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经卷一:1。 狌々:兽,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食之善走2。 鹿蜀:兽,其状如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谣,佩之宜子孙3。 旋龟:兽,其状如龟而鸟首虺尾,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聋4。 鲑:鱼,其状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魼下,其音如留牛,冬死而复生,食之无肿疾5。 类:兽,其状如狸而有髦,自为牝牡,食者不妒6。 犭尃訑:兽,其状如羊,九尾四耳,其目在背,佩之不畏7。 尚付:鸟,其状如鸡而三首、六目、六足、三翼,食之无8。 九尾狐:兽,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比较熟悉的怪物)9。 灌灌:鸟,其状如鸠,其音若呵,佩之不惑。10。赤鱬:鱼,其状如鱼而人面,其音如鸯鸳,食之不疥11。狸力:兽,其状如豚,有距,其音如狗吠,见则其县多土功12。鴸鸟:鸟,其状如鸱而人手,其音如痹,其名自号也,见则其县多放土13。长右:兽,其状如禺而四耳,其音如吟,见则郡县大水(比较熟悉的怪物)'14。猾囗:兽,其状如人而彘鬣,穴居而冬蛰,其音如斫木,见则县有大繇15。彘:兽,其状如虎而牛尾,其音如吠犬,是食人16。患:兽,其状如羊而无口,不可杀也17。蛊雕:兽,其状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婴儿之音,是食人(比较熟悉的怪物)18。瞿如:鸟,其状如而白首,三足、人面,其鸣自号也(比较熟悉的怪物)19。虎蛟:鱼,其状鱼身而蛇尾,其音如鸳鸯,食者不肿,可以已痔i20。凤凰:鸟,其状如鸡,五采而文,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比较熟悉的怪物)21。鲭鱼:鱼,其状如鲋而彘毛,其音如豚,见则天下大旱22。颙:鸟,其状职枭,人而四目而有耳,其鸣自号也,见则天下大旱动漫王朝 - 综合论坛 -- 这里是动漫的国度! 南山三次经过依次所见之神:鸟首龙身、龙首鸟身、人面龙身 西山经卷二1。[左羊右咸]羊:兽,其状如羊而马尾,其脂可以已腊2。 虫渠:鸟,其状如山鸡,黑身赤足,可以已暴3。 肥囗:蛇,六足四翼,见则天下大旱4。 赤鷩:鸟,可以御火5。 葱聋:兽,其状如羊而赤鬣(比较熟悉的怪物)6。 鴖:鸟,其状如翠而赤喙,可以御火7。 鱧鱼:鱼,其状如鳖,其音如羊8。 肥遗:鸟,其状如鹑,黄身而赤喙,食之已疠9。 豪彘:兽,其状如豚而白毛,大如笄而黑端10。嚣:兽,其状如禺而长臂,善投11。橐[上非下巴]:鸟,其状如枭,人面而一足,冬见夏蛰,服之不畏雷12。溪边:兽,其状如狗,席其皮者不蛊13。栎:鸟,其状如鹑,黑文而赤翁,食之已瘿14。犭婴如:兽,其状如鹿而白尾,马足人手而四角15。数斯:鸟,其状如鸱而人足,名曰数斯,食之已瘿16。[上敏下牛]:兽,其状如牛,而苍黑大目17。鹦鹉:鸟,状如鸮,青羽赤喙,人舌能言(比较熟悉的怪物)18。鸓:鸟,其状如鹊,赤黑而两四足,可以御火19。鸾鸟:鸟,其状如翟而五采文,见则天下安宁20。朱厌:兽,其状如猿,而白首赤足,见则大兵21。白豪:其状如蜂,大如鸳鸯,:兽22。多罗罗:鸟,是食人(比较熟悉的怪物)23。蛮蛮:兽,其状鼠身而鳖首,其音如吠犬,其状如凫,而一翼一日,相得乃飞,见则天下大水(比较熟悉的怪物24。钦丕:鸟,化为大鹗,其状如雕而墨文曰首,赤喙而虎爪,其音如晨鹄,见则有大兵25。鼓:神,兽后变鸟,其状如人面而龙身,亦化为鵕鸟,其状如鸱,赤足而直喙,黄文而白首,其音如鹄,见即其邑大旱26。文鳐鱼:鱼,状如鲤里,鱼身而鸟翼,苍文而白首赤喙,常行西海,游于东海,以夜飞。其音如鸾鸡,其味酸甘,食之已狂,见则天下大穰27。招司:神,其状马身而人面,虎文而鸟翼,徇于四海,其音如榴28。天神一:神,其状如牛,而八足二首马尾,其音如勃皇,见则其邑有兵29。陆吾:神,其神状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比较熟悉的怪物)30。土蝼:兽,其状如羊而四角,是食人31。钦原:鸟,其状如蜂,大如鸳鸯,蠚鸟兽则死,蠚木则枯32。鹑鸟:鸟,是司帝之百服33。[左鱼右骨]鱼:鱼,其状如蛇而四足,是食鱼34。天神二:其神状如人而豹尾35。西王母:神,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比较熟悉的)36。狡:兽,其状如犬而豹文,其角如牛,其音如吠犬,见则其国大穰37。胜遇:鸟,其状如翟而赤,其音如录,见则其国大水38。白帝少昊:神(比较熟悉的)39。狰:兽,其状如赤豹,五尾一角,其音如击石(比较熟悉的怪物)40。毕文:鸟,其状如鹤,一足,赤文青质而白喙,其鸣自叫也,见则其邑有譌火(比较熟悉的怪物)]41。天狗:兽其状如狸而白首,其音如榴榴,可以御凶(比较熟悉的怪物)42。彳敖彳因:兽,其状如牛,白身四角,其豪如披蓑,是食有43。鸱:鸟,一首而三身,其状如乐44。耆童:神,其音常如钟磬45。帝江:神,基状如黄囊,赤如丹水,六足四翼,浑敦无而目,是识歌舞46。红光:神47。讠雚:兽,其状如狸,一目而三尾,其音如{大集}百声,是可以御凶,服之已瘅48。鵸余:鸟,其状如乌,五采而赤文,三首六尾而善笑,服之使人不厌,是自为牝牡,食之不疽,又可以御凶49。当扈:鸟,其状如雉,以其髯飞,食之不眴目(比较熟悉的怪物)50。白狼、白虎、白鹿:兽51。白雉、白翟、鸮:鸟52。光鬼:神,其状人面兽身,一足一手,其音如钦53。冉遗之鱼:鱼,鱼身蛇首六足,其目如观耳,食之使人不眯,可以御凶54。交:兽,其状如马而白身黑尾,一角,虎牙爪,音如鼓音,是食虎豹,可以御兵55。穷奇:兽,其状如牛,蝟毛,音如獆狗,是食人(比较熟悉的怪物)56。嬴鱼:鱼,鱼身而鸟翼,音如鸳鸯,见则其邑大水(比较熟悉的怪物)57。鳋鱼:鱼,其状如囗鱼,动则其邑有大兵58。[上如下鱼]魮之鱼:鱼,其状如覆铫,鸟首而鱼翼,音如磬石之声,是生珠玉59。孰湖:兽,其状马身而鸟翼,入面蛇尾,是好举人60。囗:鸟,其状如鸮而人面,蜼身犬尾,其名自号也,见则其邑大旱经过西山之见神, 人面马身(十神),人面牛身(七神)、人面龙身、羊身人面 北山经卷三1。 滑鱼:鱼,其状如鱓,赤背,其音如梧,食之已疣2。 水马:兽,其状如马,文臂牛尾,其音如呼3。 雚疏:兽,其状如马,一角有错,可以辟火4。 囗鱼:鱼,其状如鸡而赤毛,三尾六足四首,其音如鹊,食之可以已忧5。 何罗之鱼:鱼,一首而十身,其音如吠犬,食之已痈6。 孟槐:兽,其状如貆而赤毫,其音如榴榴,可以御凶7。 习々之鱼:鱼,其状如鹊而十翼,鳞皆在羽端,其音如鹊,可以御火,食之不瘅8。 [左鹿右霝]羊:兽9。 蕃:鸟10。橐驼:兽11。窝:鸟,状如鼠而鸟翼,其音如羊,可以御兵12。耳鼠:兽,其状如鼠,而菟首麋身,其音如獆犬,以其尾飞,食之不采,又可以御百毒13。孟极:兽,其状如豹,而文题白身,是善伏,其鸣自呼14。幽鴳:兽,其状如禺而文身,善笑,见人则卧,其鸣自呼15。足訾:兽,其状如禺而有鬣,牛尾、文臂、马虒,见人则呼,其鸣自呼16。:鸟,群居而朋飞,其毛如雌雉,其鸣自呼,食之已风17。诸犍:兽,其状如豹而长尾,人首而牛耳,一目,善吒,行则衔其尾18。白鵺:鸟,其状如雉,而文首、白翼、黄足,食之已嗌痛,可以已痸19。那父:兽,其状如牛而白尾,其音如詨20。竦斯:鸟,其状如雌雉而人面,见人则跃,其鸣自呼也21。旄牛:兽,基状如牛,而四节生毛22。长蛇:蛇,其毛如彘豪,其音如鼓柝(比较熟悉的怪物)23。柝鸠、尸鸠:鸟24。赤鲑:鱼25。窥窳:兽,其状如牛,而赤身、人面、马足,其音如婴儿,是食人26。市々之鱼:鱼,食之杀人27。巢鱼:鱼,其状如鲤而鸡足,食之已疣28。山魈:兽,其状如犬而人面,善投,见人则笑,其行如风,见则天下大风(比较熟悉的怪物)29。诸怀:兽,其状如牛,而四角、人、耳、彘耳,基音如鸣雁,是食人30。鮨鱼:鱼,鱼身而犬首,其音如婴儿,食之已狂31。肥遗:与某种鸟同名,这次是蛇,一首两身,见则其国大旱32。狕:兽,其状如豹而文首,33。