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农科院建院周年中药材扶贫强省在路上

省农科院建院85周年,中药材扶贫强省在路上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始建于1938年,坐落于成都市锦江区,设有14个研究所、1个服务机构、1个分院,并与地 方政府联合共建分院10个。面向现代农业建设主战场,突破关键技术,实现大面积增 产增收增效。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大力培育特色产业,有力支撑“川字号”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坚持“创新转化一条线,专家农民面对面”的理念,一手抓科技创新,一手抓成果转化, 成效显著。“十二五”以来,研发省部级主推技术55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85%以上,成果累计推广面积5.8亿 亩,新增社会经济效益上千亿元,为四川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做出了积极贡献。

2023年,迎接建院85周年,省农科院中药材扶贫强省在路上!

1.参加“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实施推进会

3月10日下午,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组织召开“十四五”重点专项组织实施推进会,会议采用线下+线上方式召开。院经作所作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川西高原优势特色种植技术集成与示范”部省联动项目的牵头单位,组织项目团队的10个课题负责人和课题承担单位负责人共计30余人线上参加会议。院经作所党委书记张小军研究员,副所长、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成都试验站站长、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川西高原优势特色种植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负责人张超研究员,科管办主任张小红,条财办主任曾静及经作所中药材团队成员在经作所分会场集体线上参加会议。

2.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更名揭牌

为支撑全省经济作物高质量发展,有效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提升“川字号”特色农产品高附加值,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公益服务,助力乡村振兴,经反复对接、仔细斟酌、慎重研究,省委编办同意,将“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更名为“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最美人间五月天,不负韶华与时行!5月16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以下简称“院经作所”)举行更名揭牌仪式。

院党委书记、院长牟锦毅,院党委副书记钟毅,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潘海平出席仪式。牟锦毅强调,要加强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成都试验站、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创新团队豆类杂粮首席单位、中药材植保岗位、蓝莓岗位和绿豆岗位,国家种质资源成都市青白江观测试验点、四川省中药材种植研究中心、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现代烟草研究中心、经济作物品质检测中心等科技平台建设,聚焦特色经作增产增效,以科技创新提升产量品质为重要抓手,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化、品牌化、多元化发展,为“三农”发展献策献力。

3.川芎和白芍育种攻关

5月12日,中药材育种攻关项目首席专家、中科院生物所淳泽研究员带领项目咨询专家胡尚钦研究员、张兴国教授和项目秘书郑世刚博士考察院经作所承担的川芎和白芍育种攻关研究进展,省攻关办何希德研究员陪同考察。

在院经作所张超副所长陪同下,淳泽一行先后在青白江区姚渡镇坪家村和光明村实地查看了白芍、川芎、红花、丹参等中药材资源和品系比较田间试验,详细了解川芎、白芍的育种攻关的科研进展和选育的苗头品系的田间表现。杨晓研究员和彭芳副研究员分别就白芍、川芎的资源收集保存和评价、新品种选育、栽培技术(模式)等研究的田间试验情况和课题研究取得的进展向专家们进行了详细汇报。专家团队对我所承担的白芍、川芎两个课题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给予指导。

4.甘洛县中药材种苗繁苗基地

8月1-2日,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甘洛科技特派团中药材产业组,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成都试验站团队成员,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廖海浪博士、陈思汛等一行3人前往甘洛县开展中药材相关试验示范调查和产业科技帮扶工作。

在凉山州百草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牟永见和基地负责人卢孝章的陪同下,在甘洛县海棠镇坪坝村,团队成员先后调查了东当归规范化核心示范基地东当归生长情况,中药材种苗繁育基地东当归、牛膝、南苍术、大黄、金荞麦、蕨麻等中药材种苗生长情况,东当归生物降解膜覆膜栽培技术示范、东当归蛴螬虫害生物防治示范、东当归与大豆套作种植示范实验东当归的生长情况。

