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已形成“上线”和“下线”两条线路设想——专访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青海大学校长王光谦

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青海大学校长王光谦

跨流域调水工程是优化水资源配置、解决缺水问题的最后手段,是实现“空间均衡”的根本措施。外流域调水,是解决黄河流域缺水问题的根本之策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每年可为黄河流域增加近400亿立方米水,用于黄河中上游周边大片沙化旱化土地的改造和生态改善;解山西、北京、河北、天津、山东、河南长远发展中的水资源不足之困;满足西北(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城市人口所需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

文 | 许安强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李亚飞

南水北调是国之大事,是世纪工程、民心工程。我国水资源分布北缺南丰,南水北调工程对促进南北方地区均衡、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作用。

自1952年毛泽东主席提出南水北调宏伟构想以来,经过几代人的接续奋斗,“四横三纵”国家骨干水网格局初具规模。规划中的南水北调东中西三线已完成两线两期,备受关注的西线工程目前进展如何?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了解到,2020年末,西线工程规划方案比选论证报告已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

近日,作为规划调研参与者,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光谦向记者介绍了西线工程规划相关情况,“西线工程规划从长江上游调集约240亿立方米水到黄河上游。水利部门通过长期研究和勘察,已形成‘上线’和‘下线’两条线路设想。‘下线’从金沙江叶巴滩水电站、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大渡河双江口水电站调水入黄河支流洮河,调水约160亿立方米;‘上线’从雅砻江、大渡河干支流调水至贾曲河口入黄,调水约80亿立方米。两条线路以引水洞涵为主,均可形成自流到黄河上游。”

近年来,民盟中央把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为重大调研题目,并形成了相关调研报告。作为调研组主要成员之一,王光谦介绍,西线工程主体部分需要1.1万亿元左右(以15年计),这是启动西线工程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可通过跨省市农田占补平衡交易来解决。

民盟中央建议:“当前可成立由管理专家和领域专家组成的综合论证组和专项论证组,就如何更好地实施西线工程展开论证,并对论证成熟的领域做出相应规划。力争‘十四五’前期可论证,中后期立项,末期开工,15年内完成,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根治黄河水资源短缺

《瞭望》:西线工程耗资巨大,对工程的可行性目前仍有争论,如何看待西线工程的必要性?

王光谦:西线工程从长江上游调水到黄河上游,是真正解决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的生命工程。

黄河以占全国2%的年径流量,承担着全国15%的耕地和12%人口的供水任务,同时还承担着向流域外调水,以及一般河流所没有的携带大量泥沙入海的任务。黄河流域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7%。

受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强度双重影响,黄河流域水文泥沙情势变化巨大,水沙矛盾严峻。以潼关站为例,水利部数据显示,目前该站与1960年相比,径流量减少了44%,输沙量减少了85%。据黄委会估计,2050年黄河流域在节水充分挖潜的情况下,在正常年景,水资源缺口仍将在130亿立方米左右。

在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水文情势变化、未来仍有极大不确定性背景下,实现黄河从一般意义上的不断流,向功能性不断流转变,形势依然严峻。

长远看,黄河流域只能通过开源,跨区域人工调水,才能解决连续干旱年份的缺水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黄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首先,虽然正常年份,黄河能够养育黄河儿女,但一旦遭遇干旱年份,河道断流,沿黄人民将无水可用。历史上,黄河百年尺度一般遭遇两个以上的连续干旱时段。1972年到2000年间,黄河四年三断流。特别是1997年,黄河226天无流入海。两院院士张光斗先生带领163位院士向中央上书,呼吁拯救黄河。

其次,从“悬河”治理考虑,需要外调水。未来通过增加黄河水量,采用疏浚方式,人工干预,使“悬河”不再抬升,变成相对“地下河”,确保黄河安澜。

再者,调水是能源基地发展的需要。西部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山西被确定为全国首个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青海省获批创建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通过调水发电,不但可以实现与风电、太阳能之间的储存和转换,错峰调剂,互为补充,还可以把煤炭开采减下来,实现碳中和,这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四大焦点问题引发争论

《瞭望》:西线工程当前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王光谦: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十分必要的,当前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四大问题。

一是工程难度大,技术上是否可行?尤其西线工程90%以上为引水洞涵。

目前来看,从技术难度上可以类比世纪性战略工程川藏铁路。两者都途经青藏高原的崇山峻岭,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川藏铁路90%以上线路是隧洞桥梁。川藏铁路已于去年11月开工建设,先期开工的是“两隧一桥”,即色季拉山隧道、康定2号隧道、大渡河桥,隧道工程已全部转入洞内施工。由此来看,同等难度的西线调水工程技术上也应可行。

二是工程是否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西线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但并未达到构成破坏的程度。

分区域来看,在调水区,西线工程调水规模占调出区年径流量的40%,但是调水后流量仍高于长江河道生态警戒水量,在国际公认生态警戒线内;同时,调水区多为山区,植被主要由天然降水维护,同已经形成径流的水体关系甚微。

水源地水库蓄水会带来一定的淹没问题,工程沿线均为地下管道,影响有限;受水区一般为生态正效应。

三是工程是否存在耗资巨大而效益不高问题?