闾麋:兽34。鮆鱼:鱼,其状如囗而赤麟,其音如叱,食之不骄35。孛马:兽,牛尾而白身,一角,其音如呼(好象独角兽)36。狍鸮:兽,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是食人37。独囗:兽,其状如虎,而白身犬首,马尾彘鬣38。[左冒右鸟]:鸟,其状如乌,人面,宵飞而昼伏,食之已曷39。居暨:兽,其状如囗而赤毛,其音如豚40。嚣:与某种兽同名,这次是鸟,其状如夸父,四翼、一目、犬尾,其音如鹊,食之已腹痛,可以止衕41。[左马右军]:兽,其状如囗羊而四角,马尾而有距,善还,其名自詨:42。囗:鸟,其状台鹊,白身、赤尾、六足,是善惊,其鸣自詨43。人鱼:鱼,其状如[左鱼右帝]鱼,四足,其音如婴儿,食之无痴疾(比较熟悉的怪物)44。天马:兽,其状如白犬而黑头,见人则飞,其鸣自詨(比较熟悉的怪物)45。鶌鶋:其状如乌,首白而身青、足黄,其名自詨,食之不饥,可以已寓46。飞鼠:兽,其状如兔而鼠首,以其背飞(比较熟悉的怪物)47。领胡:兽,其状如牛而尾,其颈囗,其状如句瞿,其鸣自詨,食之已狂48。象蛇:鸟,其状如赤雉,而五采以文,是自为牝牡,其名自詨(比较熟悉的怪物)49。臽父之鱼:鱼,其状如鲋鱼,鱼首而彘身,食之已呕50。酸与:鸟,其状如蛇,而四翼、六目、六足,其鸣自詨,见则其邑有恐51。鸪[左上羽左下白右鸟]:鸟,其状如乌而白文,食之不灂52。黄鸟:鸟,其状如枭白首,其鸣自詨,食之不妒53。精卫:鸟,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比较熟悉的怪物)54。东々:兽,其状如羊,一角一目,目在耳后,其鸣自詨55。橐囗:兽56。鹠:鸟57。师鱼:鱼,食之杀人58。獂:兽,其状如牛而三足,其鸣自詨59。罴:兽,其状如麋,其川在尾上60。蒲夷之鱼:鱼61。朋蛇:蛇,赤首白身,其音如牛,见则其邑大旱三次经过北山依次所见之神:人面蛇身、马身人面(二十神)、彘身人面(十四神)、彘身而八足蛇尾(十神) 东山经卷四1。 鳙鳙之鱼:鱼,其状如梨牛,其音如彘鸣2。 从从:兽,其状如犬,六足,其鸣自詨3。 (此虫)鼠:其状如鸡而鼠毛,见则其邑大旱4。 箴鱼:鱼,其状如囗,其喙如箴,食之无疫疾5。 鳡鱼:鱼6。 <予予>之鱼:鱼7。 无名兽:兽,其状如夸父而彘毛,其音如呼,见则天下大水8。 [左虫右庸]:鱼,其状如黄蛇,鱼翼,出入有光,见则其邑大旱9。 狪々:兽,其状如豚而有珠,其鸣自詨10。軨々:兽,其状如牛而虎文,其音如钦,其鸣自詨,见则天下大水11。珠鳖鱼:鱼,其状如囗而有目,六足有珠,其味酸甘,食之无疠12。犰狳:兽,其状如菟而鸟类喙,鸱目蛇尾,见人则眠,其鸣自詨,见则螽蝗为败(汗!到南美洲了)13。朱獳:兽,其状如狐而鱼翼,其鸣自詨,见则其国有恐14。囗鹕:鸟,其状如鸳鸯而人足,其鸣自詨,见则其国多土功15。獙々:兽,其状如狐而有翼,其音如鸿雁,见则天下大旱(飞狐?!昏)16。蠪侄:兽,其状如狐,而九尾、九首、虎爪,其音如婴儿,是食人17。峳々:兽,其状如马,而羊目、四角、牛尾,其音如獆狗,见则其国多狡客18。絜钅句:鸟,其状如凫而鼠尾,善登木,见则其国多疫19。囗胡:兽,其状如麋而鱼目,其鸣自詨20。寐鱼:鱼21。囗鲔:鱼22。鮯々之鱼:鱼,其状如鲤。而六足鸟尾,其名自詨23。精精:兽,其状如牛而马尾,其鸣自詨24。猲狙:其状如狼,赤首鼠目,其音如豚,是食人25。鬿誉:鸟,其状如鸡而白首,鼠足而虎爪,亦食人26。鱃鱼:鱼,其状如鲤而大首,食者不疣27。茈鱼:鱼,其状如鲋,一首而十身,其臭如蘪芜食之不费28。薄鱼:鱼,其状如鳣鱼而一目,其音如欧,见则天下大旱29。当康:兽,其状如豚而有牙,其鸣自詨,见则天下大穰(这不就是野猪或者非洲的疣猪吗?)30。[左鱼右骨]鱼:鱼,其状如鱼而鸟翼,出入有光。其音如鸳鸯,见则天下大旱(已经在西山出现过了)31。合囗:兽,其状如彘而人面。黄身而赤尾,其音如婴儿,食人,亦食虫蛇,见则天下大水32。蜚:兽,其状如牜而白首,一目而蛇尾,行水则竭,行草则死,见则天下大疫(比较熟悉的怪物)四次经过北山依次所见之神:人身龙首、兽身人面载觡、人身而羊角、中山经卷五1。 [左上革左下夫右能]:兽,其状如囗鼠而文题,食之已瘿2。 豪鱼:鱼,状如鲔,赤喙尾赤羽,可以已白癣3。 飞鱼1:鱼,其状如鲋鱼,食之已痔衕4。 朏朏:兽,其状如狸,而白尾有鬣,养之可以已忧5。 鹖:鸟6。 鸣蛇:蛇,其状如蛇而四翼,其音如磬,见则其邑大旱7。 化蛇:兽,其状如人面而豺身,鸟翼而蛇行,其音如叱呼,见其邑大水(比较熟悉的怪物,《轩辕剑》中出现)8。 蠪蚔:兽,其状如彘而有角,其音如号,食之不眯9。 马腹:兽,其状如人面虎身,其音如婴儿,是食人(比较熟悉的怪物,小时候看《山海经》印象最深的怪物,一直觉得从模样上来说应该叫“马虎”)10。夫诸:兽,其状如白鹿而四角,见则其邑大水11。驾鸟:鸟12。鴢:鸟,其状如凫,青身而朱目赤尾,食之宜子13。飞鱼2:鱼,其状如豚而赤文,服之不畏雷,可以御兵14。[上鹿下言]:兽,其状如貉而人目15。犀渠:兽,其状如牛,苍身,其音如婴儿,是食人16。犭颉:兽,其状如獳犬而有鳞,其毛如彘鬣17。[左鸟右大]:鸟,其状如录,食之已垫18。麖:兽19。骄虫:神,其状如人而二首,名曰骄虫,是为螫虫,实惟蜂蜜之庐,其祠之20。鸰[左要右鸟]:鸟,状如山鸡而长尾,赤如丹火而青喙,其鸣自呼,服之不眯21。旋龟:龟,其状鸟首而鳖尾,其音如判木22。修辟之鱼:鱼,状如黾而白喙,其音如鸱,食之已白癣23。无条/黄棘:兽,黄华而不实,服之不字24。三足龟:龟,食者无大疾,可以已肿25。鯩鱼:鱼,黑文,其状如鲋,食得不睡26。[左月右上关右下鱼]鱼:鱼,状如鳜,居逵,苍文赤尾,食者不痈,可以为瘘
除了樊鄚村外,广州市东郊外和东江地域多数村庄里也都有着麒麟舞。在我国的民间故事孕子编织麒麟布样的贡品,向皇帝邀功,结果反而被布吉祥,也意谓着替天行道者的化身。由于麒麟「鹿身、牛尾、马蹄、头上一角、角上有肉」的外形,曾有人考证麒麟就是现在我们所看到的长颈鹿。据说,非洲索马里语,称长项鹿为「GERI」,声音与麒麟非常相近。但无论如何 ,麒麟为人民招福及替天行道的形象,由春秋时代至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一直深植于人心中。 <圣兽传说专栏系列三> 守护、吉祥、升仙、丰穰 在中国前汉中期贵族墓穴的壁画根据『圣兽传说』一书指出,日本最古老的麒麟正长眠于奈良正仓院,是在公元八世纪时,跟随遣唐使由长安带入日本的,由于来自长安,而有「长安出生的麒麟」之称。 据说,正仓院麒麟的外形,已由鹿身改为马身并增加类似狮子鬃毛等特色,若去除其上的麟纹,略像是西方的飞马,因此日本历史学家认为由中国传入的麒麟在经过东西交流通道的洗礼后,「多少带有西方圣兽的血统与传奇色彩」,形象上与中国的麒麟已不大相同。 对于日本而言,麒麟的影响不仅出现在庙宇中,自平安时代起即出现在从古至今的重要祭典-京都祇园祭的「麒麟狮子舞」,以华丽盛大的仗势,祈求吓退恶灵带来好运,为农作物带来大丰收。「麒麟狮子舞」同时也漫延到日本 各地包括宇倍神舍、鸟取神舍、因幡地区超过50家神舍的祭祀活动中。 『圣兽传说』一书指出,麒麟对于日本人民的影响不只在宗教艺术方面,也在贵族及政治理念上造成影响。例如日 本着名历史人物织田信长主张以麒麟仁德的个性为确立霸业的根本,德川家康掌权时曾任用的儒者林罗山,即主张麒麟的确存在。由此可窥知,日本民众的心中,无不希望麒麟的出现能带来守护、吉祥、升仙、丰穰的太平盛世。 <圣兽传说专栏系列四> 圣兽的东西交流 东西交流的重要通道-丝绸之路也被称作是圣兽之路。根据『圣兽传说』一书指出,在汉唐之时,丝绸之路不仅是 东西方丝绢、玻璃、玉器、美术作品等物质交流的重要管道,汉代时西方的狮子也藉此通道流传到中国,使得后来狮子成为中国的圣兽之一,普遍出现在各地的庙宇中。 其实各地的圣兽都是人民的想象,尤其在经过东西方交流后,各个民族分别加诸自己对于圣兽的想象及期待,而合成不同的风貌。其中,由中国流传到西方的龙即是一种有趣的圣兽,在东方的中国,龙是神圣的,甚至代表帝王和 位权;在西方则成为英雄竞相屠杀的万恶魔龙。狮子在中国是守卫圣域的灵兽,在巴比伦和埃及则成为守护君王,各具民族风貌的人面狮身像;另一圣兽麒麟流传到西方后,则幻化成具翅膀的独角兽类,扮演保护圣域的角色。 因为载负着人民殷切的期待,各地圣兽幻化后的模样也间接地反应出当地人民心灵深处的梦想。