5.合江县调研佛手、金钗石斛

10月16日-17日,四川省农科院经作所中药材专家、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成都试验站成员童文、许文志、孙佩、黄雯、龙燕梅等到泸州市合江县,在县科技局谢灵运局长、袁强主任及农业农村局曾政主任的带领下考察调研了白沙镇忠孝佛手现代农业园、凤鸣镇金钗石斛现代农业园区的生产情况及相关技术瓶颈。忠孝佛手现代农业园根据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思路,按“一园六区”布局打造游客接待中心、佛手文化园、鲜果采摘、佛缘商务接待等功能区。目前辐射区种植户农户亩产可达3000斤以上。专家团队建议调整佛手种植区用肥配比,根据市场拓宽佛手深加工产品种类,提高产业附加值。凤鸣镇金钗石斛现代产业园区是以“金钗石斛种植业、中药材深加工产业、中药材康养旅游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园区,实现“药、医、康、旅”共融发展。目前石斛种植区林下余有大量小块闲置空地,土质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建议通过套作黄精、淫羊藿、白及等喜阴性林下药材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亩产值。同时延伸金钗石斛产业链,开发优质深加工产品。

6.丹参新品种通过田间技术鉴定

11月5日,四川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同行专家,对院经作所选育的2个丹参新品种蜀丹1号(G97)、蜀丹2号(G353)进行了田间技术鉴定。

在院经作所科研基地,专家组对2个丹参新品种的田间表现进行了现场鉴定,陶珊在现场及会议室向专家组汇报了2个丹参品种的来源、特征、产量、品质及抗性表现等选育过程和试验结果。专家组通过审查相关材料和讨论质询,一致认为,经作所选育的2个丹参新品种来源清楚,遗传性状稳定,田间表现整齐一致,品质优,产量高,且各具特色,是与我省现有栽培品种有明显差异的新品种。

蜀丹1号(G97)和蜀丹2号(G353)的产量和品质均明显优于对照,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院经作所中药材团队将结合生产实际和市场需求加大对这两个品种的示范推广与转化工作,为四川省道地药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7.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甘洛县中药材种植技术集成及示范”课题

11月7日专家团队邀请国药凯丽康四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汪朝伟、副总经理助理鲁小泉等 2 人到甘洛县沙岱乡磨子沟村考察四川超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拟中药材种植基地,针对基地的土壤和气候特点,向公司提出土地整理和试种中药材品种的建议意见。

11月8日专家团队在甘洛县农业农村局张永忠的陪同下前往甘洛县海棠镇和斯觉镇查看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甘洛县中药材种植技术集成及示范”课题实施情况。专家团队向张永忠介绍了前期课题实施情况,包括品种引进筛选实验、金荞麦扦插实验、东当归覆膜栽培实验、东当归大豆间作试验。在甘洛县海棠镇调查了东当归的产量情况,并针对蛴螬为害较重的情况,讨论2024年蛴螬防治的试验方案。最后专家团队与凉山州百草农科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就“甘洛县中药材种植技术集成及示范课题”2023年的执行情况、近期的工作安排及2024年的工作方案进行讨论。

8.白玉县开展中药材技术培训

11月10日,四川省农科院经作所、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成都试验站中药材专家、科技下乡万里行中药材产业54团团长杨晓研究员一行来到甘孜州白玉县开展科技下乡万里行。10日上午在白玉县农牧局开展中药材技术培训,杨晓研究员针对白玉县生产的主要中药材进行技术培训,提出调查摸清主要野生中药材资源和主要栽培品种,培育壮大中药材种植企业以促进白玉县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的建议。

9.科技赋能川产道地中药材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研讨会暨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麦冬单品种联合攻关小组学术交流会”

11月28日-29日,由绵阳分院主办的“科技赋能川产道地中药材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研讨会暨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麦冬单品种联合攻关小组学术交流会”成功召开,会议邀请了市农业农村局、市科技局、市林业局、市中医药管理局、三台县农业农村局等行业主管部门分管负责同志,来自北京、浙江、黑龙江等地的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9个岗站专家、成都中医药大学和四川农业大学中药材研究专家,以及三台、江油、北川、平武、若尔盖等县中药材经营主体负责人等100余人参会。

