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长征中指挥部队,冒死掩护中央红军抢渡金沙江;他怀着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平反不少冤案、错案。
他就是被毛主席称为“文也来得,武也来得”的开国上将宋任穷。
成功掩护红军抢渡金沙江
长征开始前,宋任穷被调到干部团担任政委。红军干部团的主要任务是警卫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机关,并负责储备、培训和为部队运输干部等。
1935年遵义会议结束后,董必武、徐特立等人被编到干部团,由干部团的成员保护和照顾。毛主席特意嘱咐陈赓和宋任穷:“你们一定要好好保护董老、徐老等人的安全,出了问题,我唯你们是问!”宋任穷连忙说:“请主席放心,这项任务就就交给我们吧!”
四渡赤水期间,在土城一战中,干部团打得非常激烈,也损失了不少人。宋任穷得知这一情况后感到十分惋惜,当即向毛主席汇报说:
“主席,干部团的学员基本上都是连排以上的干部,现在培养一个干部太不容易了,总这样下去,代价有点太大了……”
毛主席点点头,说:“是啊,对干部团的学员用是要用的,但不能这样用,以后还是要多多注意才是!”
四渡赤水后,国民党想要将我军“消灭”在金沙江畔。为了甩掉紧追不舍的70个团的敌人,我军唯一的出路就是渡江北上。当时接连几天都下着暴雨,毛主席对陈赓和宋任穷说:“这几天雨下得很大,河水恐怕要上涨,如此一来岂不是影响我们渡江?”
为了抢在敌人前面抵达渡口,毛主席和周恩来命令干部团率先出发抢占渡口。在动员大会上,宋任穷说:“这一仗关系着我军的生死存亡,我们一定要按照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意图,坚决完成任务!”
宋任穷率领先遣营和后梯队出发,他们先是假扮成国民党兵,然后翻山越岭急行军,直扑绞平渡。在此期间,他们俘获了两只木船,一上岸就拿下敌人的哨兵,火速消灭其他敌军。
为了顺利掩护全军渡江,先遣司令刘伯承命令干部团攻下战略要地通安州。陈赓率领两个营的兵力先行,宋任穷则率领一个营紧跟其后,向通安州强行军。
从江边到通安州只有一条盘旋在悬崖边的羊肠小道,窄小到只允许一人通过。此时敌人不断从山上向红军射击,还推石头往下砸,红军死伤惨重。就在这个时候,陈赓和宋任穷率领干部团出现了,他们和敌人殊死拼杀,最终获得胜利,占领通安州。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中央红军在干部团的掩护下顺利渡过金沙江。当国民党军抵达渡口的时候,能看见的只有我军留下的一只只烂草鞋。这次战役为红一方面军安全渡江提供了保障,成功甩掉几十万国民党军的追击,中央军委对干部团予以通电嘉奖。
冀南老百姓口中的“咬牙干部”
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后,宋任穷被调往八路军129师当政训处副主任。1938年,宋任穷率部前往冀南,开辟平原抗日根据地,期间担任东进纵队政委、冀南区党委书记等职务。
1939年6月,宋任穷正式负责冀南地区的抗战,发动当地群众建立民主政权。在冀南多次反“扫荡”战斗中,他逐渐意识到日军的坦克、骑兵等部队在平原上占据优势,这对我军是非常不利的。
针对这一情况,宋任穷发动战士们开展挖道沟、拆城墙等改造平原地形的运动。这不仅令日军的汽车、坦克能难以在冀南地区行进,而且令根据地军民的转移情况得到很好的掩护,对反“扫荡”斗争起到巨大的作用。
1942年到1943年,日军疯狂对冀南地区进行“扫荡”。仅1943年就发生大大小小战斗共计4000多次,冀南地区军民的生活异常艰辛。为了保护干部和主力部队,宋任穷指挥所有后勤机关人员都转入太行山区,他自己则带领200多人坚守来之不易的根据地。
当年,冀南地区遭遇了历史罕见的自然灾害,不仅仅有旱灾,还有虫灾。除此之外,日军还雪上加霜,放水淹地,造成水患。等旱灾等自然灾害过去后,当地有发生痢疾、霍乱等瘟疫,不少老百姓都病死在瘟疫当中,有些地方甚至变成无人区。
在残酷的环境中,宋任穷一方面带领战士们打仗,一方面还要解决吃饭、喝水等问题。尽管如此,他也没有轻言放弃,而是继续带领战士们和敌人战斗,他们自身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在1942年到1943年期间,冀南抗日根据地牺牲的军政干部就有70多名,其中包括肖永智、袁鸿化等人。而身为冀南区党政军一把手的宋任穷,他也做出很大的牺牲,他的三个女儿都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中被饿死,他自己也身患疾病。
面对重重困难,宋任穷不抛弃不放弃,既要带着战士们行军作战,又要带领干部和群众展开生产自救。由于战斗太过频繁,他和战士们就都穿便衣、打地铺,晚上睡觉的时候也不解带、枪不离身;没有粮食,牲口也渐渐饿死,宋任穷便和大家一起饿着肚子拉犁耕地。再加上长期耕地,宋任穷累得一再吐血。