例如在中国民间人民多半对麒麟怀抱着希望招来幸福、送子和希望麒麟为自己伸张正义的愿望;在日本,麒麟则代表守护、吉祥、升 仙、丰穰等意义。因此这些圣兽多半都会出现在传统的庆典、祭祀或是墓穴中,满足民众心中对于这些传奇动物能带来好运、农作物丰收或为人民抵御动荡时代,也希望今年的圣兽能为大家带来幸运。 六神:青龙-白虎-螣蛇-勾陈-朱雀-玄武- -古代神兽类整理:六神 ——《问花》律滔提及“数字中,七,乃胜蛇吃人之象。胜蛇于六神当中,主妖怪横祸。朵湛的朵字!字中有白虎,字中有白虎者,吉事反成凶。白虎于六神当中主丧灾战事的凶兆。胜蛇、白虎,亦六神亦魔物……”那么,何谓 “六神”? —— -------------------------------------------------------------------------------- 所谓的『六神』就是:青龙、白虎、螣蛇、勾陈、朱雀、玄武六只神兽。 这个说法最简单啦~~还有就是算命了~~ 那个可以让人的脑袋大赏好几倍~~ 你看这个就好啦 勾陈是一只蛇,它专司竞争、抢夺之事 青龙色青,白虎色白,朱雀赤,玄武黑,勾陈螣蛇色黄 十二原神论断 1、青龙:消息吉。 2、明堂:吉。 3、天刑:驿马强动。 4、朱雀:口舌。 5、金匮:财星吉。 6、天德:官贵吉。 7、白虎:口舌官非。 8、玉堂:吉。 9、天牢:凶星宜忌。 10、玄武;内小人盗贼暗害。 11、司命:官长吉。 12、勾陈:口舌牵连。 螣蛇无足而飞。”杨倞注引《尔雅》曰:“螣,螣蛇。”郭璞曰:“龙类,能兴云雾而游其中也。”《事类?赋九十一》注引此作:“螣蛇游雾龙乘云。” ] 古代神兽类整理:中国古代四大神兽 东方青龙 关于龙的传说有很多,龙的出处也有很多的说法,有的说是由印度传入的、有的说是中国星宿变成。印度本身是在龙神的说法的,但龙在印度的地位是不高的,也是有实物的-蟒蛇。 在五行学说盛行的年代里,慢慢的也开始流传着有关青龙的故事;五行家们照着阴阳五行给东南西北中配上五种颜色,而每种颜色又配上一个神兽与一个神灵;东为青色,配龙,西为白色,配虎,南为朱色,配雀,北为黑色,配武,黄为中央正色。 在四方的神灵中,根据山海经的说法,「南方祝融,兽身人面,乘两龙。」;「西方蓐收,左耳有蛇,乘两龙。」;「东方有句芒,身鸟人面,乘两龙。」;「北方禺疆,黑身手足,乘两龙。」,比较有趣的一点是,在山海经中的龙都是用骑乘的,而跟他同类的蛇则都是被或握或操或绕颈,显示出两者的不同来;不过在五方的五神却跟四方的四神不大一样,这里就不再详述了。朱雀、玄武(黑色的龟蛇,武是龟蛇之意)、青龙、白虎又分别代表了四方的二十八宿,龙是东方的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而这七宿的形状又极似龙形,从他们的字义上就可以看出来,角是龙的角,亢是颈项,氐是本,而是颈根,房是膀,是胁,心是心脏,尾是尾,箕是尾末。 还有在龙心的部分,有人称之为「大火」的,跟晴雨有关,又因为青龙属木,所以也是木星当年的年太岁。而在道教兴起之后,这些四灵也被冠上了人名,便于人类称呼,青龙叫「孟章」,白虎叫「监兵」,朱雀称「陵光」,玄武为「执明」,而在众多的朝代中也有一些君主取青龙来做自己的年号,如三国的魏明帝就是一例,而史记中也有关于夏朝是属于木德的朝代,所以他有「青龙生于郊」的祥瑞之兆的记载。 在古时后的中国,头有角的为公龙;双角的称为龙,单角的称蛟;无角的为螭,古时玉佩常有大小双龙,仍称母子螭;龙的地位远高于印度。因在中国龙是神物、是至高无上的,也是皇帝的象征。也是东方的代表、五行中是属木的,也因青色是属木的,故此有左青龙、右白虎的说法。 星宿的是用廿八星宿中,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古人把它们想象成为龙的形象,因位于东方,按阴阳五行给五方配色之说,东方色青,故名「青龙」。 而民间又有龙性淫旳说法,和牛交时生麒麟、和猪交时生象。 所谓龙生九子,都不像龙的说法,是这样的—— 大儿是叫囚牛:它平身喜爱音乐,故常立在琴头上。如汉族的胡琴,白族的三弦琴等。而蒙古的马头琴也可能是囚牛的变种。
二儿子是睚毗:它平身爱杀所以多被安在兵器上,用以威摄敌军。同时又用在仪仗上,以显得更加威严。 三儿是嘲风:是只兽形龙,样子有点像狗,它善于了望,故多安在殿角上。据说可以威摄妖魔、消灭灾祸。 第四儿是蒲牢:喜欢吼叫,人们就把它安在钟上,大多是蒲牢的形象。据说它是住在海滨的,但却十分怕鲸鱼,一但鲸鱼发起攻击,它就会吓得乱叫。故人们把木杵造成鲸的形状,以令铜钟格外响亮。 第五儿是狻猊:形似狮子。是外来品,随佛教传入中国的,所以性格有点像佛。它好安静、又爱烟火。所以往往把它安在佛位上或香炉上,让它为佛门护法。 第六儿是霸下:又名赑屃,样子似龟。相传上古时它常背起三山五岳来兴风作浪。后被夏禹收服,为夏禹立下不少汗马功劳。治水成攻后,夏禹就把它的功绩,让它自己背起。故中国的石碑多由它背起的。 第七儿是狴犴:又名宪章,样子像虎。相传它主持正义,而且能明是非,因此它被安在狱门上下、门大堂两则、以及官员出巡时肃静回避的牌上端,以维护公堂的肃然之气。 第八儿是负屃:因它喜爱文学,故多安在石碑的两则。 么子是螭吻:又名鸱尾,鱼形的龙。相传是大约在南北朝时,由印度「摩竭鱼」随佛教传入的。它是佛经中,雨神座下之物,能够灭火。故此,螭吻由此变化出来,所以它多安在屋脊两头,作消灾灭火的功效。 西方白虎 在中国四圣兽中,另外一个常常跟龙相提并论的就是「白虎」;虎,为百兽之长,它的威猛和传说中降服鬼物的能力,使得它也变成了属阳的神兽,常常跟着龙一起出动,「云从龙,风从虎」成为降服鬼物的一对最佳拍档。 而白虎也是战神、杀伐之神。白虎具有避邪、禳灾、祈丰及惩恶的扬善、发财致富、喜结良缘等多种神力。而它是四灵之一,当然也是由星宿变成的。是由二十八星宿之中,位西方七宿:奎、娄、胃、昂、毕、觜、参。所以是西方的代表,而它的白,是因是西方,西方在五行中属金,色是白的。所以它叫白虎不是因它是白色,而是从五行中说的了。 除了道教中的四灵包括了青龙白虎之外,连在风水师探勘墓地时,在地形前方左右两边突起的地形,可以当作墓穴的地方,都有独特的称号,称之左青龙、右白虎,取其护卫之意,而在公堂中也有相同的装饰,在左右堂柱上绘有青龙百虎,以其镇压邪灵。而在道教兴起之后,龙虎被借用为道家炼丹的术语,就是指"铅汞、坎离、水火、阴阳",等的同意词。而道家炼丹分内外(内丹炼气,外丹炼丹药,笔者才疏学浅不敢十分确定),内丹是就阴阳五行而言,龙阳,生于离,离属火,故云「龙从火里出」,虎阴,生于坎,坎属水,故云「虎向水边生」,两者结合之后,一阴一阳,互相调和,称为道本,都是元神、元精的代表。而另外一种说法是,性属木,木代表东方,于卦为震,故比为青龙;情属金,金代表西方,于卦为兑,金白色,故喻为白虎。金能够克木,故情多损性,而用二八之真精气,使之交合为一,则金木无间,龙虎自伏而成丹,在人体中则以肝为龙、肾为虎,而外丹则仍取阴阳之意,以龙为铅,虎为汞。 在古人心目中,老虎是可怕的东西,又是可敬的东西。可怕的是,它会食人畜。而可敬的是因其威猛无比,能够避邪。而在一些古书中,如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祀典》:「画虎于门,鬼不敢入」,「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执抟挫锐,噬食鬼魅。今人卒得恶遇,烧虎皮饮之。击其爪,亦能辟恶。此其验也。」古人还认为白虎是一种祥瑞:「德至鸟兽。」 最初的西天星神是熊和猫头鹰,但后因古羌族的图腾在由熊变为龙的时候。而又到黄帝的向东发展时,龙的图腾被带到东方,跟「东方苍龙星座」合而为一,朱鸟则成了统一南方时凤图腾在天国的新居,因两大部族融合而终于成「龙凤呈祥」。作为古代图腾是东凤而西龙,作为星象则是东苍龙而西朱鸟。到周朝以后,封建制度正式确立,五行思想也成熟,把天像重新划分,朱鸟放到了南方,和祝融火神一起崇拜了。而西方的就崇拜白虎。在部族斗争及迁移,西北方的龙向东移,东方的凤向南移,南方的虎向北移,全国显示一个大周转的观念运动。到汉代五行观念成了统一的思想,再补出玄武完成「四方之神」的配套。