学术研讨会由副院长任勇研究员主持,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李敏、四川农业大学教授陈兴福分别做了《中药材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与实践》《药用植物营养与施肥研究的认识》的学术报告。会后与会专家还兴致勃勃地参观了我院麦冬种质资源圃和高标准试验田。专家们一致建议,中药材生产应以有序、安全、有效为目标,打造道地药材品牌,积极助力乡村振兴;应继续完善中药材产业各环节标准化工作,全面提升药材质量,促进中药材优质优价;加强中药材种养殖生产全过程现代化、机械化、数字化建设;提升农业投入品尤其是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监管能力;以中药材无公害栽培措施为基础,建设生态种植生产模式;利用“互联网+”技术,完善中药全产业链溯源体系建设;建设打造高品质产地药材品牌。

会议期间,中药材所戴维副所长作为中药材体系麦冬联合攻关小组组长组织9个专家团队,从麦冬全产业链多个技术研究和示范推广方向进行了学术交流。

下一步,绵阳农科院将吸收领导和专家建议,充分发挥科研优势和桥梁纽带作用,围绕中药材产业发展,加大各方科研力量整合,发挥产学研各方优势,真正实现大联合,在突破性新品种选育、质量标志物解析、绿色轻简生产技术研发、新产品开发等方面持续推进,助力绵阳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THE END
0.微专题:农作物的种植方式农作物种植方式 种植方式也叫种植方法,是在一定的种植制度下,按照一定的作物种类和配置方式进行作业的农业技术方法。种植方式根据种植制度的要求,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经济条件,正确处理地力和作物种间的关系,组成不同的作物群体,用地养地结合,达到高产稳产、全面丰收。它包括多种具体方法,如单作法、混作法、间作法、套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512:3586713689A5::6=`39<9:2>96@3ujvsm
1.增产增收减灾害30种常见作物间作套种方法实用有效快收藏!间作套种也称为立体农业,是指在同一土地上按照一定的行、株距和占地的宽窄比例种植不同种类的农作物,是充分利用种植空间和资源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 间作与套作 间作:一般把几种作物同时期播种,间作作物的共生期至少占一种作物的全生育期的一半; 套种:不同时期播种的方式叫套种,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jvzquC41yy}/eww0ep5{ih1iwteqwl142772A771v813?5:47e64<59;;6:0|mvon
2.芒种适合种植什么农作物芒种有安苗的习俗,安苗就是皖南的农事习俗活动,始于明初。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芒种种植什么农作物,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芒种种植什么农作物 第一,农民开始播种玉米了。 芒种到了,农民迎来了“三夏”大忙,但这个时候天气变化无常,就像老jvzquC41yy}/z~jzkng/exr1lkkskƒmkujo0ojsi|juoi8h3:4=94B3jvor
3.佛手瓜喜阳还是喜阴一、佛手瓜喜阳还是喜阴 佛手瓜是比较喜阳的一种农作物。佛手瓜在种植的时候多是选择用果实进行种植,而且它是一种爬藤植物,若是光照充足,其叶片以及茎枝都能够很好的发育,具体会表现在叶片翠绿茎枝结实有韧性,若是光照不够充足,那么就会表现为叶片发黄、枝条脆弱没有活力。佛手瓜耐高温,并且在高温环境下可以生长得jvzq<84yyy4sw‚niw0ipo8f132:10qyon
4.高考地理如何考察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光照和热量有什么区别?四川盆地随多雾光照少,但纬度低,热量充足,水稻种植可达一年二三熟;农作物也有喜光和喜阴的,青藏高原虽为高原气候,夏气温不高,但利用充足的光照仍可种植喜光耐温凉的作物,如青稞等作物;东北地区虽纬度高,热量少,但夏季可利用白昼较长光照条件好,种植喜光的玉米、大豆等。因而各地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地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31383;86:1;85:B8a32722;62844tj}rn
