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整理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总结泥石流地质灾害地震洪涝

分布地区:干旱区和半干旱区、季风气候区。

产生原因: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而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

危害:①农作物、林木干枯死亡;②河塘、湖泊干涸;③人畜用水、工农业生产用水困难,粮食减产;④局部地区社会动荡。(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治理措施:①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干旱区的农业生态环境,有利于减轻或避免干旱的威胁;②在干旱多发地区,选择耐旱的作物(或改良作物品种);③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④营造防护林;⑤改进耕作制度;⑥跨流域调水。

春旱主要发生华北地区。伏旱(夏旱),以长江中下游多见。

(二)洪涝灾害

我国典型地区: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

世界主要发生地区:亚洲、欧洲、北美洲的沿海、沿河、沿湖地区。

自然原因:(气候)①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②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③台风的影响;④厄尔尼若现象(水文水系);(水系)⑤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⑥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汇水集中;⑦河道弯曲(荆江河段);(地形)⑧地势低洼(海河、珠江);

人为原因:①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②围湖造田;③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如渭河流域)

危害:①淹没工厂和农田,造成作物减产;②破坏房屋、建筑、水利工程设施、交通设施、电力设施等;③有的会危及人民的生命。

治理措施:①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②退耕还湖;③修建水利工程;④修建分洪区;⑤裁弯取直,加固大堤;⑥开挖入海河道(淮河);⑦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等

(三)台风——热带气旋

世界上热带气旋威胁最为严重的地区有三个: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我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地区和美国东部海岸。

危害:台风灾害由狂风、巨浪、暴雨、风暴潮造成。引发洪涝,冲毁农田和房屋建筑,中断交通、通信和输电线路。引起海难事故和人员伤亡。

影响:利:①带来丰沛降水,缓解长江中下游的伏旱,②缓解高温酷暑天气。减小损失措施: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气象卫星跟踪、沿海雷达监测)

(四)沙尘暴现象

我国典型地区:西北;华北地区(世界分布:中亚、美国、北非)

自然原因:①气候干旱,降水少;②快行冷锋天气影响,春季大风日数多;③地表植被稀少

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距沙源地近

人为原因: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破坏植被;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③开矿。

治理措施:①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②控制载畜量;③营造“三北防护林;④退耕还林、还牧;⑤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⑥禁止采挖发菜等。

(五)寒潮

成因: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

季节:主要发生在冬半年。

危害:强烈的大风降温天气使农作物和牲畜受到冻害,交通、通讯中断,严重的大雪冻雨压断电线、折断电线杆。大风吹翻船只,摧毁建筑物,破坏牧场。建筑物受到很大影响。

(六)暴雪

危害:交通受阻、房屋倒塌、牲畜冻死饿死、野生动植物死亡。

暴雪后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洪灾、滑坡、泥石流。

雪灾后洪灾的原因:冬季积雪多;春季气温回升快;融雪量大;地形坡度大,山地河流水流急。

二、地质灾害

(一)主要地质灾害——地震

我国典型地区:东部沿海;西南、西北地区

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我国地震多发的原因: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减轻灾害的措施:①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②建立灾害监测预报体系;③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④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⑤植树造林,建立防护林体系;⑥加强国际合作等。

危害:①房屋倒塌,人畜伤亡,地面裂缝,喷沙冒水,山石滚落崩塌;②诱发其他灾害,如水灾、火灾;毒害气体排放以及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③引发瘟疫。

(二)滑坡、泥石流

滑坡: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现象。破坏或掩埋坡上坡下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

泥石流:山区爆发的特殊洪流,饱含泥砂,石块以至巨大砾石,破坏力极强。泥浆石块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危害生命财产、生产活动及环境。

我国多发地区:云南四川两省西部(即青藏高原边缘山区),东部低山丘陵与平原交替处也会出现。

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分析:

自然原因:①地壳运动强烈、山体中断层发育,岩石破碎;②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起伏大;③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人为原因:植被破坏严重,开挖山体,工程建设。

地质灾害的防御:①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②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③实施一些预防措施;④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

三、海洋灾害

(一)风暴潮

成因:是由热带气旋或温带气旋等大气运动所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现象。

危害:倾覆海上船只,破坏海上设施,严重侵袭沿岸地区,淹没城镇、村庄、耕地,破坏房屋与工程设施,甚至造成人员伤亡。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多发地区:孟加拉国、日本、美国、荷兰等国家。

(二)海啸

成因:是指海底突然变动引起海水的大幅度升降而形成的巨大波浪。引起海啸的海底变动常与海底地震和海底火山爆发有关。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危害:颠覆船只,摧毁港口设施,给沿海地带造成严重破坏。