在古时《史记.天宫书》「东宫苍龙、南方朱鸟、西宫咸池、北宫玄武。」在这里的不是白虎,而是咸池。而咸池是主五谷的星,主秋季,因五谷是在秋天有收成的,所以就把它放在秋季,但它不是动物,如何能和龙、鸟、龟配成四灵呢?在《正义》:「咸池三星在五车中,天演南,鱼鸟所扥也。」所以在宋代己提出质疑:「苍龙、朱鸟、玄武、各总七宿而言之。至于咸池,则别一星,自在二十八宿之外。咸池还有一个解释,就是太阳洗浴之所。在《淮南子.天文篇》:「日出于旸谷,浴于咸池,拂于扶桑,是谓晨明」。可见咸池原是羌人视为日出之处,咸池也就是咸水湖,应是岷山地区的芋个湖泊,或是青海。由此可证明原始人所崇拜的星宫天象尚没有青龙白虎的观念。在《礼记.礼运》所谓:「麟凤龟龙,谓之四灵。」把不属于动物的咸池换成麒麟。后世有四灵有麟、四象有虎的习惯。 又由于白虎是战伐之神,所以有多位的猛将被说成为白虎星充扥世的,如:唐代大将罗成、薛仁贵父子等人。除此之外,白虎又被道教吸放,被神化起来,成为了各庙宇的门神。 南方朱雀 朱雀又可说是凤凰或玄鸟。朱雀是四灵之一,也和其它三种一样,它是出自星宿的,是南方七宿的总称:井、鬼、柳、星、张、翼、轸。联想起来就是朱雀了。朱为赤色,像火,南方属火,故名凤凰。它也有从火里重身的特性,和西方的不死鸟一样,故又叫火凤凰。 在古籍的记载中凤是一种美丽的鸟类,而以它的歌声与仪态为百鸟之王,它能给人间带来祥瑞,同时也拥有「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非醴泉不饮」的特殊灵性,而由于它是「羽虫」之长,所以和「鳞虫」之长的龙在传说中就渐渐成了一对,一个变化多端,一个德性美好,就成了民俗中相辅相成的一对,更由于龙象征着至阳,而原来也有阴阳之分的凤(凤为雄,雌为凰)在跟龙相对之后就渐渐的成为纯阴的代表了。 而凤凰它的原形有很多种。如锦鸡、孔雀、鹰鹫、鹄、玄鸟(燕子)等等...又有说是佛教大鹏金翅鸟变成的。凤凰神话中说的凤凰是有鸡的脑袋、燕子的下巴、蛇的颈、鱼的尾、有五色纹。又请凤是有五种品种,以颜色来分的:红是凤、青则是鸾鸟、白是天鹅、另有黄和紫的。 而玄鸟的说法就是从《诗经.商颂.玄鸟》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它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中,就是殷商说的后代说自己的先袓-契是由玄鸟生下来的,建立强大的商朝。因此玄鸟就成了商人的始袓了。《史记.殷本记》也记了这段历史:「殷契、母曰简狄,有绒氐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随其卵,简狄取而吞之,因孕生契。」 除了殷商之外,战国时的秦,满清的始袓和朝鲜新罗的始袓也是和仙女吞食玄鸟卵有关的。不论玄鸟或是凤凰,都是随道教的发展,而把它由一只雀鸟,或孔雀或山鸡等等...先变成一个半人半禽的、传人兵法的仙女到完全是人的仙女,都是随道教的发展的。 而在北京过去就有三座专祀玄女的庙宇,叫九天娘娘庙、玄女庙。在北方和南方的地方也都有玄女庙。 北方玄武 玄武是一种由龟和蛇组合成的一种灵物。玄武的本意就是玄冥,武、冥古音是相通的。武,是黑的意思;冥,就是阴的意思。玄冥起初是对龟卜的形容:龟背是黑色的,龟卜就是请龟到冥间去诣问袓先,将答案带回来,以卜兆的形式显给世人。因此,最早的玄武就是乌龟。以后,玄冥的含义不断地扩大。龟生活在江河湖海(包括海龟),因而玄冥成了水神;乌龟长寿,玄冥成了长生不老的象征;最初的冥间在北方,殷商的甲骨占卜即「其卜必北向」,所以玄冥又成了北方神。 它和其它三灵一样,玄武也由天下二十八星宿变成的:斗、牛、女、虚、危、室、壁。而古时后的人对玄武它的解释有以下的数种,「玄武」即龟。《礼记.曲礼上》云:「行,前朱鸟而后玄武...」「玄武」乃龟蛇。《楚辞.远游》洪兴祖补注:「玄武,谓龟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鳞甲,故曰武。「玄武」为蛇合体、龟与蛇交。 《文选》卷十五张衡《思玄赋》曰:「玄武宿于壳中兮,腾蛇蜿蜒而自纠。」李善注云:「龟与蛇交曰玄武。」《后汉书.王梁传》:「《赤伏符》曰:「王梁主衡作玄武。」」李贤注云:「亡武,北方之神,龟蛇合体。」「玄武」为水神、北方之神。《后汉书.王梁传》:「玄武,水神之名。」《重修纬书集成》卷六<河图帝览嬉>:「北方玄武所生,...镇北方,主风雨。」 但玄武被后世的道士们升级做北方的大帝「真武大帝」。有别于其它三灵。其它的青龙和白虎,只做了山庙的门神,而朱鸟就成了又天玄女。 玄武在宋代身价培增,并被人格化。这与宋代各帝推波助澜分不开。宋初太祖时,即有真武、天蓬等为天之大将的传说。未真宗天禧元年,在军营中发生了一件事。在《事物纪原》卷七载:「营卒有见蛇者,军士因其建真武堂。二年闰四月,泉涌堂侧,汲不竭,民疾疫者,饮之多愈。」真宗听说此事,下诏就地建观,赐名「祥源」。这大约是中国最早的真武庙。 真武大帝的身世,后人多说是在隋炀帝时,玉帝将自己的三魂之一,化身投胎于挣乐国皇后,厌恶尘世,舍位入武当山上修行,成功飞升,镇守北方,号曰:玄武中国古代怪物 白泽 号称上知天文地理,下知鸡毛蒜皮;通过去,晓未来(玩笑)。不过能说人言,曾应黄帝所求作鬼神图鉴(内有万一千五百二十种)(封神榜?)。绝对神兽中的No.1。 《轩辕本纪》、《抱朴子(极言)》、《瑞应图》有载。 [VIVIEN补充:能够通晓天下鬼神万物状貌,可使人逢凶化吉的吉祥之兽。《云笈七签·轩辕本纪》“帝巡狩,东至海,登桓山,于海滨得白泽神兽。能言,达于万物之情。因问天下鬼神之事,自古精气为物、游魂为变者凡万一千五百二十种。白泽言之,帝令以图写之,以示天下。帝乃作祝邪之文以祝之。”后世因为白泽能够趋吉避凶,常将它的形貌使用在物品之上,《通典》记帝王之旗就绘有白泽的形貌,被称为白泽旗。《唐书·五行志》记载中宗韦皇后的妹妹用虎豹枕以避邪,白泽枕以避魅。] 化蛇 水兽。人面豺身,有翼,蛇行,声音如叱呼。招大水。(存在象《3×3只眼》中的MM也有可能) 《山海经(中次二经)》有载。 [VIVIEN补充:《山海经》中记载的妖怪。人面而豺身,鸟翼而蛇行,能操纵江水,是一种低等的妖怪。许多以古中国为题材的游戏中都会有化蛇出现,比如大宇的《轩辕剑》系死中,化蛇就是玩家痛宰的倒霉妖怪之一。/山海经-中山经中记载,阳山有一种蛇,名为化蛇,身形像豺,而面如人脸,长着鸟的翅膀,行走时则与普通的蛇一样。它能发出一种奇特的呼叫声,如同是人们在叱呼。这种蛇一出现,预示着雨水大增,会造成水患。”/理由二:书中说毕方是化蛇的天敌,BUD各位看:毕方属性:火化蛇属性:水五行相克:水克火!真要说天敌,应该颠倒了才是!不管从属性来看还是从生物学(鸟和蛇)来看,毕方VS化蛇的结果都是被一口吃掉才对。。。。。] 英招 人面马身(人头马?),有虎纹,生鸟翼(人头飞马?),声音如榴。号称是替天帝看花园的神,但看起来充其量不过是只神兽而已。 《山海经(西次三经)》有载。 玄蜂 其实就是巨蜂,腹大如壶,蛰人,有毒,能杀人。 《楚辞(招魂)》有载。 青牛 出名主要是作为老子的坐骑。但真正的原形是千年木精(土精成形是玉羊)。 《嵩高记》、《录异传》有载。 呲铁 形状象水牛,但有巨角,皮毛漆黑,以铁为食。排泄物利如刚(精炼?提纯?),可作兵器。 《神异经(中荒经)》有载。 山臊 山神,人脸猴身,(一手)一足,能说人话,而且会变化,特别喜欢吃虾蟹。 《神异经(西荒经)》、《国语(鲁语下)》、《诉异记》有载。 火鼠 又名火光兽。生活在火山中(非现在通指的火山,乃是燃烧的森林),重百斤(体形应甚大),毛长接近一米,细如丝,见水即死。用它的毛就可制成“火烷布”(如果脏了用火一烧就可变干净)。 《神异经(南荒经)》、《十洲记》有载。 商羊 一足鸟,招大雨。(估计只是能预见天气) 《说苑(辨物)》有载。 讹兽 别名诞。人面兔身,能说人言。喜欢骗人,言多不真。其肉鲜美,但吃了后也无法说真话了。(利用价值很高,呵呵) 《神异经(西南荒经)》有载。 民鸟(此为一字) 嘴为赤色,身为翠色。可御火。 《山海经(西山经)》有载。 钦原 鸟,形状象蜂,和鸳鸯差不多大(可能就是一种巨蜂)。蛰兽兽死,蛰树树枯。(玄蜂升级版?) 《山海经(西次三经)》有载。 钩蛇 蛇,身长二十米以上,尾部有分叉。捕食时于水中用尾巴钩岸上动物食之。 《水经注(若水)》有载。 远飞鸡 又名翻明鸡、目羽鸡。紫色,翅膀下亦有眼睛。日出夕还。(鸽子的异种?) 《洞冥记》有载。 腓腓 有点象狸,白色的尾巴。养之可以解忧愁。(高级宠物?) 《山海经(中山经)》有载。 诸犍 人面豹身,牛耳一目,有长尾,能发巨声。