛盾日趋尖锐可见,随人口的急剧膨胀,人地矛盾日趋尖锐. .正确了
4、解土壤资源正确了解土壤资源 利用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发展趋势,并为合理开发利用寻求最佳途径利用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发展趋势,并为合理开发利用寻求最佳途径 和措施和措施, ,是土壤资源工作者首要的迫切任务。是土壤资源工作者首要的迫切任务。 1.21.2土壤资源的含义土壤资源的含义 自然资源是自然界中能为人们所利用的物质和条件的自然资源是自然界中能为人们所利用的物质和条件的 总称。土壤资源科学是自然资源的一个分支,是研究人与总称。土壤资源科学是自然资源的一个分支,是研究人与 自然界中能转化为生产、生存资料来源的物质与能源相互自然界中能转化为生产、生存资料来源的物质与能源相互 间关系的科学,主要研究土壤
6、 从国际看从国际看- 工业化工业化 城镇化城镇化 发展模式发展模式 资源短缺资源短缺 成本上涨成本上涨 市场竞争市场竞争 劳动力外劳动力外 流等流等 约束因素约束因素 农业的比较效益不断下降农业的比较效益不断下降 国务院核准国务院核准2010年耕地总保有量为年耕地总保有量为19.12亿亩亿亩,而,而2006年,我国耕地总面积仅年,我国耕地总面积仅 为为18.27亿亩亿亩,直逼直逼18亿亩警戒线亿亩警戒线。 l此外:此外: l我国我国现有耕地中现有耕地中2/3是中低产田是中低产田,其中约,其中约1/6耕地受耕地受 污水灌溉、农药、重金属污染威胁,土壤有机质平污水灌溉、农药、重金属污染威胁,土壤有
7、机质平 均含量均含量1010积温积温65006500一一90009000,年雨量,年雨量15001500一一2500m2500m,本区复种指数,本区复种指数 高,一年三熟,可种三季稻作,轮作方式为稻高,一年三熟,可种三季稻作,轮作方式为稻- -稻稻- -番薯,或花番薯,或花 生,豆类及甘薯,由于劳力及肥料限制,不少地区冬季休闲。生,豆类及甘薯,由于劳力及肥料限制,不少地区冬季休闲。 本区为中国主要热带经济作物栽培地区,丘陵地种植橡胶树,本区为中国主要热带经济作物栽培地区,丘陵地种植橡胶树, 谷地为水稻田。珠江三角洲集约经营程度最高,以塘泥培桑,谷地为水稻田。珠江三角洲集约经营程度最高,以塘泥培
8、桑, 以桑养蚕,以蚕粪养鱼。在砖红壤区也有橡胶,灌木,草本及以桑养蚕,以蚕粪养鱼。在砖红壤区也有橡胶,灌木,草本及 橡胶茶叶和经济林木的多层多种的层状集体农业结构,这是中橡胶茶叶和经济林木的多层多种的层状集体农业结构,这是中 国热带集约耕作的特殊形式。国热带集约耕作的特殊形式。 ii ii 亚热带湿润亚热作农林区亚热带湿润亚热作农林区 土壤呈酸性至强酸性。属亚热带,全年无霜期土壤呈酸性至强酸性。属亚热带,全年无霜期240240一一350350天,年均温天,年均温1414一一 2020,100c100c积温积温50005000一一65006500,年雨量,年雨量10001000一一1500mm1
9、500mm。为双季稻区,一年。为双季稻区,一年 二熟或三熟,主要经济作物为柑桔、油茶、茶叶、油菜等为主,集约耕作的主二熟或三熟,主要经济作物为柑桔、油茶、茶叶、油菜等为主,集约耕作的主 要方式是要方式是 山地林、坡地茶、谷地粮山地林、坡地茶、谷地粮 ,但水土保持是本区农业利用中的关键问,但水土保持是本区农业利用中的关键问 题。题。 iii iii 北亚热带湿润农林区北亚热带湿润农林区 土壤呈微酸性至中性。属暖温带气候。全年无霜期土壤呈微酸性至中性。属暖温带气候。全年无霜期210210一一250250天,年均温天,年均温1 1一一 1616,100c100c积温积温45004500一一50005
10、000,年雨量,年雨量800800一一1200mm1200mm,过去为稻麦两熟或双,过去为稻麦两熟或双 季稻区,本区为中国粮、棉、鱼产区,其中以长江下游土壤集约耕作程度高,季稻区,本区为中国粮、棉、鱼产区,其中以长江下游土壤集约耕作程度高, 农业精耕细作,选用良种,用养结合,高产稳产。农业精耕细作,选用良种,用养结合,高产稳产。 iv iv 暖温带暖温带- -湿润半湿润农林区湿润半湿润农林区 土壤呈石灰性至中性,母质大多为黄土性物质。属暖温带土壤呈石灰性至中性,母质大多为黄土性物质。属暖温带- -温带气候,无霜温带气候,无霜 期期170170一一200200天,在均温天,在均温9 9一一131