5.公园喜阴水生植物花叶芦竹袋苗产地价格厂家(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许可项目:林木种子生产经营;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农作物种子经营;草种生产经营;施工专业作业;建设工程施工。(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jvzquC41yy}/eqnpc0io1|mwkunfppjky{06=9536622;3jvor
6.湖南农光互补实践:绿色农业与耕地恢复的创新探索二是促进耕地生态修复。光伏板在一定程度上阻隔了紫外线,减少了直射阳光对土壤的侵蚀,有助于保持土壤湿度和肥力。同时,光伏板下的遮阴环境为喜阴农作物提供了适宜的生长条件,减少了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降低了农业面源污染,促进了耕地生态修复。 三是推动绿色农业发展。农光互补模式利用太阳能这一清洁能源进行发电,减少了化石能源的使用,降低 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dl8724631;6581fud/rsephzvj=:58::30|mvon
7.看作风丨延安:助推新能源项目建设提速在运营期,项目通过与村集体或农业企业合作,利用光伏板下土地资源,种植黄芩、党参等中药材和喜阴农作物,做到光伏发电和农业种植两不误。 “‘农光互补’既实现了空间综合利用,又输出了清洁能源。除了土地租金外,项目运营期年用工人数约3000人次,在助力绿色低碳发展的同时,带动村民持续稳定增收。”张译说。jvzq<84pgyy/ew|guv4dqv4uzz}0c872465138831483;>7560nuou
8.滨海将崛起150兆瓦光伏电站浙江新闻据悉,光伏农业是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无污染零排放的特点,与农业种植有机结合,在农用地上方架设光伏太阳能发电装置(光伏板),它既具有发电能力,又能为喜阴农作物、中药材及畜牧养殖等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以此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瓯飞集团是我市一家国有公司,主要从事滨海围垦业务。正泰新能源是正泰集团旗下jvzquC41|ltfy|3|lqr/exr0ep5{lwjyu1}{pn|u1462;9:1v462;9:42a713>=2:34tj}rn
9.竹溪县兵营镇:深耕“林”下方寸土特色种养点“绿”成金魔芋,喜阴湿环境,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农作物,富含膳食纤维和多种微量元素,市场前景广阔,兵营镇巧妙利用林下散射光环境和肥沃土壤这一优势,引进优质魔芋品种,大力发展林下魔芋种植,在顺风雨村、登高村、小泉河村发展林下种植魔芋250亩,高大的林木为魔芋撑起了天然“遮阳伞”,有效防止了烈日灼伤,同时保持了土壤jvzquC41pg}t0qzdgkjbku~0pgz0rl4ea681;9860jznn
10.什么是聚谷氨酸?聚谷氨酸在农业上有哪些应用?5.营养功能。聚谷氨酸分解成谷氨酸后,被作物吸收利用,没有残留,成为农作物体内的氨基酸,主要作用与细胞膜上,通过与蛋白结合产生信号的作用,如过氧化氢信号,钙信号等等。 6.提高作物的抗逆能力。能提高作物的抗冻性,特别是作物的倒春寒,作物会产生一些,聚谷氨酸会通过影响钙的信号,来提高植物体内的脯氨酸,或者抗氧化jvzq<84ecukuguq03;>90}{1eqsog€x1758347mvon
11.今日芒种丨食宜补清,苦夏不苦芒种时节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适宜晚稻等谷类作物耕种。芒种节气是种植农作物时机的分界点,由于天气炎热,已经进入典型的夏季,农事播种以这一时节为界,过了这一节气,农作物的成活率就越来越低了。芒种是谷类作物耕种的节令,晚稻在这个时节该种了。在稻作地区的南方,“芒种”是插秧的忙碌时节。北方地区jvzquC41yy}/ujsskp4dqv44248.2?4281ipp}jpva?7697930nu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