据相关部门预估,西线工程主体部分估计需要1.1万亿元(以15年计)。配套工程方面,黑山峡、碛口、古贤三个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在2000亿元左右(包括移民);灌溉渠网建设估计在7000亿元左右;黄土高原的水保工程如要做到位,约需要投入1000亿元。沙化地改造成设施农田,根据亿利集团在库布其沙漠等地的经验,每亩资金不到一万元,如建成一亿亩农田,需投入一万亿元资金;这部分投入可以通过市场机制完成,政府从鼓励社会资本投入的角度,可安排1000亿元作为贷款补贴。

上述投资可通过土地占补平衡来解决。黄河中上游周边有大片沙漠和沙地,仅毛乌素沙地就占地6000万亩左右,有水就容易改造成为农田。新造农田一亿亩,拿出1000万亩左右进行跨省市农田占补平衡交易,成立“西部发展基金”,每年交易70万亩用地指标(以15年计)。以当前市价计,可筹集资金2.5万亿~3万亿元,完全可覆盖工程所需资金。

有人质疑改造沙地旱地是否有必要。在唐代之前,毛乌素沙地等地还是水草丰美的草原。调水将带来黄河流域及其周边生态环境的改善,惠及子孙后代。

四是如何保障好移民的权益?

库区移民主要在黑山峡水库淹没区,甘肃约有十万人口需要迁移,数十万亩农田被淹没。但黑山峡水库建设对腾格里沙漠南部、毛乌素沙地引水,对宁夏灌区改提灌为自流均意义重大。

建议国家对兰州城市发展作出更高定位,并通过西线工程首先满足兰州新区建设和发展用水需求,把淹没区人口就近转移到兰州新区,为他们创造更好的生产生活条件,使人口迁移具有吸引力。另外,调水区新建水库,约有两万农牧民需要安置,要保障好这部分移民的利益。

400亿立方米水带来大变局

《瞭望》:西线工程能为黄河流域带来多少水资源?

一是西线调水约240亿立方米。据相关部门数据,大渡河双江口水电站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58亿立方米,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为218亿立方米,金沙江叶巴滩水电站为260亿立方米,总计636亿立方米。以不超过国际公认的40%“安全线”取水,可形成约240亿立方米的调水量。

其中,“上线”已论证70多年,工程方案较成熟,具备开工建设基础。“下线”调水坝址控制流域面积大、水量充沛、可调水量大、全程自流;水源地水库利用在建大型水电站,淹没区移民和宗教设施处理等难题已基本解决,调水对生态影响较小;取水水库大渡河双江口水电站和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已在建设中。

二是黄河中上游建水库“蓄水”80亿立方米左右。黑山峡、碛口、古贤等三个水利枢纽工程已规划多年,如西线工程完成,可对流域水资源利用做出重大调节。据相关部门资料,近年来黄河入海水量在300亿立方米左右,远大于100亿立方米的“生态安全流量”,殊为可惜。虽然黄河流域降水年际变率大,但通过水库调节,每年“工程性”增加80亿立方米左右的水资源应该可以实现。

三是通过约240亿立方米“增量水”,黄河本身的“内循环”保守估计可以增加约80亿立方米水。

《瞭望》:西线工程实现调水后,将带来黄河流域及其周边区域哪些变化?

王光谦:近400亿立方米水中,约100亿立方米用于解山西、北京、河北、天津、山东、河南长远发展的水资源不足之困;约100亿立方米用于西北(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城市人口的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更值得期待的是,可以将约200亿立方米水用于黄河中上游周边大片沙化旱化土地的改造和生态改善。

黄河中上游周边的大片沙漠和沙地以固定半固定为主,地势平坦,还有大量干旱荒地。其中,毛乌素沙地占地6000万亩左右;库布其沙漠占地2000万亩左右;乌兰布和沙漠占地1500万亩左右;腾格里沙漠南部以半固定沙丘为主的沙地有3000万亩左右;甘肃兰州、白银地区和宁夏中卫、中宁等地区有未利用干旱荒地1500万亩左右;甘肃河西地区如通过1400m高程自流引水,有约1.4亿亩土地可以改造;晋西北有约2000万亩低水平利用旱地,也可改造。