11、3,1010积温积温25002500一一45004500年降雨量年降雨量600600一一 900mm900mm,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轮作套种形式多样,以冬小麦、玉米、棉花种,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轮作套种形式多样,以冬小麦、玉米、棉花种 植为主,这是中国重要的粮,棉、油、烟产区。旱、涝、盐、碱、风沙、低肥植为主,这是中国重要的粮,棉、油、烟产区。旱、涝、盐、碱、风沙、低肥 是农业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农业的主要限制因素。 v v 温带湿润半湿润农林区温带湿润半湿润农林区 以井灌井排,沟渠配套,引黄灌淤为主,土壤呈微酸性。属温带以井灌井排,沟渠配套,引黄灌淤为主,土壤呈微酸性。属温带- -塞塞 温带气
12、候,年均温温带气候,年均温0 0一一4 4,1010积温积温17001700一一32003200,年雨量,年雨量400400一一 650mm650mm,无霜期,无霜期9090一一150150天,一年一熟,农作物为春小麦、大豆天,一年一熟,农作物为春小麦、大豆马铃马铃 薯薯玉米、甜菜、水稻等为主。本区是中国的北部商品粮基地,也是全玉米、甜菜、水稻等为主。本区是中国的北部商品粮基地,也是全 国主要的用材林区。但耕作粗放,产量低,盐碱,沙化,风蚀及水蚀较国主要的用材林区。但耕作粗放,产量低,盐碱,沙化,风蚀及水蚀较 为严重。为严重。 vlvl 温带半干旱牧农区温带半干旱牧农区 土壤呈强石灰性。属干旱
13、中温带气候,年均温土壤呈强石灰性。属干旱中温带气候,年均温5 5一一1010,1010积温积温 20002000一一30003000,年雨量,年雨量250250一一450mm450mm,年无霜期,年无霜期9090一一10o10o天,一年一熟,天,一年一熟, 农作物生产不稳定,以春小麦、马铃薯为主,为中国的主要牧区,以农农作物生产不稳定,以春小麦、马铃薯为主,为中国的主要牧区,以农 牧结合为主。坚持牧结合为主。坚持 为牧而农为牧而农 的利用原则。河套地区不仅是小麦水稻产的利用原则。河套地区不仅是小麦水稻产 区,而且也是瓜果生产基地。区,而且也是瓜果生产基地。 vii vii 暖温带一温带干旱牧业
14、绿州农区暖温带一温带干旱牧业绿州农区 土壤呈强石灰性。属暖温带土壤呈强石灰性。属暖温带- -温带千旱及半干旱气候。年均温温带千旱及半干旱气候。年均温5 5一一1212, 1010积温积温28002800一一36003600,年雨量,年雨量5050一一25mm,25mm,年无霜期年无霜期130130一一200200天,一年一天,一年一 熟或两年三熟。为中国的牧区及灌溉农业区,农作物以小麦、棉花为主,无熟或两年三熟。为中国的牧区及灌溉农业区,农作物以小麦、棉花为主,无 水即无农业,应防风固沙,造林种草,调整季节牧场,加强草原建设。在绿水即无农业,应防风固沙,造林种草,调整季节牧场,加强草原建设。在
15、绿 洲地带,农业集约程度高,是我国长绒棉基地,同时也是葡萄与哈密瓜集中洲地带,农业集约程度高,是我国长绒棉基地,同时也是葡萄与哈密瓜集中 产地,粮果,粮瓜等综合利用方式颇有特色。产地,粮果,粮瓜等综合利用方式颇有特色。 villvill 寒带寒带- -暖温带高山牧农区暖温带高山牧农区 土壤微酸性至中性,属高原寒带气候,年均温土壤微酸性至中性,属高原寒带气候,年均温-3-3一一3 3,1010积温积温 80-100080-1000,年雨量,年雨量100-140mm100-140mm,全年无霜期,全年无霜期8080一一100100天,一年一熟或两年三天,一年一熟或两年三 熟为中国山地的主要牧区。熟
16、为中国山地的主要牧区。 第三节第三节 土壤资源的特点与存在问题土壤资源的特点与存在问题 1111111 1 中国土壤资源特点中国土壤资源特点 111-1-1 111-1-1 土壤类型众多,生产潜力巨大土壤类型众多,生产潜力巨大 由于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所以土壤资源极为丰富。共有四个土纲,由于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所以土壤资源极为丰富。共有四个土纲,7878个个 土类。据初步统计,在我国土壤资源中,适于发展农业土类。据初步统计,在我国土壤资源中,适于发展农业( (包括农用与宜农土壤包括农用与宜农土壤) )或农或农 林结合林结合( (需进行土壤改良需进行土壤改良) )的土壤类型共有的土壤类型
17、共有1515个约占面积个约占面积263263万平方公里万平方公里(3.9.5(3.9.5亿亩亿亩) ), 占全国土壤资源总面积的占全国土壤资源总面积的27.4%27.4%。 适于林业适于林业( (包括林用与宜林土壤包括林用与宜林土壤) )或林农结合的土壤类型共有或林农结合的土壤类型共有1111个面积共约是个面积共约是 43.4143.41万平方公里万平方公里(36.5(36.5亿亩亿亩) ),占全国土壤资源总面积的,占全国土壤资源总面积的25.38%,25.38%, 适于发展牧业适于发展牧业( (包括牧用与宜牧土壤包括牧用与宜牧土壤) )或牧农、牧林结合的土壤类型共或牧农、牧林结合的土壤类型共