(三)赤潮

我国典型地区:珠江口、杭州湾、渤海等

自然原因:①温度高;②海域封闭;③静风、静水的环境。

人为原因: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排入海洋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多;②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③海洋开发程度高、养殖规模扩大,饵料+养殖对象排泄物严重污染了水域;④国际交流促成赤潮传播:赤潮生物运输者。

(四)水体富营养化

危害:①海水发粘,堵塞鱼、虾、贝、蟹的呼吸器官,使其死亡;②赤潮生物死亡分解,消耗溶解氧,鱼、虾、贝、蟹等缺氧窒息死亡。③赤潮生物分泌毒素,鱼虾等中毒死亡。

四、生物灾害

(一)农林牧生物灾害

表现:病害、虫害、草害、鼠害等

危害:给农业、林业、畜牧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害

(二)森林、草原火灾

原因:人们生活用火、生产用火或雷电、煤自燃所引起的森林林木或草原牧草失去控制的大范围燃烧现象。

危害:烧毁大量林木、牧草;造成不同程度的人畜伤亡;对特定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正确应灾方法

1.应对洪水灾害的正确方法 :

防洪准备:①听汛期天气预报;②准备救生包(药品、食品等)、预备木制家具;③训练爬高能力、快跑能力;④暴雨季节不去山区郊游或探险;⑤学习救生演习的知识;⑥学会游泳、划船。

洪水应急:①尽量逃向高处,登上坚固建筑的屋顶、大树、山丘和高坡等。②借助木制家具或尽可能抓住木板、树干等漂浮物尽量不让身体下沉,等待救援。③警惕和防止被毒蛇、毒虫咬伤以及倒塌电杆上电线的电击。

洪水中的救助方法:抛救生圈、救生衣等,或划船、游泳去救人。

抢救溺水人员最主要的方法:科学地控水和进行人工呼吸。

2.应对地震灾害:

震后互救应遵循的原则 :①先救近,后救远;②先易后难,先救轻伤员和青壮年、医务人员,以增加帮手壮大救助队伍;③先救“生”,后救“人”;④ 听仔细(注意倾听被困人员的呼喊、呻吟、敲击声);⑤要仔细确定被困人的位置,不要盲目乱挖、乱刨,以防止意外伤亡。

3.其他自然灾害的自救和预防:

风灾:不要外出,尽快回家,隐蔽在室内或地下,或野外的低洼处。

大雾:大雾天气,尽可能减少驾车出行或减速慢行。

沙尘暴:遇到沙暴天气,出行时准备好防风用品,如风镜、口罩等,用以保护眼睛和口鼻。

4.注意:

山区、半山区暴雨过后应格外警惕滑坡现象的发生。

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跑,切忌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要特别注意保护好头部。泥石流的面积一般不会很宽,根据现场地形,向未发生泥石流的高处逃避。

