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人员|徐晓英、西瓜、荒野守护人
图|西瓜、荒野守护人
鄱阳湖是一个季节性的湖泊。鄱阳湖,古称彭蠡、彭泽,位于江西省北部,地处九江、南昌、上饶,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是长江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江流域的一个过水性、吞吐型、季节性重要湖泊。百万年来鄱阳湖在调节长江水位、涵养水源、改善当地气候、维护周围地区生态平衡等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对人类生产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也是候鸟迁徙栖息的重要区域。
因干旱大量贝类死去
2022年9月末,我们来到了干旱的鄱阳湖进行生态环境公益倡导调查。发现在一些区域干枯的湖床没有一个贝类活着,一些湖区因为干旱甚至草都没几株,鄱阳湖干旱值得每一个人关注。
一、几十年从未有过的干旱
鄱阳湖湖床上死去的鱼
今年7月以来,受到极端天气的高温少雨,长江上游来水偏少等因素,导致此次鄱阳湖提前到来了枯水期,并出现了几十年从未出现过的旱情。
1、今年将不会有蓼子花海
鞋山附近往年的花海滩,曾今游客的重要打卡点,如今荒芜一片
今年的鄱阳湖特别干旱,因干旱往年的蓼子花海今年可能不再出现。与我们同行的当地公益志愿者桑老师告诉我们:“今年是50年来最干旱的一次,自从记事起鄱阳湖从来没有这么干过,往年鄱阳湖即便是枯水期,隔段时间还是会下雨的,湖床是湿漉漉的,会有苔菜不断长出, 甚至还会出现蓼子花海,今年太干旱了,一些区域旱的连草都不长,今年也没有花海。”
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零星的蓼子花开了,特别的矮特别的少,如果持续干旱的情况下,今年的花海可能不会出现。
2、干涸的河流和湖泊
鄱阳湖水系庐山处一条断流的小河,从源头便是相对干涸的
调研团队在前往鄱阳湖上游的一些支流进行调研时,发现很多小河都没有水了,一些小河源头只有在河床岩石缝里才有一些泉水流淌,这些水源为水中的鱼儿提供了栖息,但是无法流淌到鄱阳湖。这是流向长江鄱阳湖万千水系中的一条小河的现状。
干涸水库中的福寿螺的卵
在上游的一些小水库调研发现,很多灌溉用的水库已经干涸,一滴水都没有,也无法灌溉下游的农田。
在此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在水库中有不少外来入侵物种福寿螺的卵。在其他区域调研发现福寿螺在鄱阳湖水系很多,已经很难完全被清除,但是如果有人组织的话,干涸水库中的的福寿螺及其卵是相对容易清理的,也会一个难得机会。
3、农业生产受到影响
干旱的稻田
我们也对鄱阳湖周边的一些稻田做了调研,发现稻田也受到干旱的影响,走访了解到因为干旱,水稻产量降低不少,甚至一些干旱且没有灌溉设施的地方出现了颗粒无收的情况。甚至稻田里的土壤因为干旱出现了深深的裂缝。
因为干旱,一些地区的水稻灌浆不理想,稻谷干瘪,一些谷穗里甚至没有谷子
二、关于江豚
江豚是长江里目前唯一还存在的哺乳动物,也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由于电鱼、过度捕捞、航运发展、水利工程建设、栖息地破坏等原因,使其种群已经极度濒危,仅剩1000头左右,但在鄱阳湖水系有700余头。
鞋山附近的装沙船,根据在地江豚巡护志愿者监测,这里有一小群江豚栖息
根据长期进行鄱阳湖江豚巡护的王队说:“我们小的时候江豚是很多的,在湖边经常可以看到江豚在追逐嬉戏。现在江豚很少了,需要被保护。我们问到这次旱情对江豚有影响没时,江豚巡护队志愿者说肯定有影响,但是江豚很聪明,江豚在长江里繁衍生息了千百万年,它们懂得自然规律,会随着水退去,如果干旱严重甚至会游到长江里,目前最担忧的是河道中的航船和采砂队江豚的影响。”
没拍摄到江豚,但拍摄到了很多鱼跳出水面
王队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对航行的鄱阳湖及长江中的航船能在特定的江豚出没区域对对航船进行限速。(调研过程中除了小编其他伙伴都看到了江豚,可惜没有拍到江豚)
湖区垃圾问题