18、1010个面积个面积 为为234.47234.47万平方公里万平方公里(35(35亿亩亿亩) ),占总面积的,占总面积的24.42%24.42%, 仅部分适于林业或牧业的高山及亚高山土壤仅部分适于林业或牧业的高山及亚高山土壤( (包括高山草甸土亚高山草甸土、包括高山草甸土亚高山草甸土、 高山草原土亚高山草原土、高山漠土及高山寒漠土六个类型高山草原土亚高山草原土、高山漠土及高山寒漠土六个类型) ),面积为,面积为198.78198.78万万 平方公里平方公里(29.8(29.8亿亩亿亩) ),占总面积的,占总面积的20.720.7, 其它尚有难于利用的石质山地及其它土地,共约其它尚有难于利用的石
19、质山地及其它土地,共约20.2420.24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 2.1% 2.1% 表表1 1,22图图3 3 。 表表 2 2 我我国国土土壤壤类类型型分分布布面面积积表表(1 11 1 土土纲纲) 土土 纲纲土土 类类 万万平平方方公公里里 (百百万万公公顷顷) 土土 纲纲土土 类类 万万平平方方公公里里 (百百万万公公顷顷) 砖砖红红壤壤4 4. .0 01 1紫紫色色土土1 14 4. .3 37 7 砖砖红红壤壤性性红红壤壤2 28 8. .9 97 7黑黑色色石石灰灰土土5 5. .9 91 1 红红壤壤7 73 3. .0 02 2红红色色石石灰灰土土5
20、5. .1 12 2 黄黄壤壤4 41 1. .0 08 8 岩岩成成土土 (林林、果果) 风风沙沙土土6 63 3. .4 48 8 富富铝铝土土 (红红壤壤) (热热亚亚作作、 旱旱作作水水稻稻) 燥燥红红土土0 0. .3 35 5( (8 88 8. .8 88 8) ) ( (1 14 48 8. .0 03 3) )黑黑土土6 6. .5 55 5 黄黄棕棕壤壤2 29 9. .8 82 2白白浆浆土土4 4. .5 54 4 棕棕壤壤3 37 7. .8 87 7草草甸甸土土2 26 6. .1 18 8 暗暗棕棕壤壤3 38 8. .9 98 8潮潮土土3 30 0. .4 4
21、2 2 灰灰化化土土1 10 0. .7 77 7灌灌淤淤土土7 7. .6 69 9 灰灰色色森森林林土土2 2. .2 25 5 半半水水成成土土 (小小麦麦、 大大豆豆等等旱旱 作作,畜畜牧牧) 砂砂姜姜黑黑土土3 3. .2 2 淋淋溶溶土土 (棕棕壤壤) (林林木木、 果果、小小麦麦、 玉玉米米) ( (1 11 19 9. .6 69 9) )( (7 78 8. .5 59 9) ) 褐褐土土3 37 7. .6 68 8沼沼泽泽土土7 7. .0 09 9 绵绵土土1 15 5. .1 15 5 水水成成土土 泥泥浆浆土土4 4. .5 54 4 土土2 2. .3 32 2(
22、 (1 11 1. .6 63 3) ) 灰灰褐褐土土2 2. .9 94 4水水稻稻土土水水稻稻土土3 31 1. .0 04 4 半半淋淋溶溶土土 (褐褐土土) (果果作作) ( (5 58 8. .0 09 9) ) 黑黑垆垆土土2 2. .7 76 6高高山山草草甸甸土土3 36 6. .8 86 6 黑黑钙钙土土2 23 3. .8 83 3亚亚高高山山草草甸甸土土3 37 7. .6 63 3 栗栗钙钙土土4 47 7. .7 76 6高高山山草草原原土土6 69 9. .9 98 8 钙钙层层土土 ( (半半农农半半牧牧) ) 棕棕钙钙土土2 28 8. .4 48 8亚亚高高山
23、山草草原原土土1 17 7. .8 83 3 ( (1 11 10 0. .2 24 4) )高高山山漠漠土土2 22 2. .2 20 0 灰灰漠漠土土 高高山山土土 高高山山寒寒漠漠土土1 18 8. .2 28 8 灰灰棕棕漠漠土土4 40 0. .1 14 4( (1 19 98 8. .7 78 8) ) 棕棕漠漠土土2 27 7. .1 18 8其其它它( (2 20 0. .2 24 4) ) 漠漠土土 (石石膏膏 盐盐城城土土) (农农牧牧均均 难难) 龟龟裂裂土土1 1. .8 81 1总总计计( (9 96 60 0) ) 万万 k km m2 2 ( (7 75 5. .
24、7 71 1) ) 盐盐城城土土(农农 牧牧地地) 盐盐土土及及碱碱土土(1 10 00 08 8) 表表 1 1 我我国国土土壤壤资资源源利利用用状状况况 利利用用方方向向土土壤壤类类型型面面积积( (k km m2 2或或亿亿亩亩) ) 占占总总面面积积( () 宜宜农农( (农农用用与与 宜宜农农土土壤壤) )或或 农农林林结结合合 黑黑土土、白白浆浆土土、砂砂姜姜黑黑土土、草草甸甸土土、水水 稻稻土土、灌灌淤淤土土、潮潮土土、黑黑钙钙土土、红红壤壤、 紫紫色色土土、土 土娄 娄土土、绵绵土土、黑黑垆垆土土、灰灰褐褐土土、 碱碱土土( (1 15 5 个个) ) 2 26 63 3. .