行走时衔着尾巴,休息时盘着尾巴。 《山海经(北山经)》有载。 混沌 长毛四足,如犬,有腹无五脏。抵触善人,凭依恶人。(绝对恶灵是也) (另有混沌神之说,另行说明,不归此处) 《神异经(西荒经)》有载。 应声虫 居于人腹。宿主每发声,腹中便有小声效之,且会越来越大。以雷丸可治。(腹语?) 《续墨客挥犀》、《隋唐嘉话》有载。 庆忌 又名要离。泽精,人形,大概十几公分高。黄衣黄帽,乘黄色小车,日驰千里。叫它的名字可使之报信(亦有捉鱼之说)。历史上也有人名(吴王僚子,猛将)、塔名为此。 《管子(水地)》、《太平预览》有载。 并封 类猪,黑色,前后皆有头。 Ps:述荡则是左右有头。 《山海经(海外西经)(大荒西经)》、《周书(王会)》有载。 夫诸 象白鹿,但有四角。招大水。 《山海经(中次三经)》有载。 当康 有牙的小猪状,因叫声而得名。可以预见丰年。 《山海经(东次四经)》有载。 山蜘蛛 巨蛛,大如车轮,其丝可止血。 《南部新书》有载。 鸣蛇 大体如蛇,但有四翼,发磐磐之音。见则大旱。 《山海经(中次二经)》有载。 南海蝴蝶 巨型蝴蝶。有人曾捕之,去掉其翅膀和须足,仍有八十斤,极其鲜美。(可惜无人饲养) 《岭南异物志》有载。 幽(安鸟) 类似有条纹的小猴子,经常发笑。看见人则躺倒(藐视?挑衅?)。因叫声得名。 《山海经(北山经)》有载。 狸力 猪状兽,脚后有突起,声音就像狗叫。应该是有操土之能。 《山海经(南次二经)》有载。 (马交) 类马,白身黑尾,头有一角,利齿,四足为爪,发音如鼓声。以虎豹为食。一说可御兵。 《山海经(海外北经)(西次四经)》、《管子(小问)》、《周书(王会)》有载。 孰湖 马身鸟翼,人面蛇尾(与英招类似)。喜欢载人(应该很适合作坐骑)。 《山海经(西次四经)》有载。 媪 似羊非羊,似猪非猪。在地下食死人脑,能人言。用柏枝插其头方可杀之。 《搜神记》、《晋太康地志》有载。 患 身长数丈,类牛,青眼光耀明亮,四脚于土中,虽在动却不移开。唯灌酒能消。因为其为忧伤之气所聚,酒能忘忧,所以可消。 《搜神记》有载。 鬼车 别名九头鸟。色赤,似鸭,大者翼广丈许,昼盲夜了,稍遇阴晦,则飞鸣而过。爱入人家烁人魂气。亦有说法称九首曾为犬呲其一,常滴血。血滴之家,则有凶咎。(此疑个例) 《三国典略》、《岭表录异》、《正字通》有载。 九婴 水火之怪,为羿所杀。(应可喷火吐水,为九头蛇之类) 《淮南子(本经训)》有载。 可和西方的九头蛇比比?很类似吧。 或和小日本的八歧大蛇比比? 飞廉 鹿身,头如雀,有角,蛇尾豹文。有说其为风伯。但我觉得应该是操纵风力大气的神兽更合理。 《楚辞(离骚)》有载。 飞诞鸟 鸟,似鼠,赤足。口可分泌粘胶,用其洒在树上粘取飞禽食用,亦有时用其喷射,百发百中。(澳洲土著亦有用其法捕猎) 《广博物志》有载。 九尾蛇 巨蛇,体有鳞甲,腰以下有九尾,拖行,有铁碰撞之声。尾端有小孔,会喷射,如枪弹,中者非死即残。(神话气息不浓,但可算是比较标准的怪兽,而且还是满强的) 《续子不语》有载。 奚鼠 巨鼠,居于冰下,重千斤,肉可食。皮毛可以制衣被,为御寒上品。用其皮蒙鼓,其声可以传千里,它的毛发可以召集鼠类。(鼠王的说) 《神异经》有载。 傲因(字打不出来啊,痛苦中) 类人,穿着破烂衣服,手为利爪。袭击单身旅人,喜食人脑。舌头暴长,有时伸出盘在地上休息,用烧烫的大石掷之,可杀。(有相当智能,懂伪装。可能感觉敏锐,尤其是舌头(痛死的?)。可推见其反应甚快,为搏斗型。) 《神异经(西荒经)》有载。 吼 形如兔,两耳尖长,仅长尺余。狮虎畏之,盖吼溺着体即腐(强酸?)。(不过还是比犼弱太多了啊) 《偃曝馀谈》有载。 横公鱼 生于石湖,此湖恒冰。长七八尺,形如鲤而赤,昼在水中,夜化为人。刺之不入,煮之不死,以乌梅二枚煮之则死,食之可却邪病。 《神异经(北方荒经)》有载。 傒囊 象小孩子,见到人就伸手牵引,但人一到它住的地方就立刻死去。(应该不是动物,而是一种鬼怪吧。吸人魂气?) 《搜神记》有载。 风狸 别名风生兽。似貂,青色。火烧不死,刀砍不入,打之如打皮囊。用锤击其头数千下方死,但只要其口入风立即复活。用菖莆塞其鼻方可杀之。其溺可入药,其脑和菊花服满十斤可寿五百。(此兽灭绝多半就是因为那个‘寿五百’上了,人类真是恐怖啊) 《抱朴子(仙药)》有载。 (角圭)(角虎) 又名任法兽。如羊,一角,青色,性忠直。看见有人相斗就触理亏的一方。皋陶(人名)曾用其断案。(疑可识人心,故能断对错。生物测谎仪?) 《诉异记》、《神异经》有载。 委蛇 又名延维。人首蛇身,有两头,紫衣朱冠,和车辕长度相当。厌恶雷声,闻之则捧首而立。见则能霸天下。 《山海经(海内经)》有载,《庄子(达生)》则说齐桓公曾见之。 Ps:闻一多《伏羲考》中则说此为人首蛇身之伏羲女娲交尾神象。(搞笑吧?) 契俞(不好意思,用了别字) 兽中最大者,龙头马尾虎爪,长四百尺,善走,以人为食。遇有道之人则隐藏,遇无道之人则食之。(惩恶扬善?不过依此之言,无法理解其捕食方式?如此大的体形,速度要多快才能......) 《尔雅(释兽)》有载。 魍魉 木石之怪,亦有说为山川之精。状如三岁小孩,红眼长耳,赤黑色,喜欢模仿人声用以迷惑人。 《国语(鲁语下)》、《说文》有载。 (鼠勺)犬 类狗,能飞,食虎豹。 《周书(王会)》有载。 率然 五彩蛇,亦有说为两头。人物触之,中头则尾至,中尾则头至,中腰则头尾并至。(登它主要是因为《孙子兵法》中‘三军势如率然’即为此蛇) 《神异经(西荒经)》、《博物志(异闻)》有载。 佚事: 剑光射人(invincibility提供) 汉帝相传。以秦王子婴所奉白玉玺。高帝斩白蛇剑。剑上有七朵珠九华玉以为杂厕五色琉璃为剑匣。剑在室中光景犹照于外与挺剑不殊。十二年一加磨莹。刃上常若霜雪。开匣拔鞘辄有风气光彩射人。 谏珂 平公有一天出朝,有只鸟围着他飞不离去,他就对师旷(人名)说:“我听说如果是霸王之人,凤亦为之下;今天有鸟整天围着我传,那是凤吗?”师旷说:“东边有一种鸟,名叫谏珂,文身朱足,喜狐,今天主上必然穿狐裘大衣上朝。”平公说:“是。”师旷说:“今天鸟围着你飞是因为狐裘,而不是你的德义。你为什么要自己yy呢!”平公听后很不开心。 揭露八仙中张果老的真正面目: 《独异志》载:唐玄宗时有张果老此人,岁数不祥,被皇帝召见,以礼待,问他问题没有不知道的。 当时还有个道士叶静能,也很博学。玄宗问他张果老是什么人,他说:我知道,但我说了就死,不敢说。但如果皇上免冠赤足救我,我就能活。皇上答应了他。叶静能说:张果老乃混沌初开之白蝙蝠精。言毕就死。 玄宗去求张果老,张果老说:此小儿太多口了,不惩罚他,天地间的事情都要坏了。玄宗一再恳求,张果老用水喷他的脸,道士就活过来了。后来张果老便不知所终。
《通俗编》载:张果老骑一白驴,日行万里,休息时将驴叠成纸,放于箱中;用时用水喷之,又变为驴。 特别客串(喾王星作): 充满神奇幻想的神话传说世界中,有许多生物是横空出世,莫问出处的;但也有一些有着明确的来历,便于后人系统地去了解。 今天介绍的角色就是有着“显赫身世”的一个邪恶神兽-穷奇。 穷奇作为怪兽的形象有两种:《山海经.西次四经》上言“状如牛,音如狗”;《山海经.海内北经》上言“状如虎,有翼”。但不管是哪种形象,它都是一种食人怪兽,而且有着固定的原则,大致引《神异经.西北荒经》上的说法,它“知人语言,逢忠信之人,啮而食之,食人自首始;逢奸邪则擒兽而伺之”。也就是说,好人遇到它会变成食物,而且先被咬掉脑袋,而坏人遇到它反而会得到它送来的野兽之类做食物。这样“是非分明”且付诸行动的怪兽的确少见。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了穷奇的来历,“少昊氏有不才子,毁信恶忠,崇饰恶言,天下谓之穷奇。”舜将其流放,“迁于四裔,以御魑魅”。少昊为西方天帝,其母名皇娥,其父称为“白帝子”,即太白之精,他们的故事可见于《拾遗记》,非常美丽动人。在那里有一棵穷桑树,其果实万年一结,吃了的话天老我不老。少昊主宰西方,称为“穷桑氏”,或者“金天氏”。注意这些关键字“白”啊,“金”啊,少昊一族位于西方不容置疑,而穷奇也是被舜驱逐到了西北方向,被一同驱逐的还有黄帝的不才子“浑沌”;颛顼的不才子“桃(应为木+寿,音tao)杌;以及“饕餮”三族,作为怪兽的“浑沌”,“桃杌”,“饕餮”也无一例外地出现在西方,其中饕餮位于西南一些,但想来离被称为“西王母”(地名)的西荒之地不远。也就是说,和其他几位帝王略有不同,被虞舜放逐的都到了西方而不是四方都有,所谓“御魑魅”的说法很可能是指压制当地少数民族,从这样的想法衍生开思考,怪兽们的行为特性也就不足为奇。