长时间营养不良,再加上得不到救治,宋任穷的一条腿前面全都烂了,但他还是咬着牙,拖着虚弱的身体走遍附近的村村县县,发动群众。正是凭借着这种顽强的精神和意志,宋任穷才能带领大家咬紧牙关,一起度过艰难岁月。
因此,冀南地区的老百姓都亲切地称他为“咬牙干部”。
宋任穷接替胡耀邦职务,担任中组部部长
1955年,宋任穷被授予上将军衔,随后担任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东北局第一书记、沈阳军区第一政委等职务。尽管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处境很差,但他仍坚持真理,刚正不阿,和敌人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也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崇高气节。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刚刚结束,胡耀邦约宋任穷谈话。他说:“中央决定让我当中央秘书长、宣传部长,由你接替我原来中央组织部部长的职务。”
听了胡耀邦的话,宋任穷愣在原地,他没有一点思想准备。见宋任穷有些犹豫,胡耀邦说:“这是组织的决定,你就不要再犹豫了。”宋任穷点点头,说:“既然中央已经决定了,那我就服从组织安排。”
12月27日,宋任穷正式担任中央组织部部长。他在就职讲话中这样说道:
“1954年年底,我曾担任解放军总干部部第一副部长,那个时候我兼任过中央组织部的副部长,不过没有正式到中组部上过班。这次中央让我到中组部工作,我感到肩上担子很重。我这个人能力不是那么强,有时候面对问题总有些犹豫不决。但我也找到解决的办法,那就是加强集体领导,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一定不会偷懒,和大家共同将工作搞好!”
1979年是全党工作重点转移的第一年,在这一伟大时刻,中组部面临的任务是巨大的,宋任穷也感到工作起来十分吃力。尽管如此,他还是可尽本分,积极办理案子。
同年6月,中组部召开全国落实干部政策的座谈会议。在会上,宋任穷指出:“有错就要纠正,坚决不能一错再错下去,要继续紧抓落实干部的政策!”
1980年,宋任穷在一次讲话中说:
“我们一大批老干部,在革命战争年代出生入死,为党和人民做出很多贡献,积累丰富的经验,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各级领导同志,特别是咱们中组部的同志,对老同志不能存在嫌弃的情绪,也不要觉得他们人老了就有些麻烦。”
他真挚地说:“我们的民族要具有尊老尊贤的优良传统,我们也要在党内、全国人民中,营造一种尊重老同志的好风气!”
当宋任穷得知原红四方面军25军军长蔡申熙的女儿长期有病,而没能得到良好治疗时,他专门派人前去看望,解决烈士遗孤的实际困难;当他得知原西北局秘书长任作民的儿子希望适当安排工作的时候,他也亲自过问。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宋任穷知道78岁的老党员,同时也是著名作家高士其因病生活不能自理后,当即请老干部局等单位的同志协同高士其所在单位,给他配备护理,调来秘书照顾其生活、安排疗养等等。
尽管宋任穷的身体也不是太好,但他仍坚持到北京医院,从一层爬到四层,一个个看望在这里休养的老干部。
国庆节快到了,宋任穷代表中组部向中央提出建议:“我觉得应该邀请全国各地和中央一些部门的老同志,参加国庆节庆祝活动。”中央采纳了他的建议,因此在国庆节之际,90名老同志被邀请到北京参加庆祝活动。这一活动不仅令这些老干部感到十分光荣,也促进社会上关心、尊重老干部的风气。
除了这些,宋任穷还一直思考一个问题,那便是如何让这些老干部发挥自己的余热,为党的事业做最后的贡献。他反复强调:
“对那些德高望重、身体不能担任重任的老同志,我们可以请他们出来担任荣誉职务或者顾问,让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搞一些研究。在指定大政方针和其他决策的时候,我们也能倾听他们的意见,这样可以发挥他们的作用!”
宋任穷还说:“对那些年老体弱的干部一定要好好安排,原则是政治上充分尊重,生活上充分照顾。”
1980年2月,宋任穷被选为中央书记处书记。当时的他已经71岁了,是中央书记处中年龄最大的领导,值得一提的是他仍兼任中组部部长。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上,宋任穷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
1983年2月,随着宋任穷的年纪越来越大,身体也大不如前,再加上年轻的干部越来越多。于是他主动向中央提出辞去中组部部长一职,中央考虑后同意了。
宋任穷一生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作出重大贡献,谨以此文纪念宋任穷将军。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