鄱阳湖湖床上的塑料垃圾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游客和钓鱼人将大量大量不可降解的塑料等包装带到鄱阳湖,并将垃圾扔在了湖床上。不仅不美观,还会造成污染,对当地生态系统乃至我们人类健康存在隐患。目前鄱阳湖干旱严重,游客和钓鱼人可以走到鄱阳湖深处,将随身携带的不可降解的垃圾随便随便,这一个问题需要关注。
很多鄱阳湖钓鱼人在“疯狂“制造垃圾
同时我们看到也有好的一面。九江市濂溪区有关部门率先对辖区内存在的百米渔网等废弃物进行清运,这种清废行动对整鄱阳湖生态保护乃至长江大保护都有着积极的能动作用,值得点赞。
正在湖区清理废弃渔网的机械
根据清理废弃渔网的工作人员讲,目前湖底的渔网等废弃持续每天处理还需要很长时间,目前知道就濂溪区在行动,其他区目前不知是否有类似行动。调研团队对此做了相关传播,有上百万人关注到此时,数万人对有关部门清理湖底废弃渔网的进行进行点赞,并好评“功在千秋”,同时也“希望其他地区能够效仿”。
很多网友也呼吁整个长江流域,如洞庭湖等区域也进行湖底废弃渔网的清理。
干旱对候鸟的影响
垃圾、鸟、干旱的鄱阳湖
每年全世界都有数以亿计的候鸟,在相隔成千上万公里的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间,往返迁徙。有的迁徙几乎跨越全球,生命的历程充满风险与艰辛,但它们千万年来从未放弃。候鸟随季节迁徙,成为地球上的一个生命奇迹。湿地浅滩中的鱼虾贝类和苔草等一直是候鸟赖以生存的食物。
据不完全统计,依照往年候鸟迁徙的规律,每年10月中下旬将会有超过70万的候鸟来到鄱阳,其中包括全球98%的白鹤、80%的东方白鹳。
面对如此干旱的鄱阳湖,不知这些候鸟该何去何存。建议有关部门及时观察候鸟迁徙,如果鄱阳湖区域继续干旱会对这些远道而来的候鸟造成影响。
鄱阳湖的裂缝,干旱导致湖床上的一些裂缝深度超过了一米,这些干涸的湖床上依旧保留着湿润时水鸟留下的脚印,还有死去的贝、螺类,这些贝、螺都是部分候鸟的食物。
干涸的湖床上死去的贝类
干涸死去的螺与贝
往年湖底茂密的草滩,如今是这样的干裂,这些长势过高的苔草一些已经干枯发黄,没办法成为十月份候鸟大军的食物。
我们在调研过程中看到早干涸的湖床上大量的贝类螺类死亡,这些都是大部分候鸟的食物,目前鄱阳湖可以供候鸟栖息的浅滩越来越少,苔草的生长也相对往年,面积小了很多,而且长地比较老硬。这些苔草对以植为食性的鹤类、雁鸭类是很难采食的,这可能会到这些候鸟找不到食物,去周边稻田等觅食,可能会受到鸟网捕、猎夹、毒药等的伤害。
工业用水和上游建坝蓄水问题
鄱阳湖干涸的湖床、游客、不远处的工业园区
因为时间原因,本次调研没有对鄱阳湖周边的工业园区及上游的水坝问题进行系统性的调研,但这两个问题也不能被忽视,需要有关部门更合理科学的规划和监督。
建议
在鄱阳湖边上长大的徐晓英老师讲,以前的鄱阳湖是鱼米泽国,水好鱼肥,丰水期可以围堰养鱼,到了枯水期一些地方还能种一季水稻,在雨季到来前收割,丰水期很多稻田会被淹掉,土地因此也更加肥沃了,周而复始。千百年来周边的老百姓都是根据自然规律生息繁衍。但近十多年鄱阳湖区域的极端气候出现的频率越来越多了,灾害也越来越多,这次的鄱阳湖干旱问题需要更多人的关注,也需要更多人行动起来,因为生态环境问题关乎你我。
在干旱鄱阳湖游玩的年轻游客,他们也是我们未来的希望
在此我们建议:
建议游客和钓鱼人在鄱阳湖钓鱼游玩时不要乱扔垃圾,并将活动中产生的各种垃圾带走,力所能及的话可以带一部分其他人产生的垃圾,这样的话鄱阳湖的垃圾会越来越少。
建议有关部门同九江 区一样,根据长江大保护理念,乘着鄱阳湖干旱的时机,对湖底的不可降解、存在化学污染、存在安全隐患的等废弃物等进行集中处理,如废弃的渔网、电池、轮胎、塑料瓶等。
建议有关部门对长江江豚、迁徙而来的候鸟等相对濒危的物种的栖息情况进行科学监测,必要时进行给予必要的干预和帮助,让江豚等物种度过干旱期。
建议有关部门和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社会组织等对长江水系的如福寿螺等外来入入侵物种进行研究和干预。
建议每一个人能够从自我做起,节约水电等资源,拒绝浪费和过度消耗资源,这也是对生态环境和人类未来的一份关心和努力。
注:本文图片均为实地拍摄
特别感谢鄱阳湖江豚守护者王队长、桑老师等在地伙伴对我们环境公益调查行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