“浑沌”,“桃杌”,“饕餮”也具有相似的特点,这里不加赘述了。 一种说法认为“穷奇”是一种怪兽,而少昊子只是因为其特性而被比作“穷奇”。从家族命名和传说的情节而言都可以认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穷奇就是少昊帝之子,不仅仅是因为有智能而被视为神兽,它本来就是“神-兽”,是一个是非颠倒,善捕禽兽的家伙。至于大傩(旧时的迎神赛会)中的逐疫十二神中负责“食蛊”的穷奇神,因为反而不够“神话”,也就暂时弃之不理了吧。 饕餮: 《神异经·西南荒经》:“西南方有人焉,身多毛,头上戴豕。贪如狠恶,积财而不用,善夺人谷物(上二句原作“好自积财,而不食人谷”,据《史记·五帝本纪》正义引改)。强者夺老弱者,畏强而击单,名曰饕餮。《春秋》饕餮者,缙云氏之不才子也。” 《左传·文公十八年》云:“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欲崇侈,不可盈厌;聚敛积实,不知纪极;不分孤寡,不恤穷匮。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神异经》所谓“《春秋》言”,即此。 《吕氏春秋·先识》云:“周期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宋罗泌《路史·蚩尤传》注云:“蚩尤天符之神,状类不常,三代彝器,多者蚩尤之像,为贪虐者之戒。其像率为兽形,傅以肉翅。”揆其所说,殆亦饕餮。 《左传》谓饕餮是“缙云氏不才子”,而《史记·五帝本纪》集解引贾玄曰:“缙云氏,姜姓也,炎帝之苗裔,当黄帝时在缙云之官也。”蚩尤姜姓,亦为炎帝之苗裔(《路史·蚩尤传》),故蚩尤很可能即此缙云氏之“不才子”饕餮。又《山海经·北次二经》所记“狍(号鸟)”,郭璞注以为即《左传》之饕餮。 附:狍(号鸟):《山海经·北次三经》:“钩吾之山……有兽焉,其状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号鸟),是食人。”郭璞注:“为物贪(忄林),食人未尽,还害其身,像在夏鼎,《左传所谓》饕餮是也。” 貔貅 大熊猫专浓家张和民教授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大熊猫人工饲养可能开始于4000多年前。 张和民说,在古籍中, 大熊猫被称为称为貔貅(pixiu)。《史记·.五帝本纪》中,叙述了中国“五帝”之首的黄帝,他的国号为“有熊氏”,不仅尊重熊这种野生动物,而且能将熊(黑熊)、罴(棕熊)、貔貅(大熊猫)等野生动物明确区分开来。 这本史书还追述了一个故事:4000多年前,黄帝指挥驯养过虎豹、熊、罴、貔貅等猛兽的部落,在坂泉(河北涿鹿县)打败了另一个部落的首领蚩尤。由于板泉之战比较著名,所以西汉的史学家司马迁将它加以记载。 张和民说,这表明中国人工驯养 大熊猫,可能开始于距今4000多年前。 除了《史记》外,中国第一部追述古代事迹的《尚书》,在《牧誓》篇中也曾叙述,距今3000多年前,周武王的部队“如虎如貔”,在牧野大败商纣五的军队,一直到后代,还用貔貅比喻勇猛的军士,战无不胜。 另(JohnnyHe提供): 鲲鹏: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庄子》 鬼母:南海小虞山,有鬼母,能产天地鬼,一产十鬼,朝产之,暮食之。《述异记》 神鸟帝江:天山有神鸟,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为帝江也。《山海经》 恒山神鸟:恒山之鸟,生四子焉,羽翼既成,将分四海,悲鸣而送之。《艺文类聚》 海中大蟹:昔有海商海中行,遇洲港,林要茂甚,乃维舟登岸,息于水旁,半炊而林没,钯断缆乃得去,详视之大蟹也。《山海经补注》 龙鱼:龙鱼陵居在其北,状如狸(鲤),一日虾,即有神圣乘此以行九野。《山海经》 犼(超强) 形类马,长一二丈,有鳞片,浑身有火光缠绕;会飞,食龙脑,极其凶猛。与龙相斗时,口中喷火,龙即不敌。 有人尝见一犼独斗三蛟二龙,斗三日夜,杀一龙二蛟方毙。 《诉异记》有载。 异草: 车马芝 名山生神芝。上品车马形,中品人形,下品六畜形。食之有说可不死;有说可乘云而行,且有云气覆之。 《太平御览》、《博物志(物产)》有载。 影木 一种植物。白天看它,一叶百影;花会发光,夜晚就如星星一般。万年才结果,果如瓜大,青皮黑子,食之则身轻。 《拾遗记》有载。 更新佚事: 偓佺 古仙人名。常在槐山上采药。喜欢吃松子,身上有毛,有七寸长。能在空中飞,能追上奔马。据说曾经把松子给尧吃,但尧没空。当时服用松子的人,都活了三百岁。(那是什么松子啊!开过光的不成?不过用这个佚事作零食广告不错。) 《搜神记》有载。 乖龙 这个家伙厌烦了行雨,到行雨之时便四处逃逸,藏在人身上,或古木大柱,或楼台厅阁;逃避雷神的追捕。如果在旷野,无处逃避,往往钻入牛角,牧童往往因为受此牵累,被雷震死。 《 亭夜话》有载。 这是标准的用神话传说来解释自然现象的范例。 更新异兽: 牛鱼 形如小牛,毛色青黄,喜欢睡卧,受惊动声如大牛,可传一里。把它的皮悬起,潮涨则毛起,潮退则毛伏。 《博物志》、《太平御览》有载。 云阳 山中有会说话的大树,并非树的缘故,而是因为树精云阳。正确叫出它的名字就无事了。 《抱朴子(登涉)》有载。 龙生九子 大儿是叫囚牛:它平身喜爱音乐,故常立在琴头上。如汉族的胡琴,白族的三弦琴等。而蒙古的马头琴也可能是囚牛的变种。 二儿子是睚毗:它平身爱杀所以多被安在兵器上,用以威摄敌军。同时又用在仪仗上,以显得更加威严。 三儿是嘲风:是只兽形龙,样子有点像狗,它善於了望,故多安在殿角上。据说可以威摄妖魔、消灭灾祸。
第四儿是蒲牢:喜欢吼叫,人们就把它安在钟上,大多是蒲牢的形象。据说它是住在海滨的,但却十分怕鲸鱼,一但鲸鱼发起攻击,它就会吓得乱叫。故人们把木杵造成鲸的形状,以令铜钟格外响亮。 第五儿是狻猊:形似狮子。是外来品,随佛教传入中国的,所以性格有点像佛。它好安静、又爱烟火。所以往往把它安在佛位上或香上,让它为佛门护法。 第六儿是霸下:又名贔屭,样子似龟。相传上古时它常背起三山五岳来兴风作浪。後被夏禹收服,为夏禹立下不少汗马功劳。治水成功後,夏禹就把它的功绩,让它自己背起。故中国的石碑多由它背起的。 第七儿是狴犴:又名宪章,样子像虎。相传它主持正义,而且能明是非,因此它被安在狱门上下、衙门大堂两则、以及官员出巡回避的牌上端,以维护公堂的肃然之气。 第八儿是负屭:因它喜爱文学,故多安在石碑的两则。 么子是螭吻:又名?#124;尾,鱼形的龙。相传是大约在南北朝时,由印度「摩竭鱼」随佛教传入的。它是佛经中,雨神座下之物,能够灭火。故此,螭吻由此变化出来,所以它多安在屋脊两头,作消灾灭火的功效。 更新异草: 洞冥草 一种植物。会发光,折下枝条可以用来当火把。可以照见鬼物。可服食,常食之身体亦会发光。 《洞冥记》有载。 更新异兽: 酸与 鸟类。形状象蛇,四翼六眼三足。自呼其名。现之则该地有恐慌。 《山海经(北次三经)》有载。 帝江 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沌无面目,识歌舞。(就是一带了点零碎的肉团。有说是古神,窃觉不似。) 《山海经(西次三经)》有载。 此物算有些名气,在不少游戏中露过面。 更新佚事: 辟疟镜 尝有陈姓人家,有祖传古镜一面,直径大约八九寸。凡是患疟疾的人,用它照自己,必然看到自己背上有一模模糊糊,面目不清的东西附着。此物一被照到,立刻象受惊一般,突然消失,病就好了。猜测此物为疟鬼,羞于见己,故遁。世间称此为宝。 后来有兄弟分家,将此镜一分为二,再照疟疾,不复见鬼。(可惜了这面宝镜) 《庚己编》有载。 更新异草: 玉红草 应该是玉红色的一种植物。据说食它的果实会醉三百年,然后再醒来。(建议埃及法老使用,比制作木乃伊好的多了。冷冻睡眠也比不上它啊。) 《尸子》有载。 小常识: 龙的分类 有鳞曰蛟龙,有翼曰应龙;有角曰虬龙,无角曰璃龙。 《广雅》有载。 蜮 (这东西解释很多,我选其一列之) 甲类,生于山溪中。长一二寸,口中有弩形,以气射人影,所中之出发疮,不及时医治则死。 《博物志(异虫)》有载。 更新异草: 如何 大树。三百年一开花,三百年一结果。花色朱,果实正黄色。高五十丈,叶长一丈,宽二尺多。果实有核,形状象枣子,长五尺,宽也差不多。