据亿利集团治理库布齐沙漠等地经验,如果在这些土地上建设规模化设施农业,按每亩年需水100~200立方米计算,200亿立方米水足以将一亿亩沙地旱地改造为优质农田。

上述沙地,每亩投入不到一万元,即可在平整后建立节水灌溉系统;由于沙地本身的光热条件和无污染,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均可达到上乘;通过农场化规模经营,利润是有保障的。如亿利集团在库布其沙漠种植的高质量土豆每亩产量在7000斤左右,西红柿每亩产量达15吨。

上述旱地,目前大多“靠天吃饭”,在晋西北、内蒙古、河北均有成片分布。沿桑干河河谷等路线调水,这些农田的亩产均有倍增的潜力。改造为稳产高产水浇地,技术不成问题,投资也不大。

即便以“嵌入式”方式利用这些沙地旱地(一部分改造成农地,一部分继续以自然状态存在),根据小气候改善的原理,也可在改善生态的基础上增加亿亩数量级的草地。

山西、北京、河北、天津、山东、河南等地,根据其发展规划,到2035年,各有约10亿~30亿立方米的水资源缺口,100亿立方米的增量可大致满足这些省市生产生活生态所需。

而西宁、兰州、银川、呼和浩特、包头等黄河上中游城市,均有在引入水资源后,发展成超大城市的潜力,吸引周边山区农牧民向城市及周边聚集,同时可适度发展用水需求量大的工业。