25、1 1 万万k km m2 2 ( (3 39 9. .5 5 亿亿亩亩) ) ( (2 27 7. .4 4% %) ) 宜宜林林( (林林用用与与 宜宜林林土土壤壤) )或或 农农林林结结合合 灰灰化化土土、灰灰色色森森林林土土、暗暗棕棕壤壤、棕棕壤壤、 褐褐土土、黄黄棕棕壤壤、黄黄壤壤、砖砖红红壤壤、砖砖红红壤壤 性性土土、红红色色石石灰灰土土、黑黑色色石石灰灰土土、燥燥红红 土土( (1 12 2 个个) ) 2 24 43 3. .4 41 1 万万k km m2 2 ( (3 36 6. .5 5 亿亿亩亩) ) ( (2 25 5. .3 38 8% %) ) 宜宜牧牧( (牧牧
26、用用与与 宜宜牧牧土土壤壤) )或或 牧牧林林结结合合 栗栗钙钙土土、棕棕钙钙土土、灰灰钙钙土土、灰灰漠漠土土、灰灰 棕棕漠漠土土、棕棕漠漠土土、风风沙沙土土、龟龟裂裂土土、泥泥 炭炭土土、沼沼泽泽土土( (1 10 0 个个) ) 2 23 34 4. .4 47 7 万万k km m2 2 ( (3 35 5. .1 17 7 亿亿亩亩) ) ( (2 24 4. .4 42 2% %) ) 部部分分宜宜林林或或 宜宜牧牧( (高高山山或或 亚亚高高山山土土壤壤) ) 高高山山草草甸甸土土、亚亚高高山山草草甸甸土土、高高山山草草原原 土土、亚亚高高山山草草原原土土、高高山山漠漠土土、高高山
27、山寒寒 漠漠土土( (6 6 个个) ) 1 19 98 8. .7 78 8 万万k km m2 2 ( (2 29 9. .8 8 亿亿亩亩) ) ( (2 20 0. .7 7% %) ) 石石质质山山地地或或 河河、湖湖 2 20 0. .2 24 4 万万k km m2 2 ( (2 2. .1 1% %) ) 111-1-2 111-1-2 山地广阔,适于综合利用山地广阔,适于综合利用 全国山地及丘陵地面积占总面积的全国山地及丘陵地面积占总面积的66%66%,平地及盆地只占,平地及盆地只占34%34%。 因此,山地土壤资源面积广阔,大多为各种高山及山地丘陵土因此,山地土壤资源面积广
28、阔,大多为各种高山及山地丘陵土 壤类型。除西部青藏高原仅适林牧业发展外,北部山地,特别壤类型。除西部青藏高原仅适林牧业发展外,北部山地,特别 是江南大面积的丘陵山地,均适于发展多种经济林木,并为大是江南大面积的丘陵山地,均适于发展多种经济林木,并为大 农业的全面发展及综合利用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农业的全面发展及综合利用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111-1-3 111-1-3 耕地面积甚小,肥力又不均匀耕地面积甚小,肥力又不均匀 全国现有耕地面积仅全国现有耕地面积仅1515亿亩,占总土地面积的亿亩,占总土地面积的10%10%。人均耕地。人均耕地 1.51.5亩左右,低于世界现有人均水平亩左右,低
29、于世界现有人均水平( (世界人均耕地为世界人均耕地为5.55.5亩亩) )。,。, 耕地主耍集中干东部一带,其中高产稳产的约占耕地主耍集中干东部一带,其中高产稳产的约占1/3 1/3 ,其余大,其余大 部分为中低产土壤,水稻土面积约部分为中低产土壤,水稻土面积约4.64.6亿亩,其中年产量仅亿亩,其中年产量仅150150 一一200200公斤的低产水稻土,占水稻土总面积的公斤的低产水稻土,占水稻土总面积的2626。 111-1-4 111-1-4 土壤资源利用的存在问题土壤资源利用的存在问题-“ -“ 土壤退化土壤退化” 土地退化是当今全球紧迫性问题之一它对人类生存及全球土地退化是当今全球紧迫
30、性问题之一它对人类生存及全球 环境起重大影晌。我国土壤退化对资源利用、环境恶化及农、环境起重大影晌。我国土壤退化对资源利用、环境恶化及农、 林。牧等生产的影晌。因此从全球出发。对我国土地退化及其林。牧等生产的影晌。因此从全球出发。对我国土地退化及其 防治进行研究,具有理论及现实意义。防治进行研究,具有理论及现实意义。 第四节第四节 土壤退化及其重建土壤退化及其重建 一一 土壤退化的含义土壤退化的含义 土地退化是指人类对土地的不合理的利用而导致土地质土地退化是指人类对土地的不合理的利用而导致土地质 量下降的过程,其应晌可概括为;一、直接损害生态系统的量下降的过程,其应晌可概括为;一、直接损害生态
31、系统的 生产力。二、通过水分导致能量平衡与交替,对全球气候及生产力。二、通过水分导致能量平衡与交替,对全球气候及 c c,n,s,pn,s,p元素循环产生影晌,三、导致政策与社会的不稳定元素循环产生影晌,三、导致政策与社会的不稳定 性,并加速森林破坏,土壤侵蚀,水体污染,温室气体向大性,并加速森林破坏,土壤侵蚀,水体污染,温室气体向大 气扩散等。气扩散等。 据历史记载,埃及与印度等国的古代文明是由于肥沃的据历史记载,埃及与印度等国的古代文明是由于肥沃的 土地而兴起,而西印、西亚及中美不少地区却因土地退化而土地而兴起,而西印、西亚及中美不少地区却因土地退化而 导致毁灭导致毁灭.fa01986.f