用金刀切则味酸,用芦刀切则味苦。食之则有地仙之能,不畏水火,不畏白刃。(前段感觉有点象王母娘娘的蟠桃 ) 《神异经(南荒经)》有载。 更新异兽: 毕方 木精(?)。如鸟,青色,赤脚,一足(有说两足一翼),不食五谷。见则邑有讹火(有说常衔火在人家作怪灾)。为黄帝卫车之神鸟(有说为致火之妖物,俗称火鸦)。 《山海经》、《神异经》、《淮南子》...俱有载。 更新佚事: 彭侯 吴朝建安太守派人砍大樟树,没砍几斧,突然有血出。树断,有一人面狗身(有说无尾)的东西跳出。太守说此为彭侯,杀了烹食,味道象狗。(和同是木精的青牛比运气差多了。) 《搜神记》有载。 更新异兽: 多即 形状象西方的狼狗。红嘴红眼白尾,一出现该地就有火灾。 《山海经(中山经)》有载。 小常识: 白鹿 瑞兽,常与仙人为伍。 鹿寿千岁,满五百岁则色白。 《太平御览》有载。 龙刍 草名。马食之,一日千里。古语云:‘一株龙刍,化为龙驹。’穆天子尝以此养八骏。有说为龙的口水所化。 《诉异记》有载。 重明鸟:尧在位七十年,有秖支之国。献重明之鸟……能捕逐猛兽虎狼,使妖灾群恶不能为害。《拾遗记》 独角羊:觟至①都,一角之羊也,性知有罪。皋陶治狱,其罪疑都(有嫌疑的人),令羊触之,有罪则触,无罪则不触。故皋陶敬羊,起坐事之。《论衡》 ①因为那个字打不出,所以有同音字代替 (虫为) 川水之精。一头两身,类蛇,长八尺,呼其名,可取鱼鳖。 《管子(水地)》有载。 药兽 神农时,白民进药兽。人有患病就用白民所传的不明语言告之。兽就到野外衔草回,以此草服之,病就痊愈。有说黄帝叫风后整理其资料,传后世。(神农呢?) 《芸窗私志》有载。 更新古神: 计蒙 人身而龙首,经常出现在有水之处,伴随其必有狂风暴雨。(与后世传说中的龙王很像,应为其原型) 《山海经(中次八经)》有载。 神农 有说即炎帝。人身牛首。其贡献之一就是开发农耕。尝有丹雀衔九穗禾,其拾落地者植,食者老而不死。另其为医药之祖。《搜神记》言其用赤色神鞭鞭百草,了解百草习性,从而利用它们。《淮南子》则说他天生玲珑玉体,可看见自己的五脏六腑,见毒解毒。传说是用茶,但一次尝断肠草,还没来得及喝茶解毒已毒发致死。 一般以后者流传较广。 更新异兽: 海蜘蛛 生于海岛中。如车轮般大,身具五色,吐丝亦粗,虎豹触之亦不得脱,其毙而食之。(应该就是巨型蜘蛛,但其能毙虎豹亦为奇事,且生于海岛?) 《香祖笔记》有载。 麒麟 麒为公,麟为母。麋身牛尾一角。不履生虫,不折生草。虽然很强却不为害,谓之仁兽。祥瑞之物。麟凤龟龙,谓之四灵。 《说文》、《礼记(礼运)》有载。 白鵺 单张之山,其上无草木.......有鸟焉,其状如雉,而文首、白翼、黄足,名曰白鵺,食之已嗌痛,可以已痸。 X战记中,桃生小鸟的母亲"沙鵺"成被误译为(沙夜鸟),就是塔罗牌中的"Fool" 虎鹰 飞鸟。身大如牛,翼广二丈余,能捉捕虎豹。 《墨客挥犀》有载。 更新异物: 照海镜 圆形,围长二尺余,外圈绀色,似玉非玉;中间为一白石突起,透底空明,似晶非晶。可在百里之外照见怪鱼及一切礁石,以利回避。 《续子不语》有载。 更新佚事: 龟宝 希世之灵物。尝有海客得一如婴儿拳大小之琉璃瓶,内有一寸长之小龟,在不停转动,但瓶口极小,不知如何进去的(这个可以作到,并不稀奇)。但立刻为众龟所围,不得脱,只得弃之,龟群方散。有识者称其名龟宝,福薄之人遇而不可得;如得而藏于家,则必得宝藏。(估计如同聚宝盆之类,或可令龟衔宝来聚之类) 《虚谷闲抄》有载。 东海夔(KUI)牛 东海中有座山,名叫流波山。此山距离海岸约七千里。山上有一种兽,形似牛,全身都是灰色的,没有长角,只长了一只脚。每次出现都会有狂风暴雨。它身上还闪耀着光芒似日光和月光,它的吼声和雷声一样震耳欲聋。后来黄帝得到这种兽,用它的皮制成鼓,并用雷兽的骨做鼓槌,鼓声响彻五百里之外,震慑敌兵,威服天下。 更新异兽: 蛮蛮 鸟。形状象野鸭,只有一只翅膀,一只眼睛,要两只鸟合起来才能飞翔。它一出现天下就发大水。 《山海经(西次三经)》有载。 更新古神: 强良 嘴里衔蛇,手中握蛇。虎头人身,四蹄足,长手肘。(就样子来言应可称之为人头虎(比西方的人头马强?),可能喜欢以蛇为食) 《山海经(大荒北经)》有载。 更新: 玉桃 光明洞彻而坚荧,须以玉井水洗方可变软食之。服之可长生不死。(后世生出许多变化,如‘王母桃’、‘仙桃’、‘蟠桃’等。) 《诉异记》、《神农经》有载。 更新异兽: 谢豹 为杜鹃之别名。但有一虫亦名之。此虫圆如球,类虾蟆。见人就以前足遮头,象害羞一样。能钻地,速度很快。但有时在地上听到杜鹃的叫声就脑裂而死。(可能以此得名) 《虫经》有载。 更新异地: 酒泉 西北荒中有酒泉,其水若酒,酒味美如肉,清如镜。其上有玉杯,喝一杯又有一杯出。该泉和天地同,永无干涸之时。有说饮此酒者,与天地同寿。 《神异经》有载。 更新异兽: 九尾狐 最早见于《山海经(南山经)》,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食人。吃之不蛊。但其后被赋予象征子孙繁息之意,成为瑞兽,与白兔、蟾蜍、三足乌并立与西王母座旁。可惜最终受小说及民间传说所累,又变回了高等妖兽。(妲己......) 更新古神: 浮游 共工的臣子。据说战败后自己投水而亡(应该是死后为神)。其状如赤熊,经常带来不祥。在厅堂上见到则称霸天下的人死,厅堂之下见到则平民受到惊骇;在门附近见到则近臣有忧,在庭园里见到则没什么大碍。 晋平公尝夜梦其窥屏,乃病。子产言其窥屏只病而无伤。因其为颛顼所败,又为共工之臣,故祭颛顼共工可愈。 《古文琐语》有载。 异草更新 蔓金苔 晋朝时,有邻国向宫中敬献一种叫做蔓金苔的苔类植物。其色如金,宛若无数只荧火虫聚在一起,体态有如鸡蛋一般。若将它投入水中,则蔓延于水波之上,所发出的光亮闪烁夺目。因此,也有人称“夜明苔”。 见唐段成式《酉阳杂俎》 更新异草: 藤花 形似菱菜。朝紫,中绿,午黄,暮青,夜赤,五色变幻。 《异苑》有载。 更新异兽: 肥遗 如蛇。六足四翼,见则天下大旱。 《山海经》有载。 能 三足鳖,尾有分支。食之无蛊疾。(传说为鳐死后所化。) 《山海经(中次十一经)》有载。 更新异物: 风狸杖 这个东东本应该和风生兽一块发的。有得之者,禽兽随指而毙;有所欲者,指之如意。 《岭南异物志》有载。 小常识 华盖 黄帝与蚩尤战时,常有五色云气,金枝玉叶,停在其头上。因其有花卉之象,故称为华盖。(后世之帝以己为天之子,故......) 《古今注》有载。 更新异鸟: 瑲(其实是" 王仓")琅 好像是山海经里说得,除凤凰之外的又一个神鸟, 叫声如犬吠,飞起有火光,衔灵芝为巢,下蛋四方(是指形状哦, 这鸟下蛋时候也不怕割屁股). 更新异草: 蛇衔 昔有百姓耕地,看到一只伤蛇在边上。另一只蛇衔一草覆于伤处,隔日伤蛇愈。后用其草治疮,皆灵。此草本无名,以其事而得名。 《异苑》有载。 更新异兽: 天鸡(有多解,取其一) 北海大鸟,其高千里,左足在海北边,右足在海南边。其毛苍,其嘴赤,其脚黑,以鲸鱼(这是神话中的鲸鱼,和现实中相类,但更夸张)为食。震动翅膀飞翔时,声音如雷如风,震动天地。(中国神话中这种巨兽超多,亦是一大特色) 《神异经》有载。 更新异兽: 雨工 柳毅曾经看到一个妇人在牧羊,问之。妇人答:此非羊,雨工也。再问:何谓雨工。答:雷霆之类也。(造此解释应为雷属性的异兽,类羊。不过神话中雷神和雷兽大多为有人形特征,最不济也象只猴。此应为异数) PS:那妇人不会是电母吧。 《异闻集》有载。 更新异草: 怀梦草 似蒲,色红,白天缩在地里,夜晚才露出地面。怀着它的叶子可以知道梦的吉凶,立刻灵验。 但有佚事:汉武帝思李夫人之容不得,东方朔(此人超强)献此草,帝怀子,夜果梦之。(好象心理探测......) 《洞冥记》有载。 更新异人: 鬼谷子 有说晋平公时人,隐居鬼谷,以此为号。弟子百余人,独苏秦、张仪好纵横之术。在人间数百年,后不知所终。 亦有称其为古之真仙。姓王,自轩辕之代,历于商周。自周末定居鬼谷授徒,曾以一履变化为犬,为苏、张引路。 (还有种说法称其为苏秦掩饰自己,所作之化名,以之作《鬼谷子》一书) 《太平广记》、《录异记》有载。 更新佚事: 养神芝 秦皇时,旺死者众。有鸟衔草覆于死人面,立刻复活。秦始皇派人拿此草给鬼谷子看,回曰:此乃祖洲不死草,生在琼田中,叶如菰,不丛生,一株可活千人。 更新异人: 东方朔 平原厌次人,在吴中教了几十年书。汉武帝时上书,拜为郎。当时的人有人认为他是圣人,有人认为他不过是个小丑。他说的话或深或浅,无人能捉摸到其本意。后弃官而去。