在山区扎营,不要选在谷底排洪的通道,以及河道弯曲、汇合处。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塔里木河——中国最长内陆河,到底有多重要?片片绿洲分布于盆地边缘和干旱河谷平原区,现有绿洲面积14.3万平方公里,占新疆国土总面积的8.7%,其中天然绿洲面积8.1万平方公里,占绿洲总面积的56.6%。湿地总面积394.82万公顷,位居全国第五位,占新疆国土面积的2.4%。全区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5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14个,保护区总面积约为1968万公顷,占全区面积的jvzquC41yy}/onnrkct/ew4652m:hqs
1.内蒙古八成以上干旱面积分布在中西部当前西部旱情较重,以特旱为主,截至6月14日,全区干旱面积53.09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6.2%,中西部干旱面积占全区干旱总面积的比例超八成;牧区超六成,以特旱为主;农区近四成,以重旱为主;林区不足二成,以轻旱为主;未来一周中西部无有效降雨。15至19日,内蒙古中部偏西及以西地区将有35℃及以上的高温天气jvzq<84po0vfqyqg0eun0ls1p4532;7128771l6;88<8/<:5396897mvon
2.1月即将快进到春天?春节假期,四川可能在降温中度过四川省2022年12月平均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分布 持续少雨,冬干明显。截至12月底,全省有88县站冬干持续,其中,金堂、峨眉山市、雷波、金阳4站达到特旱。 四川省2022年12月31日气象干旱分布图 和雨水一起“摸鱼”的,还有大雾。12月全省平均雾日数2.4天,较常年同期显著偏少3.5天。 jvzquC41ukiiwjs0ueum0lto0et0ip}y146359617:=:3A930jznn
3.安徽中度干旱面积2.5万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南地区目前安徽省淮河以北部分地区、淮河以南大部地区土壤墒情偏差。安徽全省轻度干旱面积5.22万平方公里(含大型灌区面积1.29万平方公里),其中淮河以北轻度干旱面积0.77万平方公里(含大型灌区面积0.19万平方公里),淮河以南轻度干旱面积4.45万平方公里(含大型灌区面积1.1万平方公里)。安徽全省中度干旱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南部分地区,jvzquC41yy}/eww0ep5bj8~imz532;72:3<0v;5442>28h:47;<97<90ujznn
4.2021年公基事业单位备考资料:气候分布国家公务员考试网分布在35°~50°N的亚洲和北美洲大陆中心部分。由于距离海洋较远或受山地屏障,受不到海洋气团的影响,终年都在大陆气团的控制下,因此气候干燥,夏热冬寒,气温年较差很大。因干旱程度不同可分为温带干旱气候(13a)和温带半干旱气候(13b)两个亚型。 高地气候 在高地地带随着高度的增加,气候诸要素也随着发生变化,导致高山气候具有明显的垂直jvzquC41zkt{jxz0jwguw7hqo1yzf€4dm1814:42;3;039;883:/j}rn
5.基于SPEI的近55年我国西南地区干旱特征分析摘要: 根据西南地区132个气象观测站1961~2015年的气温、降水量等观测数据,通过标准化蒸散指数(SPEI)和Mann-Kendall趋势检验方法将西南地区进行干旱等级和区域划分,分析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横断山地和四川盆地干旱最为严重,云贵高原和广西丘陵边区域次之。横断山地干旱发展趋势较为缓慢,云贵高原干旱发展最为迅速jvzquC41yy}/jjsurwh/q{l1lq{spjq1RcvftRshqtsbvrtp0cyqzHucrgxJFF7:66:
6.基于SPEI指数的近53年河南省干旱时空变化特征干旱在中国发生较为频繁,对农作物的影响较大。基于1961-2013年实测气象资料,利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定量分析了河南省不同时间尺度干旱发生频率和发生强度,揭示了该地区干旱发生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干旱发生的原因。结果表明:SPEI值能较好地反映河南省干旱的变化特征;jvzquC41yy}/fu~l0ci/ew4EP1710:6:435en‚o423;1:964
7.2022年6图1 中国气象局的2022年6月25日干旱分布图(资料来源:中国气象局) 图2 持续干旱造成的河道水位下降和干枯(资料来源:央视网) 基于干旱监测产品的事件分析: 慧天卓特团队研发的基于中国风云卫星的遥感监测产品,可以实现针对大区域干旱情况的逐日监测、定量分析和未来1个月的预测。本案例是针对2022年夏季淮河流域的旱情监jvzquC41yy}/j}itqwmiv7hqo1oohx48
8.地理高中必修一知识点6.太阳高度的分布:昼半球上>0°,夜半球上<0°,晨昏线上=0°。 7.昼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 =24小时 ★㈡地方时的计算 1.地方时计算原理: ①地方时东早西晚(同为东经,经度越大越偏东;同为西经,经度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经偏东时间早) jvzquC41yy}/z~jzkng/exr1zwkykok1fkrj1l8386
9.干旱强度及发生时间对华北平原五省冬小麦产量影响本文利用2001-2016年时间分辨率为8 d的MOD09A1和MOD16A2的数据集,构建了基于NDVI和ET/PET的干旱指数(DSI),分析华北平原五省不同程度的干旱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情况,探究不同程度的干旱作用于冬小麦不同生长阶段对农作物产量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① 年际分布上,2001-2002年干旱最为严重,其余年份干旱显著减缓,年jvzquC41yy}/inti0eun0ls1EP522763:470fu}d427:2:529
10.面向干旱灾害监测和评估的参数化多变量干旱指数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数据的分布在逐渐发生变化,参数化建模通过拟合合适的分布函数来计算干旱指数,这种情况下较为适合干旱指数的计算。本文通过参数化建模的方法,将降雨、土壤湿度和蒸散发三个变量进行结合,基于copula函数,通过K-S检验选择合适的单变量和多变量联合分布函数,计算得到一种参数化的多变量干旱指数SPESMI,jvzquC41iky/e~l0gf{/ew4kphu039851385;7mvo
11.3.2游程理论肖名忠(2012){干旱烈度和干旱强度计算方法}本文探讨了干旱的三个关键指标——干旱历时、干旱严重程度和干旱强度,并利用游程理论量化这些特征。通过指数分布和多种概率分布拟合干旱历时,以及伽马分布和其他广泛应用于水文领域的分布拟合干旱严重程度,以确定最适宜的统计模型。 干旱一般可以用干旱历时(drought duration)、干旱严重程度(drought severity)和干旱强度(droujvzquC41dnuh0lxfp0tfv8|gkzooa=947;;348ftvkimg8igvcomu865:686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