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师傅14亩中药材地里,成片的贝母花开正盛,很是壮观。然而,部分贝母却出现了叶面发黄,根部腐烂的现象,把王师傅这个种植新手给难住了。
村民王文兵说:“这个我们还不是很清楚,去年我们种过一年,但是没有出现叶面发黄现象。”
为查明病因对症下药,小编请来了红安县高桥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陈红斌,经过一番仔细实地查看,终于找到了病根。
陈红斌说:“这叶子发黄,但你看这根部全部黑了,变腐烂了,那么这个病要着重从根腐病角度来考虑。”
贝母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名贵药材,有止咳化痰清热散结的功效,特别是以川贝、浙贝和土贝母为最佳,湖北种植广泛,喜阴耐寒,但它怕高温怕涝,近期降水偏多,湿度较大,根腐病容易在低洼水湿的地块发生,所以,在花期应提前预防。
陈红斌说:“用40%的菌可灵或者50%的多菌灵,500倍进行稀释,喷在茎秆中下部。第一次喷药后,每隔一周再喷一次,连续预防三次就可以。处于花期中的贝母还要堤防菌核病。”
预防菌核病和根腐病可以同步进行,药剂和防治方法一样。另外,花期中的贝母需消耗大量营养,此时要多追氮肥,便于促进叶面的光合作用和土层中的果实膨大。
陈红斌说:“第一次每亩施5斤,第二次又施5斤,第三次施10斤,间隔一般在7到10天。”
陈红斌说:“横沟的缺口要打开,水往外排,不能出现这种积水的现象,水位一高,容易烂根。”
小知识:贝母的功效与作用及种植方法
贝母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其鳞茎供药用。因其形状得名,《本草经集注》说:“形似聚贝子”,故名贝母,能止咳化痰、清热散结之功。别名:勤母、苦菜、苦花、空草,药实。贝母产于青海、四川、云南、陕西秦巴山区、甘肃等地。
贝母繁殖方法:
选地种植
种植伊贝母以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疏松、富含腐殖质的沙壤土最好。用种子繁殖时,种子需拌湿沙层积处理并用新高脂膜拌种(可与种衣剂混用),驱避地下病虫,隔离病毒感染,加强呼吸强度,提高种子发芽率。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盖薄层细土,稍压,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田间管理
出苗后及时松土除草,并结合追肥,并喷施药材根大灵,使叶面光合作用产物(营养)向根系输送,提高营养转换率和松土能力,使根茎快速膨大,药用含量大大提高。同时要加强对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并喷施新高脂膜增强防治效果。越冬前,在畦面上铺越冬肥,确保安全越冬,以保证来年的丰产丰收。
贝母的选种要点:
栽培鳞茎在6月上旬至中旬进行,先将鳞茎大、中、小分选,直径大于0.8厘米的为大鳞茎,0.4-0.8厘米为中鳞茎,小于0.4厘米的为小鳞茎。选好后按大、中、小分别栽种,栽种方法均匀撒播,株距2-3厘米,每667平方米要大鳞茎300公斤,中鳞茎200公斤,小鳞茎100公斤。播后覆土3厘米,搂平床面,中部略高,以防积水,实际生产中基本上都栽种鳞茎,很少有播种种子的。
种植遮阴作物
平贝母喜冷凉湿润的环境条件,6月上旬贝母成熟后,天气进入高温期,为防止入夏阳光直射地面,地温增高,在新芽分化生长创造有利条件,在播种后或老贝母成熟后及时种植遮阴作物。选择遮阴作物的原则是,遮阴作用强,根系少,对贝母生长发育影响小,不是贝母病害的寄生,又能增强土壤肥力。产区选择大豆和苏子作物为遮阴作物。
除草
地温2-4℃平贝母就能出苗,喷施新高脂膜,能防止病菌侵染,提高抗自然灾害能力,提高光合作用强度,保护禾苗茁壮成长。出苗比杂草早,杂草后期生长快,避免拔大草伤贝母影响贝母生长,植株成熟死亡后,可浅铲1次,以不伤鳞茎为准,一般贝母生长期间拔2次草即可。
为了保证养分能满足根部发育的生理需要,可以按每100公斤液体中加入药材根大灵胶囊1粒,搅拌溶解后叶面喷施,使地下营养运输导管变粗,加大养分输送量,提高营养转换率和松土能力,使根茎快速膨大,有效物质含量大大提高,达到增产丰收的愿望。
贝母种植栽培技术:
病虫防治
锈病,叶背、叶柄、茎基部出现许多褐色孢子群,病重锈病时贝母早期枯死。防治方法是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地上残株,发病前喷1000倍液甲基托布津+新高脂膜防治。灰霉病,叶绿叶尖出现水浸状病斑,后期枯萎死亡,防治喷500倍液的代森铵+新高脂膜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