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详细解析:死亡万人的关中大地震,如今却鲜有人知强震灾害嘉靖

深度详细解析:死亡83万人的关中大地震,如今却鲜有人知

但凡上过中学的人,应该都清楚,地震是由地球板块运动引起的,这是地理学上的常识,但还有不少人,不知板块为何物。

其次是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此外1960年的智利9.5级大地震,知道的人也很少了。

而在中国历史上,有一次空前绝后的大地震,引发了史无前例的灾难,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历史,死亡人数达到了地震史上最高的83万人,这就是1556年的关中大地震,当时是嘉靖三十四年,因此又叫嘉靖大地震、山陕大地震、华县大地震等。

由于年代更久远,因此如今鲜有人知了。

但是明朝留下的文献资料,加上现代技术的考古和实地考察,我们还是可以基本还原关中大地震的全过程。

根据明朝时期的《碧霞元君圣母行官记碑》的佚名《地震记》(以下简称碧霞地震记),记载地震发生时间是“大明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夜子时分”,古代的子时就是现代的23点到1点的时间段,明朝是有宵禁的,因此可想而知当时的人应该已经入睡或者熟睡。

睡梦中强震是造成伤亡惨重的一大原因,碧霞《地震记》原文如下:

“忽然地震,势如风雷,惊觉人口,出户立站不定,只见树梢点地,房倒歪斜。”

“河南地方稍轻,山陕极重,别省微觉地动。”

山陕即是当时的山西和陕西两个行省,和现在的两省,在范围上当然是有差别的。

另外根据2000年左右考古发现的陕西耀县碑石记载,此记载载于《中国科技史料》:

“忽由东南而来,地势摇动,震响如雷,一升一降,升如登山,降如坠井,即时墙屋倾圮,声震天地,灰飞尘扬,塞空蔽目,旌倪哭声,达满四境。”

这几句简短的文言文可以说信息量极大,很详细地说明了当时的情况,地震倒塌是“即时”的,令人猝不及防。

根据包括但不限于以上资料,还有科学家们在渭南的地质考察推断,此次嘉靖关中大地震的震级在8级以上,震中在陕西华县,北纬34.5°,东经109.7°,震中烈度Ⅺ度,震源深度20到40公里,重灾面积28万平方公里,撼动了大半个中国,当时的南北直隶也就是今天的北京河北南京,还有湖广、两广等都有震感。

亲身经历的目击者陕西咸宁人秦可大在他的《地震记》中写道:

“关中地震,盖近古以来书传所记未有之变也。”

上面说睡梦中强震是伤亡惨重的一大原因,其实还有一大原因是地理条件决定的,由于震区陕西关中是在汾河渭河盆地的冲积平原上,农耕条件优越,从而人口密度大、土质疏松、地下水位高,再加上他们住的是窑洞,一强震就坍塌,根本来不及逃跑。

因此才会如此空前绝后的伤亡惨重,秦可大《地震记》就写到窑洞情况:

“至于穴居之民,谷处之众,多全家压死而鲜有逃脱者。”

我们知道地震是有次生灾害的,会引发一连串的其它自然灾害,那么嘉靖关中大地震的死亡人数是否属实?是否包括次生灾害的死亡人数呢?

还是看史料和考古发现与地质研究说话,83万的死亡人数分别记载于明代的《明世宗实录》卷430、清代张廷玉等《明史》卷30、明朝人朱国桢《涌幢小品》卷27:

“压死官吏军民奏报有名者八十三万有奇。”

这三个重要文献差不多都是这个记叙,另外还有《王圻续文献通考》卷221,记载的是八十二万多,只有一点差异。

所以说,如果根据明清两代正史和个人记载的资料,关中大地震死亡的有名有姓者是83万,那加上没有记载的或者没有统计的,死亡人数估计是只多不少。

不过,还是有人提出疑义,王汝雕载于《山西地震》的《1556年华县地震震亡83万人质疑》:

“1556年华县地震,直接震亡者不超过53万人。《明世宗实录》所载震亡83万有奇,其实是震后灾区在册人口的减少量,因此,这当中还应该包括在册人口地震次生灾害死亡者,甚至地震前后因旱灾或震灾而逃亡者,这部分大约有30万人。”

这种看法也是可能性很大的,因为当时的统计情况与效率是比不上今天的,所以明廷肯定会更加轻松地选择去看明朝黄册的人口减少数量,只是有一点问题是,这样对于震区的流民和游民,也是无法统计的。

因此综上,不管是直接震亡,还是包括次生灾害,关中大地震死亡83万的数字统计,肯定是只少不多的。

朱国祯在《涌幢小品》下卷27做了细致的记录:

“轻者房壁之类尚以渐左,重者则一发即倾荡至尽,轻者,人之救死,尚可走避,重者,虽有幸活,多自覆压之下,挖掘而出。”

“米仲良家八十五丁,陈朝元家一百九十丁,俱覆。”

“如韩尚书以火厢坑煨烬其骨,薛郎中陷入水穴者丈余,马光禄深埋土窟而检屍死甚难。”

这和我们见到的汶川地震的情况并无两样,也可见明廷也自上而下地抗震救灾。

更可见在强大的自然灾害面前,它不管你贵贱悬殊和三六九等,再显赫的家族和身份地位也会轰然倒塌、深埋地底,不少大家族都直接被地震灭族了。

赵时春出版于万历年间的《赵浚谷文集》也统计写道:

“潼、蒲(潼关蒲州)之死者什七,同华什六,渭南什五,临潼什四,省城(西安府)什三,而其他州县,则以地之所剥,别远近,分深浅矣。”

什七即是十分之七,以此类推,可见死亡比例极其惨重,以山陕为中心,波及中原、甘宁等地。

除了对生命的剥夺,还有对地震幸存者造成了恐怖的心理阴影,这些也多有记载,对于灾区生者重要的是,大量的畜生死去,对于农耕社会更是极大的打击和灾难。

还有建筑物、水利工程等社会环境、自然环境都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客观上给了明朝很大的打击,挖空了明朝的国库,嘉靖之后接着就是万历三大征,更是影响了明朝的国运。

次生灾害包括饥荒、瘟疫、洪灾等都是灾难,还好的是明政府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因为一直信奉董仲舒以来的天人感应,皇帝立马做出反省,鼓励百官上书批评。

而后采取了祭祀、派官、拨款、蠲免、官员捐俸、禁暴安民、修缮建筑、招附流民、民间自救等一系列执行力很强的措施,避免了发生更大的动乱。

这些都有详细记载,不得不说,那时的人就已经很有一套经验了,古人的智慧,不比今人低。

不论是从历史,还是从近现代的情况来看,我们中国都是地震灾害严重的国家,而且地震从古至今具有不规律性,到目前也无法预测,往往发现征兆的时候,它已经来临了。

从墨子到史记,都有地震记载,整个明朝二百多年,每一年都有地震记载,不仅有不规律性,还有频发性。

一条鞭法执行前后有981次地震,清军入关时期有195次地震,从历史上看,中国每一个省份都有过地震,没有例外。

培川我写这些,也是希望更多人了解历史,尤其是历史的灾难,以及古往今来无数人应对灾难的方式方法和精神。

我们中国根据有文字记载的死于地震的人数,已经超过了一千万,不亚于一次世界大战,每一次强震的灾难,都是一颗核弹。

自然的发怒下,更见人类的卑微渺小,但我们有大禹治水、夸父逐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后日射日、女娲补天,这些无不是对战胜灾难、改造自然以适应人类、人定胜天的歌颂。

正是一代代人的努力,我们的经验、文明、历史才更多更厚重,生活、科技才更好。

因此不要忘记历史,也希望这种精神和文明支撑着我们,让我们在将来的一天,能够找到更好的有效预防地震的方法。

五百年前的明朝,想象不出也不可能去想象飞机和火车。

我相信五百年后的世界,依然会有很多我们想不到的。

希望那一天会到来。

参考资料:

《明世宗实录》

《明史》

《碧霞元君圣母行官记碑》

《陕西耀县发现记载1556年关中地震的石碑》

朱国祯《涌幢小品》

秦可大《地震记》

赵时春《赵浚谷文集》

谈迁《国榷》

《明实录》

赵双叶硕士研究生论文《明代地震与灾后救助——以嘉靖三十四年关中大地震为例》等。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环球大地震百年祭此次地震之烈为中国有史以来之罕见,亦为世界上最大地震之一。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1.2个唐山大地震。强烈的震动持续了十余分钟,当时世界上有96个地震台都记录到了这场地震,被称之为“环球大震”。 2020年12月12日,为了铭记历史,缅怀逝者,珍惜现在,警钟长鸣,会州文史研究会于民国九年大地震100周年纪念日之际,jvzquC41yy}/onnrkct/ew45d6|h:rm
1.中国历史上十大地震:陕西大地震死亡83万人(图)三、公元1695年5月18日,山西临汾发生8.0级大地震。 1695年5月18日12时左右(清康熙三十四年四月初六戌时),临汾盆地内发生8级大地震,史称“平阳地震”或称“平阳、潞安大地震”。据嘉庆二十年(1815年)刑部侍郎那彦宝在勘验平陆地震的奏报中称:“检查平阳地震原卷,当时受灾共二十八州县,内受灾较重十四州县,统计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7434?13;d323>:4<<390nuou
2.中国最早的地震记录:距今4000多年轶事趣谈博古通今文化博览据统计,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两大地震带所发生的地震占世界地震总数量的90%以上,释放的能量占世界地震释放总能量的95%。而中国正好处于这两大地震带之间,是世界上地震活动最为活跃和强烈的国家之一。由于中国历代都有修史传统,因而中国也成了世界上地震史料最为丰富的国家。 jvzq<84yyy4837hp1462985:475:8:>:50yivvq
3.清朝历史上的8级地震由于当时各种条件的限制,有关灾害数字的统计,如死亡人数等,不甚精确。 作者简介 华林甫,1965年生于浙江余杭,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历史地理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历史地理学。出版专著有《中国地名学源流》、《中国地名学史考论》等多部,并发表各类学术论文九十余篇。jvzq<84yyy4ik|yqt{iikwf0pgz0ojlc|ktfh{jg1jznn89214821ltpvgtu1<820unuou
4.中华文史网e天坛公园管理处编著的《清代皇帝天坛祭祀御制诗文集》(线装书局,2007年,第25页)统计康熙在位期间至天坛行雩礼4次,实误;罗友枝(《清代宫廷社会史》,周卫平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274页)根据光绪《大清会典事例》记载,认为康熙在天坛亲行祈雨7次,多出2次为二十八年、五十六年,亦误。乾隆朝官修《清朝通jvzq<84skpmik|yqt{4dp8xju1:45>760unuou
5.斯人远去:2021年逝世的中外历史学家私家历史澎湃新闻蔡美彪曾协助范文澜先生编纂《中国通史》,尤其专精于辽、金、元历史,同时在契丹、女真、蒙古、八思巴等古文字学和民族学等领域取得海内外学界瞩目的重要成就。他对八思巴文的诠释、整理及研究利用为当今国内外第一人。此外,蔡美彪对中国地震史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与谢毓寿主编的《中国地震历史资料jvzquC41yy}/vqjrcrks0ls1pg}tFnycknegq{|ctfe289<8798
6.河南史上十大强震河南最严重的地震河南历次大地震盘点→买购APP中国地震危险度最高10大城市 河南省境内地质构造复杂,分布着太行山前断裂带、聊兰断裂带、华北断块南缘断裂带等一系列活动构造带,是地震灾害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河南历史上也曾出现过多次强震活动,其中5级以上地震30次、6级以上地震7次。那么河南历史大地震有哪些?河南最严重的地震是哪次?下文Maigoo小编就为大家盘jvzquC41yy}/ojniqq4dqv4vqr555B;750nuou