32、a01986年的统计指出,近千年来,全世界已退化年的统计指出,近千年来,全世界已退化 的土地达的土地达2020亿公顷,亿公顷,当今每年退化的土地当今每年退化的土地 500-600500-600万公顷,万公顷, 按此速度按此速度, ,今后今后2020年将有年将有1/31/3的可耕地丧失殆尽,如不采取防的可耕地丧失殆尽,如不采取防 治对策,世界上治对策,世界上117117个发展中国家平均减产个发展中国家平均减产1919,到本世纪,到本世纪 末,东南亚将只能养活预计人口的末,东南亚将只能养活预计人口的8585。 我国农业历史悠久,据我国农业历史悠久,据l4 l4c c断代,我国西安半 断代,我国西安
33、半 坡遗址的谷物年代为坡遗址的谷物年代为60006000年,浙江河姆渡遗址稻年,浙江河姆渡遗址稻 谷年代为谷年代为66906690175175年,南方石灰性水稻土施用年,南方石灰性水稻土施用 石灰历史达石灰历史达16001600年,这证明我国数千年的人类活年,这证明我国数千年的人类活 动,加速了土地的进化过程。动,加速了土地的进化过程。 但另一方面,由于人增地减的矛盾与人为不但另一方面,由于人增地减的矛盾与人为不 合理对土地的利用,造成土地的明显退化,耕地合理对土地的利用,造成土地的明显退化,耕地 中,中,具有低洼,盐碱,风沙,干旱及水土流失等具有低洼,盐碱,风沙,干旱及水土流失等 阵碍因素达
34、阵碍因素达5 5亿亩,每年耕地被占达亿亩,每年耕地被占达10001000万亩,万亩, 因肥减退使年产因肥减退使年产; ;达达3 3成的耕地成的耕地3 3亿亩,所有这些亿亩,所有这些 与世界土壤退化形成鲜明对比,这是我国土地利与世界土壤退化形成鲜明对比,这是我国土地利 用所面临的严重问题。用所面临的严重问题。 二二 土地退化的类型土地退化的类型 全国土地退化类型,按其过程大体可分为三大类,全国土地退化类型,按其过程大体可分为三大类, 即物理退化,化学退化及生物退化。即物理退化,化学退化及生物退化。 土壤退化土壤退化 物理退化物理退化化学退化化学退化生物退化生物退化 坚实硬化坚实硬化 侵蚀沙化侵蚀
35、沙化 砖红壤化砖红壤化 元素失衡元素失衡 酸酸 化化 碱碱 化化 毒毒 害害 有机质下降有机质下降 动植物区系减少动植物区系减少 1 1 土壤物理退化土壤物理退化 共包括侵蚀沙化,紧实硬化及砖红壤化共包括侵蚀沙化,紧实硬化及砖红壤化。 据统计,世界耕地侵蚀面积达据统计,世界耕地侵蚀面积达25002500万平方公里,占总耕地万平方公里,占总耕地27%27%。 年侵蚀而损失土地占年侵蚀而损失土地占600600一一700700万公顷。土壤侵蚀分水蚀与风蚀两种。万公顷。土壤侵蚀分水蚀与风蚀两种。 我国土壤水蚀主要在西北黄土和南方丘陵山区,总面积我国土壤水蚀主要在西北黄土和南方丘陵山区,总面积15015
36、0万平方万平方 公里,占全国土地面积公里,占全国土地面积1/61/6。平均流失土壤达。平均流失土壤达5050亿吨,相当于年毁亿吨,相当于年毁 坏土地坏土地15001500万亩。万亩。 风蚀是与沙化过程相联系的,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涉及风蚀是与沙化过程相联系的,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涉及1111个省,个省, 149149万平方公里,其中农牧交错区有直接影响的风沙化面积达万平方公里,其中农牧交错区有直接影响的风沙化面积达33.433.4 万平方公里。万平方公里。 紧实与粘化是在机械耕作不良与侵蚀条件下,使土壤结构变坏,紧实与粘化是在机械耕作不良与侵蚀条件下,使土壤结构变坏, 孔隙率降低的土壤退化过程
37、。东北黑土在大型机耕下出现压实现孔隙率降低的土壤退化过程。东北黑土在大型机耕下出现压实现 象。热带五热带地区红壤在不良耕作与侵蚀下,出现脱硅与铁质核象。热带五热带地区红壤在不良耕作与侵蚀下,出现脱硅与铁质核 化。化。 2 2 土壤化学退化土壤化学退化 主要表现为元素失衡及酸化,碱化及化学退化。土壤主要表现为元素失衡及酸化,碱化及化学退化。土壤 元素失衡是指耕地只用不养及管理不当条件下,土壤养分元素失衡是指耕地只用不养及管理不当条件下,土壤养分 不断下降的趋势。我国东北黑土在不施肥的情况下、开垦不断下降的趋势。我国东北黑土在不施肥的情况下、开垦 1010年,全氮含量由年,全氮含量由0.33-0.