《汉书》称其为‘滑稽之雄’(精辟!)。就传说来看,此人博学多才,能和仙班交往,本身能力显现不多。(绝对大智若愚)。 《列仙传》有载。 更新佚事: 东方朔未死时,曾经和同住的人说:天下没有人知我本来面目,除了大王公外。他死后,武帝听到这传言,召大王公问之。大王公说:我不知啊。帝问:你擅长什么?回道:观星。帝又问:星位正常吗?回:其他都正常,只有岁星不见了十八年,刚刚重新出现。武帝仰天长叹:朔在我身边十八年,我竟不知他是岁星之精。惨然不乐。(注:岁星即木星) 更新古神: 刑天 原来是炎帝的臣子,好象是个文臣(至少不是带兵的)。炎帝为黄帝所败,刑天不服,继续作战。帝砍掉其头,埋于常羊山(炎帝诞生地)下。没了头的刑天,就以自己的乳头作眼睛,肚脐作嘴巴,左手持盾,右手拿斧,挥舞不息,继续战斗。(猛士!) 《山海经(海内西经)》有载。 小常识: 五帝 东方为太皡,南方为炎帝,西方为少昊,北方为颛顼,中央为黄帝。 《楚辞》、《周礼》俱有载。 天帝一般是指黄帝,但也有时指炎帝或尧古神兽类:夔-禺疆-猰貐-祸斗-穷奇-虚耗-凿齿-饕餮-梼杌-浑沌- - 古代神兽类整理 夔(kui):传说中国东海上有一座「流破山」,夔就居住在此山之上。夔的身体和 头象牛,但是没有角,而且只有一条腿,浑身青黑色。据说夔放出如同日月般的光 芒和雷鸣般的叫声,只要它出入水中,必定会引起暴风。在黄帝和蚩尤的战争中, 黄帝捕获了夔,用它的皮制作军鼓,用它的骨头作为鼓槌,结果击打这面鼓的声响能够传遍方圆500里,使黄帝军士气大振、蚩尤军大骇。 禺 疆:「禺疆」为传说中的海神、风神和瘟神,也作「禺强」、「禺京」,是黄帝 之孙。海神禺疆统治北海,身体象鱼,但是有人的手足,乘坐双头龙;风神禺疆据 说字「玄冥」,是颛顼的大臣,形象为人面鸟身、两耳各悬一条青蛇,脚踏两条青 蛇,支配北方。据说禺疆的风能够传播瘟疫,如果遇上它刮起的西北风,将会受伤, 所以西北风也被古人称为「厉风」。 猰 貐(ya yu):又称为「窫窳」(ya yu)。传说猰貐曾是天神,被名为「危」的 神杀死,后来被复活,但是变成了食人的怪兽。关于猰貐的外形有很多种说法,比 如人面龙身、大小和貍一样,也有的说是人面牛身马腿,或者说龙头虎身的巨兽 (如图)。据说由于猰貐喜食人类,所以尧帝命令后羿将它杀死。 祸 斗:「祸斗」原本是指传说中居住在中国南部的少数民族,但是它被形容为外形象犬的妖兽,吞吃犬粪、并且喷出火焰。祸斗所到之处皆发生火灾,所以古人将它 看作火灾之兆和极端不祥的象征。也有说法称祸斗吞食火,并且排出带火的粪便。 祸斗应该是在神话中被妖魔化的中国南方部落的象征。
九头鸟:原名「鬼车」,长有十个脖子、九个头,据说它的第十个头是被周公旦命 令猎师射掉的。那个没有头的脖子不断地滴出血,古人宣称如果九头鸟飞过,要吹 灭灯火、放狗把它赶走。有些传说宣称九头鸟的每一个头拥有一对翅膀,结果18只 翅膀互相挤兑、导致全都派不上用场。另外,九头鸟也被称为「姑获鸟」,这种鸟 掠食人类儿童,喜好群居。 穷 奇:「穷奇」是中国传说中抑善扬恶的恶神,它的大小如牛、外形象虎、披有刺 □的毛皮、长有翅膀,穷奇的叫声象狗,靠吃人为生。据说穷奇经常飞到打架的现 场,将有理的一方鼻子咬掉;如果有人犯下恶行,穷奇会捕捉野兽送给他,并且鼓 励他多做坏事。古人也把那种不重心意、远君子近小人的人称为穷奇。 但是,穷奇也有为益的一面。在一种称为「大傩」的驱鬼仪式中,有十二种吞食恶鬼的猛兽,称为十二神或十二兽,穷奇就是其中之一。 共 工:共工是古代传说中神农氏的后代、属于炎帝一族,身为水神,共工有人的面孔、手足和蛇的身体。在黄帝的继承人颛顼治世的时代反叛,被颛顼击败,共工怒而头撞不周山(传说中支撑世界的支柱),造成世界向东南倾斜。之后共工仍不断地作乱(代表洪水的爆发),最后被禹杀死(指治水成功)。 虚 耗:虚耗是给人招来祸害的恶鬼。传说虚耗身穿红色的袍服、长有牛鼻子,一只脚穿鞋著地、另一只脚挂在腰间,腰里还插有一把铁扇子。据说唐玄宗曾经在梦中见到一个小鬼偷盗了自己地玉笛和杨贵妃的香袋,玄宗叫住小鬼,鬼自称叫「虚耗」、喜欢偷盗他人的财物,也能偷去他人的欢乐、使他变得忧郁。玄宗大怒,立即唤人, 于是有一个大鬼出现将虚耗撕成两半吃掉了。大鬼指的是钟馗。 五通神:中国传说中的五个淫魔,据说在南方作祟,曾经有「北狐南五通」的说法, 五通神经常到人家中找寻美貌女子。其实,五通神也被称为五显神,是泰山之神的 五个儿子。《聊斋志异》中有一些关于五通神的记述,称一名姓万的书生斩杀了其 中三通,并且重伤了另一通,最后一通被金龙大王之女的丫鬟XX,最后X尽人亡。 浑 沌:也作「混沌」,是古代的凶神。传说它形状肥圆、象火一样通红,长有四只翅膀、六条腿,虽然没有五官,但是却能够通晓歌舞曲乐。还有一种说法称浑沌是象狗或熊一样的动物,人类无法看见它、也无法听见它,它经常咬自己的尾巴并且傻笑;如果遇到高尚的人,浑沌便会大肆施暴;如果遇到恶人,浑沌便会听从他的 指挥。 浑沌是《封神演义》中鸿钧道人的原型。 凿 齿:传说中居住在中国南部沼泽地带的怪兽或巨人。凿齿长有象凿子一样的长牙,这对长牙穿透他的下巴穿出,他手中持有盾和矛。据说凿齿掠食人类,黄帝命令后羿前往讨伐,在经过激烈的搏斗后,后羿在昆仑山追上了凿齿并且将他射杀。凿齿应该是在神话中被妖魔化的中国南方部落的象征。 三足鸟:中国古代的太阳精灵、也被看作太阳运行的使者。中国古代传说太阳中居住著三足鸟,人们敬仰太阳,三足鸟也被作为祥瑞的象征来崇拜。据说由于三足鸟一共有十只,不停地在天空中运转,导致地上遭受旱灾和灼热的煎熬。尧帝命令后羿将所有三足鸟射杀,结果后羿射落九只、留下一只,从此太阳只有一个并且在傍晚落下。 也有说法称三足鸟是服侍西王母的精灵。 饕餮: 传说轩辕黄帝大战蚩尤,蚩尤被斩,其首落地化为饕餮。《山海经·北山经》有云:“钩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有兽焉,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鸮,是食人。”根据晋代郭璞对《山海经》的注解,这里说的狍鸮即是指饕餮。《神异经·西荒经》中有云:“饕餮,兽名,身如牛,人面,目在腋下,食人。” 后来,饕餮变成了图腾,刻于各种祭祀用的器皿之上。《吕氏春秋·先识览》有云:“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殷周时代鼎彝上常刻的就是饕餮,其脑袋狰狞,双目炯炯,赫然有神,鼻梁凸出;首部有一双弯曲的兽角或足,其弯曲的方向似无定制,或内勾似羊角,或外曲似牛角;巨嘴大张,利齿如锯,嘴略弯曲内勾,或嘴巴紧锁。则作正面盘踞状,身躯拱起,头着地或水云气,两边有一对利爪,象狗爪或虎爪。两侧有一对肉翅,形如耳朵。 因富贪欲故后世喻贪婪之人为“饕餮”。《左传·文公十八年》有云:“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天下谓之饕餮。” 穷奇: 《山海经·北山经》有云:“又西二百六十里,曰邽山。其上有兽焉,其状如牛,蝟毛,名曰穷奇,音如獆狗,是食人。”另外一种说法说穷奇是神名,《淮南子·墬形训》:”穷奇,广莫风之所生也。”高诱注曰:“穷奇,天神也。在北方道,足乘两龙,其形如虎也。”在天之痕中,仙山岛上全身火红,状如牛的怪兽就是穷奇(身上有五色石南叶哦)。 后来“穷奇”用来比喻背信弃义之人,《左传·文公十八年》有云:“少昊氏,有不才子,毁信恶忠,崇饰恶言,天下谓之穷奇。” 梼杌: 《神异经·西荒经》中有云:“西方荒中有兽焉,其状如虎而大,毛长两尺,人面虎足,口牙,尾长一丈八尺,扰乱荒中,名梼杌。”另有一说是神名,《国语·周语上》:“商之兴也,梼杌次于丕山。”另外有一本战国时的书名叫《梼杌》是专门记载楚史的史书。 后来“梼杌”被用来比喻顽固不化态度凶恶之人。之人,《左传·文公十八年》有云:“颛顼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天下谓之檮杌。” 浑沌: 浑沌,即浑敦。其状如犬,似罴而无爪,有目而不见,有两耳而不闻,有腹无五脏,行走而足不开。 浑沌因既混且乱故后世称是非不分之人为“浑沌”,《左传·文公十八年》有云:“昔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慝,天下谓之浑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