总之,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建成调水,将极大均衡我国战略发展空间。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藏水入疆:重塑西北生态与发展的世纪工程(3)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藏水入疆工程将打破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瓶颈,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可以加强东西部地区的经济联系和合作,实现共同发展;提高西北地区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 三、藏水入疆工程的可行性分析 1. 技术可行性 jvzquC41yy}/lrfpuj{/exr1r1=c8k:gg;gd6B
1.水资源的保护,为了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矛盾,遏止水环境恶化的趋势,有关部门正在加大节约和保护工作的力度。在最近召开的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上,水利部部长汪恕诚提出,要转变以往比较注重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对水资源的配置、节约、保护重视不够的局面,要把节约和保护水资源作为一项重大国策,实现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由传统水利向jvzquC41yy}/onnrkct/ew45n8xmz}x
2.“引资济涟”跨流域调水工程引关注:水利部门已提醒深入论证2019年4月,湖南省水利厅在答复“支持娄底市引资入孙济涟”时指出,优化娄底市水资源配置很有必要,引资入孙济涟项目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娄底市地处衡邵干旱走廊地区,人均水资源仅为1531立方米,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之一。长期以来,我厅高度重视娄底市水资源配置,将白马水库扩jvzquC41pg}t0|npc0ipo7hp1e532;6/263198iqe/olohom;65@7550yivvq
3.水的悲歌世界近半人口面临水资源短缺世界近半人口面临水资源短缺 人类居住的地球表面包有坚固的地壳(岩石圈),面积51100万平方公里,其中海洋(水圈)约占总表面积的71%,陆地约占29%。地球上的水资源,从广义上来说是指水圈内的水量总体,在全球约14亿Km3水资源中,海洋水储量为13.38Km3,占全球水总储量的96.54%;南极、北极和高山冰川积雪的储水量约0.jvzq<84yyy4kllpd0et04963/2;03B4eqpzfp}d52;;:97mvo
4.跟着总书记看中国|精心做好“水文章”民心工程暖民心去年8月底,国家水网骨干工程、国家150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正式进入实施阶段,标志着困扰粤西地区尤其是雷州半岛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将得到系统性解决。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建成后,将惠及云浮、阳江、茂名、湛江等粤西4市沿线约1800万人,有效提升区域供水安全保障能力。 jvzq<84vldn/exr1e1814<22:/911:7638;50|mvon
5.防汛措施通用12篇另外,我们还应该鼓励人们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节水意识,认识到我国目前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对于一些大型的企业,我们应该定期对他们进行监督和排查,一旦发现浪费水资源或者严重污染水资源的现象,必须要给予他们一定的惩罚,从而不断地强化他们的节水意识。 3 结束语jvzquC41to}y0zguj{/exr1jcuxgw4424?40qyon
6.创下多个世界之“最”的南水北调工程,中国为何能完成?12日,是我国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7周年的日子。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距离最长,受益人口最多,受益范围最广的调水工程,7年来,工程累计向北方调水494亿立方米,相当于黄河一年的水量,从根本上缓解了受水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局面。 7年来,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向北方输水,已惠及河南、河北、北京、天津、江苏jvzquC41yy}/loickn/exr1pg}t1mjvckr@kmB654662
7.西北省份多地用水总量逼近“红线”经济参考网总体来看,经过“十二五”时期水利改革发展,西部地区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有效扭转,重点区域水资源短缺局面有所缓解,主要河湖水生态恶化趋势逐步遏制。同时,“绿色发展”理念逐渐融入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各方面,贯穿于水利规划、建设、管理各环节。 水供需矛盾制约西部发展 jvzq<84yyy4kllpd0et04968/2<04;4ea3966>:6:34ivv
8.​西安:居民家庭一阶年用水量下调18立方米与会专家认为西安市水资源短缺,通过此次水价调整将增强市民节约用水的意识。同时,在终端水价构成中将居民二次供水运行费计入企业运行成本,落实了供水企业直管到户的责任,对于推进西安供水企业规范化运营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相关部门应加强后续相关配套政策的跟进落实。 jvzquC41yy}/ezhd0eun1|mcpzotjnsi14634659/4606B;4567`rl3jvor
9.环境保护调研报告范文从水资源看,我国水资源面临水体污染、水资源短缺和洪涝灾害3个严重问题。长江、黄河等主要水系均受到污染,据测算,仅川、渝、鄂两省一市每年直接排入长江的生活污水就达3 3亿吨,两岸每年新增露天垃圾约2亿吨。我国460多个城市,2/3以上缺水。黄河水流自70年代以来断流期增加,有的地方达300天之久。从大气污染状况看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86=/j}rn
10.水资源大省如何念好“节水经”?四川发布2024年节约用水工作要点“水资源短缺制约着经济社会发展,这就要求各行各业继续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省节约用水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节约用水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措施。 举措 推动农业和工业等重点领域节水 四川如何念好“节水经”? 早在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通知,明确四川2030年及以前,每年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为339亿立方米。严格jvzquC41yy}/ezhd0eun1lmgpijv1;546/66/9=177<52?;are4ivvq
11.早安·世界法国加强安保应对骚乱,凯旋门前出现路障巡警快看乌拉圭遭遇历史性干旱天气,多地出现水资源短缺 当地时间2023年7月1日,乌拉圭佛罗里达省,Paso Severino水库的圣卢西亚河干涸部分的鸟瞰图。拉尼娜气候现象使乌拉圭陷入水资源紧急状态,Paso Severino水库(供应60%的人口)现在还不到其容量的2.5%。政府正在圣约瑟河上建造一个临时水库。 jvzquC41yy}/vqjrcrks0ls1pg}tFnycknegq{|ctfe35@5:::8
12.生态补水助力京杭大运河生态恢复资料图片:市民在位于北京市通州区的京杭大运河上进行赛艇比赛 大运河除了承载厚重而又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之外,也在继续发挥着运输功能。流动的水,是京杭大运河的生命之本,进行生态补水有助于京杭大运河更快实现生态恢复。 为改善运河黄河以北河段水资源短缺、断流状态,进行生态补水成为恢复河流健康的关键之举。生态补jvzq<84yyy4ykwmwcpku0lto1uijgwhg146359>3:1639:=:f:654=992c>d5o693dj:f@7c:55d0qyon
13.一座大型灌区的高效节水实践(深度观察)水资源短缺一度是芮城农业发展的瓶颈。作为水利部第一批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试点,芮城以大禹渡灌区农业水价改革为突破口,建设“设施完善、节水高效、管理科学、生态良好”的现代化灌区,走出一条灌区高质量发展之路。 这座于1974年竣工的大型灌区,通过新时代探索实践,焕发新机,为水资源短缺地区破解农业jvzquC41rcvft7ugqrrf0lto0et0tvwd1jznn872453228721p}/F:62226sgwrtda814<6242e2/:=0jvs
14.甘肃气象服务渐别“简单报天气”:融入生产生活“避害趋利”杨兴国介绍说,所谓避害,即通过科技创新提高预报预测准确率,积极应对气象及其次生衍生灾害,避免或减少对人民生命财产所造成的损失;趋利,则是重点从规划、气候可行性论证和预报预测等方面做好风能太阳能气象服务;积极开展人工增雨(雪)作业,最大程度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缓解甘肃水资源短缺问题。 jvzquC41yy}/eqnpcpkxu7hqo0io1v4uj1814;427/911B<895:10|mv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