38、26%0.33-0.26%。五十年后由。五十年后由0.26-0.15%0.26-0.15%小小 麦产量相应减产麦产量相应减产30-50%30-50%。此外,如土壤酸化,次生盐渍化。此外,如土壤酸化,次生盐渍化 及化学污染等,这些都将影响肥力下降与作物减产。及化学污染等,这些都将影响肥力下降与作物减产。 3 3 土壤生物退化土壤生物退化 主要包括有机质减退及大量与微量土壤动物区系减少主要包括有机质减退及大量与微量土壤动物区系减少 的退化过程。我国沼泽化黑土土壤有机质在只用不情况下,的退化过程。我国沼泽化黑土土壤有机质在只用不情况下, 耕垦耕垦1010年后,含量减少年后,含量减少30.64%,50
39、30.64%,50年后减少年后减少54.91%54.91%。土壤动。土壤动 物区系的退化,热带比温带地区为高,同时土壤污染对土物区系的退化,热带比温带地区为高,同时土壤污染对土 壤生物退化有强烈影响。壤生物退化有强烈影响。 三三 土地退化与人为活动土地退化与人为活动 (1)(1)黄土高原的水蚀黄土高原的水蚀 我国黄土高原,我国黄土高原,5050至至8080年代年代3030年间,人口增加一倍多,森林遭到砍伐,子午岭年间,人口增加一倍多,森林遭到砍伐,子午岭 森林线森林线3030年后退年后退2020公里据统计黄土高原每增一人公里据统计黄土高原每增一人开荒约开荒约3-53-5亩,近亩,近3030年陡
40、坡开垦年陡坡开垦 610610万平方公里,在此情况下,永蚀加剧,土壤侵蚀量近百年来,由万平方公里,在此情况下,永蚀加剧,土壤侵蚀量近百年来,由13.313.3亿吨增到亿吨增到 22.3322.33亿吨,不仅影响生产,同时危及人民安全。亿吨,不仅影响生产,同时危及人民安全。 (2)(2)农牧交错带的风蚀沙化农牧交错带的风蚀沙化 我国建国以来,在半干旱农牧交错地区,已有我国建国以来,在半干旱农牧交错地区,已有1313亿草场发生沙化、约占全国草亿草场发生沙化、约占全国草 场场1/31/3。乌兰市草原南部的商都县,百年前。乌兰市草原南部的商都县,百年前(1885(1885年年) )纯属草原,本世纪几年
41、代开始移纯属草原,本世纪几年代开始移 民,到民,到8080年代,人口与耕地均增加四倍,草原面积咸少一半,耕地有年代,人口与耕地均增加四倍,草原面积咸少一半,耕地有1/31/3沙化,证明沙化,证明 防止沙化的重要意义。防止沙化的重要意义。 ( (3)3)干旱半干旱地的土壤盐碱化干旱半干旱地的土壤盐碱化 我国华北平原,我国华北平原,5050年代盐渍土约年代盐渍土约40004000万亩,由于不合理的灌溉及耕种,次生盐万亩,由于不合理的灌溉及耕种,次生盐 渍化发展,盐渍土面积增至渍化发展,盐渍土面积增至60006000万亩,内蒙后套万亩,内蒙后套1954-19741954-1974年,年,2020年间
42、盐渍化面积较年间盐渍化面积较 原盐渍土面积增加原盐渍土面积增加43-47%43-47%、盐斑面积每年以、盐斑面积每年以1-3%1-3%速率增加。据统计我国盐渍土面积速率增加。据统计我国盐渍土面积1414。 8787亿亩,其中潜在盐渍化土壤达亿亩,其中潜在盐渍化土壤达2.62.6亿亩占亿亩占17.5%17.5%,这是,这是农业发展的一大隐患。农业发展的一大隐患。 (4)(4)农业地区土壤肥力减退农业地区土壤肥力减退 土壤土壤中有效养分维持时间是有跟的,氮为中有效养分维持时间是有跟的,氮为2020一一4040年,磷为年,磷为1010一一2020年,钾为年,钾为8080一一 130130年,东北黑土
43、耕垦后年,东北黑土耕垦后1010年内,土壤有机质下降年内,土壤有机质下降1-2%1-2%,百年后方趋于平衡。土壤腐,百年后方趋于平衡。土壤腐 质质质质1010年后含量减少年后含量减少3030一一64%,5064%,50年后减少年后减少54.9%54.9%,大湖地区由于盲目提高复种指数,大湖地区由于盲目提高复种指数, 耕层变浅,单底层增厚,水稻产量减耕层变浅,单底层增厚,水稻产量减50%50%。 (5)(5)土壤污染土壤污染 我国有我国有80%80%的工业废渣占地达的工业废渣占地达8484万亩,其中占耕地万亩,其中占耕地1111万亩,此万亩,此 外遭受农药污染的土地达外遭受农药污染的土地达2 2
44、亿亩。这对人类健康与环境均有严重亿亩。这对人类健康与环境均有严重 影响。影响。 (6)(6)林草破坏林草破坏 我国当前林业采伐量超过生长量我国当前林业采伐量超过生长量10.6%10.6%,大于可伐量,大于可伐量43%43%,更,更 新占采伐新占采伐56.6%56.6%。 (7)(7)土地侵占土地侵占 土地侵占是土地退化的一种重要形式。我国土地侵占是土地退化的一种重要形式。我国5050年代初期,全年代初期,全 国耕地为国耕地为14.6814.68亿亩,亿亩,19821982年耕地为年耕地为16.516.5亿亩,尽管耕地有所增亿亩,尽管耕地有所增 加,但每年占用耕地达加,但每年占用耕地达70070
45、0万亩,到本世纪末,将再减少万亩,到本世纪末,将再减少1.51.5亿亩,亿亩, 人均耕地将不足人均耕地将不足1 1亩,土壤生产力可以提高,但土壤资源潜力有亩,土壤生产力可以提高,但土壤资源潜力有 限耕地一旦被占,生产资料不再复得,如人增地减矛盾再发展,限耕地一旦被占,生产资料不再复得,如人增地减矛盾再发展, 问题重性将不可设想。问题重性将不可设想。 111-2-4 111-2-4 土地退化的防治土地退化的防治 (1)(1)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综合治理 应将土地资源,生物资源和环境条件统一起来采取综合治理应将土地资源,生物资源和环境条件统一起来采取综合治理 措施。措施。首先首先,对生态平
46、衡失调地区进行因地制宜,综合治理。黄,对生态平衡失调地区进行因地制宜,综合治理。黄 土高原以水土保持为中心、制止陡坡开垦,种草造林,提高土壤土高原以水土保持为中心、制止陡坡开垦,种草造林,提高土壤 肥力与单产。黄淮海平原应提高土壤肥力与复种指数。南方丘陵肥力与单产。黄淮海平原应提高土壤肥力与复种指数。南方丘陵 在防治水土流失基础上,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实行农、林、牧全在防治水土流失基础上,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实行农、林、牧全 面发展。北方农牧交错带,禁止毁草造田,采用乔灌结合及培植面发展。北方农牧交错带,禁止毁草造田,采用乔灌结合及培植 草地治理风沙。热带地区应增加自然保护,注意立体垂直布局;草地
47、治理风沙。热带地区应增加自然保护,注意立体垂直布局; 第二第二,按生物气候特点合理安排农业布局,除东部为农区,西,按生物气候特点合理安排农业布局,除东部为农区,西 部为牧区进行区域化化生产外,在有条件地区实行集约耕作。部为牧区进行区域化化生产外,在有条件地区实行集约耕作。第第 三三,注意农、牧渔全面发展,进行改土治水等农田基本建设,注意农、牧渔全面发展,进行改土治水等农田基本建设, 逐步建立良好的农业生态系统,达到全面防治土地退化。逐步建立良好的农业生态系统,达到全面防治土地退化。 (2 2总结经验,全面推广总结经验,全面推广 在己有防治土地退化经验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土地退在己有防治土地
48、退化经验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土地退 化类型,进行综合防治,并逐步向地区推广。化类型,进行综合防治,并逐步向地区推广。 治沙治沙 实践证明,沙化是可以通过治理得到防治的。内蒙科实践证明,沙化是可以通过治理得到防治的。内蒙科 尔沁地区尔沁地区19841984年治理前流沙面积年治理前流沙面积1.51.5万亩,林草覆盖度万亩,林草覆盖度10%10%粮食总粮食总 产产1.51.5万公斤。经过四年治理,到万公斤。经过四年治理,到19881988年流沙不到年流沙不到1/31/3,粮食,粮食2525万公万公 斤。毛乌素地区,经斤。毛乌素地区,经5 5年治理沙化面积减少年治理沙化面积减少12%12%,产草由
49、,产草由1616公斤公斤/ /亩,亩, 增至增至8888公斤公斤/ /亩。亩。8585期间,通过期间,通过8 8个示范基地的建立,人均收入达全个示范基地的建立,人均收入达全 国水平。国水平。 治蚀治蚀 黄土地区通过黄土地区通过1111个试区的治理,在试区中粮食自给有个试区的治理,在试区中粮食自给有 余,人均达余,人均达800-1000800-1000斤,人均收入增加斤,人均收入增加130%130%,流沙流失量减少,流沙流失量减少50%50%, 坡西减少侵蚀量坡西减少侵蚀量4545一一90%90%。8585期间将建期间将建1212个试区结合小流域水土个试区结合小流域水土 保持优化配置,提高粮食大
50、面积投产比,并对林草及侵蚀系统监淀保持优化配置,提高粮食大面积投产比,并对林草及侵蚀系统监淀 等进行治理,将可使推广范围内粮食增产等进行治理,将可使推广范围内粮食增产30%30%,人均收入增加,人均收入增加50%50%, 流沙减少流沙减少30%30%。 治碱治碱 河南封丘盐碱土地区,通过河南封丘盐碱土地区,通过19831983年至年至19981998年治理,粮食每亩年治理,粮食每亩 由由185185公斤增至公斤增至538538公斤,人均收入由公斤,人均收入由154154元增至元增至628628元,全县粮食创历史水元,全县粮食创历史水 平;山东禹城盐碱土区,与此同时通过治理,粮食单产由平;山东禹
51、城盐碱土区,与此同时通过治理,粮食单产由200200公斤增至公斤增至700700 公斤。公斤。 治瘠治瘠 红壤丘陵地区,红壤丘陵地区,2 2亿亩耕地中,酸化、结核化养分贫化占亿亩耕地中,酸化、结核化养分贫化占 60%60%,但生产潜力大。江西千烟州开发经验,通过,但生产潜力大。江西千烟州开发经验,通过35403540亩荒地开垦,进行综亩荒地开垦,进行综 合治理。六年后,总产值由合治理。六年后,总产值由0.580.58万元增至万元增至3939万元万元( (增增7777倍倍) ),人均收入自,人均收入自130130 元增至元增至10781078元元 增增8 8倍倍) )。鹰潭红壤生态试验站通过水土
52、保持、培育地力及立。鹰潭红壤生态试验站通过水土保持、培育地力及立 体布局,三年内亩产由体布局,三年内亩产由500500公斤增至公斤增至18001800公斤,茶叶产量番一翻。公斤,茶叶产量番一翻。 治洼治洼 我国三江平原有沼泽地我国三江平原有沼泽地35003500万亩,由于排泄不畅,洪涝威胁,万亩,由于排泄不畅,洪涝威胁, 部分可垦地区,土壤肥力退化,农田抗灾力低,亩产不足部分可垦地区,土壤肥力退化,农田抗灾力低,亩产不足150150公斤。通过试公斤。通过试 区建设,采用沼泽地稻、苇、鱼综合利用模式,使水稻亩产达千斤,芦苇区建设,采用沼泽地稻、苇、鱼综合利用模式,使水稻亩产达千斤,芦苇 4000
53、4000斤,渔业产值提高一倍以上。斤,渔业产值提高一倍以上。 第五节第五节 土壤退化防治及其恢复重建的几个途径土壤退化防治及其恢复重建的几个途径 l l集约经营,提高单产集约经营,提高单产 据据1961-19801961-1980年的资料,世界上发达国家所获得的增产,年的资料,世界上发达国家所获得的增产,92%92%来自提高来自提高 单位面积产量,仅单位面积产量,仅8%8%来自扩大耕地面积,而非洲和南美洲发展中国家,其来自扩大耕地面积,而非洲和南美洲发展中国家,其 所获增产来自扩大耕地面积的比例分别为所获增产来自扩大耕地面积的比例分别为52%52%和和54%54%。从世界范围看,到。从世界范围
54、看,到 20002000年,依靠扩大面积所增加的粮食仅占粮食总增产的年,依靠扩大面积所增加的粮食仅占粮食总增产的1/41/4,其余,其余3/43/4将靠将靠 提高作物单产,增加复种来解决。与世界情况相同,我国长期的耕种历史提高作物单产,增加复种来解决。与世界情况相同,我国长期的耕种历史 表明,作物产量的提高,也主要是靠提高现有耕地的生产潜力,即集约经表明,作物产量的提高,也主要是靠提高现有耕地的生产潜力,即集约经 营与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在集约耕作上,有以下几方面经验营与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在集约耕作上,有以下几方面经验: : (1)(1)调整耕作制度,不断提高复种指数调整耕作制度,不断提高复种指
55、数。在我国在我国1010亿亩农地中,复种指数亿亩农地中,复种指数 由由5050年代初期的年代初期的1.31.3提高到提高到8080年代的年代的1.51.5 (2 2改变作物布局,调剂作物种类。改变作物布局,调剂作物种类。特别要根据不同土地类型进行地区特别要根据不同土地类型进行地区 性立体与多层作物布局性立体与多层作物布局; ;在作物种类上,除粮食外,要注意经济作物的发在作物种类上,除粮食外,要注意经济作物的发 展,以提高种植业的经济与生态效益。展,以提高种植业的经济与生态效益。 (3)(3)养地与用地相结合,不断提高土壤肥力养地与用地相结合,不断提高土壤肥力。随着农业土地集约耕作程度随着农业土
56、地集约耕作程度 的提高,当前正从生物养地向人工养地的方向发展。的提高,当前正从生物养地向人工养地的方向发展。 (4)(4)按照综合的观点,进行合理配置按照综合的观点,进行合理配置,达到农、林、牧、渔的全面发展。达到农、林、牧、渔的全面发展。 2.保护耕地,积极开发保护耕地,积极开发 土地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我国土地资源数量减土地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我国土地资源数量减 少,质量下降,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少,质量下降,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 因此应该首先强调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此外,我因此应该首先强调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此外,我 国尚有后备土地资源国尚有后备土地资源0.33x1o
57、8ha,其中,其中0.l7x1o8ha 可开发用作牧地,可开发用作牧地,4x1o6ha可开发作为南万经济林可开发作为南万经济林 木用地,余下的木用地,余下的0.13xlo8ha可逐步开发作为农用地。可逐步开发作为农用地。 3 3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综合治理 (1)(1)对生态平衡失调地区进行综合治理对生态平衡失调地区进行综合治理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面积达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面积达4.3xlo4.3xlo7 7haha,应以水土保持为中心,大力种,应以水土保持为中心,大力种 草造林,耕地应精耕细作,提高单产。黄淮海地区,农耕地草造林,耕地应精耕细作,提高单产。黄淮海地区,农耕地2x
58、lo7ha2xlo7ha,应以旱,应以旱 涝盐碱治理为主,注意水份调控,增加肥力,提高复种指数。南方山丘地区,涝盐碱治理为主,注意水份调控,增加肥力,提高复种指数。南方山丘地区, 耕地耕地1.6xlo1.6xlo6 6haha,水热资源丰富,但土壤侵蚀严重,应在防止水土流失基础上,水热资源丰富,但土壤侵蚀严重,应在防止水土流失基础上, 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及果树,实行农林牧全面发展。西北沙漠地区,总面积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及果树,实行农林牧全面发展。西北沙漠地区,总面积 l2xlo6hal2xlo6ha,主要是天然牧草及少量耕地,应因地制宜,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等,主要是天然牧草及少量耕地,应因地制宜,采
59、用乔灌草相结合等 措施,对风沙进行治理。热带地区,应加强自然保护,应特别注意立体垂直措施,对风沙进行治理。热带地区,应加强自然保护,应特别注意立体垂直 布局及多层多种经营。布局及多层多种经营。 (2)(2)按生物气候的地区特点,合理安排农业布局按生物气候的地区特点,合理安排农业布局 我国东部为农区,西部为牧区。东部地区,淮河秦岭以北,以旱作为主,我国东部为农区,西部为牧区。东部地区,淮河秦岭以北,以旱作为主, 以南以水田及各种热带经济作物为主。西部祁连山以北为广大干旱牧业地带,以南以水田及各种热带经济作物为主。西部祁连山以北为广大干旱牧业地带, 以南为牧林为主的青藏高原,具有高寒特点。针对上述
60、区域特点,进行农业以南为牧林为主的青藏高原,具有高寒特点。针对上述区域特点,进行农业 布局,逐步实行区域化、专业化生产,特别是在具备条件的地方,要实行两布局,逐步实行区域化、专业化生产,特别是在具备条件的地方,要实行两 熟或多熟制,这对加强集约耕作有重要意义。熟或多熟制,这对加强集约耕作有重要意义。 (3)(3)改变单一经营方式,注重农林牧全面发展改变单一经营方式,注重农林牧全面发展 当前着重要抓经济作物的布局调整,做到地尽其利,发展多种经营。当前着重要抓经济作物的布局调整,做到地尽其利,发展多种经营。 此外,在农区,特别要注意提高畜牧业的比重,加强各个大平原和盆地农此外,在农区,特别要注意提
0/150
联系客服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